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电池等化器的检测模块及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等化器的检测模块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今的电池组中,通常会加入电池等化器(Equalizer)来增强电池组中各个电池充放电时的均勻性,以增加电池组的使用寿命。参阅图1,为一电池组系统900,其中包括四个相互串联的电池B1-B4、四个分别耦接于电池B1-B4的电池等化器910,及一个控制电路920,控制电路920会监控各个电池 B1-B4的电压,并适当地启闭电池等化器910,以防止电池B1-B4过度充电或过度放电而导
致损坏。但是,控制电路920无法针对电池等化器910进行检测,使得当电池等化器910出现异常时,例如电池等化器910中的切换开关SWl发生短路(short),则电池Bl将会透过切换开关SWl持续地放电,导致整个电源供应装置(即前述的电池组系统)900的耗电量增加,且降低了电池Bl的使用寿命。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电源供应装置在产品结构、电池等化器的检测方法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及方法又没有适切的结构及方法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的电源供应装置、电池等化器的检测模块以及电池等化器的检测方法,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电源供应装置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电池等化器的检测模块,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能够及时检测出电池等化器是否正常运作,非常适于实用。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电源供应装置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的电源供应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能够及时检测出电池等化器是否正常运作,从而更加适于实用。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电源供应装置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的电池等化器的检测方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能够及时检测出电池等化器是否正常运作,从而更加适于实用。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电池等化器的检测方法,是由一检测模块执行,用以检测一与一电池组耦接的电池等化器的运作情况,该检测方法包含以下步骤(A)令检测模块控制电池等化器运作,使电池组对电池等化器释能;(B)侦测流过电池等化器的电流;以及
(C)根据所侦测的电流判断电池等化器是否正常运作。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电池等化器的检测模块,耦接于一电池组及一电池等化器,该检测模块包含一电流侦测单元、一驱动电路及一控制电路。电流侦测单元耦接于电池等化器及电池组,用以侦测流经电池等化器的电流;驱动电路耦接于电池等化器;控制电路耦接于电流侦测单元及驱动电路,控制电路控制驱动电路驱动电池等化器运作,并于电池等化器运作时,根据电流侦测单元所侦测的电流判断电池等化器是否正常运作。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较佳地,前述的电池等化器的检测模块,其中所述的电池组包括一第一电池单元及一第二电池单元,第一电池单元的负极耦接于第二电池单元的正极,电池等化器则耦接于第一电池单元的正极、第一电池单元的负极及第二电池单元的负极,电流侦测单元包括三电流侦测电路,所述电流侦测电路分别耦接于第一电池单元的正极与电池等化器之间、 第一电池单元的负极与电池等化器之间、以及第二电池单元的负极与电池等化器之间。