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青果、鲜鱼等不定量物品或点心类或电子部件等细分为重量单位交易的物品,按照每个规定的计量单位计量的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
在使容器进行循环组合的计量装置中,由于组合、选择成为空容器应当是随机的,所以在把物品投入空容器内期间,不能连续投入,投入效率差。如果不把收容的物品作为组合对象选择、排出,则长时间滞留在该收容容器内。
因为在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的情况下,在循环、顺序供给的新收容容器内可以顺序地收容物品,然而收容容器的个数是有限的,所以例如,即使在任一计量值的组合中,与所望的计量值的偏差在一定值以上的情况等,如果发生组合选择不好,则产生物品在循环状态下,既不进行组合选择,也不进行新物品收容,同样存在物品投入及计量效率的问题。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强制地采取排出或追加物品等的措施,然而由于前者与物品损耗有联系,后者通常受限于容器大小,所以投入量有上限。
为了解决上述任务,本发明第一方面为,一种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将在计量部计量过的物品在投入部顺序投入、收容在沿着循环路径循环移送的第1收容容器组的收容容器内,组合选择该收容容器中的物品,在排出部排出该被选择物品,其特征为,通过使前述循环路径上前述投入部上流和排出区间短接,对物品进行载移,使组合选择的非选择物品不经前述投入部而再度参加组合候补。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在包围前述循环路径的区域内具有第2收容容器组,通过从前述循环路径上的排出区间和前述投入部之间设定的载移区间的前述第1收容容器组向前述第2收容容器组的物品载移,和从前述第2收容容器组向在前述排出区间上存在的前述第1收容容器组的物品载移以收容容器单位进行,使前述循环路径上前述投入部上流和排出区间之间短接,对物品进行载移。可是,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是以每个收容容器地载移前述物品的方式,在那种情况下,随着物品从前述第1收容容器组向前述第2收容容器组的载移,可使构成前述第1收容容器组的收容容器作为构成前述第2收容容器组的收容容器。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将在计量部计量过的物品在投入部顺序投入、收容在沿着循环路径循环移送的第1收容容器组的收容容器内,组合选择该收容容器中的物品,在排出部排出该被选择物品,其特征为,其特征为,对未组合选择的非选择物品在到达前述循环路径上的排出区间之前不在前述收容容器中循环移送,而是再度组合候补。
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其特征为,在包围前述循环路径的区域内具有第2收容容器组,通过从前述循环路径上的排出区间和前述投入部之间设定的载移区间的前述第1收容容器组向前述第2收容容器组的物品载移,和从前述第2收容容器组向前述排出区间存在的前述第1收容容器组的物品载移以收容容器单位进行,使前述非选择物品不再循环移送而是再度组合候补。
本发明第五方面的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其特征为,与前述第1收容容器中在前述排出区间存在的收容容器中的物品一起,把在前述第2收容容器组内载移的物品包含在前述组合候补内。
本发明第六方面的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其特征为,使前述第1或第2收容容器组的收容容器内的物品载移到接近的空收容容器内。但是,在前述物品以每个收容容器地载移的情况下意味着对可载移收容容器的空区域,以每个前述收容容器载移前述物品。
本发明第七方面的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其特征为,在前述载移区间和前述排出区间分别设置在前述循环路径上相互对置的部分,前述第2收容容器组沿前述载移区间和前述排出区间配置。
本发明第八方面的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其特征为,前述循环路径处于大体垂直面内。
图2是表示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1构成的方框图。
图3是放大示出循环收容部3及辅助收容部4的图。
图4是概略地示出收容容器Bi内的物品收容及排出的图。
图5是说明组合计量对象的图。
图6是用于分段说明利用辅助收容容器Si的组合计量的图。
图7是用于概略地示出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100主要部分的图。
