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分子印迹-电致化学发光法检测毒品的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子印迹-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的研制,在应用上涉及海洛因、 冰毒、MDA、吗啡、摇头丸、k粉、可卡因、可待因、乙酰可待因等毒品的检测。该类传感器对有 机胺类毒品有很高的响应灵敏度和良好的选择性。
背景技术:
毒品泛滥已成全球的一大公害,每年因滥用毒品致死的达20万人,上千万人丧失 劳动力,严重破坏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对毒品的检测工作迫在眉睫。目前,对毒品的检测方法有较多,几乎涉及了现代分析化学的所有技术。主要可以 分为三类化学显色分析;色谱分析如气相色谱(GC)、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质 谱联用分析法(GC/MQ ;免疫分析如放射免疫测定(RIA)、酶免疫测定(EMTT)、荧光免疫测 定(FIA)等方法进行检测,但这些方法普遍存在仪器昂贵、样品前处理过程复杂、检测时间 长等缺点,尤其是检测限偏高,选择性不好,对痕量毒品的检测不够灵敏。如何在复杂的环 境中快速收集检验毒品,降低检测限、提高分析方法的精密度和灵敏度以及建立最快捷、最 经济、最准确的检测技术,是许多研究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电致化学发光(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or ECL)主要是通过电化学手段,利 用待测体系中的某些化合物在电化学反应中生成不稳定的电子激发中间态,当激发态的该 物质跃迁回基态时产生光辐射。该方法是一种高灵敏度的痕量分析法,它具有装置简单、操 作方便、以及高灵敏度、分析速度快和易于实现自动化等特点。联吡啶钌[Ru(bpy)32+]由于具有水溶性好,化学性能稳定,氧化还原可逆,发光效 率高,应用的PH范围较宽,可电化学再生和激发态寿命长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ECL的研究 中。Yuanhong Xu[1]等利用Ru(bpy)32+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联用技术检测了违禁品可卡 因和海洛因。Qijun Songra等利用Ru(bpy)32+电致发光的方法检测了多种毒品。但是很多 情况下联吡啶钌的发光体系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由于昂贵的Ru (bpy) 32+试剂被大量消耗, 导致较高的分析成本,从而限制了 Ru (bpy) 32+电致化学发光的应用。由于联吡啶钌在电极表 面的反应是可逆的,为此人们提出利用电极修饰方法,将Ru (bpy) 32+固定在电极上,减少试 剂的消耗,制成可重复使用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Changqing YiM用固定化的联吡啶钌 检测了冰毒,检测限为2. OX 10_7M,检测限较低。而且我们在实验中发现单纯的钌固相电极 对有机胺物质均有良好的响应,缺乏对单一物质的选择性,这样在实际测样中有较大干扰。分子印迹技术是一种新型分子识别技术,对特定物质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和富集 能力,而且印迹聚合物不受酸碱热以及有机试剂等因素的影响,物化性质稳定。最近我 们已公开了一种基于铱配合物电致发光与分子印迹识别技术的传感器的专利(申请号 200910032848. 1),该传感器具有对模板分子的特异识别与富集能力。但由于可以用于电致 化学发光实验的铱配合物很少有商品化的,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因此我们选择了 商品化的联吡啶钌作为电致发光配合物,在联吡啶钌固相电极的基础上再修饰一层分子印 迹膜,其孔腔即可对溶液中的特定分子进行特异性识别和富集,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同时根据不同的检测对象,制备不同模板分子的分子印迹膜,即可以对不同毒品进行检 测。警犬依靠嗅觉可以找到毒品,说明毒品具有一定的挥发性。基于此,在特定的空间 进行采样,用分子印迹-电致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此方法快速灵敏,可用于海关、缉毒、娱 乐场所的毒品排查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子印迹-电致化学发光法检测毒品的传感器,这种传 感器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响应快速、使用寿命长并且所需发光试剂量少等特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将电致发光材料固定在玻碳电极表面,形成电致发光固相电极;然后在电致发光 固相电极表面修饰一层含有模板分子(毒品)的印迹层,再将模板分子洗脱,形成分子印 迹-电致发光传感器。