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威数控机床有限公司铣床官方网站今天是:2025-07-03切换城市[全国]-网站地图
推荐产品 :
推荐新闻
技术文章当前位置:技术文章>

多焦全息差动共焦超大曲率半径测量方法与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5-07-02    作者: 管理员

专利名称:多焦全息差动共焦超大曲率半径测量方法与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学精密测量技术领域,可用于超大曲率半径的高精度测量。
背景技术
大型光学元件被广泛应用于空间光学系统、高能激光器、激光核聚变等大型光学 系统中。但大型光学元件曲率半径的测量,因其存在定焦瞄准精度低、测量路径长且易受环 境状态因素干扰等,其一直是光学领域测量的难题之一,也是空间光学系统、高能激光器、 激光核聚变等大型光学系统研制中亟待解决的技术瓶颈。这一技术特征在空间光学仪器、 高能激光武器、激光核聚变工程等国家重大专项和国家重大工程中将体现的尤为迫切。针对曲率半径测量,国内学者提出了一些测量方法,包括2007年在应用光学中发 表的《基于白光干涉的光学球面半径测量研究》,此类技术主要采用了莫尔光栅位移测量系 统、迈克尔逊白光干涉系统,实现精确测量,该系统采用了光学无损测量方法,避免了接触 性测量对光学表面的损害;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可直接对图像进行处理并根据图像测量 数据计算得到测量结果,减少了目视光学测量系统调焦对准误差,与传统方法相比灵敏度 有所提高,但此系统需要测量的参数较多,测量精度低。中国专利“差动共焦曲率半径测量方法与装置”(专利号CN200910082249. 0),利 用差动共焦定焦原理,对被测件被测表面顶点和球心实现高精度定位,通过被测件两次定 位移动的距离即可得到被测表面的曲率半径。这种方法的测量精度较高,但当被测表面的 曲率半径较大时,必须在大范围内移动被测件,所以此方法不适用于超大曲率半径的测量。相比较国外的曲率半径测量技术,2004年,美国计量院的Wang Quandou及其工作 小组构建了一台超高精度的移相干涉仪XCALIBIR,通过对于环境的苛刻控制,补偿十余项 误差后,其曲率半径测量精度达到了 0.003%。2005年,在SPIE中发表的《Radius case study Optical bench measurement and uncertaintyincluding stage error motions)) 中,采用了建立新的坐标模型技术进行曲率半径测量,并达到接近微米级的测量精度。2006 年在 Optical Engineering 中发表的〈〈Compact system for measurement of optical surfaces having a large radius ofcurvature》一文中,提出一禾中将斐索干涉仪与变焦 镜头相结合的方法与装置,用于测量大曲率半径,对于曲率为10m的半径,其测量精度为 0.04%。2008年,Wang Quandou将移相干涉与全息技术相结合,通过在大曲率半径检测光 路中引入菲涅尔全息板,压缩光路整体长度,可实现曲率半径大于10m的镜面的高精度检 测。但由于采用干涉仪,测量过程中易受温度、气流、振动等环境状态因素的干扰,对测量环 境提出了苛刻的要求。近年来,国内外显微成像领域的差动共焦技术快速发展,例如中国专利“具有高空 间分辨率的差动共焦扫描检测方法”(专利号=200410006359. 6),其提出了超分辨差动共焦 检测方法,使系统轴向分辨力达到纳米级,而将该技术与多焦全息透镜技术相融合,继而实 现超大曲率半径测量的报道,迄今为止尚未见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超大曲率半径的高精度测量问题,提出一种多焦全息差 动共焦超大曲率半径测量方法与装置。本发明首先利用差动共焦系统对多焦全息透镜的长 焦距值进行校准,然后利用差动共焦定焦原理对被测件的猫眼位置和共焦位置实现非接触 高精度定位,继而利用几何光学原理可以实现超大曲率半径的高精度测量。