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威数控机床有限公司铣床官方网站今天是:2025-07-03切换城市[全国]-网站地图
推荐产品 :
推荐新闻
技术文章当前位置:技术文章>

柔性转子低速全息动平衡方法

时间:2025-07-02    作者: 管理员

专利名称:柔性转子低速全息动平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转子动平衡技术领域,进一步涉及旋转机械故障诊断与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主要用于以低于转子第一阶临界的平衡转速,实现柔性转子在高于第一阶临界的工作转速下二阶模态的全息动平衡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转子工作转速、结构、转子刚性不同和各类转子要求不同的平衡精度,可以采用刚性转子平衡和柔性转子平衡,使转子获得所需的平衡精度。当转子工作转速远低于转子一阶临界转速,转子挠曲变形对其平衡的影响可以忽略时,就可称作刚性转子;相反,当转子的挠曲变形所产生的附加不平衡不能忽略时,称作柔性转子。对于刚性转子来说,可以用刚体力学的方法来处理其平衡问题,由于刚性转子的平衡转速远低于转子的一阶临界转速,故通常也称为低速平衡。柔性转子的不平衡可分为刚性振型(一阶振型)下不平衡和柔性振型(一阶以上)下不平衡。当柔性转子经过低速平衡后,在刚性振型下已获得平衡,但在柔性振型下又产生新的不平衡,即所加平衡质量与转子实际不平衡轴向分布差别较大,当转速升高后,沿轴向各断面上不平衡力和所加平衡重量产生的不平衡力形成内力矩,转子产生挠曲变形。现在通常的柔性转子平衡方法有两大类模态平衡法、影响系数法。
如上所述,传统意义上的低速平衡仅能使转子在刚性振型下获得平衡;当工作转速超过一阶临界转速后,转子在柔性振型下的新的不平衡需要通过高速动平衡加以平衡。例如,汽轮发电机组转子虽然在出厂前均进行了低速平衡,待现场重新装配后仍需进行现场高速动平衡。当待平衡的柔性转子工作转速介于第一、二阶临界转速之间时,能否在低速下(转速低于转子第一临界转速)平衡转子在一阶临界转速后出现的柔性振型不平衡,或者至少降低柔性振型的不平衡,减少柔性振型平衡的工作量?如果低速平衡能实现这一目标,必将显著简化动平衡过程、提高动平衡安全性、提高动平衡效率,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转子全息动平衡方法”(参见中国发明专利ZL97108694.X)、“非对称转子全息动平衡技术”(专利ZL00113755.7)分别将全息谱技术与信息论原理应用到动平衡领域,通过信息集成,实现了对称及非对称转子和轴系的全息动平衡。以上方法在转子平衡精度和平衡效率两方面,均实现了动平衡技术的突破。本专利的申请旨在拓展柔性转子全息动平衡方法和技术的应用范围,低速下平衡转子在一阶临界转速后出现的柔性振型不平衡,简化动平衡过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了柔性转子在经过传统低速平衡后仍需进行高速动平衡的局限,提出一种区别与传统低速平衡的柔性转子全息低速动平衡方法,在低速下即可直接平衡一阶临界转速以上的柔性振型不平衡,为低速下平衡柔性转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手段。