电致发光固相电极的制作方法将0. 2-5mg多壁碳纳米管(MWCNT)加入0. 5_5mL nafion溶液中,超声分散10-60min,得到均勻的分散液,取2_10 μ L滴涂于玻碳电极表面, 室温晾干。将此电极置于0. Ol-IOmM的联吡啶钌水溶液中,浸泡10-60min,取出,将表面未 吸附的联吡啶钌用纯水冲洗干净,自然晾干,得到联吡啶钌固相发光电极。分子印迹层的制作方法将四甲氧基硅烷(TE0S)2-10mL、无水乙醇2-10mL、苯 基三甲氧硅烷(PTMOS) 100-500 μ L、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OS) 150-500 μ L、去离子水 0. 5-3. OmL及盐酸50-200 μ L混合后,超声混合均勻。取混合物50-200 μ L,加入印迹分子 水溶液20-100 μ L,混悬1-5小时,形成分子印迹底液,取2-10 μ L分子印迹底液直接滴涂于 电致发光固相电极表面,室温晾干。将晾干后的电极置于去离子水中,20-80°C磁力搅拌下 洗脱10-100分钟,去除模板分子,得到电致化学发光-分子印迹传感器。一种分子印迹-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在毒品检测中的应用,其特征是首先配制 一系列的不同浓度的毒品溶液,将制备的传感器插入其中,启动电压,记录发光强度,绘制 标准曲线。基于毒品的挥发性,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进行气体采集,采样温度为-5_38°C,流速 为0. 05-2L/min,采样时间1-lOOmin,气样中待测毒品溶解于吸收液中,吸收液为0. Imol/ L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将采集的样品进行电致化学发光实验,根据发光强度在标准曲线上查 出未知样品中毒品的浓度。本发明的分子印迹-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对特定毒品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灵 敏度高、选择性好,因此可以用来快速检测一定空间范围内是否有毒品物质存在,有望在海 关、缉毒等部门得到应用。
图1分子印迹-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制备示意图。在裸的玻碳电极上固定两层修 饰层,下层为固相发光层,上层为分子印迹层。图2不同电极在联吡啶钌体系中的循环伏安图。曲线a、b、c分别是nafion修饰 电极,裸电极,nafion/MWCNT修饰电极在0. ImM Ru (bpy) 32+的0. lmol/L PBS缓冲溶液中的 循环伏安图,扫速为50mV/s。
图3去除模板分子甲基苯丙胺前后分子印迹-固相发光传感器在铁氰化钾中的 循环伏安曲线。曲线a是Ru(bpy)32+固相发光电极在O.Olmol/L铁氰化钾中的循环伏安 曲线,曲线b和c分别是去除甲基苯丙胺模板分子前后的电致化学发光-分子印迹电极在 0. Olmol/L铁氰化钾中的循环伏安曲线,扫速为100mV/S。图4模板分子未洗脱、部分洗脱、完全洗脱后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的发光示意图。 曲线a、b、c分别是模板分子甲基苯丙胺未洗脱、加热40°C转子搅拌下洗脱40分钟、完全洗 脱后在0. l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的发光图,扫速为100mV/S,光电倍增管高压为600V。图5电致化学发光-甲基苯丙胺印迹电极在磷酸盐缓冲溶液和含有甲基苯丙胺的 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的发光示意图。曲线b和a分别是电致化学发光-甲基苯丙胺印迹电极 在0. l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和含有1. OX 10_12mOl/L甲基苯丙胺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的发 光图,扫速100mV/S,光电倍增管高压为600V。图6分子印迹-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检测甲基苯丙胺的标准曲线。数据点为不同 浓度的甲基苯丙胺样品在0. lmol/L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的响应值,扫速100mV/S,光电倍 增管高压为600V。图7甲基苯丙胺采样检测的发光示意图。