进一步地,前述的电池等化器的检测模块,其中各该电流侦测电路包括有一侦测电阻及一运算放大器,侦测电阻耦接于电池组及电池等化器之间,运算放大器的反相端与非反相端分别耦接于侦测电阻的两端,且其输出端耦接于控制电路,运算放大器用以将流过侦测电阻的电流进行放大与比较,使控制电路根据其比较结果判断电池等化器是否正常运作。较佳地,前述的电池等化器的检测模块,其中所述的检测模块还包含一耦接于所述电流侦测电路与该控制电路之间的多工器,用以选择输出所述电流侦测电路其中至少一比较结果至该控制电路。较佳地,前述的电池等化器的检测模块,其中所述的电池组、电池等化器及电流侦测单元是串联形成一回路,电流侦测单元包括一侦测电阻及一运算放大器,侦测电阻耦接于电池组与电池等化器之间,运算放大器的反相端与非反相端分别耦接于侦测电阻的两端,且其输出端耦接于控制电路,运算放大器用以将流过侦测电阻的电流进行放大与比较, 使控制电路根据其比较结果判断电池等化器是否正常运作。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电源供应装置,包含一电池组;一电池等化器,耦接于该电池组;一电流侦测单元,耦接于该电池等化器及该电池组,用以侦测流经该电池等化器的电流;一驱动电路,耦接于该电池等化器;以及一控制电路,耦接于该电流侦测单元及该驱动电路,该控制电路控制该驱动电路驱动该电池等化器运作,并根据该电流侦测单元所侦测的电流判断该电池等化器是否正常运作。较佳地,前述的电源供应装置,其中所述的电池组包括一第一电池单元及一第二电池单元,该第一电池单元的负极耦接于该第二电池单元的正极,该电池等化器耦接于该第一电池单元的正极、该第一电池单元的负极及该第二电池单元的负极,该电流侦测单元包括三电流侦测电路,所述电流侦测电路分别耦接于该第一电池单元的正极与该电池等化器之间、该第一电池单元的负极与该电池等化器之间、以及该第二电池单元的负极与该电池等化器之间。较佳地,前述的电源供应装置,其中所述的各电流侦测电路包括有一侦测电阻及一运算放大器,该侦测电阻耦接于该电池组及该电池等化器之间,该运算放大器的反相端与非反相端分别耦接于该侦测电阻的两端,且其输出端耦接于该控制电路,该运算放大器用以将流过该侦测电阻的电流进行放大与比较,使该控制电路根据其比较结果判断该电池等化器是否正常运作。较佳地,前述的电源供应装置,其中所述的电源供应装置还包含一耦接于所述电流侦测电路与该控制电路之间的多工器,用以选择输出所述电流侦测电路其中至少一的比较结果至该控制电路。较佳地,前述的电源供应装置,其中所述的电池组、该电池等化器及该电流侦测单元串联形成一回路,该电流侦测单元包括一侦测电阻及一运算放大器,该侦测电阻耦接于该电池组与该电池等化器之间,该运算放大器的反相端与非反相端分别耦接于该侦测电阻的两端,且其输出端耦接于该控制电路,该运算放大器用以将流过该侦测电阻的电流进行放大与比较,使该控制电路根据其比较结果判断该电池等化器是否正常运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①检测模组可以及时检测出电池等化器是否正常运作,这样,在电池等化器出现异常时能够发出警示,以便相关人员进行后续的维修及更换。②提升了电池组的使用寿命及安全性。综上所述,本发明能够及时检测出电池等化器是否正常运作。本发明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 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说明现有技术的电源供应装置的电路方块图;图2是说明本发明电源供应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电路方块图;图3是说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电池等化模块的内部电路;图4是说明本发明电源供应装置的内部电路运作的流程图;图5是说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电池等化器的第一开关为开启且第二开关为关闭的电流方向图;图6是说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电池等化器的第一开关为关闭且第二开关为开启的电流方向图;图7是说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开关及第二开关的驱动信号、流过侦测电阻的电流,及各运算放大器的所输出电流信号的波形图;图8是说明本发明电源供应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电路方块图;图9是说明第二较佳实施例中电池等化模块的内部电路;及图10是说明第二较佳实施例中第N个电池等化模块的内部电路。