实现上述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柔性转子低速全息动平衡方法,不同于传统的刚性转子低速平衡方法,首先采集故障机组数据,利用全息谱技术确诊机组在运行中的故障类型,将转子失衡与其它类型的转频故障正确地区分开来,若机组是以不平衡为主导故障,则根据故障机组转子的振动情况与现场平衡条件,选择平衡面,并将采集的数据用键相信号进行归一化预处理;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利用全息谱技术,精确地求出各传感器拾取信号的幅值、频率、相位,作出各个数据采集面的二维全息谱及转子转频下的三维全息谱;用转频椭圆的初相点来表征转子各测量截面的振动;2)记录机组停机过程数据,作Bode图以选取低于转子一阶临界的平衡转速;3)用转子工频原始振动信号,作三维全息谱的力和力偶分量分解,力分量对应一阶模态响应,力偶分量对应二阶模态响应,比较这两阶模态响应的大小,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平衡方案a.优先平衡力分量,即一阶不平衡量;b.一、二阶不平衡量同时平衡;4)将高于转子一阶临界转速的工作转速及低于转子一阶临界转速的平衡转速下的振动数据,利用全息谱技术处理,获取柔性转子在其一阶临界转速前后的变化规律,特别是力不平衡响应在临界前后初相点的相位翻转与向径缩放;5)根据所选的平衡面,结合机组原始振动数据,确定添加不平衡试重的大小和方位;6)采集加重后平衡转速下的振动数据,利用全息差谱作出纯试重的三维全息谱;7)以4)获取的柔性转子振动在一阶临界转速前后的变化规律,用6)获取的数据拟合出工作转速下纯试重的三维全息谱,并最终获得工作转速下单位不平衡试重1000g∠0°的三维全息谱;8)按不同的平衡方案,同时根据工作转速下各测量面的原始不平衡响应,即转频椭圆初相点,应与平衡配重椭圆初相点成镜面对称关系,通过角度补偿与向径缩放,求取各配重的合理大小和相位;
9)加上平衡配重后,测试平衡转速下的结果,如果满足平衡要求,则平衡结束;否则,重复上述步骤。
该方法以全息谱信息集成原理及系统论为基础,在获得转子上全部传感器振动信息的基础上,集成了各个支承处振动的幅频相信息,以三维全息谱的方式全面描述工作转速(高于转子一阶临界转速)及平衡转速(低于转子一阶临界转速)下的振动行为,获取柔性转子在其一阶临界转速前后的变化规律,并以此作为低速平衡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实现低速下柔性转子的动平衡。
本发明提供的柔性转子低速全息动平衡方法,为平衡柔性转子开辟了新的思路,主要创新点在于1.柔性转子低速全息动平衡以三维全息谱分析为基础,融合了转子多向振动信息,提高了平衡精度,充分考虑到了转子-轴承系统各向刚性不同等因素,采用转频椭圆的初相点来表征转子各测量截面的振动大小和方位;2.用全息谱技术及振动响应的力和力偶分解方法,获得了柔性转子在一阶临界前后的不平衡响应的幅值、相位的变化规律,以此作为低速平衡柔性转子的理论依据;3.利用系统论的近似可分性原理,转子各测量面的不平衡响应可用最相关平衡面的加重分别加以平衡;4.比较转子工频原始振动信号两阶模态响应的大小,以此确定适合的平衡方案a.优先平衡一阶不平衡量;b.一二阶不平衡量同时平衡。
5.平衡配重符合移相椭圆规律,即用原始振动所形成的椭圆上和平衡配重所形成的椭圆上两初相点间的镜面对称副关系,来作为寻找最佳平衡方案的理论依据;
6.采用两平面同时加重,在低速下一至两次试重起车即可实现工作转速下柔性转子二阶模态的平衡,减少了试重起车次数,并降低了传统模态平衡法要求在临界转速处停留所带来的平衡风险;7.经过柔性转子低速全息动平衡后,可减少或避免高速下多次起停车平衡试验,简化动平衡过程,提高动平衡效率。


图1为试验台转子临界转速前后纯力不平衡试重椭圆初相点的相位随试重安装角度的变化规律图。
