专利名称:一种减振器耐久性试验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振器耐久性试验台。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很多汽车企业都在对车辆的性能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车辆的性能包括很多,其中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所体现出的高平顺性和高舒适性是很重要的性能。当车辆在行驶时,由地面干扰引起的对车辆的冲击或振动会通过车轮传递到悬架,而悬架通过与其匹配良好的减振器将90%以上的振动能量阻尼掉,使悬架相对车身成为一个有效的隔振装置,因此减振器与悬架的匹配性好坏以及减振器自身性能的好坏,对悬架性能的优劣性至关重要,所以减振器各部分的性能参数需要通过良好的减振器试验系统进行全面的验证,其中耐久性是减振器各性能要求中的关键性能之一,因此减振器耐久性试验台成为验证减振器耐久性好坏的重要检测设备。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减振器耐久性试验台形式各异,但是主要组成部分都包括执行系统,在试验过程中与减振器相连,并对减振器施加简谐振动;侧向力加载控制系统,在试验过程对减振器加载标准中要求的侧向载荷;冷却控制系统,在试验过程中对减振器进行冷却;试验台支撑框架,是承接各系统的框架。而减振器耐久性试验台存在的缺点主要体现在侧向力加载控制系统和冷却控制系统两方面,其中侧向力加载控制系统的缺点包括很多方面,例如在筒式减振器耐久试验台中,通常把弹簧作为侧向力加载控制系统的重要加载部件,但是使用弹簧会有以下缺
占-
^ \\\ ·(I)弹簧力的稳定性差-当弹簧经过一定次数的耐久循环试验后,弹簧的刚度会发生变化,使试验载荷发生变化,由于弹簧的调节性差,因此即使调节弹簧也可能无法使弹簧对减振器加载的载荷重新达到试验载荷,这样导致试验过程中的试验载荷出现不稳定性,从而影响试验的准确性;(2)弹簧耐久性差-当弹簧经过一定的耐久循环试验后,弹簧可能会发生断裂,因此需要更换弹簧,使得试验中断,延长了试验周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减振器耐久性试验台,能够保证试验的准确性且避免试验周期的延长。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振器耐久性试验台,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上固设有相互连接的简谐振动执行机构和减振器,所述减振器的外侧套设有侧向力加载盘,其中,所述支撑框架上 还固设有侧向力加载缸,所述侧向力加载缸的活塞杆与所述侧向力加载盘连接,且所述侧向力加载缸的缸体连接有加载源。进一步地,在所述侧向力加载缸的活塞杆与所述侧向力加载盘的连接处设有力传感器,所述力传感器电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有电磁换向阀一,且所述电磁换向阀一连接在所述加载源和所述侧向力加载缸之间。其中,在所述电磁阀一与所述侧向力加载缸之间连接有调压阀。所述侧向力加载缸为双作用气缸,所述加载源为气源。另外,所述气源连接有吹气装置,所述吹气装置设在所述减振器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减振器的表面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有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有电磁换向阀二,且所述电磁换向阀二连接在所述气源和所述吹气装置之间。其中,在所述电磁换向阀二和所述气源之间连接有气流调压阀。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框架上还活动设有支座,所述支座上固定有所述侧向力加载缸。更进一步地,所述力传感器电连接有力值显示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有温度值显不器。此外,在所述简谐振动执行机构与所述减振器之间连接有转接装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减振器耐久性试验台,在所述支撑框架上还固设有侧向力加载缸,所述侧向力加载缸的活塞杆与所述侧向力加载盘连接,其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当经过一定次数的耐久循环试验后,侧向力加载缸中的活塞杆还能够保持较好的刚度,因此活塞杆对减振器加载的试验载荷不易发生变化,从而在试验过程中可以使试验载荷保持较较好的稳定性,进而较好地保证试验的准确性;同时由于侧向力加载缸的耐久性能很大程度上高于弹簧的耐久性能,所以当经过一定次数的耐久循环试验后,侧向力加载缸能够较好地保持完整并能够继续使用,因此可以避免更换侧向力加载缸,从而避免试验周期的延长。
图I为本发明实施例减振器耐久性试验台的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减振器耐久性试验台的进一步改进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减振器耐久性试验台的进一步改进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减振器耐久性试验台的进一步改进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减振器耐久性试验台的优选方案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I-支撑框架,2-简谐振动执行机构,3-转接装置,4-减振器,5-侧向力加载盘,6-侧向力加载缸,7-力传感器,8-力值显示器,9-温度传感器,10-温度值显示器,11-控制器,12-加载源,13-电磁换向阀一,14-电磁换向阀二,15、16-调压阀,17-气流调压阀,18-支座,19、20-吹气装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减振器耐久性试验台进行详细描述。