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食品中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快速荧光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安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化学改性对目标物质进行修饰以达到快速检测的方法。
背景技术:
2011年5月底台湾发生的“塑化剂事件”,波及到我国大陆地区以及美国、加拿大、 菲律宾等国家,已成为国际食品安全事件。中国卫生部6月I日晚紧急发布公告,将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列入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公告指出,此类物质可能添加在乳化剂类食品添加剂、使用乳化剂的其他类食品添加剂或食品中。起云剂是一种正规的食品添加剂,也被称作乳化香精。它一般添加在运动饮料、果汁及果冻中,也可能作为乳化香科而用在优格或果汁等粉末食品中,作用是增加饮料浊度、 稳定饮料体系,属于增稠剂、乳化稳定剂的范畴,主要成分包括阿拉伯胶、乳化剂、葵花油和棕榈油等。而塑化剂并不是合法的食品添加物,在工业上,塑化剂是塑胶制品成型时的添加物,塑化剂种类多大百余项,但使用最普遍的即是一群称为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化合物,例如DEHP、DINP, DBP、DIDP, BBP, DNOP, DEP、及DMP。起云剂和塑化剂,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物质,以DEHP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为例,只是由于DEHP代替起云剂种的棕榈油加入食品中,能达到和正规起云剂比较相似的效果,所以有不良商家用DEHP来替代起云剂, 以降低生产成本。对此类塑化剂安全性的质疑,主要来自于它的类雌激素作用,可能引起男性内分泌紊乱,导致精子数量减少,生殖能力下降等。儿童比成人更易受到伤害。特别是尚在母亲体内的男性婴儿通过孕妇血液摄入塑化剂,产生的危害更大。也有研究发现,与此类物质接触较多的人群中(例如从事PVC塑料生产行业的人),肿瘤、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其中的女性易发生月经紊乱和自然流产,男性的精子活性也似乎受到了影响。另外,据台湾报道,台湾师范大学利用生物信息与毒理基因组学分析,发现塑化剂会还造成基因毒性,长期食用不只会干扰内分泌,造成女性早熟及男性精子减少,甚至会造成心血管、肝脏与肾脏的疾病。塑化剂的摄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的伤害,因此对食品中塑化剂的快速检测技术对于维护食品安全非常重要。目前,食品中“塑化剂”的检测常用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是先采用液一液萃取,然后经SPE柱和凝胶渗透色谱仪(GPC)净化;仪器分析方法有GC法、HPLC 法、GC-MS法。由于现有的检测技术所要求的实验设备大,成本高,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需要专业的检测人员,不能作为一种快速便捷的检测方法。本发明采用化学修饰法对苯二甲酸酯类(主要是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进行改性,使其在紫外光下有明显的荧光信号,拟发展一种方便快捷、成本低廉、适合于民众的食品塑化剂检测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成本低廉的化学方法对食品中苯二甲酸类塑化剂的快速荧光检测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原理苯二甲酸类塑化剂本身不产生荧光,但是通过化学修饰,以盐酸羟氨作为氨基的来源,以乙酸和水作为反应介质,在偏钒酸钠和硝酸镍的共同催化下,在原结构基础上引入氨基,使本身没有荧光特性的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获得了荧光特性之后,用一定波长范围的紫外光激发,就可发出肉眼易分辨的荧光,以达到快速检测的目的。食品中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快速荧光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O配置反应液
称取盐酸羟氨l-3g,偏钒酸钠O. 008-0. 02g,六水合硝酸镍O. 16-0. 3g, 50-90%的乙酸 20-40ml,搅拌混合均匀;
(2)原位喷涂法
对于塑化剂含量较高的固体样品,直接取步骤(I)中配好的反应液10-20 ml喷涂到其表面,用烘灯在90-120°C下烘烤1-10分钟,用波长为340-380nm的紫外灯照射,若看到蓝色荧光,则说明含有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或者
(3)反应釜法
对于塑化剂含量较少的样品及液体样品,直接将样品10-20g投入装有20-40ml步骤
(I)中反应液的反应釜中,在反应釜中进行搅拌破碎,控制转速1000-2000转/分钟,对滤液在90-110°C下加热反应1-10分钟后用波长为340-380nm的紫外灯照射,若看到蓝色荧光, 则说明含有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I、方便快捷传统的光谱学检测方法多依赖于大型精密仪器,成本高,需要专业人员操作,而本发明利用原位反应法和反应釜法简化了操作程序,对操作人员没有特殊要求,检测体系小,操作过程简单易行,并且在短时间内即可得到检测结果。2、成本低廉法本发明无需任何大型设备,大大降低了成本。3、实用性强食品安全直接关系人类健康,本发明可制作成试剂盒的形式,供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以达到随时随地,快速检测食品安全的目的。
图I本发明的原位反应法检测示意图,图中I、反应液,2、待测样品,3、紫外灯。图2本发明的反应釜法检测示意图,图中I、待测样品,2、搅拌子和电热丝,3、紫外灯,4、滤膜,5、大分子残渣,6、反应液。
具体实施例方式食品中苯二甲酸酯类(主要是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快速荧光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配置反应液
盐酸轻氨lg,偏钥;酸钠O. 009g,六水合硝酸镍O. 120g,80%乙酸水溶液(V:V) 15ml,搅拌混合均匀。
2、原位反应法
取待测方便面一块,直接将I中配好的反应液15 ml喷涂到其表面,用烘灯在100°C下烘烤5分钟,再用波长为365nm的紫外灯照射,若看到蓝色荧光,则说明含有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否则就不含塑化剂。3、反应釜法
取果汁15ml投入装有30ml I中配好的反应液的反应釜中。在反应釜中进行搅拌破碎 (转速为1500转/分钟),对滤液在100°C下加热反应5分钟后,用波长为365nm的紫外灯照射,若看到蓝色荧光,则说明含有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否则就不含塑化剂。
权利要求
1.食品中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快速荧光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O配置反应液称取盐酸羟氨l-3g,偏钒酸钠O. 008-0. 02g,六水合硝酸镍O. 16-0. 3g, 50-90%的乙酸 20-40ml,搅拌混合均匀;(2)原位喷涂法对于塑化剂含量较高的固体样品,直接取步骤(I)中配好的反应液10-20 ml喷涂到其表面,用烘灯在90-120°C下烘烤1-10分钟,用波长为340-380nm的紫外灯照射,若看到蓝色荧光,则说明含有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或者(3)反应釜法对于塑化剂含量较少的样品及液体样品,直接将样品10-20g投入装有20-40ml步骤(I)中反应液的反应釜中,在反应釜中进行搅拌破碎,控制转速1000-2000转/分钟,对滤液在90-110°C下加热反应1-10分钟后用波长为340-380nm的紫外灯照射,若看到蓝色荧光, 则说明含有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食品中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快速荧光检测方法,本发明通过对塑化剂进行简单的化学改性,将本身没有荧光特性的塑化剂在特定波长的激发光下发出了肉眼可见的荧光信号。本方法简便、快速、可靠,适合于食品中塑化剂的日常检测。
文档编号G01N21/33GK102608055SQ201210059958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8日
发明者吴正岩, 岳秋林, 张彩丽, 张桂龙, 张欣, 张静, 王宁, 程珺洁, 蔡传杰, 蔡冬清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