图2为角度补偿计算示意图;图3是实验台布置图;图4是本发明的优先平衡力分量的平衡流程图,也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图中的符号说明如下Ω——转子的工作转速,介于转子第一、二阶临界转速之间;ω——平衡转速,低于转子第一阶临界转速;A、B——用全息谱初相点矢量表征的转子左右A、B两测量面工作转速Ω下的原始不平衡响应;a、b——用全息谱初相点矢量表征的转子左右A、B两测量面平衡转速ω下的原始不平衡响应;Af0、Bf0——工作转速Ω下的原始不平衡响应A、B通过全息谱力和力偶分解所得的力不平衡响应;Ac0、Bc0——工作转速Ω下的原始不平衡响应A、B通过全息谱力和力偶分解所得的力偶不平衡响应;af0、bf0——平衡转速ω下的原始不平衡响应a、b分解所得的力不平衡响应;ac0、bc0——平衡转速ω下的原始不平衡响应a、b分解所得的力偶不平衡响应;tC、tD——分别加在C、D两加重面上的试重;t0——表示在加重面上的0°位置加单位质量的试重;at、bt——平衡转速ω下加纯力不平衡试重tC=tD,测得的不平衡响应;aft、bft——平衡转速ω下加纯力不平衡试重后的不平衡响应分解所得的力不平衡响应;act、bct——平衡转速ω下加纯力不平衡试重后的不平衡响应分解所得的力偶不平衡响应;a′t、b′t——平衡转速ω下加纯力偶不平衡试重tC=-tD,测得的不平衡响应;a′ft、b′ft——平衡转速ω下加纯力偶不平衡试重后的不平衡响应分解所得的力不平衡响应;a′ct、b′ct——平衡转速ω下加纯力偶不平衡试重后的不平衡响应分解所得的力偶不平衡响应;δf——力分量在临界前后的相位变化;rf——力分量在临界前后的初相点向径比;δc——力偶分量在临界前后的相位变化;rc——力偶分量在临界前后的初相点向径比;iAt、iBt——平衡转速ω下,加纯力不平衡试重tC=tD时,纯试重在两测量面的响应; ——平衡转速ω下,当所加纯力不平衡试重为单位试重t0时,纯单位试重t0在两测量面的响应; ——拟合出工作转速Ω下,当所加纯力不平衡试重为单位试重t0时,纯单位试重t0在两测量面的响应;i′At、i′Bt——平衡转速ω下,加纯力偶不平衡试重tC=-tD时,纯试重在两测量面的响应; ——平衡转速ω下,当所加纯力偶不平衡试重为单位试重t0时,纯单位力偶不平衡试重t0在两测量面的响应; ——拟合出工作转速Ω下,当所加纯力偶不平衡试重为单位试重t0时,纯单位力偶不平衡试重t0在两测量面的响应;Pf——平衡力分量的平衡配重;Pc——平衡力偶分量的平衡配重;PC,PD——工作转速Ω下C,D两面的平衡配重。
图5是工作转速Ω=3600rpm下原始振动的三维全息谱分解示意图,其中(a)原始振动三维全息谱;(b)为分解后所得的力分量的三维全息谱;(c)为分解后所得的力偶分量的三维全息谱;图6是平衡转速ω=1900rpm下原始振动的三维全息谱分解示意图(a)原始振动三维全息谱;(b)为分解后所得的力分量(一阶模态响应)的三维全息谱;(c)为分解后所得的力偶分量(二阶模态响应)的三维全息谱;图7是利用全息差谱技术,获得工作转速下纯力不平衡试重响应的三维全息谱;图8是在Ω=3600rpm下测得平衡结果图,其中粗实线形成的椭圆表示工作转速下的残余振动;细实线形成的椭圆表示工作转速下的原始振动。
图9是在1900rpm下用传统刚性转子低速平衡方法平衡后,转子升速至3600rpm后平衡又被破坏的示意图,图中所示细实线形成的转频椭圆表示传统低速平衡后的残余振动;粗实线形成的椭圆表示工作转速下的采用柔性转子低速全息平衡方法的残余振动。
图10是一、二阶不平衡量同时平衡流程图,也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图中的符号同图4;图11是工作转速Ω=4600rpm下原始振动的三维全息谱分解示意图(a)原始振动三维全息谱;(b)为分解后所得的力分量的三维全息谱;(c)为分解后所得的力偶分量的三维全息谱;图12是利用全息差谱技术,获得工作转速纯力偶不平衡试重响应的三维全息谱;图13是合成平衡配重后的平衡结果三维全息谱,图中粗实线形成的椭圆表示工作转速下的残余振动;细实线形成的椭圆表示工作转速下的原始振动。