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多焦全息差动共焦超大曲率半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a)首先,调整被测件和多焦全息透镜,使被测件被测表面和多焦全息透镜均与准 直透镜共光轴;(b)然后,打开点光源,其发出的光经第一分光镜、准直透镜和多焦全息透镜后,照 射在被测件被测表面,经被测表面反射,再次通过多焦全息透镜和准直透镜,由第一分光镜 反射进入差动共焦系统;(c)而后,将被测件沿光轴方向移动,利用多焦全息透镜中短焦测量光束的会聚点 对被测件的猫眼位置进行定位,差动共焦系统通过探测差动共焦响应信号的绝对零点确定 此时被测件的位置坐标Zl ;利用多焦全息透镜中长焦测量光束的会聚点对被测件的共焦位 置进行定位,差动共焦系统通过探测差动共焦响应信号的绝对零点确定此时被测件的位置 坐标z2 ;其中猫眼位置为多焦全息透镜中短焦测量光束的会聚点与被测件被测表面顶点重 合时被测件的位置,共焦位置为多焦全息透镜中长焦测量光束的会聚点与被测件被测表面 球心重合时被测件的位置;(d)根据多焦全息透镜的短焦距值&和长焦距值f2,由几何光学原理可得被测表 面超大曲率半径r满足r = f^frjz^zj o此方法所述多焦全息透镜长焦距值f2的校准步骤包括(a)首先,用标准透镜替换多焦全息透镜,并用此多焦全息透镜替换被测件;(b)然后,打开点光源,其发出的光经第一分光镜、准直透镜和标准透镜后形成测 量光束并会聚到多焦全息透镜表面,经多焦全息透镜表面反射,再次通过标准透镜和准直 透镜后,由第一分光镜反射进入差动共焦系统;(c)而后,沿光轴方向移动多焦全息透镜,差动共焦系统通过探测差动响应信号的 绝对零点获取多焦全息透镜任意一个高阶焦点的位置F(n)',并由此可得高阶焦点F(n)'对 应的高阶焦距值f(n)';(d)由于多焦全息透镜各阶焦点对应的焦距值具有线性关系,根据(c)中所得的 高阶焦距值f(n)'可得多焦全息透镜的长焦距=。多焦全息差动共焦超大曲率半径测量装置,包括点光源,还包括第一分光镜、准直 物镜、多焦全息透镜、差动共焦系统、调整架、测长系统和移动导轨;其中第一分光镜、多焦 全息透镜与被测件依次放在光线的出射方向,差动共焦系统放置在第一分光镜的反射方 向,被测件被测表面与第一分光镜将光束反射至差动共焦系统;调整架用于固定被测件及 调整被测件的光轴;调整架与测长系统安装于移动导轨上。装置中还包括标准透镜,用于多焦全息透镜长焦距值f2的校准。装置中的差动共焦系统包括第二分光镜、第一光强传感器和第二光强传感器;由第一分光镜反射回来的光线进入差动共焦系统,并由第二分光镜将光线分成两路,一路照 射在位于焦后的第一光强传感器上,另一路照射在位于焦前的第二光强传感器上。装置中的差动共焦系统包括第二分光镜、焦前针孔、焦后针孔、第一光强传感器和 第二光强传感器;由第一分光镜反射回来的光线进入差动共焦系统,并由第二分光镜将光 线分成两路,一路通过焦后针孔后照射在第一光强传感器上,另一路通过焦前针孔后照射 在第二光强传感器上。装置中的差动共焦系统包括第二分光镜、焦前显微物镜、焦后显微物镜、第一光强 传感器和第二光强传感器;其中焦后显微物镜的物平面位于焦后,在其像平面放置第一光 强传感器,焦前显微物镜的物平面位于焦前,在其像平面放置第二光强传感器;由第一分 光镜反射回来的光线进入差动共焦系统,并由第二分光镜将光线分成两路,一路通过焦后 显微物镜后成像在第一光强传感器上,另一路通过焦前显微物镜后成像在第二光强传感器 上。装置中还包括主控计算机和机电控制装置;主控计算机通过光强传感器获取差动 共焦响应信号;主控计算机通过控制机电控制装置来驱动调整架沿光轴方向移动。装置中的差动共焦系统还可以替换为共焦系统。有益效果本发明对比已有技术具有以下创新点1.本发明首次将差动共焦高精度定焦原理与多焦全息透镜压缩光路原理相融合。2.多焦全息透镜的参数可以自校准,减小了测量的系统误差。本发明对比已有技术具有以下显著优点1.本发明使测量光路得到压缩,被测件移动距离小,避免了传统超大曲率半径测 量必须在大范围内移动被测件的不足。2.差动工作方式可以削减空气扰动等环境干扰对测量精度的影响。3.本测量方法中,差动共焦原理以光强响应曲线作为定焦判据,并配合差动共焦 系统进行光强调制与滤波,削减空气扰动等环境干扰对测量精度的影响,相比以图像、干涉 