具体实施例方式
6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电池等化器的检测模块及检测方法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检测方法、步骤、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参阅图2及图3,为本发明电源供应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电源供应装置100包含多数个电池单元Vbi-Vbn、多数个电池等化器(Equalizer) 2及一检测模块,该检测模块包括有多数个电流侦测单元1、一控制电路20及一驱动电路30。在本实施例中,电流侦测单元1及电池等化器2是被模块化成一电池等化模块10,且每个电池等化模块10中具有一个电流侦测单元1及一个电池等化器2。借由电流侦测单元1侦测各个电池单元Vbi-Vbn所输出的电流,以得知各个电池等化器2是否皆正常运作,以避免电池等化器2发生异常时(例如短路),造成其所对应耦接的电池单元出现不正常的能量输出(例如不受控制的持续放电)而导致损坏。在本实施例中,各个电池单元Vbi-Vbn相互串接,且皆为可储能及释能的单颗电池 (cell);所述电池等化模块10分别耦接于任意两个相邻的电池单元,且分别输出一电流信号CS1-CSim至控制电路20 ;控制电路20耦接于所述电池等化模块10,用以控制电池等化模块10中电池等化器2的运作,且根据电流信号CS1-CSim判断电池等化模块10中的电池等化器2是否正常运作;驱动电路30耦接于控制电路20与各个电池等化器2之间,用以输出驱动信号驱动各个电池等化器2运作。由于本实施例中,所有电池等化模块10的内部电路皆相同,所以以下将以图3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第一电池单元Vbi的负极是耦接于第二电池单元Vb2的正极,且第一电池单元Vbi及第二电池单元Vb2视为一电池组;电池等化器2为一非消耗式电池等化器, 其中包括一第一电感Li、一第一电容Cl、一第二电感L2、一第一开关Ql及一第二开关Q2, 第一电感Li、第一电容Cl及第二电感L2依序相互串接,且第一电感Ll相反于耦接第一电容Cl的一端耦接于第一电池单元Vbi的正极,第二电感L2相反于耦接第一电容Cl的一端耦接于第二电池单元Vb2的负极。第一开关Ql与第二开关Q2的一端皆耦接于第一电池单元Vbi的负极,且两者的另一端分别耦接于第一电容Cl的两相反端,第一开关Ql与第二开关Q2受驱动电路30所输出的驱动信号驱动而开启(ON)或关闭(OFF)。在本实施例中,电流侦测单元1包括三个相同的电流侦测电路3,每个电流侦测电路3具有一侦测电阻R1、R2、R 3及一运算放大器U1、U2、U3。以具有侦测电阻Rl的电流侦测电路3来说,侦测电阻Rl耦接于第一电池单元Vbi的正极与第一电感Ll之间,用以取样流经电池等化器2的电流;运算放大器Ul的反相端与非反相端分别耦接于侦测电阻Rl的两端,且其输出端耦接于控制电路20,运算放大器Ul用以将侦测电阻Rl所侦测的电流进行放大及比较,并由输出端输出一第一电流信号CSn。同样地,运算放大器U2及U3则分别输出一第二电流信号CS12及一第三电流信号CS13至控制电路20。特别说明的是,上述电池等化模块10所输出的电流信号CS1包含第一电流信号CS11第二电流信号CS12及第三电流信号CS13,而其余的电流信号CS2-CSim则同样各自包含三个子电流信号,将不再赘述。参阅图4,以下将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电源供应装置100中各个电路的动作,及控制电路20是如何判断电池等化器2是否正常运作。步骤S10,控制电路20控制驱动电路30将电池等化器2中的第一开关Ql开启且第二开关Q2关闭而形成二个电流路径配合参阅图5,第一电流回路I为第一电池单元VB1、 侦测电阻Rl、第一电感Li、第一开关Ql至侦测电阻R2,第一电池单元Vbi会开始释能并对第一电容Cl充电;第二电流回路I I为第一电容Cl、第一开关Q1、侦测电阻R2、第二电池单元VB2、侦测电阻R3至第二电感L2,使得第一电容Cl对第二电池单元VB2进行充电。