图8是用于概略地示出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100的物品载移、排出的侧截面图。
图9是表示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100构成的方框图。
图10是分段说明变形例的物品载移的图。
图11是概略地示出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200主要部分的平面图及侧面图。
图12是概略地示出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200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13是表示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200构成的方框图。
图14是说明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200的物品排出及载移的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利用辅助收容容器Sj的组合计量的图。
符号说明1,100,200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29容器传送部;32链;35转动收容部;36转动轴;37开放端;38,45排出机构;38a,45a,39a挤压板;39载移机构;41开闭机构;42转动机构;43转动收容部;44转动轴;71输入键部;72操作显示屏;Bi,C收容容器;Cp,Cs容器载置位置;D1,D2计量数据;DBi第1容器数据;DCj组合数据;DSj第2容器数据;E1~E10位置;M1~M9载移位置;Sj辅助收容容器。
图1是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1的概略图。图2是表示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1构成的方框图。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1是用于通过对青果、鲜鱼等非定量物品或点心类或电子部件等细分为重量单位进行交易的物品进行组合计量,对每个规定的计量单位或与其接近量进行计量的装置。在图1中,为说明的方便,附有取xy平面为水平面,取z轴为垂直方向的xyz坐标。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1在水平面上配置为其纵向与x轴方向一致。
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1主要包含以下部件从装置外接纳物品,对其顺序计量后向收容容器投入的投入部2;使顺序收容计量过的物品的多个收容容器Bi沿规定路径循环的循环收容部3;具有在该循环路径内配置的多个辅助收容容器Sj的辅助收容部4;把组合选择的物品向下流的传送部6排出的排出部5;把组合选择排出的物品以规定间隔向下流运送的运送部6;用于对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1进行操作指示或运转状态进行确认等的输入显示部7;以及对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1的种种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部8。
投入部2主要包含供给口21、传送带22、分配漏斗23、两只计量漏斗24,和两只投入导向器25。在图1中,供给口21的右端开口,与用隔壁划分的传送带22的左端连接地配置。物品被储藏在供给口21处。在供给口21上贮藏的物品,用人手逐个投入到传送带22隔壁之间,向x轴方向正向传送直到分配漏斗23为止。在分配漏斗23内有物品时,传送带22停止,在没有物品时,只移动间隔的1个区隔部分。通过未图示的光电管检测有无物品。分配漏斗23向下方的计量漏斗24内分配从传送带22供给的物品。分配漏斗23在计量漏斗24内没有物品时,打开门26供给物品。即交替开闭在下方设置的门26,分配物品。
两只计量漏斗24在分配漏斗23正下方对称配置,其上分别设置对从分配漏斗23落下投入的任意量的物品重量进行计量的计量机构27。
对计量漏斗24进行计量结果获得的每个计量漏斗24的计量值作为计量数据D1或D2(后述)储存在控制部8内。计量的物品相对计量漏斗24正下方的循环收容部3的空收容部Bi(后述),通过由开闭机构28开放计量漏斗24底部进行落下收容。这时个别地储存每个收容容器Bi上前述的计量数据D1或D2。投入导向器25是用于防止物品飞溅等,提高收容可靠性而准备的导向器。
图3是放大示出循环收容部3及辅助收容部4的图。循环收容部3主要包含驱动部31、链32和多只收容容器Bi。如图3(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包含35只收容容器Bi(i=1,2,...,35)。即连接配置的35只收容容器形成(第1)收容容器组。