条纹作为定焦判据的曲率半径测量方法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图1为本发明多焦全息差动共焦超大曲率半径测量方法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多焦全息差动共焦超大曲率半径测量方法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多焦全息透镜长焦距值校准方法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多焦全息透镜的多焦点特性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多焦全息差动共焦超大曲率半径测量装置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差动共焦系统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差动共焦系统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多焦全息差动共焦超大曲率半径测量实施例示意图;其中1-点光源、2-第一分光镜、3-准直透镜、4-多焦全息透镜、5-短焦测量光 束的会聚点、6-被测表面、7-被测件、8-长焦光束的会聚点、9-差动共焦系统、10-第一光 强传感器、11"第二光强传感器、12-第二分光镜、13-焦后针孔、14-焦前针孔、15-被测表
6面、16-被测件、17-标准透镜、18-调整架、19-测长系统、20-移动导轨、21-机电控制装置、 22-主控计算机、23-焦后显微物镜、24-焦前显微物镜。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将差动共焦技术与多焦全息透镜技术相融合,其基本思想是首先利用差 动共焦系统对多焦全息透镜的长焦距值进行校准,然后利用差动共焦定焦原理对被测件的 猫眼位置和共焦位置实现非接触高精度定位,继而利用几何光学原理实现超大曲率半径的 高精度测量。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采用凸透镜作为被测件7,如图5所示,多焦全息差动共焦超大曲率半 径测量装置,包括点光源1,依次放在点光源1出射光方向的第一分光镜2、准直透镜3、多 焦全息透镜4和被测件7,还包括放置在第一分光镜2反射方向的差动共焦系统9 ;被测件 7的被测表面6与第一分光镜2将光束反射至差动共焦系统9。装置中还包括调整架18、测长系统19、移动导轨20、主控计算机22和机电控制装 置21 ;调整架18用于固定被测件7及调整被测件7的光轴,调整架18与测长系统19安装 于移动导轨20上,主控计算机22通过第一光强传感器10和第二光强传感器11获取差动 共焦响应信号,主控计算机22通过控制机电控制装置21来驱动调整架18沿移动导轨20 滑动,调整架18带动被测件7沿光轴方向扫描移动。如图3所示,装置中还包括标准透镜 17,用于多焦全息透镜4长焦距值的校准。多焦全息差动共焦超大曲率半径测量方法,其测量步骤是首先,使用焦距为2500mm标准透镜17对多焦全息透镜4的长焦距值进行校准,如 图4所示,已知多焦全息透镜4短焦距值为= 500mm,长焦距值为f2 = 10000mm,多焦全 息透镜4具有多个高阶焦点,分别处于士f2、±f2/3、±f2/5、±f2/7位置,各个焦点对应的 焦距值具有线性关系。如图3所示,具体校准步骤如下(a)启动主控计算机22中的测量软件,打开点光源1,点光源1发出的光经第一分 光镜2、准直透镜3和标准透镜17后形成测量光束并会聚到多焦全息透镜4表面,多焦全息 透镜4表面反射的光再次通过标准透镜17和准直透镜3后,经第一分光镜2反射进入差动 共焦系统9 ;差动共焦系统9内的第二分光镜12将光线分成两路,反射光经过焦后针孔13 后照明第一光强传感器10,透射光经过焦前针孔14后照明第二光强传感器11 ;(b)调整标准透镜17和多焦全息透镜4,使其与准直透镜3共光轴;(c)主控计算机22通过控制机电控制装置21驱动调整架18沿移动导轨20滑动, 调整架18带动多焦全息透镜4沿光轴方向扫描移动,主控计算机22通过探测差动共焦响 应信号的绝对零点来确定测量光束的会聚点与多焦全息透镜4第5阶焦距f ⑸‘的焦点重 合,测得 f(5)' = 2000mm ;(d)利用多焦全息透镜4焦距值的线性关系,计算校准后多焦全息透镜4的长焦距 值f2 = 5Xf(5)' = 10000mm。然后,用校准后的多焦全息透镜4替换标准透镜17,并将被测件7放置于调整架 18上,构成如图8所示光路用于测量被测件7被测表面6的超大曲率半径。