依照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柔性转子低速全息动平衡方法,不同于传统的刚性转子低速平衡方法,首先采集故障机组数据,利用全息谱技术确诊机组在运行中的故障类型,将转子失衡与其它类型的转频故障正确地区分开来。若机组是以不平衡为主导故障,则根据故障机组转子的振动情况与现场平衡条件,选择平衡面,并将采集的数据用键相信号进行归一化预处理;包括以下具体步骤1.利用全息谱技术,可精确地求出各传感器拾取信号的幅值、频率、相位,作出转子转频下的三维全息谱;用转频椭圆的初相点来表征转子各测量截面的振动;将三维全息谱分解为力不平衡与力偶不平衡;2.记录机组停机过程数据,作Bode图以选取低于转子一阶临界的平衡转速;3.用转子工频原始振动信号,作三维全息谱的力和力偶分量分解,力分量对应一阶模态响应,力偶分量对应二阶模态响应。比较这两阶模态响应的大小,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平衡方案a.优先平衡力分量,即一阶不平衡量;b.一二阶不平衡量同时平衡。
4.将工作转速(高于转子一阶临界转速)及平衡转速(低于转子一阶临界转速)下的振动数据,利用全息谱技术处理,获取柔性转子在其一阶临界转速前后的变化规律,特别是力不平衡响应在临界前后初相点的相位翻转与向径缩放;图1为试验台转子临界转速前后取1900rpm和3600rpm,纯力不平衡试重椭圆初相点的相位随试重安装角度的变化。说明对于同一测量面,无论不平衡质量在转子上何方位,其初相点的相位在临界转速前后均翻转近似相等的角度,但小于理论分析翻转角180°,原因是受旋转阻尼的影响。
5.根据所选的平衡面,结合机组原始振动数据,确定添加不平衡试重的大小和方位;6.采集加重后平衡转速下的振动数据,利用全息差谱作出纯试重的三维全息谱;7.以(5)获取的柔性转子振动在一阶临界转速前后的变化规律,用(7)获取的数据拟合出工作转速下纯试重的三维全息谱,并最终获得工作转速下双面加单位不平衡试重1000g∠0°的三维全息谱;8.根据工作转速下各测量面的原始不平衡响应,即转频椭圆初相点,应与平衡配重椭圆初相点成镜面对称关系,通过角度补偿与向径缩放,求取各配重的合理大小和相位;图2为角度补偿计算示意图。如果要将初相点在转频椭圆上移过δ角,则转子试重移过ω角,一般情况下,δ≠ω。
9.加上平衡配重后,测试平衡转速下的结果,如果满足平衡要求,则平衡结束;否则,重复上述步骤。
本发明多次在生产现场机组和本研究所的转子实验台上进行验证。实验台布置如图3所示,图3中1、2为靠近A轴承的左右各45°布置的两个测量轴振的电涡流传感器;3、4为靠近B轴承的左右各45°布置的两个测量轴振的电涡流传感器;5为水平布置测量键相信号的电涡流传感器;C、D为两个加重盘;从电机端向转子自由端看,转子逆时针方向旋转,先经过X方向传感器再经过Y方向传感器。转盘上试重加重角,按从键槽起逆时针旋向计算。
平衡目标采用柔性转子低速全息动平衡方法,平衡工作转速Ω(介于转子第一、二阶临界转速之间)下实验台的原始不平衡。
为了实验需要,可以加上试重,人为增大原始不平衡,并将加重后的振动作为原始振动。
实施例平衡方案一优先平衡力分量优先平衡力分量的平衡流程如图4所示,具体说明如下1.测量基础数据转子工作转速取Ω=3600rpm,测量停机前工作转速下的振动;实验获得转子停机过程的Bode图,选取ω=1900rpm为低于转子一阶临界的平衡转速;测量实验台在盘车状态下的振动作为跳动量,轴振值必须扣除此原始跳动量;测量ω=1900rpm时的转子原始振动(采样频率2kHz,滤波1kHz,采样点数2048);2.振动数据减去原始跳动后,作三维全息谱,获得初相点;同时,进行三维全息谱的力和力偶分量分解(如图5、6);图5是工作转速Ω=3600rpm下原始振动减去跳动后的三维全息谱分解示意图(a)原始振动三维全息谱;(b)为分解后所得的力分量的三维全息谱;(c)为分解后所得的力偶分量的三维全息谱;图6是平衡转速ω=1900rpm下原始振动减去跳动后的三维全息谱分解示意图(a)原始振动三维全息谱;(b)为分解后所得的力分量(一阶模态响应)的三维全息谱;(c)为分解后所得的力偶分量(二阶模态响应)的三维全息谱;3.工作转速下原始振动的三维全息谱分解结果表明,原始振动以力不平衡为主导,因此确定使用平衡方案一,优先平衡力分量。