通过大气采集器采集的甲基苯丙胺样品 在0. lmol/L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的发光图,扫速100mV/S,光电倍增管高压为600V。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以玻碳电极为支撑,以联吡啶钌为发光物质,以被检测毒品分子为印迹分 子,以苯基三甲氧基硅烷和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作为功能单体,四乙氧基硅烷作为交联剂制 备了电致化学发光-分子印迹传感器。用于测定含氮的毒品,包括冰毒(甲基苯丙胺,MA)、 摇头丸(3,4-亚甲二氧甲基苯丙胺,MDMA)、MDA (亚甲基二氧苯丙胺)、k粉(氯胺酮)、海 洛因、吗啡、可待因(甲基吗啡)、乙酰可待因、可卡因。为了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下面进行一些技术方案说明1、固相电致发光-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制备本发明中的电致发光-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制备过程如图1,可分为两步,第一步是 在玻碳电极表面修饰电致发光配合物得到电致发光固相电极,第二步是在电致发光固相电 极基础上进行分子印迹膜的修饰,制得电致发光-分子印迹传感器。第一步将1. 5mg酸处 理后的MWCNT加入ImL 0. 5%的nafion水溶液中,超声分散20min,得到均一的悬浊液, 取5-10 μ L滴涂于玻碳电极表面,室温晾干。将此电极置于ImM的联吡啶钌水溶液中,浸泡 30min,取出,将表面未吸附的联吡啶钌用纯水冲洗干净,自然晾干,得到联吡啶钌固相发光 电极。第二步将四甲氧基硅烷、无水乙醇、苯基三甲氧硅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去离子水及 盐酸混合后,超声混合均勻。取混合物200 μ L,加入印迹分子水溶液20 μ L,混悬1小时,形 成分子印迹底液,取5-10 μ L分子印迹底液直接滴涂于电致发光固相电极表面,室温晾干。 将晾干后的电极置于去离子水中,40°C磁力搅拌下洗脱20分钟,去除模板分子,得到电致 化学发光-分子印迹传感器。2、电化学性能(1)为了证明nafion/MWCNT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我们比较了 nafion 修饰电极,裸电极,nafion/MWCNT修饰电极在0. ImM Ru(bpy)32+的0. lmol/L PBS缓冲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峰电位的大小,结果发现nafion修饰电极的响应值很小,比裸电极还差,而 nafion/MWCNT修饰电极的电流峰信号比裸电极明显增强,峰电流值是裸电极的3倍。(如 图2)(2)用循环伏安法验证了模板分子甲基苯丙胺在印迹膜中的固定和洗脱过程。为 了证明模板分子被固定在了印迹膜上,将含有模板的印迹电极在0. 01mol/L的铁氰化钾中 进行循环伏安扫描,结果发现该电极对铁氰化钾几乎无响应(如图3中曲线a),说明电极 表面被覆盖了一层比较致密的sol-gel膜,致使该电极的导电性能大大降低。将含有模板 的印迹电极在40°C转子搅拌条件下进行洗脱,直至该电极在铁氰化钾中的响应值不再增 强,结果发现其峰电流比未洗脱前的印迹电极有显著增强,比不修饰印迹层的电极有所下 降(如图3中曲线b),说明模板洗脱后,印迹膜中留下了众多的孔穴,铁氰化钾这样的小分 子得以接触到电极表面,增强了导电性能,但是电极的大部分还是被sol-gel膜覆盖,所以 其电化学响应要比不修饰印迹层的电极低。(如图3)3、电致化学发光性能(1)用电致化学发光实验进一步证明了模板分子的固定与洗脱,结果与电化学得 到的结果相吻合。将未洗脱模板的印迹电极直接进行发光实验,结果发现有较大的发光值 (如图4曲线a),说明甲基苯丙胺被固定在了印迹膜中。将印迹电极置于去离子水中40°C 转子搅拌条件下进行洗脱,洗脱40分钟后再测其发光值有明显减小(如图4曲线b),说明 印迹膜中的甲基苯丙胺逐渐被洗脱。相通条件下继续洗脱20分钟,测其发光值,已无发光 峰出现(如图4曲线c),说明甲基苯丙胺被完全洗脱。(2)为了证明甲基苯丙胺印迹膜的有效性,将去除模板的分子印迹-电致发光电 极在0. l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进行电致化学发光实验(如图5曲线b),再在含有甲基苯丙 胺的0. l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进行相同实验(如图5曲线a),发现仅有甲基苯丙胺存在时 有明显的发光信号,证明了该电致发光-分子印迹传感器的有效性。4、标准曲线的绘制与样品的采集测定(1)配制不同浓度的甲基苯丙胺的溶液,测定其发光值,得到一条标准曲线,线性 范围KT12-IO-9M,检测限 IO-15M0 (如图 6)(2)将IOmg甲基苯丙胺敞口置于一体积为IOOmL采样器中,用一橡胶管使其一端 与大气连通,另一端与吸收器相通,吸收液为0. lmol/L的磷酸缓冲溶液,采样前确保其气 密性良好,开通大气采样器主机,流量设为0. 