而第一开关Ql及第二开关Q2的驱动信号、流过侦测电阻Rl及R2的电流,以及各运算放大器 U1-U3所输出的电流信号CS11-CS13如图7所示,其中驱动信号Ql及Q2分别为第一开关Ql 及第二开关Q2的驱动信号。步骤S20,电流侦测电路3侦测流经电池等化器2的电流,在第一电流回路I中, 第一电池单元Vbi所输出的电流Iki会在侦测电阻Rl上产生微小的压降,并透过运算放大器 Ul将该压降进行放大及比较而产生第一电流信号CS11回传给控制电路20。同时,在第二电流回路II中,第一电容Cl所输出的电流Ik3也会在侦测电阻R 3上形成压降,并透过运算放大器U3将该压降进行放大及比较而产生第三电流信号CS13,且回传给控制电路20。特别注意的是,第一电流回路I及第二电流回路I I中电流Iki及Ik3的方向是与流过侦测电阻R2的电流Ik2方向相反,即运算放大器U2的反相端电压会大于其非反相端电压,因此,在第一开关Ql为开启且第二开关Q2为关闭的控制条件下,运算放大器U2将不会产生任何信号,即第二电流信号CS12为零。此外,本实施例的电源供应装置100还可包含一耦接于电流侦测电路3与控制电路20之间的多工器40,用以从多个电流信号CS1-CSim选择一个或几个输出至控制电路20, 如此将可节省控制电路20的输入接脚(inputpin)。步骤S30,控制电路20根据电流侦测电路3所侦测的电流判断电池等化器2是否正常运作。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电路20透过多工器40的选择而接收到第一电流信号CS11第二电流信号CS12及第三电流信号CS13,并根据其中所储存的一预设结果,比对第一电流信号 CSn、第二电流信号CS12及第三电流信号CS13的信号逻辑是否与预设结果相同,以步骤SlO 的控制(第一开关Ql为开启且第二开关Q2为关闭)来说,第一电流信号CS11及第三电流信号CS13应为高准位(High),第二电流信号CS12应为低准位(Low),若控制电路20比对无误后,则执行步骤S40。步骤S40,控制电路20判断是否还有电池等化器2要检测,若有,则重复执行步骤 S10-S30。若控制电路20比对发现第一电流信号CSn、第二电流信号CS12及第三电流信号 CS13其中任一的信号逻辑与预设结果不符时,例如第二电流信号CS12应为低准位,结果运算放大器U2回传至控制电路20的信号逻辑却为高准位。此时,控制电路20将会发出一警示信号(如步骤S50),以告知相关人员对应第二电流信号CS12的电池等化器2出现异常现象,以便进行后续的维修或更换。特别说明的是,发出警示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透过显示器显示、改变发光二极体的发光模式或变色,或发出声响等。控制电路20在第一开关Ql为开启且第二开关Q2为关闭的控制条件下检测完毕后,还会控制驱动电路30将第一开关Ql转为关闭且将第二开关Q2转为开启(步骤S10), 以针对电池等化器2与第一电池单元Vbi、第二电池单元Vb2之间各个路径进行更全面的检测。当电池等化器2的第一开关Ql为关闭且第二开关Q2为开启,同样会形成二个电流路径配合参阅图6,第三电流回路III为第一电容Cl、第一电感Li、侦测电阻R1、第一电池单元VB1、侦测电阻R2至第二开关Q2,使得第一电容Cl开始释能并对第一电池单元VBl 充电;第四电流回路IV为第二电池单元VB2、侦测电阻R2、第二开关Q2、第二电感L2至侦测电阻R3,使得第二电池单元Vb2对第二电感L2释能。在第一开关Ql为关闭且第二开关Q2为开启的控制条件下,电流Ik2会在侦测电阻 R2上产生微小压降,并经由运算放大器U2的放大及比较后回传第二电流信号CS12至控制电路20(步骤S20);而第三电流回路III及第四电流回路IV中的电流Iki、Ie3方向与电流 Ik2相反,即运算放大器Ul的反相端电压会大于其非反相端电压,且运算放大器U3的反相端电压会大于其非反相端电压,所以运算放大器Ul及U3将不会产生任何信号,即第一电流信号CS11及第三电流信号CS13皆为零,其波形如图7所示。同样地,控制电路20会比对第一电流信号CSn、第二电流信号CS12及第三电流信号CS13的信号逻辑是否与预设结果(即第二电流信号CS12为高准位;第一电流信号CS11及第三电流信号CS13为低准位)相同,以检测第一电池单元Vbi、第二电池单元Vb2与电池等化器2之间是否有异常的充放电现象。透过上述的检测流程,控制电路20可以针对电源供应装置100中所有的电池等化器2进行检测,并且在检测出电池等化器2出现异常时发出警示,使得相关人员可即时地进行后续的维修与更换,以增加电池组的使用寿命。