每个收容容器Bi悬挂在链32上,在zx平面内具有环状且一部分平行地对置的部分,相互连接配置。驱动部31通过由未图示的驱动源向着箭头AR1转动,悬挂在链32上的收容容器Bi边保持其姿势边向箭头AR2循环移送。
这样,因为收容容器Bi常在循环中,连接不断地到达计量漏斗24中计量过的物品被一个个地收容在新来到计量漏斗24正下方的收容容器Bi中。
如图3(b)所示,在循环收容部3上确定排出区间E和载移区间M。排出区间E是可使组合选择的物品向排出部5排出的范围。在图3中,收容容器Bi的循环路径下部的水平部分是排出区间E,示出了排出区间E内位置E1~E10上存在收容容器B1~B10的情况。载移区间M是循环路径上部的水平部分。通过如上所述的位置关系,排出区间E和载移区间M应当平行且对置配置。
辅助收容部4主要包含与循环收容部3在同一平面内相互连接配置的、多个辅助收容容器Sj。在本实施方式中,取具有9个辅助收容容器Sj(j=1,2,...9)。9个辅助收容容器Sj形成(第2)收容容器组。辅助收容容器Sj与循环收容部3的载移区间M和排出区间E双方平行且在循环路径内配置。
排出部5向X轴负方向排出组合选择的落下排出的物品。如果是图1的情况,则排出部5比收容容器Bi的移动速度更快地被驱动,汇集向下述的传送部6的接纳部61排出的物品并传递交付。
传送部6主要包含接纳部61,倾斜传送带62和供给部63。传送部6也作为向下流装置例如袋装装置等的物品供给手段。这时通过接纳部61传递交付的组合计量的物品通过倾斜传送带62向上方移送,在供给部63被供给。在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1中,传送部6不一定是必须的构成要素,即使包含它也可以具有与图1不同形态及构成要素。
输入显示部7主要包含输入键部71和操作显示屏72。输入键71由用于操作者输入与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1的运转操作有关指示的多个操作键构成。操作显示屏72是用于显示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1的运转状况或通过输入健71的操作指示等。操作显示屏72本身具有作为可键输入的触摸屏功能。
控制屏8用于进行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1的各种动作控制。如图2所示,控制部8主要包含CPU81,ROM82,RAM83,存储部84和计时器86。在存储部84内储存了执行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1的各种处理动作的程序85。如图2所示,控制部8内的各部,进一步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1的各部经总线89电连接。在控制部8通过CPU81等遵循程序85执行规定的处理,执行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1的各种处理。作为由计量漏斗24计量的计量值的计量数据D1,D2或传送它的种种数据都储存在RAM83内。有关计量值的传送后述。计时器86用于以一定周期α产生基准信号。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1的动作与基准信号的产生同步进行,据此调整物品的传送、投入、移送、排出等的定时。
<物品的排出及载移>
其次,就在收容容器Bi的物品收容及排出加以说明。图4是概略地示出在收容容器Bi的物品收容及排出。收容容器Bi,如图4所示,是上部开放且断面作成三角形的三角柱形的容器,其底部BB通过开闭机构33(图2)使开闭成为可能。通过开放该底部BB,可以使物品向正下方落下排出或载移。辅助收容容器Sj也用同样的机构开闭。因为据此物品It落入正下方的辅助收容容器Sj内,未设置特别装置,如图4(d)所示,可以在辅助收容容器Sj上载移物品It。
在排出区间E,组合选择的物品在排出部5上落下时,落点与作为排出部5的点不同,不过关于底部的开放动作是同样的。
<计量值的递送>
如上所述,由计量漏斗24得到的物品计量值作为计量数据D1或D2储存在RAM83内。一方面,RAM83把各收容容器Bi及辅助收容容器Sj内收容的物品计量值分别作为第1容器数据DBi、第2容器数据DSj储存。而且每当收容或载移物品时,对与该物品新收容点的收容容器对应的容器数据传递并储存计量值。传递计量值后原来的计量数据D1或D2或容器数据复位归零。计量值归零的计量漏斗24可进行下次计量。
如果是图4的情况,令物品计量值为WI,则在向收容容器Bi投入前(a)的时间点,计量数据D1或D2=WI,第1容器数据DBi=第2容器数据DSj=0。向收容容器Bi投入物品It(b)的时间点,进行计量值传递,计量数据D1或D2=0,第1容器数据DBi=WI。如果物品在辅助收容容器Sj上如(c)接着如(d)所示载移,则第1容器数据DBi=0,第2容器数据成为DSj=WI。
当然,在排出区间E排出物品的时间点,同样地第1容器数据DBi也成为0。