2L/min,持续采样十分钟,用固相发光_分子 印迹传感器测定其发光值,有一定的发光信号(如图7),证明挥发出来的毒品被吸收液所 吸收,可用电致化学发光实验进行检测,方法可行。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是发明人给出 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例1、将2mg酸处理过MWCNT置于ImL 0. 5 %的nafion水溶液中,超声分散 30min,得到均一稳定的悬浊液。移取5μ L上述悬浮液均勻滴涂在洗净的玻碳电极上,在 室温环境中自然晾干,得到MWCNT/Nafion修饰电极。将此电极置于ImM Ru (bpy) 32+水溶液 中,30min后取出,用纯水将表面未吸附的Ru (bpy) 32+冲洗干净,晾干,得到MWCNT/Nafion/ Ru (bpy) 32+电致发光固相电极。将;3mL TE0S、3mL 无水乙醇、200 μ L PTM0SU80y L MTMOS, 100 μ L HCL (1 X 10_4mOl/L)和ImL H2O混旋40分钟,得到澄清并且均一的溶液。在ImL溶液中加入100 μ L 0. lmol/L的甲基苯丙胺溶液(用0. 05mol/L PBS配制)于室温下混旋2小 时得到印迹溶胶-凝胶液。取该溶液2 μ L滴涂到玻碳电极表面,并在室温下自然晾干,得到 含有甲基苯丙胺的印迹膜。最后将该电极置于去离子水中,在磁力搅拌下40°C洗脱60min, 除去模板分子得到分子印迹-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该传感器在甲基苯丙胺的磷酸盐缓冲 溶液中在电位0. 4-1. 5V范围内进行循环扫描,根据发光值定量甲基苯丙胺,得到一条标准 曲线。采样测定将IOmg甲基苯丙胺敞口放置于25ml的大气采样瓶,大气采样器流速设置 为0. 5L/min,恒温25°C采样10分钟,吸收液为磷酸缓冲液,同样方法测定发光值。实例2、将1. 5mg酸处理过MWCNT置于ImL 0. 5%的nafion水溶液中,超声分散 20min,得到均一稳定的悬浊液。移取7 μ L上述悬浮液均勻滴涂在洗净的玻碳电极上,室温 晾干,得到MWCNT/Nafion修饰电极。将此电极置于ImMRu (bipy) (phen) 22+水溶液中,35min 后取出,用纯水将表面未吸附的Ru (bipy) (Phen)22+冲洗干净,晾干,得到MWCNT/Nafion/ Ru (bipy) (phen)22+电致发光固相电极。将!3mL TEOSJmL 无水乙醇、200 μ L PTM0S,200y L MTMOSUOOyL HCL(1 X l(T4mol/L)和ImL H2O混旋30分钟,得到澄清并且均一的溶液。在 ImL溶液中加入100 μ L 0. lmol/L的吗啡溶液(用0. 05mol/L PBS配制)于室温下混旋2 小时得到印迹溶胶-凝胶液。取该溶液3 μ L滴涂到玻碳电极表面,并在室温下自然晾干,得 到含有吗啡的印迹膜。最后将该电极置于去离子水中,在磁力搅拌下40°C洗脱40min,除去 模板分子得到分子印迹-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该传感器在配置的和采集的吗啡的磷酸盐 缓冲溶液中在电位0. 4-1. 5V范围内进行循环扫描,根据发光值定量吗啡,得到一条标准曲 线。采样测定将IOmg吗啡敞口放置于25ml的大气采样瓶,大气采样器流速设置为0. 61/ min,恒温30°C采样5分钟,吸收液为磷酸缓冲液,同样方法测定发光值。实例3、将1. 5mg酸处理过MWCNT置于ImL 0. 5%的nafion水溶液中,超声分散 30min,得到均一稳定的悬浊液。移取5μ L上述悬浮液均勻滴涂在玻碳电极上,室温晾干, 得到MWCNT/Nafion修饰电极。将此电极置于ImMRu (bpy) 32+水溶液中,40min后取出,用纯水 将表面未吸附的Ru (bpy) 32+冲洗干净,晾干,得到MWCNT/Nafion/Ru (bpy) 32+电致发光固相 电极。将 3mL TE0S、3mL无水乙醇、200μL PTM0SU80y L MTM0S、90yL HCL (1 X ΙθΛιοΙ/L) 和ImL H2O混旋30分钟,得到澄清并且均一的溶液。在ImL溶液中加入100 μ L 0. 05mol/L 的海洛因(用0.05mol/L PBS配制)于室温下混旋30分钟得到印迹溶胶-凝胶液。取该溶 液4 μ L滴涂到玻碳电极表面,并在室温下自然晾干,得到含有海洛因的印迹膜。最后将该 电极置于去离子水中,在磁力搅拌下40°C洗脱2小时,除去模板分子得到电致化学发光-分 子印迹传感器。该传感器在配置的和采集的海洛因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在电位0. 4-1. 5V 范围内进行循环扫描,根据发光值定量海洛因,得到一条标准曲线。