参阅图8,为本发明电源供应装置的第三较佳实施例,该电源供应装置包含N个电池单元VB1-VBN、N个电池等化模块10、一控制电路20、一驱动电路30及一多工器40。配合参阅图9,以耦接于第一电池单元Vbi的电池等化模块10来说明,电池等化模块10包括有一电流侦测单元1及一电池等化器2,在本实施例中,电池等化器2为一消耗式电池等化器,其中具有一功率开关Qpi及一串联电阻Rpi、第一电池单元Vbi、功率开关Qpi及串联电阻Rpi相互串联成一电流回路,且当功率开关Qpi被开启时,第一电池单元Vbi对串联电阻Rpi释能。在本实施例中,电流侦测单元1仅包括一个电流侦测电路3,且电流侦测电路3中具有一侦测电阻Rl及一运算放大器Ul (以图9来说明),侦测电阻Rl耦接于第一电池单元 Vbi与电池等化器2之间,运算放大器Ul的反相端与非反相端分别耦接于侦测电阻Rl的两端,运算放大器Ul的输出端耦接于控制电路20。本实施例的电流侦测电路3的运作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所以不多加赘述。本实施例的控制流程同第一较佳实施例,控制电路20可控制驱动电路30驱动功率开关Qpi开启(步骤S10),使得第一电池单元Vbi对串联电阻Rpi释能,运算放大器Ul会将流过侦测电阻Rl的微小压降进行放大及比较,并产生一电流信号CS1回传至控制电路 20(步骤S20),以供控制电路20根据一预设结果判断电池等化器2是否正常运作(步骤 S30),如此同样能达到检测电池等化器2的功效。特别说明的是,在图8中,第N电池单元Vbn的负极是耦接于地,因此配合参阅图 10,第N个电池等化模块10中串联电阻Rpn的一端同样耦接于地,所以当功率开关Qpn为开启且第N电池单元Vbn对串联电阻Rpn进行释能时,可以借由功率开关Qpn与串联电阻Rpn的连接端产生电流信号(、(因为串联电阻Rpn的另一端已经定义为零),也就是说第N个电池等化模块10中可以仅具有一个电池等化器2,而不需要有电流侦测单元1。综上所述,本发明电源供应装置100,透过控制电路20控制驱动电路30驱动电池等化器2运作,并借由电流侦测单元1同时侦测流经电池等化器2的电流,使得控制电路20 再根据所侦测到的电流判断电池等化器2是否正常运作,且于侦测出电池等化器2异常时, 发出一警示信号,以告知相关人员进行后续的维修或更换,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发明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及技术内容作出些许的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池等化器的检测模块,耦接于一电池组及一电池等化器;其特征在于 该检测模块包含一电流侦测单元,耦接于该电池等化器及该电池组,用以侦测流经该电池等化器的电流;一驱动电路,耦接于该电池等化器,以驱动该电池等化器;以及一控制电路,耦接于该电流侦测单元及该驱动电路,该控制电路控制该驱动电路驱动该电池等化器运作,并在该电池等化器运作时,根据该电流侦测单元所侦测的电流判断该电池等化器是否正常运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等化器的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电池组包括一第一电池单元及一第二电池单元,该第一电池单元的负极耦接于该第二电池单元的正极,该电池等化器耦接于该第一电池单元的正极、该第一电池单元的负极及该第二电池单元的负极, 该电流侦测单元包括三电流侦测电路,所述电流侦测电路分别耦接于该第一电池单元的正极与该电池等化器之间、该第一电池单元的负极与该电池等化器之间、以及该第二电池单元的负极与该电池等化器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等化器的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各该电流侦测电路包括有一侦测电阻及一运算放大器,该侦测电阻耦接于该电池组及该电池等化器之间,该运算放大器的反相端与非反相端分别耦接于该侦测电阻的两端,且其输出端耦接于该控制电路,该运算放大器用以将流过该侦测电阻的电流进行放大与比较,使该控制电路根据其比较结果判断该电池等化器是否正常运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等化器的