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制冷压缩机活塞的无损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铸件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对制冷压缩机活塞内部材质的缺陷的检测。
背景技术:
采用铸造工艺生产制冷压缩机活塞,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材料内部的缺陷,如孔洞、裂纹和夹杂等现象。当存在这些缺陷的活塞,在制冷压缩机缸体内作机械运动时,其机械性能会受到很大地影响,一旦发生断裂或咬缸现象,整个制冷压缩机缸体就有可能全部失效,而如果该制冷系统是某一工程中不可停运的重要部位,如锅炉、发电机、核设施等冷却系统;则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重大安全隐患。因此,活塞制造生产过程中材质缺陷的检测;有效使用期内的失效检测;是制冷压缩机得以安全使用的根本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利用涡流检测技术,通过对环形活塞电磁感应的变化量来检测其材质内有无缺陷和缺陷大小,通过计算机确定的检测精度要求,自动地剔除不符的产品。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制冷压缩机活塞的无损检测方法,是由二个检测线圈,放大器,计算机,翻转平台和输送传动部件组成的检测装置对以铸造工艺制成的制冷压缩机进行无损检测,所述的二个检测线圈的轴心线分别与中心线呈一夹角。
本发明运用电磁感应理轮,实现制冷压缩机活塞的自动化检测,其速度达到毫秒级,检测缺陷的精度在1微米以下。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原理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缺陷检测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磁通量对比示意图。
1-激励线圈;2-感应线圈;3-活塞工件;4-输送平台;5-翻转平台;6、7-检测线圈;8-磁力线;9-中心线;10-光电开关;11-缺陷。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2所示,设置一输送流水线,它是由前后二输送平台4和中间的一个翻转平台5组成的输送装置,在前一输送平台正上方设置检测线圈6和7,二个检测线圈的轴心线B1和B2分别与中心线9呈夹角α和β,在二检测线圈上各绕有二组线圈(激励线圈1和感应线圈2),并且在翻转平台5的正前方或正后方设置一光电开关10。
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当激励线圈1内通以交变电流时,检测线圈6和7分别会产生一激励磁场,当活塞工件3被输入到交变磁场时,会在其中感生出方向与激励磁场相互垂直的、呈旋涡状流动的电流(涡流),这涡流会产生一与激励磁场方向相反的感应磁场,继而削弱了原来的磁场强度,从而引起线圈阻抗的变化。由于同种材料在相同测试的条件下,材质有、无缺陷的工件在磁场中感应线圈2所产生的磁通量变化是不一样的(见图3),从而能检测出工件材质有无缺陷。
考虑到工件内部缺陷的形态尺寸不一,检测出与磁力线8相垂直的缺陷比较容易,如果与磁力线8相平行的缺陷则较难的特性,故在与中心轴9呈一定角度的位置分别设置二个检测线圈6、7,以确保产品的检测质量。
将二个感应线圈2所产生的磁通量变化(感生电动势),经过信号放大器放大,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比较,一般是先在同一批工件中取样,制成标准试样,并将数值预先输入计算机以供参数比较。经过计算机处理后对翻转平台发出二种操作形态指令1.工件无缺陷或缺陷没有达到检测设定值当工件3行进到翻转平台5,光电开关10打开,翻转平台5作输送动作,将工件3送到后一输送平台4。
2.工件缺陷达到检测设定值当工件3行进到翻转平台5,光电开关10打开,翻转平台5作翻转动作,将工件3送入等待处理堆。
用涡流检测技术对活塞进行无损检测,线圈与工件为非接触式,无需偶合剂,其速度达到毫秒级,检测缺陷的精度在1微米以下。
权利要求
1.一种制冷压缩机活塞的无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通过由二个检测线圈,放大器,计算机,翻转平台和输送传动部件组成的检测装置对以铸造工艺制成的制冷压缩机进行无损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冷压缩机活塞的无损检测方法,其特在于所述的二个检测线圈的轴心线分别与中心线呈一夹角。
全文摘要
一种制冷压缩机活塞的无损检测方法,涉及铸件制造领域,尤指对制冷压缩机活塞内部材质的缺陷的检测,它是由二个检测线圈,放大器,计算机,翻转平台和输送传动部件组成的检测装置对以铸造工艺制成的制冷压缩机进行无损检测。本发明自动化程度高,其检测速度可达到毫秒级,检测缺陷的精度在1微米以下。
文档编号G01N27/90GK1591002SQ0315058
公开日2005年3月9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26日
发明者冯家伟, 王建国, 周学成, 缪剑晖, 王顺香, 陈龙潮, 胡永泉, 陈伟国 申请人:上海海立铸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