使用多焦全息透镜4中长焦区域的+1级衍射光生成会聚球面波,检测被测件7被测表面6的共焦位置, 由多焦全息透镜4中短焦区域的1级衍射光获取被测件7被测表面6的猫眼位置,具体测 量步骤如下(a)点光源1发出的光经第一分光镜2、准直透镜3和多焦全息透镜4后,照射于 被测件7的被测表面6,经被测表面6反射,再次通过多焦全息透镜4和准直透镜3,由第一 分光镜2反射进入差动共焦系统9 ;差动共焦系统9内的第二分光镜12将光线分成两路, 反射光经过焦后针孔13后照明第一光强传感器10,透射光经过焦前针孔14后照明第二光 强传感器11 ;(b)调整被测件7和多焦全息透镜4,使其与准直透镜3共光轴;(c)主控计算机22通过控制机电控制装置21驱动调整架18沿移动导轨20滑动, 调整架18带动被测件7沿光轴方向扫描,使用多焦全息透镜4中短焦区域的1级衍射光获 取被测件7的猫眼位置,使用多焦全息透镜4中长焦区域的+1级衍射光生成会聚球面波, 获取被测件7被测表面6的共焦位置;其中猫眼位置为多焦全息透镜4中短焦测量光束的 会聚点5与被测件7被测表面6的顶点重合时被测件7的位置,共焦位置为多焦全息透镜 4中长焦测量光束的会聚点8与被测件7被测表面6的球心重合时被测件7的位置;(d)当被测件7的猫眼位置与多焦全息透镜4中短焦测量光束的会聚点5重合时, 测长系统19将位置坐标信息传送给主控计算机22,主控计算机22通过探测第一光强传感 器10与第二光强传感器11的差动响应信号的绝对零点值来确定此时被测件7的位置坐标 Zl = 500mm ;当被测件7的共焦位置与多焦全息透镜4中长焦测量光束的会聚点8重合时, 测长系统19再次将位置坐标信息传送给主控计算机22,主控计算机22通过探测第一光强 传感器10与第二光强传感器11的差动响应信号的绝对零点值来确定此时被测件7的位置 坐标 z2 = 2000mm ;(e)根据多焦全息透镜4的短焦距值= 500mm和长焦距值f2 = 10000mm,可得 被测件7被测表面6的超大曲率半径r = f2-ff| Z2-Zl | = 8000mm。被测件7移动的距离 为 | z2~z\ I = 1500mm。实施例2本实施例中采用凹透镜作为被测件16,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被测 件16被测表面15是负曲率半径,测量时使用多焦全息透镜4中长焦区域的-1级衍射光生 成发散球面波,检测被测件7被测表面6的共焦位置,由多焦全息透镜4中短焦区域的1级 衍射光获取被测件7被测表面6的猫眼位置;即就是利用多焦全息透镜短焦测量光束的会 聚点5对被测表面15的顶点进行定位,利用多焦全息透镜长焦测量光束的会聚点8对被测 表面15的球心位置进行定位。其余测量方法与装置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3将实施例1图8中的差动共焦系统9替换为图6的差动共焦系统9,即可构成实 施例2。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光线进入差动共焦系统9后,第二分光镜12将光线分成 两路,反射光照明位于焦后的第一光强传感器10,透射光照明位于焦前的第二光强传感器 11。其余测量方法与装置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4将实施例1图8中的差动共焦系统9替换为图7的差动共焦系统9,即可构成实施例3。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光线进入差动共焦系统9后,第二分光镜12将光线分成两 路,反射光经过焦后显微物镜23后在第一光强传感器10表面成像,透射光经过焦前显微物 镜24后在第二光强传感器11表面成像;其中焦后显微物镜23的物平面位于焦后,在其像 平面放置第一光强传感器10,焦前显微物镜24的物平面位于焦前,在其像平面放置第二光 强传感器11。其余测量方法与装置与实施例1相同。此实施例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实现了超大曲率半径的非接触高精度测量,实现了多 焦全息差动共焦超大曲率半径测量方法与装置,具有对被测件无损伤、测量精度高、被测件 移动距离小、测量速度快等优点。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了说明,但这些说明不能被理解为限制 了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随附的权利要求书限定,任何在本发明权利要求基 础上的改动都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9
权利要求
