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袖珍式违禁品报警仪的机械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袖珍式违禁品报警仪的机械结构,更具体的说属于基于γ光子与物质相互作用中康普顿背散射效应的违禁品报警装置。它广泛应用于机场、车站、码头、海关、边防以及某些重要场所的防爆安全和违禁品检查。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现普遍使用的炸药蒸汽取样分析器、离子化迁移谱仪和X射线机台式安检装置等,不仅其体积大、重量重、价格高、误报率高,而且只能指示有无可疑物,难以真正检测出炸药和毒品,结果使恐怖分子和贩毒分子有空可钻。本申请之前的便携式炸药/毒品报警仪,优点是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准确率高,但价格较高,直流电功耗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性能价格比好的、体积和重量更小的、灵敏度高的、使用γ射线源的袖珍式违禁品报警仪的机械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袖珍式违禁品报警仪的机械结构,包括有γ射线源及其屏蔽容器,屏蔽容器上有内准直孔,直流高压、低压电源模块,γ射线探测器,机壳,其特征在于主屏蔽体安装在机壳上,罩在源屏蔽容器的外面,探测器分别位于主屏蔽体的两侧,主屏蔽体上有外准直孔和源屏蔽容器上的内准直孔配合。
探测器有四个,位于主屏蔽体的两侧,探测器的灵敏区贴近底壳。源屏蔽容器下方有弹簧,上方安装有推杆伸出机壳外。
所选取的康普顿背散射角为150°~175°范围。
所选取的γ射线源为几种中、低能量γ射线放射性同位素的混合辐射源。
γ射线源位于源屏蔽容器的中心,源屏蔽容器的底侧面是准直器,准直器的准直孔朝向底面,探测器的灵敏区贴近机壳,γ射线探测器分别与高压、低压电源模块相连,探测器输出信号送往专用采传电子学线路。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γ射线源屏蔽容器结构示意图。
各图中的标号表示的部件如下1、γ射线源2、源屏蔽容器3、外准直孔4、5、6、7、四个γ射线探测器8、专用采传电子学线路板9、低压电源模块10、高压电源模块11、液晶显示器(LCD)和薄膜按键面板12、外壳13、源容器外壳14、弹簧15、主屏蔽体16、按钮17、推杆18、被测物体19、微处理器20、声光报警器21、内准直孔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袖珍式违禁品报警仪的机械结构,包括有γ射线源1及其屏蔽容器2,屏蔽容器2上有内准直孔21,直流高压模块10、低压电源模块9,γ射线探测器4、5、6、7,机壳12,主屏蔽体15安装在机壳12上,罩在源屏蔽容器2的外面,探测器4、5、6、7分别位于主屏蔽体15的两侧,探测器灵敏区贴近机壳底部,主屏蔽体15上有外准直孔3和源屏蔽容器2上的内准直孔21配合。源屏蔽容器2下方有弹簧14,上方安装有推杆17伸出机壳外,推杆17上有按钮16。
本实用新型中所选取的康普顿背散射角150°~175°范围。所选取的γ射线源为几种中、低能量γ射线放射性同位素的混合辐射源。
进行检测时,将源屏蔽容器外壳13固定在整机外壳12上,当按下按钮16时,推动连杆17,随之推动弹簧14压缩,源屏蔽容器2沿主屏蔽体15内壁滑动,直到内准直孔21和准直孔3照射到被测物体18上。
装在源屏蔽容器2中心的γ射线源1发出γ射线经过内准直器孔3准直后入射到机壳12外被检测物体18,发生康普顿背散射。散射射线到探测器4、5、6、7,这四个探测器输出的信号通过专用采传电子学线路模块8送至微处理器19,再驱动液晶显示器11和声光报警器20工作。
权利要求1.袖珍式违禁品报警仪的机械结构,包括有γ射线源及其屏蔽容器,源屏蔽容器上有内准直孔,直流高压、低压电源模块,γ射线探测器,机壳,其特征在于主屏蔽体安装在机壳上,罩在源屏蔽容器的外面,探测器分别位于主屏蔽体的两侧,主屏蔽体上有外准直孔和源屏蔽容器上的内准直孔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袖珍式违禁品报警仪的机械结构,其特征在于探测器有四个,位于主屏蔽体的两侧,探测器灵敏区贴近机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袖珍式违禁品报警仪的机械结构,其特征在于源屏蔽容器下方有弹簧,上方安装有推杆伸出机壳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袖珍式违禁品报警仪的机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选取的康普顿背散射角150°~175°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袖珍式违禁品报警仪的机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选取的γ射线源为几种中、低能量γ射线放射性同位素的混合辐射源。
专利摘要袖珍式违禁品报警仪的机械结构,涉及基于γ光子与物质相互作用中康普顿背散射效应的违禁品报警装置。包括有四只γ射线探测器、γ射线源及其屏蔽容器、直流高压和低压电源、单片机和声光报警器等,主屏蔽体安装在机壳上,罩在源屏蔽容器的外面,探测器分别位于主屏蔽体的两侧,主屏蔽体上有准直孔和源屏蔽容器上的准直器配合。本实用新型与电子学采传电路配合,体积和重量小,稳定性好,可靠性高,非常灵敏,可以方便地探测手提箱、车门夹层、邮件包裹等内隐藏的炸药、毒品等违禁品。
文档编号G01N23/203GK2842414SQ0226299
公开日2006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2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02年7月7日
发明者丁厚本, 丁莉, 汪子明 申请人:丁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