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汽车电子设备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电子设备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上已经安装使用越来越多电子设备,目前很多安装在汽车中的电子设备结构比较复杂,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使得电子设备出现异常反应,使用人员往往认为是设备损坏,希望厂商进行维护,而实际上设备可能并没有损坏,比如使用者错误的操作方式使得电子设备进入保护状态而不响应操作等等。当设备没有故障,而使用者错误的理解为设备故障,对设备的维护会造成不必要的人才与财力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电子设备检测系统,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快速完成对汽车电子设备各部分的检测,减少不必要的电子设备维护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电子设备检测系统,其包括汽车电子设备本体、OBD接口、检测装置,该汽车电子设备本体包括与OBD接口电性连接的第一控制器、及与第一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第一电源,该检测装置包括与OBD接口对应的连接端口、 与连接端口电性连接的第二控制器、与第二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第二电源、及与第二控制器电性连接的输入输出接口,该OBD接口对应与连接端口电性连接,使检测装置与汽车电子设备本体电性连接。所述OBD接口还电性连接有第一 K线及第一 CAN总线,该汽车电子设备本体包括第一 K线接口电路及第一 CAN总线接口电路,第一控制器分别通过第一 K线接口电路及第一 CAN总线接口电路对应与第一 K线及第一 CAN总线电性连接,该检测装置包括分别与第一 K线与第一 CAN总线对应并与连接端口电性连接的第二 K线及第二 CAN总线、第二 K线接口电路、及第二 CAN总线接口电路、第二控制器分别通过第二 K线接口电路及第二 CAN总线接口电路对应与第二 K线及第二 CAN总线电性连接。所述OBD接口还电性连接有第一电源线及第一地线,该检测装置包括分别与第一电源线及第一地线对应并与连接端口电性连接的第二电源线及第二地线,第二电源分别与第二电源线及第二地线连接,使检测装置通过OBD接口供电。所述输入输出接口包括输出显示接口,检测装置通过该输出显示接口电性连接一
显不器。所述输入输出接口还包括存储器接口,检测装置通过该存储器接口电性连接一外部存储器。所述输入输出接口包括通信接口,检测装置通过该通信接口电性连接一上位机。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电子设备检测系统,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快速完成对汽车电子设备各部分的检测,减少不必要的电子设备维护成本。[0011]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详细描述,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电子设备检测系统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电子设备检测系统,其包括汽车电子设备本体100、OBD (On-Board Diagnostics)接口 200、检测装置300,该汽车电子设备本体100 包括与OBD接口 200电性连接的第一控制器110、及与第一控制器110电性连接的第一电源 120,该检测装置300包括与OBD接口 200对应的连接端口 310、与连接端口 310电性连接的第二控制器320、与第二控制器320电性连接的第二电源330、及与第二控制器330电性连接的输入输出接口 340,该OBD接口 200对应与连接端口 310电性连接,使检测装置300与汽车电子设备本体100电性连接。优选的,该OBD接口 200还电性连接有第一K线3及第一 CAN (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4,该汽车电子设备本体100还包括第一 K线接口电路130及第一 CAN总线接口电路140,第一控制器110分别通过第一 K线接口电路130及第一 CAN总线接口电路140 对应与第一 K线3及第一 CAN总线4电性连接,该检测装置300包括分别与第一 K线3与第一 CAN总线4对应并与连接端口 310电性连接的第二 K线3’及第二 CAN总线4’、第二 K 线接口电路350、及第二 CAN总线接口电路360、第二控制器320分别通过第二 K线接口电路350及第二 CAN总线接口电路360对应与第二 K线3’及第二 CAN总线4’电性连接,且检测装置300分别通过第二 K线3’与第一 K线3及第二 CAN总线4’与第一 CAN总线4而与汽车电子设备本体100电性连接。第一 CAN总线4及第二 CAN总线4’分别由CAN_L线 41与CAN_H线42及CAN_L线41,与CAN_H线42,构成。该第一控制器110通过第一 K线 3或第一 CAN总线4与其汽车上的它电子设备电性连接。进一步的,该OBD接口 200还电性连接有第一电源线2及第一地线1,该检测装置 300包括分别与第一电源线2及第一地线1对应并与连接端口 310电性连接的第二电源线 2’及第二地线1’,第二电源330分别与第二电源线2’及第二地线1’连接,使检测装置330 通过OBD接口 200供电。