4.测量ω=1900rpm试重数据,两个加重盘C、D均在270°加试重1.0g;利用全息差谱技术,获得纯试重响应的三维全息谱,及纯试重响应的初相点,如图7所示;(以上测量数据见表一)表一 (单位mv∠°)

(注所有振动矢量均为全息变换后的全息谱参数-转频椭圆初相点矢量)5.利用图5b和图6b求解力分量在临界前后的相位变化δf=-148.1°;求解力分量在临界前后的初相点向径比rf=2.472;6.根据流程图和4、5所得数据,拟合出Ω=3600rpm时双面加纯力不平衡1.0g∠270°的响应,A面140.1mv∠52.5°;B面152.0mv∠53.3°;7.角度补偿后,获得单位试重1.0g∠0°(注实验台以1.0g为单位试重)的响应;将工作转速Ω=3600rpm时的原始振动A面79.9mv∠58.2°和B面105.6mv∠46.4°作为平衡对象,按移相椭圆的原理,当试重加到原始不平衡初相点的镜像对称位置上时平衡效果最佳,获得计算平衡配重C面Pc=0.57g∠93.1°;D面PD=0.69g∠75.3°。
8.平衡结果(Ω=3600rpm下测得)如图8所示,平衡效果较好。图8中粗实线形成的椭圆表示工作转速下的残余振动;细实线形成的椭圆表示工作转速下的原始振动。
9.如果仅仅在1900rpm下用传统刚性转子低速平衡方法平衡后,转子升速至3600rpm后平衡又被破坏。
如图9所示,细实线形成的转频椭圆表示传统低速平衡后的残余振动;粗实线形成的椭圆表示工作转速下的采用柔性转子低速全息平衡方法的残余振动。对比说明柔性转子低速全息平衡方法较传统方法有较大的优势。平衡方案二一、二阶不平衡量同时平衡为了实验需要,增大转子工作转速为4600rpm,同时加上试重改变原始不平衡,并将加重后的振动作为原始振动。
一、二阶不平衡量同时平衡的平衡流程如图10所示,具体说明如下步骤1~2同方案一的步骤1~2。转子工作转速Ω=4600rpm,平衡转速ω=1900rpm。图11是工作转速Ω=4600rpm下原始振动的三维全息谱分解示意图(a)原始振动三维全息谱;(b)为分解后所得的力分量的三维全息谱;(c)为分解后所得的力偶分量的三维全息谱;3.工作转速下原始振动的三维全息谱分解结果表明,二阶模态响应(力偶不平衡)很大,因此必须使用平衡方案二,同时平衡一二阶不平衡量。
4.同方案一4,测量ω=1900rpm试重数据,两个加重盘C、D均在270°加试重1.0g;利用全息差谱技术,获得纯力试重响应的三维全息谱,及纯力试重响应的初相点;5.测量ω=1900rpm试重数据,两个加重盘C、D分别在45°和225°加试重1.0g(力偶不平衡试重);利用全息差谱技术,获得纯力偶试重响应的三维全息谱,及纯力偶试重响应的初相点,如图12所示;(以上测量数据见表二)表二 (单位mv∠°)

6.同方案一,求解力分量在临界前后(Ω=4600rpm,ω=1900rpm)的相位变化和初相点向径比δf=-145.7°;rf=1.47。
7.求解力偶分量在临界前后的相位变化和初相点向径比δc=9.6°;rc=5.0。
8.将工作转速Ω=4600rpm时的原始振动A面25.7mv∠155.1°和B面70.8mv∠27.6°,分解为力分量29.4mv∠47.9°和力偶分量44.4mv∠194.3°,分别加以平衡。按移相椭圆的原理,当试重加到原始不平衡初相点的镜像对称位置上时平衡效果最佳,获得力分量平衡配重C面0.34g∠79.5°;D面0.34g∠79.5°;力偶分量平衡配重C面0.90g∠113.0°;D面0.90g∠293.0°。
9.合成平衡配重C面Pc=1.19g∠104.0°;D面PD=0.57g∠280.9°。实际配重C面1.2g∠90.0°;D面0.6g∠270.0°。平衡结果(Ω=4600rpm下测得)如图13所示,平衡效果较好。图13中粗实线形成的椭圆表示工作转速下的残余振动;细实线形成的椭圆表示工作转速下的原始振动。
权利要求