这样,因为在物品收容或载移的同时,即使在RAM83储存的数据之间,计量值的传递也是瞬时完成,所以如下所述,使边载移物品,边进行组合计量成为可能。
<组合计量的对象>
以下,就本实施方式的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1执行的组合计量加以说明。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1不仅对在循环收容部3上所具有、循环移送的收容容器Bi上收容的物品(正确讲,作为该计量值的第1容器数据DBi),而且对辅助收容部4上具有的辅助收容容器Sj上载移收容的物品(正确讲作为该计量值的第2容器数据DSj)也合并作为组合计量的对象。
图5是对组合计量的对象加以说明的图。如果根据现有方式,因为只对图5所示的排出位置E1~E10上存在的收容容器Bi作为组合对象,所以可组合数如210-1=1023(式1)那样。例如如果总和DB4+DB6+DB9+DB10取最接近目标值,则在收容容器B4,B6,B9,B10内包含的物品Is(图5的黑圆记号)应当作为组合对象被选择、排出。
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仅考虑具有排出区间E上存在的收容容器Bi的第1容器数据DBi,而且也考虑具有辅助收容部4所包含的辅助收容容器Sj的第2容器数据DSj进行组合选择。具体讲,如图5箭头AR3所示,考虑辅助收容容器S1和位置E1的收容容器(图5的B1),辅助收容容器S2和位置E2的收容容器(图5的B2)……辅助收容容器S9和位置E9的收容容器(图5的B9)那样的、上下方向的组,以这些计量数据的总和作为1个组数据DCj,在组合计量中加以利用。组数据DCj是两个收容容器收容的物品计量值之和。
据此,因为本实施方式的情况是在与现有方式同样的、只以位于排出区间E的10个收容容器Bi作为组合对象的情况之外加上用组数据DCj组合完成的,所以,可挑选的组合增加。即存在(210-1)+(29-1)=1534(式2)那样的组合。
据此,不使装置大型化,与传统方式相比成为组合对象的物品数增加,进行更加接近目标值的组合选择的可能性变大,而且精度也上升。
<组合计量的实现>
以下,就本实施方式的组合计量加以说明。图6是用于说明这点的图。在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1,如图6(a)所示,从全部的收容容器Bi及辅助收容容器Sj内收容物品的状态出发,开始组合计算。令在该时间点位于排出位置E1的收容容器为B1。作为组合对象选择的物品用黑圆点表示。以下选择4个物品,获得与目标值接近的计量值总和的情况举例说明。
图6(b)示出在图6(a)的时间点执行组合的状态。即以收容容器B3,B4及B9和辅助收容容器S3内收容的物品I2~I5形成组合对象。这相当于总和DC2+DB3+DB9最接近目标值的情况。
选择的物品应当向排出部5排出,在这里,因为在辅助收容容器S3内收容的物品I2也成为组合对象,所以如图6(c)所示,首先该物品I2载移到正下方的收容容器B3。如果该载移终止,则如图6(d)所示,收容容器Bi只移动1个收容容器部分,排出选择的物品。
通常这样执行物品组合选择和排出,收容容器Bi及辅助收容容器Sj变空,然而,在本实施方式的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1中,组合选择并行,进行向空收容容器Bi及辅助收容容器Sj的物品载移。具体讲,从紧临正上方的辅助收容容器Sj向变空的收容容器Bi载移物品,从载移区间M存在的正上方的收容容器Bi向变空的辅助收容容器Sj载移物品。
例如,在图6(c),因为处于辅助收容容器S3变空的状态,所以从其载移区间M存在的收容容器Bi载移物品。这时,因为在辅助收容容器S3变空的同时,如图6(d)所示,收容容器Bi移动,所以在图6(c)的时间点,在收容容器B27收容的物品I6成为载移的对象。在图6,成为载移对象的物品用中间打X的记号表示。
接着,因为在图6(d)的时间点,收容容器B3,B4及B9通过排出变空,使各自正上方的辅助收容容器S2,S3及S8内收容的物品I7,I6及I8成为载移对象。
在这些载移及上述排出终止的时间点,如图6(e)所示,执行如下的组合选择。图6(e)表示选择收容容器B3,B6及B8和辅助收容容器S7内收容的物品I7,I9~I11的情况。对由即将载移变空的辅助收容容器S2及S8,收容容器B28的物品I13及收容容器B22的物品I12成为载移对象。
以下,通过顺序重复这样的物品组合选择和排出以及载移,执行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1的组合计量。
