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大尺寸煤岩试件蠕变试验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试验仪器领域,特别是大尺寸煤岩试件蠕变试验系统,适用于大尺寸煤岩试件力学性质的研究,例如对试件进行蠕变特性分析,也可以进行抗压试验分析, 还可以进行大比例尺的物理模拟试验分析。
背景技术:
目前矿业类高校进行的煤岩力学参数的测试主要集中在小试件(ΦΧΗ = 50mmX50mm, ΦΧΗ = 50mmX 100mm)岩块上,测试结果对研究煤岩力学性质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煤岩试件尺寸较小,测试结果很难真实反映大尺寸煤岩试件的整体力学性能,造成测试结果与现场实际情况差异较大,造成向现场提供的技术方案没有达到预期满意的效果。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小尺寸煤岩测试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大尺寸煤岩试件蠕变试验系统。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大尺寸煤岩试件蠕变试验系统,包括约束钢棒(1)、上承压板O)、约束钢棒螺母(3)、液压枕0)、煤岩试件(5)、耐高压油管 (6)、稳压加载系统(7)、位移传感器(8)、电桥盒(9)、静态电阻应变仪(10)、计算机(11)、 下承压板(12),下承压板(1 设有煤岩试件(5),煤岩试件(5)上设有液压枕(4)和上承压板O),上承压板(2)和下承压板(12)之间设有约束钢棒(1)和约束钢棒螺母(3),液压枕(4)通过耐高压油管(6)连接稳压加载系统(7),煤岩试件(5)的横向、轴向设有若干个测点,每个测点处设有位移传感器(8),位移传感器(8)通过电桥盒(9)和静态电阻应变仪 (10)连接计算机(11)。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简单,成本低,运行可靠,易于实现,且便于操作和维护。测试结果可靠,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大尺寸煤岩试件蠕变试验系统包括约束钢棒1、上承压板2、约束钢棒螺母3、液压枕4、煤岩试件5、耐高压油管6、稳压加载系统7、位移传感器8、电桥盒9、静态电阻应变仪 10、计算机11、下承压板12、磁力表座13。准备好煤岩试件5,采用吊车把煤岩试件5吊起放在下承压板12上,在煤岩试件5上方放好液压枕4,再采用吊车吊起上承压板2放在液压枕4上,安装好约束钢棒1,拗劲约束钢棒螺母3,液压枕4通过耐高压油管6接通稳压加载系统7。在煤岩试件5的横向、轴向布置若干个测点,测点处利用磁力表座13固定位移传感器8,位移传感器8通过电桥盒9连接静态电阻应变仪10,静态电阻应变仪10通过USB线连接计算机11上安装的专用数据处理软件。大尺寸煤岩试验系统进行煤岩试件的试验过程以上工作准备就绪后,打开静态电阻应变仪10的电源,开启计算机11后且使专用数据处理软件与静态电阻应变仪10处于连接状态,通过稳压加载系统7给煤岩试件5加载,加载过程中计算机11监测煤岩试件5的变形。本实用新型采用上、下两块承压板2、12和约束钢棒1约束大尺寸煤岩试件 5(LXBXH = 1500mmX600mmX900mm)的轴向变形;利用稳压加载系统7通过耐高压油管 6向液压枕4提供稳定的压力,使得液压枕4产生稳定压力作用在大尺寸煤岩试件5上,试件就会产生变形等力学效应;通过位移传感器8、压力传感器监测试件的变形及内部应力的变化情况,位移传感器8通过电桥盒9连接静态电阻应变仪10,静态电阻应变仪10通过 USB连接计算机11,最终把数据传入计算机11中,再用专业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权利要求1. 一种大尺寸煤岩试件蠕变试验系统,包括约束钢棒(1)、上承压板O)、约束钢棒螺母(3)、液压枕(4)、煤岩试件(5)、耐高压油管(6)、稳压加载系统(7)、位移传感器(8)、电桥盒(9)、静态电阻应变仪(10)、计算机(11)、下承压板(12),其特征在于下承压板(12) 上设有煤岩试件(5),煤岩试件( 上设有液压枕(4)和上承压板O),上承压板( 和下承压板(12)之间设有约束钢棒(1)和约束钢棒螺母(3),液压枕(4)通过耐高压油管(6) 连接稳压加载系统(7),煤岩试件(5)的横向、轴向设有若干个测点,每个测点处设有位移传感器(8),位移传感器( 通过电桥盒(9)和静态电阻应变仪(10)连接计算机(1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尺寸煤岩试件蠕变试验系统,由下述部分构成下承压板设有煤岩试件,煤岩试件上设有液压枕和上承压板,上承压板和下承压板之间设有约束钢棒和约束钢棒螺母,液压枕通过耐高压油管连接稳压加载系统,煤岩试件的横向、轴向设有若干个测点,每个测点处设有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通过电桥盒和静态电阻应变仪连接计算机。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简单,成本低,运行可靠,易于实现,且便于操作和维护。测试结果可靠,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文档编号G01N3/08GK201993277SQ20112000737
公开日2011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1日
发明者张东升, 张少华, 王红胜, 马立强 申请人:西安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