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选择,该输入输出接口 340包括输出显示接口,检测装置 300通过该输出显示接口电性连接一显示器(未图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选择,该输入输出接口 340还包括存储器接口,检测装置300通过该存储器接口电性连接一外部存储器(未图示)。更优选的,该输入输出接口 340包括通信接口,检测装置300通过该通信接口电性连接一上位机(未图示)。可通过上位机来控制检测装置300进行检测并显示处理检测结果等。第一控制器110内预先写好相关的检测程序,检测程序可以对汽车电子设备本体 100的软件或硬件进行检测,并判断软硬件的状态是否正常。检测程序还包括一个通信协议,该通信协议保证汽车电子设备本体100与检测装置300之间的正常数据交互,该检测程序与通讯协议可采用现有技术。在具体工作时,当检测装置300通过连接端口 310连接上 OBD接口 200后,通过OBD接口 200为检测装置300提供电源,检测装置300按照通信协议通过OBD接口 200的第一 CAN总线4或第一 K线3发送检测指令到汽车电子设备本体100, 汽车电子设备本体100响应检测装置300的指令进行检测操作,检测完成后将检测的数据, 通过OBD接口 200的第一 CAN总线4或第一 K线3返回给检测装置300,检测装置300的第二控制器320对数据进行判断,通过输入输出接口 340将检测结果向外发送以进行显示、存储、处理或分析等。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电子设备检测系统,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可以快速完成对汽车内电子设备各部分的检测,减少不必要的电子设备维护成本。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电子设备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汽车电子设备本体、OBD接口、检测装置,该汽车电子设备本体包括与OBD接口电性连接的第一控制器、及与第一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第一电源,该检测装置包括与OBD接口对应的连接端口、与连接端口电性连接的第二控制器、与第二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第二电源、及与第二控制器电性连接的输入输出接口, 该OBD接口对应与连接端口电性连接,使检测装置与汽车电子设备本体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电子设备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OBD接口还电性连接有第一 K线及第一 CAN总线,该汽车电子设备本体包括第一 K线接口电路及第一 CAN总线接口电路,第一控制器分别通过第一 K线接口电路及第一 CAN总线接口电路对应与第一 K线及第一 CAN总线电性连接,该检测装置包括分别与第一 K线与第一 CAN总线对应并与连接端口电性连接的第二 K线及第二 CAN总线、第二 K线接口电路、及第二 CAN总线接口电路、第二控制器分别通过第二 K线接口电路及第二 CAN总线接口电路对应与第二 K线及第二 CAN总线电性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电子设备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OBD接口还电性连接有第一电源线及第一地线,该检测装置包括分别与第一电源线及第一地线对应并与连接端口电性连接的第二电源线及第二地线,第二电源分别与第二电源线及第二地线连接,使检测装置通过OBD接口供电。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电子设备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输出接口包括输出显示接口,检测装置通过该输出显示接口电性连接一显示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电子设备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输出接口还包括存储器接口,检测装置通过该存储器接口电性连接一外部存储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电子设备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输出接口包括通信接口,检测装置通过该通信接口电性连接一上位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电子设备检测系统,其包括汽车电子设备本体、OBD接口、检测装置,该汽车电子设备本体包括与OBD接口电性连接的第一控制器、及与第一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第一电源,该检测装置包括与OBD接口对应的连接端口、与连接端口电性连接的第二控制器、与第二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第二电源、及与第二控制器电性连接的输入输出接口,该OBD接口对应与连接端口电性连接,使检测装置与汽车电子设备本体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快速完成对汽车电子设备各部分的检测,减少不必要的电子设备维护成本。
文档编号G01R31/00GK202256518SQ201120313429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5日
发明者刘均, 张志强, 曾佳 申请人:深圳市元征软件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