如果是传统方式,则不成为组合选择的对象,通过排出区间E的物品通过投入部,直到再次到达排出区间E为止,不参加组合,然而在本实施方式的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1中,投入后,即便到达排出区间E也不成为组合选择对象的非选择物品通过在载移区间M进行载移到辅助收容容器Sj,再次参加组合。换言之,使物品的传送路径短接。再次在循环路径循环后,比到达排出区间E还早,以该非选择物品作为组合候补,即使组合不马上成立,通过由载移成为组合候补的计量值数据的更换,组合成立的概率也增加。因为组合的参数增加,所以据此组合成立的概率增加。即计量开动率不降低,同一物品在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1的内部滞留的时间降低。这对于冷冻品等必须缩短计量时间的物品可以说是非常好的方式。这与通过载移对组合选择候补的更换,参数的增加,计量精度的提高有关联。
因为通过连续进行这样的物品载移,位于载移区间M的收容容器Bi顺序地变空,所以在这些收容容器Bi到达投入部之际,使接连不断地投入物品成为可能。例如,在到达图6(e)所示的状态以后,继续进行组合的结果,如果成为图15所示的状态,则可以使物品连续地向收容容器Bi内投入。
如果是传统方式,则例如在图6(a),位于排出区间E的收容容器Bi内,即使最先到达投入部的收容容器B1内收容的物品I1被组合选择排出,如果收容容器Bi没有移动17个部位,则收容容器B1也不能到达投入部。因此物品的投入至少在到达该时间点才能进行。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1中,设置辅助收容容器Sj,使物品传送路径短接,如果频繁地更换组合选择的候补,则通过组合选择的候补的全域参量的增加,可以实现增加组合选择成功机会和提高组合计量精度,以及提高投入效率。
在传统的组合计量装置上储存漏斗和计量漏斗固定地1对1地配置,即使是变空的计量漏斗也只能从正上方的储备漏斗供给物品,而在本实施方式,对多个辅助收容容器Sj通过从多个收容容器Bi载移物品成为可能,使投入关系变为n对n,即,由于能够从任意的收容容器Bi向任意的辅助容器Sj投入物品,所以投入效率提高,可以防止组合选择的参数下降。
<第2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的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1的循环收容部3在大体垂直面内配置,辅助收容部也大体在同一面内,而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1的收容容器的配置不限于此,在本实施方式就此加以说明。
<装置的构成>
图7用于概略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100的主要部分,从z轴正方向看的平面图以及从y轴负方向看的侧面图。图8是用于概略地示出有关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100的物品载移、排出,从X轴负方向看的侧截面图。此外,图9是表示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100构成的方框图。在以下的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100的说明中对于与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1同一构成元件附加同一符号加以说明。
如图9所示,在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100中、主要也包含投入部2,循环收容部3,辅助收容部4,排出部5,传送部6,输入显示部7和控制部8。因为关于投入部2,传送部6,输入显示部7,和控制部8其功能基本上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所以省略有关其细节的说明。
图7及图8示出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100的循环收容部3和辅助收容部4的配置。循环收容部3与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1同样包含相互连接配置的收容容器Bi。在图7(a)附加斜线的收容容器Bt是示出其正上方位置上存在投入部2的计量漏斗24的位置。在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100,收容容器Bi悬挂在链32上,向箭头AR4所示方向循环移送那样的配置。其际,相对于循环路径向着一定方向移送收容容器Bi。排出区间E和载移区间M分别在x轴方向与水平面平行配置,然而两者如图7(b)及图8所示,配置在z轴方向的不同位置(高度)上。即构成循环收容部3的大体呈闭合曲面与xy平面多少具有倾斜的状态下,循环移送循环收容部3的收容容器Bi。
辅助收容部4包含连接配置的辅助收容容器Sj,以便与循环收容部3的排出区间E的收容容器Bi相同高度,而且与排出区间E平行。
排出部5在循环收容部3的排出区间E和辅助收容部4的下方,与之相互平行地配置。排出部5与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1内包含的同样,比收容容器Bi的移动速度更快地被驱动,将组合选择排出的物品向传送部6汇集交付。