采样测定将IOmg海 洛因敞口放置于25ml的大气采样瓶,大气采样器流速设置为0. 3L/min,恒温35°C采样2分 钟,吸收液为磷酸缓冲液,同样方法测定发光值。实例4、将2mg酸处理过丽CNT置于ImL 1 %的nafion水溶液中,超声分散30min, 得到均一稳定的悬浊液。移取6 μ L上述悬浮液均勻滴涂在洗净的玻碳电极上,室温晾干, 得到MWCNT/Nafion修饰电极。将此电极置于ImMRu (bpy) 32+水溶液中,50min后取出,用纯水 将表面未吸附的Ru (bpy) 32+冲洗干净,晾干,得到MWCNT/Nafion/Ru (bpy) 32+电致发光固相 电极。将3mL TE0S、3mL无水乙醇、180μL PTM0SU80y L MTMOSUOOy L HCL(1 X l(T4mol/L) 和ImL H2O混旋50分钟,得到澄清并且均一的溶液。在ImL溶液中加入100 μ L 0. 05mol/L的可卡因(用0.05mol/L PBS配制)于室温下混旋2小时得到印迹溶胶-凝胶液。取该溶液 5 μ L滴涂到玻碳电极表面,并在室温下自然晾干,得到含有可卡因的印迹膜。最后将该电极 置于去离子水中,在磁力搅拌下40°C洗脱1.5小时,除去模板分子得到电致化学发光-分子 印迹传感器。该传感器在配置的和采集的可卡因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在电位0. 4-1. 5V范 围内进行循环扫描,根据发光值定量可卡因,得到一条标准曲线。采样测定将IOmg可卡因 敞口放置于25ml的大气采样瓶,大气采样器流速设置为0. 2L/min,恒温20°C采样15分钟, 吸收液为磷酸缓冲液,同样方法测定发光值。实例5、将1. 5mg酸处理过MWCNT置于ImL 0. 5%的nafion水溶液中,超声分散 20min,得到均一稳定的悬浊液。移取5 μ L上述悬浮液均勻滴涂在洗净的玻碳电极上,在室 温环境中自然晾干,得到MWCNT/Nafion修饰电极。将此电极置于ImM Ru(phen)32+水溶液 中,30min后取出,用纯水将表面未吸附的Ru (phen) 32+冲洗干净,晾干,得到MWCNT/Nafion/ Ru(phen)32+电致发光固相电极。将!3mL TE0S、3mL 无水乙醇、190 μ L PTM0SU70y L MTMOS, 90 μ L HCL (1 X lO-W/L)和ImL H2O混旋30分钟,得到澄清并且均一的溶液。在ImL溶液 中加入100 μ L 0. lmol/L的摇头丸溶液(用0. 05mol/L PBS配制)于室温下混旋2小时 得到印迹溶胶-凝胶液。取该溶液2 μ L滴涂到玻碳电极表面,并在室温下自然晾干,得到 含有摇头丸的印迹膜。最后将该电极置于去离子水中,在磁力搅拌下40°C洗脱2小时,除去 模板分子得到分子印迹-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该传感器在配置的和采集的摇头丸的磷酸 盐缓冲溶液中在电位0. 4-1. 5V范围内进行循环扫描,根据发光值定量摇头丸,得到一条标 准曲线。采样测定将IOmg摇头丸敞口放置于25ml的大气采样瓶,大气采样器流速设置为 0. 7L/min,恒温15°C采样8分钟,吸收液为磷酸缓冲液,同样方法测定发光值。参考文献[1]. Yuanhong Xu, Ying Gao, Hui Wei, Yan Du, Erkang Wang. Field-amplified sample stacking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with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appli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illicit drugs on banknotes.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2006(1115) :260-266.[2].Qijun Song, Gillian M. Greenway, Tom McCreedy. Tris(2,2' -bipyridine) ruthen-ium(II)electrogenerated chemiluminescence of alkaloid type drugs with solid phase extraction sample preparation.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2001(126) :37-40.[3]. Changqing Yi, Yin Tao, Bo Wang, Xi Chen. Electrochemiluminescent determination of methamphetamine based on tris (2,2' -bipyridine)ruthenium(II) ion-association in organically modified silicate films. Analytica Chimica Acta. 2005(541) :75-83.