1.柔性转子低速全息动平衡方法,不同于传统的刚性转子低速平衡方法,其特征在于1)利用全息谱技术,精确地求出各传感器拾取信号的幅值、频率、相位,作出各个数据采集面的二维全息谱及转子转频下的三维全息谱;用转频椭圆的初相点来表征转子各测量截面的振动;2)记录机组停机过程数据,作Bode图以选取低于转子一阶临界的平衡转速;3)用转子工频原始振动信号,作三维全息谱的力和力偶分量分解,力分量对应一阶模态响应,力偶分量对应二阶模态响应,比较这两阶模态响应的大小,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平衡方案a.优先平衡力分量,即一阶不平衡量;b.一、二阶不平衡量同时平衡;4)将高于转子一阶临界转速的工作转速及低于转子一阶临界转速的平衡转速下的振动数据,利用全息谱技术处理,获取柔性转子在其一阶临界转速前后的变化规律,特别是力不平衡响应在临界前后初相点的相位翻转与向径缩放;5)根据所选的平衡面,结合机组原始振动数据,确定添加不平衡试重的大小和方位;6)采集加重后平衡转速下的振动数据,利用全息差谱作出纯试重的三维全息谱;7)以4)获取的柔性转子振动在一阶临界转速前后的变化规律,用6)获取的数据拟合出工作转速下纯试重的三维全息谱,并最终获得工作转速下单位不平衡试重1000g∠0°的三维全息谱;8)按不同的平衡方案,同时根据工作转速下各测量面的原始不平衡响应,即转频椭圆初相点,应与平衡配重椭圆初相点成镜面对称关系,通过角度补偿与向径缩放,求取各配重的合理大小和相位;9)加上平衡配重后,测试平衡转速下的结果,如果满足平衡要求,则平衡结束;否则,重复上述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转子低速全息动平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先平衡力分量的方法是1)测量基础数据测量停机前工作转速下的振动;实验获得转子停机过程的Bode图,选取低于转子一阶临界的平衡转速;2)振动数据减去原始跳动后,作三维全息谱,获得原始振动初相点;同时,进行三维全息谱的力和力偶分量分解;3)工作转速下原始振动的三维全息谱分解结果表明,原始振动以力不平衡为主导,优先平衡力分量;4)求解力分量在临界前后的相位变化,求解力分量在临界前后的初相点向径比;5)测量加双面纯力不平衡试重在平衡转速下的响应;拟合出双面加纯力不平衡试重在工作转速下的响应;较一、二阶不平衡量同时平衡的方法减少一次试重起车;6)角度补偿后,获得单位纯力不平衡试重工作转速下的响应;利用系统论的近似可分性原理,转子各测量面的不平衡响应可用最相关平衡面的加重分别加以平衡;将工作转速原始振动作为平衡对象,按移相椭圆的原理,当双面试重分别加到原始不平衡初相点的镜像对称位置上时平衡效果最佳,获得计算平衡配重;7)平衡得到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转子低速全息动平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二阶不平衡量同时平衡的方法是1)测量基础数据测量停机前工作转速下的振动;实验获得转子停机过程的Bode图,选取低于转子一阶临界的平衡转速;2)振动数据减去原始跳动后,作三维全息谱,获得原始振动初相点;同时,进行三维全息谱的力和力偶分量分解;3)工作转速下原始振动的三维全息谱分解结果,若二阶模态响应很大,同时平衡一、二阶不平衡量;4)求解力分量和力偶分量在临界前后的相位变化,求解力分量和力偶分量在临界前后的初相点向径比;5)测量加双面纯力不平衡试重在平衡转速下的响应;拟合出双面加纯力不平衡试重在工作转速下的响应;6)测量加双面纯力偶不平衡试重在平衡转速下的响应;拟合出双面加纯力偶不平衡试重在工作转速下的响应;7)将工作转速的原始振动A面和B面分解为力分量和力偶分量,分别加以平衡,按移相椭圆的原理,当试重加到原始不平衡初相点的镜像对称位置上时平衡效果最佳,获得力分量平衡配重;力偶分量平衡配重;8)合成力分量和力偶分量平衡配重,得到平衡结果。