<物品排出及载移>
其次,对收容容器Bi及辅助容器Sj的物品排出及载移加以说明。收容容器Bi包含转动收容部35和转动轴36。转动收容部35在收容容器Bi中实际与收容物品的部分相当,例如,上面开放,底面具有平底形状。转动收容部35如图8(b)用箭头AR5所示,通过受控制部8的控制的转动机构34(图9)的作用,以转动轴36为旋转中心,使其可在规定范围内转动。据此,例如如图8(a)所示,如果收容物品It的收容容器Bi到达载移区间M,则如图8(b)的箭头AR5所示,转动收容部35转动。从转动收容部35的转动轴36偏离的端面成为开放端37,如箭头AR7所示,物品It应当载移到位于下方的辅助收容容器Sj。
如图8(c)所示,在收容物品It的收容容器Bi到达排出区间E时(以该状态的收容容器取作Bk),在该物品It成为组合对象时,仍然同样地如图8(d)的箭头AR10那样,使转动收容部35转动,如箭头AR11所示,物品It应当向位于下方的排出部5排出物品It。
辅助收容容器Sj除了在辅助收容部4固定配置这一点也具有与收容容器Bi大体相同的构成。即辅助收容容器Sj包含与在辅助收容容器Sj实际收容物品的部分相当的转动收容部43和转动轴44。转动收容部43例如也具有上面开放且底面呈平底的形状。转动收容部43通过受控制部8的控制的转动机构42(图9)的作用,以转动轴44作为转动中心,可在规定范围内转动。因此,如图8(b)、(c)所示,在载移物品It的辅助收容容器Sj的转动收容部43上收容物品It时,如果该物品It成为组合对象,则如图8(d)的箭头AR8所示地转动,如箭头AR9所示,物品It应当向位于下方的排出部5排出。
<组合计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位于排出区间E的收容容器Bi和辅助收容部4的辅助收容容器Sj中收容的物品也成为组合计量的对象。即经计量漏斗24顺序在收容容器Bi内投入的物品在通过开始排出区间E期间不成为组合对象时,通过在载移区间M载移到辅助收容容器Sj,不再通过投入部成为组合候补这一点,通过由定时器86定的规定时间进行载移或排出这一点以及随着载移或排出,第1容器数据DBi或第2容器数据DBj被递送这一点与第1实施方式没有区别。可是,在本实施方式,从各自的辅助收容容器Sj的物品排出与排出区间的收容容器Bi的状态无关,可以单独而且直接进行这一点上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即可组合的数如219-1=524287(式3)所示。
这样,即使在本实施方式,因为组合数增加,所以可以说计量精度更高。因为从辅助收容容器Sj向排出部5的排出独立进行也是可能的,所以组合选择的物品向排出部5排出,可以更加缩短到下一次可组合选择的时间。
<第3实施方式>
在第1及第2实施方式,是通过利用在物品上作用的重力进行排出或载移,而用于物品的排出或载移的方式并不限于此。在本实施方式,就通过设置进行物品排出或载移的排出手段或载移手段在水平面内进行排出及载移的方式加以说明。
<装置的构成>
图11是用于概略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循环式组合装置200主要部分的图。图11(a)是从z轴正方向看的平面图,图11(b)是从y轴负方向看的侧面图。图12是用于概略地示出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200的主要部分,从x轴负方向看的侧面图。图13表示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200构成的方框图。在以下的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200的说明中,对与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1相同的构成元件附加同一符号加以说明。
如图11,12及13所示,在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200内主要也包含投入部2,循环收容部3,辅助收容部4,排出部5,传送部6,输入显示部7,和控制部8。
在本实施方式的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200中,通过传送带22可以传送的物品It首先应当在计量漏斗24上接受计量,在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200中,收容物品It处于在容器传送部29可以传送的收容容器C内的状态下进行物品It的计量。其际,收容容器C的重量作为毛重减掉。
计量过的物品通过在图11未图示的投入机构24a(图9)按每个收容容器C向循环收容部3投入。
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200的循环收容部3是通过驱动部31(图31)的作用在水平面内(在图11的XY面内)将物品按每个收容容器C地向箭头AR11的方向循环传送,例如循环传送带。在循环收容部3上预先按一定间隔确定容器载置位置Cp,通过投入机构24a,在未载置收容容器C的容器载置位置Cp上顺序载置收容物品It的收容容器C。