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检测模块还包含一耦接于所述电流侦测电路与该控制电路之间的多工器,用以选择输出所述电流侦测电路其中至少一比较结果至该控制电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等化器的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电池组、该电池等化器及该电流侦测单元串联形成一回路,该电流侦测单元包括一侦测电阻及一运算放大器,该侦测电阻耦接于该电池组与该电池等化器之间,该运算放大器的反相端与非反相端分别耦接于该侦测电阻的两端,且其输出端耦接于该控制电路,该运算放大器用以将流过该侦测电阻的电流进行放大与比较,使该控制电路根据其比较结果判断该电池等化器是否正常运作。
6.一种电源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电源供应装置包含一电池组;一电池等化器,耦接于该电池组;一电流侦测单元,耦接于该电池等化器及该电池组,用以侦测流经该电池等化器的电流;一驱动电路,耦接于该电池等化器;以及一控制电路,耦接于该电流侦测单元及该驱动电路,该控制电路控制该驱动电路驱动该电池等化器运作,并根据该电流侦测单元所侦测的电流判断该电池等化器是否正常运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池组包括一第一电池单元及一第二电池单元,该第一电池单元的负极耦接于该第二电池单元的正极,该电池等化器耦接于该第一电池单元的正极、该第一电池单元的负极及该第二电池单元的负极,该电流侦测单元包括三电流侦测电路,所述电流侦测电路分别耦接于该第一电池单元的正极与该电池等化器之间、该第一电池单元的负极与该电池等化器之间、以及该第二电池单元的负极与该电池等化器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源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电流侦测电路包括有一侦测电阻及一运算放大器,该侦测电阻耦接于该电池组及该电池等化器之间,该运算放大器的反相端与非反相端分别耦接于该侦测电阻的两端,且其输出端耦接于该控制电路,该运算放大器用以将流过该侦测电阻的电流进行放大与比较,使该控制电路根据其比较结果判断该电池等化器是否正常运作。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源供应装置还包含一耦接于所述电流侦测电路与该控制电路之间的多工器,用以选择输出所述电流侦测电路其中至少一比较结果至该控制电路。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池组、该电池等化器及该电流侦测单元串联形成一回路,该电流侦测单元包括一侦测电阻及一运算放大器,该侦测电阻耦接于该电池组与该电池等化器之间,该运算放大器的反相端与非反相端分别耦接于该侦测电阻的两端,且其输出端耦接于该控制电路,该运算放大器用以将流过该侦测电阻的电流进行放大与比较,使该控制电路根据其比较结果判断该电池等化器是否正常运作。
11.一种电池等化器的检测方法,是由一检测模块执行,用以检测一与一电池组耦接的电池等化器的运作情况,其特征在于该检测方法包含以下步骤(A)令该检测模块控制该电池等化器运作,使该电池组对该电池等化器释能;(B)侦测流过该电池等化器的电流;以及(C)根据所侦测的电流判断该电池等化器是否正常运作。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电池等化器的检测模块及检测方法。其中,电池等化器的检测方法是由一检测模块执行,用以检测一与一电池组耦接的电池等化器的运作情况,该检测方法首先令检测模块控制电池等化器运作,使电池组对电池等化器释能,接着侦测流过电池等化器的电流,最后令检测模块根据所侦测的电流判断电池等化器是否正常运作。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检测出电池等化器是否正常运作,从而提升了电池组的使用寿命及安全性。
文档编号G01R31/36GK102375098SQ20101025107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10日
发明者薛向均, 郑明旺 申请人:光宝动力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