多焦全息差动共焦超大曲率半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a)首先,调整被测件和多焦全息透镜,使被测件被测表面和多焦全息透镜均与准直透镜共光轴;(b)然后,打开点光源,其发出的光经第一分光镜、准直透镜和多焦全息透镜后,照射在被测件被测表面,经被测表面反射,再次通过多焦全息透镜和准直透镜,由第一分光镜反射进入差动共焦系统;(c)而后,将被测件沿光轴方向移动,利用多焦全息透镜中短焦测量光束的会聚点对被测件的猫眼位置进行定位,差动共焦系统通过探测差动共焦响应信号的绝对零点确定此时被测件的位置坐标z1;利用多焦全息透镜中长焦测量光束的会聚点对被测件的共焦位置进行定位,差动共焦系统通过探测差动共焦响应信号的绝对零点确定此时被测件的位置坐标z2;其中猫眼位置为多焦全息透镜中短焦测量光束的会聚点与被测件被测表面顶点重合时被测件的位置,共焦位置为多焦全息透镜中长焦测量光束的会聚点与被测件被测表面球心重合时被测件的位置;(d)根据多焦全息透镜的短焦距值f1和长焦距值f2,由几何光学原理可得被测表面超大曲率半径r满足r=f2-f1-|z2-z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焦全息差动共焦超大曲率半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多焦全息透镜长焦距值f2的校准步骤包括(a)首先,用标准透镜替换多焦全息透镜,并用此多焦全息透镜替换被测件;(b)然后,打开点光源,其发出的光经第一分光镜、准直透镜和标准透镜后形成测量光 束并会聚到多焦全息透镜表面,经多焦全息透镜表面反射,再次通过标准透镜和准直透镜 后,由第一分光镜反射进入差动共焦系统;(c)而后,沿光轴方向移动多焦全息透镜,差动共焦系统通过探测差动响应信号的绝对 零点获取多焦全息透镜任意一个高阶焦点的位置F(n)',并由此可得高阶焦点F(n)'对应的 高阶焦距值f(n)';(d)由于多焦全息透镜各阶焦点对应的焦距值具有线性关系,根据(c)中所得的高阶 焦距值f(n)'可得多焦全息透镜的长焦距=。
3.多焦全息差动共焦超大曲率半径测量装置,包括点光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 分光镜、准直物镜、多焦全息透镜、差动共焦系统、调整架、测长系统和移动导轨;其中第一 分光镜、多焦全息透镜与被测件依次放在光线的出射方向,差动共焦系统放置在第一分光 镜的反射方向,被测件被测表面与第一分光镜将光束反射至差动共焦系统;调整架用于固 定被测件及调整被测件的光轴;调整架与测长系统安装于移动导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焦全息差动共焦超大曲率半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 括标准透镜,用于多焦全息透镜长焦距值f2的校准。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多焦全息差动共焦超大曲率半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差动共焦系统包括第二分光镜、第一光强传感器和第二光强传感器;由第一分光镜反射回 来的光线进入差动共焦系统,并由第二分光镜将光线分成两路,一路照射在位于焦后的第 一光强传感器上,另一路照射在位于焦前的第二光强传感器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多焦全息差动共焦超大曲率半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差动共焦系统包括第二分光镜、焦前针孔、焦后针孔、第一光强传感器和第二光强传感器; 由第一分光镜反射回来的光线进入差动共焦系统,并由第二分光镜将光线分成两路,一路 通过焦后针孔后照射在第一光强传感器上,另一路通过焦前针孔后照射在第二光强传感器 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多焦全息差动共焦超大曲率半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差动共焦系统包括第二分光镜、焦前显微物镜、焦后显微物镜、第一光强传感器和第二光强 传感器;其中焦后显微物镜的物平面位于焦后,在其像平面放置第一光强传感器,焦前显微 物镜的物平面位于焦前,在其像平面放置第二光强传感器;由第一分光镜反射回来的光线 进入差动共焦系统,并由第二分光镜将光线分成两路,一路通过焦后显微物镜后成像在第 一光强传感器上,另一路通过焦前显微物镜后成像在第二光强传感器上。