在本实施方式,在循环收容部3上也确定排出区间E和载移区间M。在排出区间E和载移区间M的各个排出位置、载移位置上方分别具有排出机构38、载移机构39。排出机构38,载移机构39例如通过使循环收容部3跨在y轴方向的方式所具有的未图示的支持体悬架支持。关于排出机构38,载移机构39后述。
辅助收容部4在被循环收容部3包围的区域,在与排出区间E和载移区间M平行,且与其大体同一面内,成为在每个容器载置位置Cs上可载置收容容器C的状态。在辅助收容部4的上方,在每个载置位置上包含排出机构45。排出机构45也与排出机构38,载移机构39同样,通过未图示的支持体悬架支持。
排出部5主要包含被循环收容部3包围的区域上,与排出区间E、载移区间M,此外也与辅助收容部4平行地包含的第1排出部51和与第1排出部的X轴负方向的端部邻接,具有向下方倾斜的第2排出部52。组合选择的物品It在每个收容容器内经第1排出部51,接着经第2排出部52向传送部6递送。
传送部6从收容容器C取出每个收容容器C递送的物品It,传送到下流,收容容器C被回收,再递送到容器传送部29。
因为关于输入显示部7和控制部8其功能基本上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所以省略其细节的说明。
<物品的排出及载移>
在本实施方式,物品It的排出及载移通过排出机构38、45或载移机构39完成。这些是起着相同作用的。在排出机构38、45或载移机构39上,各自在沿着箭头AR12~14的方向上大体呈垂直的面内旋转的平传送带上包含挤压板38a、45a、39a。
图14是用于说明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200上的物品的排出及载移的图,尤其是图14(a)与图11(a)的I-I断面图相当。排出机构38,45或载移机构39在对应的位置上收容的物品It在成为排出或载移对象的时间点进行半转动的转动动作。通过由该转动动作,挤压板38a,45a或39a挤压成为对象的收容容器C,实现向排出部5排出,或向辅助收容部4的载移。例如在图11(a)的状态下,在排出位于循环收容部3的排出区间E的收容容器C1及物品It1的情况下,如在图11(b)用箭头AR15所示地排出机构38动作,通过挤压板38a使收容容器C1向排出部5挤压、排出。与图11(a)状态下的位于辅助收容部4的收容容器C2和排出物品It2的情况相同,如图11(c)的箭头AR16所示,排出机构45动作,通过挤压板45a将收容容器C2向排出部5挤压、排出。在向载移区间M的辅助收容部4载移的情况下,除了只在辅助收容部4的容器载置位置Cs未载置收容容器的部位成为对象这一点,载移机构39的动作本身与排出机构38、45相同,如在图11(d)用箭头AR17所示,载移机构39动作,通过挤压板39a使收容容器C3向辅助收容部4挤压。一旦指定的排出及载移终止,则排出机构38、45及载移机构39停止,等待下一回的动作指示。排出及载移和循环收容部3的循环动作在控制部8边控制其定时边执行。
<组合计量>
因为本实施方式完成的组合计量也使在排出区间E存在的物品和在辅助收容部4存在的物品成为其候补,所以其选择方法也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通过存在可能性的组合数增加实现计量精度提高,并通过从辅助收容部4的独立排出实现排出处理时间的缩短。
<变形例>
在第1实施方式,在辅助收容容器Sj内收容的物品组合选择后,除了向收容容器Bi排出时之外,对1只收容容器收容一个,然而并不限于该情况,继续使物品落入已经收容物品的收容容器Bi等中进行载移,在一只收容容器内收容多个物品也可以。用图10对此加以说明。
图10(a)与图6(b)同样地,示出紧临开始组合计量后完成组合选择的状态。在这里,对收容容器B2,B3,B6及B9内收容的物品I21~I24作组合选择。这些如图10(b)所示,与收容容器Bi移动的同时排出。根据第1实施方式,在该时间点,成为向收容容器B2,B3,B6及B9载移对象的物品只是辅助收容容器S1,S2,S5及S8,然而并不限于此,使辅助收容容器S1~S9收容的物品全部载移也是可能的。图10(c)与对此进行的状态相当。这时在收容容器B4,B5,B7,B8及B10上应收容两个物品。一方面,因为辅助收容容器Sj完全变空,所以如图10(d)所示,继续从位于载移区间M的收容容器B21~B29一度使物品向辅助收容容器Sj载移成为可能。据此,因为载移区间M的收容容器Bi完全变空,所以在投入部的物品投入可从紧临组合选择开始后进行。
