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气体检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检漏装置,尤其是一种主要用于监测合成氨生产过程中工艺气体(氢气、氮气)的泄漏的检漏装置,可广泛用于石油化工等行业的余热锅炉、蒸汽加热器等场所。
背景技术:
在合成氨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气体,主要指氢气、氮气、甲烷等,这些气体均属于易燃、易爆气体。在合成氨生产中设备较多且复杂,高、中、低压设备相互交织(从常压至 32. OMPa压力不等),有些设备高、中、低压集于一体,且工艺介质不同,如氨合成系统中的余热锅炉,其管束内走高压氢氮气、温度320°C左右,管外走水、蒸汽,在使用过程中一旦氢气、氮气发生泄漏,不能及时发现,高压窜低压,就有可能发生憋压、爆炸的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体检漏装置,该气体检漏装置能监测合成氨生产过程中工艺气体(氢气、氮气)的泄漏,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可广泛用于石油化工等行业的余热锅炉、蒸汽加热器等场所。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体检漏装置,具有冷却管和冷却介质容器,所述冷却介质容器中装有冷却介质,所述冷却管位于所述冷却介质容器内且浸没于所述冷却介质中,所述冷却管具有蒸汽进口和冷凝液出口,所述蒸汽进口接换热设备的蒸汽取样口。所述冷却管具有至少一段浸没于冷却介质中的盘旋状盘管。所述冷却介质容器为敞口水槽。所述敞口水槽具有进水口和溢流口。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体检漏装置是利用水蒸气与泄漏的工艺气体液化温度不同的物理特性,将水蒸气进行冷凝,再将冷凝液进行收集并通入水中,若发现水面有气泡出现或通过采样分析即可证明该设备有泄漏现象,对生产装置的安全运行及控制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同时便于现场操作人员操作与观察,既准确又方便安全,可广泛用于石油化工等行业的余热锅炉、蒸汽加热器等场所。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气体检漏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般情况下,设备发生泄漏即高压窜低压,且这些设备多数为换热设备, 既回收热量又副产蒸汽。当氢、氮等工艺气体漏入蒸汽系统时,这些工艺气体在用水等作为冷却介质时具有不凝性,但水蒸汽则不同,在遇到水等作为冷却介质时从汽态变为液态。[0012]根据气体的上述物理特性,从而产生了本实用新型的气体检漏装置。一种气体检漏装置,具有冷却管1和冷却介质容器2,所述冷却介质容器中装有冷却介质,所述冷却管位于所述冷却介质容器内且浸没于所述冷却介质中,所述冷却管具有蒸汽进口 11和冷凝液出口 12,所述蒸汽进口接换热设备的蒸汽取样口,冷凝液出口接管可采用橡胶等软管,便于观察和拆卸、取样等。所述冷却管具有至少一段浸没于冷却介质中的盘旋状盘管。冷却管可根据工艺介质及压力等级选用相匹配的材质;所述冷却介质容器为敞口水槽。敞口水槽具有进水口 21和溢流口 22。敞口水槽为常压,普通碳钢即可。先将换热设备的水蒸气通入本实用新型气体检漏装置的冷却管中用冷却介质冷凝成冷凝液,所述冷却介质必须同时具备能将水蒸气冷凝且不能将工艺气体冷凝两个条件,再将冷凝液进行收集,然后对冷凝液进行分析来判断是否有工艺气体泄漏现象,该分析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冷凝液直接通入水中,若水面有气泡出现,则该换热设备处有工艺气体泄漏;另一种是将该冷凝液进行采样分析。该气体检漏装置的应用如下一、合成氨生产过程中A、原料气净化工段——醇烃化净化工段的蒸汽加热器蒸汽出口,离设备关口 200-500mm的管路上。B、氨合成工段的余热回收器上蒸汽出口处,位置与A同。二、甲醇生产过程中管壳式甲醇合成塔汽包蒸汽出口管处,位置与A同。该气体检漏装置可广泛用于石油化工等行业的余热锅炉、蒸汽加热器等场所。该气体检漏装置的安装地点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自由确定,但应尽可能靠近采样点位置。若在该气体检漏装置处监测出有工艺气泄漏现象,需停车或根据泄漏量的大小进行计划处理,对生产装置的安全运行及控制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同时便于现场操作人员操作与观察,既准确又方便安全。
权利要求1.一种气体检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冷却管(1)和冷却介质容器O),所述冷却介质容器中装有冷却介质,所述冷却管位于所述冷却介质容器内且浸没于所述冷却介质中, 所述冷却管具有蒸汽进口(11)和冷凝液出口(12),所述蒸汽进口接换热设备的蒸汽取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检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具有至少一段浸没于冷却介质中的盘旋状盘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检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介质容器为敞口水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检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敞口水槽具有进水口和溢流口 0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体检漏装置,该气体检漏装置是利用水蒸气与泄漏的工艺气体液化温度不同的物理特性,将水蒸气通入冷却管中用冷却介质进行冷凝,再将冷凝液进行收集并通入水中,若发现水面有气泡出现或通过采样分析即可证明该设备有泄漏现象,对生产装置的安全运行及控制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同时便于现场操作人员操作与观察,既准确又方便安全,可广泛用于石油化工等行业的余热锅炉、蒸汽加热器等场所。
文档编号G01M3/02GK202255780SQ20112036643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9日
发明者刘发强, 刘长城, 张培娟, 徐先旭, 晁承龙, 曹广安, 朱新楼, 王洪玲, 陈彩娣 申请人:江苏晋煤恒盛化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