如图I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减振器耐久性试验台包括支撑框架1,所述支撑框架I上固设有相互连接的简谐振动执行机构2和减振器4,所述减振器4的外侧套设有侧向力加载盘5,其中,所述支撑框架I上还固设有侧向力加载缸6,所述侧向力加载缸6的活塞杆60与所述侧向力加载盘5连接,且所述侧向力加载缸6的缸体连接有加载源1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减振器耐久性试验台,所述支撑框架I上还固设有侧向力加载缸6,所述侧向力加载缸6的活塞杆60与所述侧向力加载盘5连接,其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当经过一定次数的耐久循环试验后,侧向力加载缸6中的活塞杆60还能够保持较好的刚度,从而在试验过程中可以使试验载荷不易发生变化,使得试验载荷保持较较好的稳定性,进而较好地保证试验的准确性;同时由于侧向力加载缸6的耐久性能很大程度上高于弹簧的耐久性能,所以当经过一定次数的耐久循环试验后,侧向力加载缸6能够较好地保持完整并能够继续使用,因此可以避免更换侧向力加载缸6,从而避免试验周期的延长。
还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背景技术中提到的弹簧一般都是根据试验载荷的需要来选择合适刚度的弹簧,而这些弹簧大都需要特别制作,因此弹簧的选择范围就会缩小,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侧向力加载缸6选择范围大,通常可以使用常见的加载缸即可满足试验的要求。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参见图2,在所述侧向力加载缸6的活塞杆60与所述侧向力加载盘5的连接处设有力传感器7,所述力传感器7电连接有控制器11,所述控制器11电连接有电磁换向阀一 13,且所述电磁换向阀一 13连接在所述加载源12和所述侧向力加载缸6之间,当侧向力加载缸6的活塞杆60开始运动并对减振器4加载载荷时,力传感器7将检测到的力信号传递给控制器11,控制器11根据该力信号控制电磁换向阀一13来控制流入到侧向力加载缸6内的加载源流量,进而控制活塞杆60对减振器4加载的载荷达到控制器11预设的试验载荷,同时还使试验载荷具有较高的精度,这时控制器11可以控制加载源12的当前流量一直保持不变,从而在试验过程中可以精确地控制活塞杆60对减振器4加载的试验载荷保持很好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试验准确性。如图2所示,在所述电磁换向阀一 13与所述侧向力加载缸6之间连接有调压阀15和16。通过调节调压阀15和16的开度可以进一步控制侧向力加载缸6内的加载源流量,使控制器11更精确地控制活塞杆60对减振器4加载的试验载荷保持更好的稳定性,从而更进一步提高了试验准确性。如图I-图5所不,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侧向力加载缸6为双作用气缸,所述加载源12为气源。首先这里选用气缸是由于气缸的传动速度较快,使气缸加载载荷的灵活性较好;其次减振器4所受到的载荷可以是压力,也可以是拉力,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优选双作用气缸。其中,当所述侧向力加载缸6选用双作用气缸时,可以从所述侧向力加载缸6的缸体上引出两条气流通道,调压阀15设在其中一条气流通道中,调压阀16设在另一条气流通道中。但并不局限于此,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侧向力加载缸6还可以选用液压缸,如油缸等。参见图3,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气源(加载源12)连接有吹气装19和20,所述吹气装置19和20设在所述减振器4的一侧,且所述吹气装置19和20能够对所述减振器4进行冷却。由于在试验过程中由于简谐振动执行机构2对减振器4 一直施加简谐振动,使得减振器4发热,因此需要对减振器4进行冷却,传统的冷却方式是采用水冷,而这种水冷的方式使得试验的环境变差,并存在触电的安全隐患。如果将减振器耐久性试验台置放在温控箱内,虽然能改善水冷的缺点,但是成本较高。因此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改进之处,冷却方式可以采用空气冷却,即吹气装置12对减振器4进行吹气,从而达到冷却目的。这种空气冷却的方式不仅安全环保,而且成本较低。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通过电扇来实现空气冷却。
另外,当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所述侧向力加载缸6选用气缸、且使用空气冷却时,所述侧向力加载缸6和所述吹气装置19和20可以共同使用同一个气源,这样节省了气源的布置数量,有利于降低成本。由图4可知,所述减振器4的表面设有温度传感器9,所述温度传感器9电连接有所述控制器11,所述控制器11电连接有电磁换向阀二 14,且所述电磁换向阀二 14连接在所述气源(加载源12)和所述吹气装置19和20之间。在试验过程中,温度传感器9将采集到的减振器4表面的温度信号反馈给控制器11,其中当减振器4的温升不是很高时,控制器11通过电磁换向阀14来控制其中一个吹气装置19或20开启;若减振器4的温升较高时,控制器11通过电磁换向阀14来控制吹气装置19和20 —起开启,这样可以精确控制吹气装置19和20吹出的空气流量,能避免空气资源的浪费,同时达到自动冷却的目的,并使减振器4的温度维持在标准要求的范围内。再次参见图4,在所述电磁阀二 14和所述气源(加载源12)之间连接有气流调压阀17,通过调节气流调压阀17的开度可以进一步控制流入到吹气装置19和20内的进气流量,不但更好地避免空气资源的浪费,也进一步提高了冷却效果。另外,所述控制器11可以是单片机集成电路板,或者是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其中,所述控制器11还配置有异常自动停止功能,这样在试验过程中如果出现异常,控制器11可以控制减振器耐久性试验台停止试验,以免损坏减振器耐久性试验台或减振器4。从图2到图5可以看出,所述支撑框架I上还设有可移动的支座18,所述支座18上固定有所述侧向力加载缸6。这样可以灵活地调节支座18在支撑框架I中的高度位置,因此侧向力加载缸6和侧向加载盘4的高度位置会随着支座18的高度位置变化而一起变化,实现侧向力加载缸6对减振器4加载位置的调节。