8.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5或6或7所述的多焦全息差动共焦超大曲率半径测量装置, 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计算机和机电控制装置;主控计算机通过光强传感器获取差动共焦 响应信号;主控计算机通过控制机电控制装置来驱动调整架沿光轴方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5或6或7或8所述的多焦全息差动共焦超大曲率半径测量 装置,其特征在于可将差动共焦系统换为共焦系统。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光学精密测量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多焦全息差动共焦超大曲率半径测量方法与装置。该方法首先利用差动共焦系统对多焦全息透镜的长焦距值进行校准,减小测量的系统误差,然后利用差动共焦定焦原理对被测件的猫眼位置和共焦位置实现非接触高精度定位,继而利用几何光学原理可以实现超大曲率半径的高精度测量。该装置包括点光源、第一分光镜、准直物镜、多焦全息透镜、差动共焦系统、调整架、测长系统和移动导轨。本发明首次将差动共焦高精度定焦原理与多焦全息透镜压缩光路原理相融合,具有被测件移动距离小、测量精度高、测量速度快、抗环境干扰能力强、对被测表面无损伤等优点,可用于超大曲率半径的高精度非接触测量。
文档编号G01B11/255GK101858736SQ20101017308
公开日2010年10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0日
发明者史立波, 孙若端, 赵维谦, 邱丽荣 申请人:北京理工大学

  • 专利名称:一种卡槽式接地线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生产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在电力生产中对设备人 员能够起到保护作用的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在开关或线路检修过程中,要求值班员装设接地线,是为了防止危;^A 身安全、避免意外事故的发
  • 专利名称:用于控制板蓝根及其制剂质量及药效的指纹图谱及其制法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利用板蓝根抗病毒活性部位的指纹图谱来控制板蓝根及板蓝根制剂质量的技术。背景技术: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效,用于病毒
  • 专利名称:一种蓄电池电压检测器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蓄电池充放电控制装置。二背景技术:蓄电池是很多设备的主要动力源或备用电源,串联放电是蓄电池常用的使用方 法。为了保证蓄电池可靠运行、提高使用寿命,需要采用均衡放电控制电路来保证串
  • 专利名称:防漏水的智能水表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水表,具体为一种防止漏水的智能水表。 背景技术:智能水表是一种利用现代微电子技术、现代传感技术、智能IC卡技术对用水量进行计量并进行用水数据传递及结算交易的新型水表。这与传统水表一
  • 专利名称:可视显示器的测试、优化及调谐的方法及系统的制作方法背景技术: 和发明内容本申请要求2001年9月14日申请的临时申请60322,086的优先权并在此将其实质内容与本发明组合在一起以供参考。本发明总体上涉及可视显示器的性能测量的自动
  • 专利名称:一种金属丝抗拉强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材料的力学性能检测设备,特别是金属丝抗拉强度检测装置,属 物理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在电线电缆等产品生产过程中,需要经常对所用铜线或铝线进行抗拉强度检测,以确 保
山东科威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全国服务热线:13062023238
电话:13062023238
地址:滕州市龙泉工业园68号
关键词:铣床数控铣床龙门铣床
公司二维码
Copyright 2010-2024 http://www.ruyicnc.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44495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