权利要求
1.一种快速检测毒品的分子印迹-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包括固相电致化学发 光修饰层和分子印迹修饰层,其特征是先在电极表面修饰一层电致发光配合物,形成电致 发光固相电极;然后在电致发光固相电极表面滴涂含有模板分子的溶胶-凝胶印迹底液, 成膜后,将毒品模板分子洗脱,形成分子印迹-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子印迹-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一制备电致化学发光修饰层。将0. 2-5mg酸处理后的MWCNT加入0. 5_5mL0. 1 % -5 %的nafion水溶液中,超声分散10-60min,得到均勻的分散液,用微量进样器移取 2-12 μ L滴涂于玻碳电极表面,室温晾干。将此电极置于0. Ol-IOmM的钌配合物水溶液中, 浸泡10-60min,取出,将表面未吸附的钌配合物用纯水冲洗干净,自然晾干,得到钌配合物 固相发光电极。步骤二 制备分子印迹修饰层。将四甲氧基硅烷2-10mL、无水乙醇2-10mL、苯基三甲氧 硅烷100-500 μ L、甲基三甲氧基硅烷150-500 μ L、去离子水0. 5-3. OmL及盐酸50-200 μ L 混合后,超声混合均勻。取混合物50-200 μ L,加入模板分子水溶液20-100 μ L,混悬1_5小 时,形成分子印迹底液,取2-10 μ L分子印迹底液直接滴涂于电致发光固相电极表面,室温 晾干。将晾干后的电极置于去离子水中,20-80°C磁力搅拌下洗脱10-40分钟,去除模板分 子,得到分子印迹_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
3.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是所述的钌配合物包括三联吡啶钌Ru(bpy)32+、 一邻菲罗啉二联吡啶钌Ru (bpy) 2 (phen)2+、二邻菲罗啉一联吡啶钌Ru (bpy) (phen) 22+和三邻 菲罗啉钌Ru(phen) 32+。
4.一种分子印迹_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在快速检测毒品中的应用。使用方法用大气 采样器将毒品样品采集于吸收液中,吸收液为磷酸盐缓冲溶液。测定时将电极(传感器) 插入待测溶液中,启动电压,记录发光强度,有发光响应即可证明毒品的存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一种快速检测痕量毒品的分子印迹-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制备及其检测方法。首先将固相电致化学发光配合物固定于电极表面;在此修饰电极基础上再修饰一层分子印迹层,得到分子印迹-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毒品采集使用无损耗的基于样品挥发的直接收集法。其特点是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响应快速、并且所需发光试剂量少、可以快速测定特定环境中有无毒品存在,并能给出毒品种类。该传感器制作简单,对含氮毒品均有很灵敏的响应。这种分子印迹-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在复杂体系复杂环境中的毒品检测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用于海关、缉毒、娱乐场所的毒品排查工作。
文档编号G01N21/76GK102121903SQ20101057119
公开日2011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3日
发明者丁玉强, 刘瑛, 宋启军, 张慧慧, 齐玉冰 申请人:江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