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涉及旋转机械振动诊断与控制领域的柔性转子低速全息动平衡方法,以全息谱信息集成原理及系统论为基础,确诊机组在运行中的故障类型,用三维全息谱方式全面地描述柔性转子在一阶临界转速前后振动行为的变化规律,以低于一阶临界的低转速作为平衡转速,将转子失衡与其它类型的转频故障正确地区分开来,若机组是以不平衡为主导故障,则根据故障机组转子的振动情况与现场平衡条件,选择平衡面,并将采集的数据用键相信号进行归一化预处理;实现柔性转子在高于一阶临界的工作转速下二阶模态的平衡。该方法突破了传统低速平衡方法只能适用于刚性转子的局限,为低速下平衡柔性转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手段。
文档编号G01M1/00GK1482441SQ0313438
公开日2004年3月17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10日
发明者屈梁生, 刘石, 张西宁 申请人:西安交通大学

  • 专利名称:高精度光学元件面形检测工装夹具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精度光学元件面形检测工装夹具,特别涉及于深紫外投影光刻物镜系统光学元件纳米级面形检测的工装夹具。背景技术:光学仪器的成像质量主要由光学元件的质量决定,光学元件的质量
  • 专利名称:一种中间视觉光度值的测量方法及其装置的制作方法一种中间视觉光度值的测量方法及其装置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光辐射测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间视觉光度值的测量方法及其测量装置。背景技术:当人眼光刺激的亮度在约3cdm2以上时,主要由人眼锥
  • 专利名称:用于超声诊断成像系统的可配置的微波束形成器电路的制作方法用于超声诊断成像系统的可配置的微波束形成器电路本发明涉及医疗诊断超声系统,并且具体涉及能够用于不同换能器阵列的可配置的微波束形成器电路。超声成像中的术语“微波束形成器”是指包
  • 专利名称:移动手持设备和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三维激光扫描功能的移动手持设备和方法。背景技术:Leica测距仪仅能够利用TOF(激光飞行时间)技术测量单个点的距离。Riegl三维扫描仪的体积很大,因而不能够
  • 专利名称:旋转轴电流电压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参数测试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流电压测试装置。背景技术:轴电流和电压的测试是将旋转中的轴上的电流和电压信号通过导体引出后用万 用表测量大小,用磁带机采集电流和电压信号,通过
  • 专利名称:汽车密封条压缩力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条检测装置,特别是一种汽车密封条压缩力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车门密封条主要起到密封的作用,也起到减震保护的作用,直接影响车门关闭力、 车门操作舒适性等,因此测量车门
山东科威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全国服务热线:13062023238
电话:13062023238
地址:滕州市龙泉工业园68号
关键词:铣床数控铣床龙门铣床
公司二维码
Copyright 2010-2024 http://www.ruyicnc.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44495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