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锅炉集箱管排对接焊缝表面缺陷超声表面波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锅炉集箱管排对接焊缝表面缺陷超声表面波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锅炉集箱管排是锅炉设备进行热量交换的重要部件之一,一旦发生泄漏必将导致设备停运。管子对接焊缝作为锅炉集箱管排最薄弱的环节,历来是检验的重点,对焊缝表面缺陷的检测一般采用磁粉探伤的方法进行,但是对于锅炉集箱管排对接焊缝,由于管排布置较密集,管子之间相互遮挡,部分焊缝的磁痕显示不易观察,易造成漏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锅炉集箱管排对接焊缝表面缺陷超声表面波检测方法。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
一种锅炉集箱管排对接焊缝表面缺陷超声表面波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标块:选择与待检部件规格材质相同且含有深度为0.5mm的缺陷的管子作为标
块;
2)组建检测系统:使用超声波探伤仪,连接超声表面波探头,作为检测系统;
3)确定检测灵敏度:开启超声波探伤仪,将超声表面波探头对准所述深度为0.5mm的缺陷,使之回波达满屏的50%再增益6dB,此时无缺陷处焊趾处回波彡满屏的10%,以此作为检测灵敏度;
4)确定判伤标准:在3)中确定的检测灵敏度下对待检部件的焊缝进行检测,当回波信号达满屏的50%时进行判伤。超声波检测工艺制定的关键是检测灵敏度及判伤标准的确定,其灵敏度既要足够高以能保证较小裂纹缺陷不会漏检,又不能太高以保证正常焊趾回波、焊趾附近轻微咬边或过渡不光滑处回波不能影响缺陷波识别。为确定较适宜的检测灵敏度及判伤标准,必须选择合格的灵敏度校验标块。标块的制作可以任意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可以根据待检部件的规格材质,焊制同规格材质的管子,或进行现场割管取样,并在其焊缝上以线切割或其他方式制作含有深度为0.5mm线切割槽缺陷的样管作为标块;二、直接选择焊缝中含有实测裂纹深度为0.5mm缺陷的样管作为标块。利用标块,确定检测灵敏度以及判伤灵敏度,并在此灵敏度下对待检部件进行扫查便可以实现集箱管排对接焊缝缺陷的检测。 本发明可克服由于管排布置较密集,管子之间相互遮挡,部分焊缝的表面缺陷无法进行检验的困难,实现锅炉集箱管排对接焊缝表面缺陷的全面有效检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的步骤主要有以下几步:
1:制备表面有0.5mm深,IOmm长线切割槽的试块;
2:将探头和仪器正确连接,开机,利用试块调整检测灵敏度;
3:将探头放置到待检受热面管上进行扫查;扫查时,探头轴线和筒体轴线平行,探头沿圆周方向移动一整圈,从焊缝两侧的母材上分别进行扫查;
4:对反射回波高度大于判伤灵敏度的缺陷进行判定;
5:检测完毕。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检测方法为:
本实施例是对规格为Φ87Χ6πιπι材质为12CrlMoV的锅炉受热面管对接焊缝进行超声表面波检测。首先选取两段长度IOOmm以上规格为Φ87 X 6mm材质为12CrlMoV的受热面管,并将两段管子焊接连接,待焊缝冷却后对焊缝进行磁粉检验和射线检验,确定焊缝表面及内部均无缺陷,之后在焊缝中部加工一深度为0.5mm的线切割槽,以此作为灵敏度校准试块。将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与超声表面波探头相连接,并接通电源,组成检测系统;将探头置于试块上探头前沿距焊缝边缘l(T20mm处,并对准0.5mm的线切割槽,调节衰减或增益旋钮,使线切割槽反射回波高度达到满屏的50%之后再增益6dB,以此作为检测灵敏度。检测的实施:将探头置于待检工件表面,探头前沿距焊缝边缘的距离与调节灵敏度时探头前沿距焊缝边缘的距 离应一致,探头沿管子周向移动一整圈,从焊缝另外一侧的管子上进行同样的扫查,完成整圈焊缝的检测。对扫查过程中发现的回波信号达满屏的50%处作为缺陷进行处理。
权利要求
1.一种锅炉集箱管排对接焊缝表面缺陷超声表面波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标块:选择与待检部件规格材质相同且焊缝中含有深度为0.5mm的缺陷的管子作为标块; 2)组建检测系统:使用超声波探伤仪,连接超声表面波探头,作为检测系统; 3)确定检测灵敏度:开启超声波探伤仪,将超声表面波探头对准所述深度为0.5mm的缺陷,使之回波达满屏的50%再增益6dB,此时无缺陷处焊趾处回波彡满屏的10%,以此作为检测灵敏度; 4)确定判伤标准:在3)中确定的检测灵敏度下对待检部件的焊缝进行检测,当回波信号达满屏的50%时进行判 伤。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锅炉集箱管排对接焊缝表面缺陷超声表面波检测方法,其步骤主要包括制备焊缝中含有深度0.5mm缺陷的试块;使用超声波探伤仪,连接超声表面波探头,利用试块调整检测灵敏度;对待检受热面管进行扫查;对反射回波高度大于判伤灵敏度的缺陷进行判定。本发明可克服由于管排布置较密集,管子之间相互遮挡,部分焊缝的表面缺陷无法进行检验的困难,实现锅炉集箱管排对接焊缝表面缺陷的全面有效检测。
文档编号G01N29/30GK103217476SQ20131011034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日
发明者郝晓军, 李树军, 冯砚厅, 赵纪峰, 代小号 申请人:国家电网公司, 河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河北省电力建设调整试验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