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参见图5,所述力传感器7还可以电连接有力值显示器8,所述温度传感器9也可以电连接有接温度值显示器10。这样可以使人直观地看到侧向力载荷和温度的数值,便于在试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如图I-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所述简谐振动执行机构2与所述减振器4之间可以连接有转接装置3,提高了简谐振动执行机构2和减振器4的连接稳定性。根据图5所示的减振器耐久性试验台,这里介绍下本发明实施例的试验操作过程(I)将减振器4固定在支撑框架I上,并通过转接装置3使减振器4与简谐振动执行机构2实现连接,调节支座18的高度位置,使侧向力加载盘5到达气缸(侧向力加载缸6)对减振器4施加侧向载荷的预定位置;(2)控制器11通电、开启电路、气源(加载源12);(3)当气源(加载源12)开启后,调节调压阀15或调压阀16的开度,使力值显示器8中所显示的载荷值达到试验载荷值,保持当前的气路状态;(4)启动简谐振动执行机构2,简谐振动执行机构2开始对减振器4施加简谐振动,通过电脑控制的动态伺服试验系统保证加载工况及耐久循环次数;(5)耐久试验开始后,温度值显示器10会即时显示减振器4当前的温度,当温度升高时,吹气装置19或/和20对减振器4进行吹气冷却,保证减振器4的温度维持在标准要求的范围内;(6)当耐久试验循环次数达到试验标准要求后,通过电脑控制的动态伺服试验系统来控制简谐振动执行机构2停止对减振器4施加简谐振动;(7)控制器11断电、关闭电路、气源(加载源12),试验结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减振器耐久性试验台,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上固设有相互连接的简谐振动执行机构和减振器,所述减振器的外侧套设有侧向力加载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框架上还固设有侧向力加载缸,所述侧向力加载缸的活塞杆与所述侧向力加载盘连接,且所述侧向力加载缸的缸体连接有加载源。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减振器耐久性试验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向力加载缸的活塞杆与所述侧向力加载盘的连接处设有力传感器,所述力传感器电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有电磁换向阀一,且所述电磁换向阀一连接在所述加载源和所述侧向力加载缸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器耐久性试验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磁阀一与所述侧向力加载缸之间连接有调压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所述的减振器耐久性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力加载缸为双作用气缸,所述加载源为气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振器耐久性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源连接有吹气装置,所述吹气装置设在所述减振器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振器耐久性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的表面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有电磁换向阀二,且所述电磁换向阀二连接在所述气源和所述吹气装置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振器耐久性试验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磁阀换向二和所述气源之间连接有气流调压阀。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减振器耐久性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上还活动设有支座,所述支座上固定有所述侧向力加载缸。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减振器耐久性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力传感器电连接 有力值显示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有温度值显示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减振器耐久性试验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简谐振动执行机构与所述减振器之间连接有转接装置。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振器耐久性试验台,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为能够保证试验的准确性且避免试验周期的延长而设计。所述减振器耐久性试验台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上固设有相互连接的简谐振动执行机构和减振器,所述减振器的外侧套设有侧向力加载盘,其中,所述支撑框架上还固设有侧向力加载缸,所述侧向力加载缸的活塞杆与所述侧向力加载盘连接,且所述侧向力加载缸连接有加载源。本发明的用途是检测减振器的耐久性。
文档编号G01M17/04GK102645345SQ20121012288
公开日2012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3日
发明者于小刚, 殷红雷, 沈冠巨, 董彦石 申请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