这样,通过积极地使位于载移区间M的收容容器Bi变空,可以使投入效率上升。这时也可以根据物品大小及收容容器等容积限制能收容物品最多个数。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在规定区间存在的收容容器内的物品作为对象进行组合,其后也可以考虑以到达该区间的收容容器内存在的物品进行组合选择。例如,在规定的区间内由收容容器B1,B3,B6及B9构成的组合精度更佳,如果是原来的情况,考虑应组合选择的情况。这时,在移动收容容器Bi,使新物品成为组合候补的下一回组合中,如果预先了解不存在满足基准的组合,组合不成立,则取代原来的最佳组合,例如也可以选择从处于精度多少下降的基准范围内的收容容器B1,B3,B7及B9构成的组合。据此,如果下一次后的组合成立,则作为全体,边谋求开动率的维持,也使计量精度维持在一定水平的连续运转成为可能。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在循环收容部3,排出部与排出物品的速度比收容容器Bi循环速度快,然而,两者的速度也可以是相同的。这时组合选择,从收容容器Bi向排出部5排出的物品,对其方向或姿势不给予任何变化,向下流的传送部6排出也是可能的。
以上,如说明所示,根据本发明,因为可以使非选择物品更早地参加到组合中,所以可以防止同一物品长时间滞留在计量装置内。因为收容容器变空后到达投入部,所以可以提高投入部的物品投入效率。
根据本发明,由于可有效利用未充分利用的空间,作为缓冲器利用,所以也不增加装置尺寸,可以增加成为处理对象的物品数。因为可以在第2收容容器组内暂时滞留物品,所以根据排出区间内的物品收容状况,可以使非选择物品再参加到组合候补中来。
根据本发明,因为成为组合候补的物品大幅度且频繁地更换,所以组合成功率上升,可以提高计量开动率。
根据本发明,因为不增加装置尺寸,可以使物品暂时滞留在第2收容容器组内,所以根据排出区间的物品的收容状况可以重新排列非选择物品。
根据本发明,因为可以增加成为组合补补物品的参数,所以使组合成功的频率变高,可以提高计量开动率。
根据本发明,载移的物品不会从容器洒落。由于收容物品的收容容器连续,使排出时间缩短成为可能。
根据本发明,因为物品从多个容器向多个容器载移一起进行,所以缩短了载移需要的时间。
根据本发明,可以减小装置的占有面积,此外,利用与物品有关的重力转移物品,所以没有必要另外再接受载移手段,力图低价。
权利要求
1.一种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将在计量部计量过的物品在投入部顺序投入、收容在沿着循环路径循环移送的第1收容容器组的收容容器内,组合选择该收容容器中的物品,在排出部排出该被选择物品,其特征为,通过使所述循环路径上的所述投入部上流和排出区间短接、对物品进行载移,使组合选择的非选择物品不经所述投入部而再参加组合候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其特征为,在包围所述循环路径的区域内具有第2收容容器组,通过从所述循环路径上的排出区间和所述投入部之间设定的载移区间的所述第1收容容器组向所述第2收容容器组的物品载移,和从所述第2收容容器组向所述排出区间存在的所述第1收容容器组的物品载移以收容容器单位进行,使所述循环路径上的所述投入部上流和排出区间之间短接,对物品进行载移。
3.一种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将在计量部计量过的物品在投入部顺序投入、收容在沿着循环路径循环移送的第1收容容器组的收容容器内,组合选择该收容容器中的物品,在排出部排出该被选择物品,其特征为,使未组合选择的非选择物品在到达所述循环路径上的排出区间之前不用在所述收容容器中循环移送而是再度组合候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其特征为,在包围所述循环路径的区域内具有第2收容容器组,通过从所述循环路径上的排出区间和所述投入部之间设定的载移区间的所述第1收容容器组向所述第2收容容器组的物品载移,和从所述第2收容容器组向所述排出区间存在的所述第1收容容器组的物品载移以收容容器单位进行,使所述非选择物品不循环移送而作为再度组合候补。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其特征为,与所述第1收容容器组中在所述排出区间存在的收容容器中的物品一起,把在所述第2收容容器组内载移的物品包含在所述组合候补内。
6.根据权利要求2,4,5中任一项所述的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其特征为,把所述第1或第2收容容器组的收容容器内的物品载移到接近的空收容容器内。
7.根据权利要求2,4,5,6中任一项所述的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其特征为,所述载移区间和所述排出区间分别设定在所述循环路径上相互对置的部分上,所述第2收容容器组沿所述载移区间和所述排出区间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其特征为,所述循环路径处于大体垂直面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物品投入效率高和组合成功率高的循环式组合计量装置,其中如果循环移送收容容器(Bi),则使具有循环收容部(3)和辅助收容部(Sj)的辅助收容容器(4)在同一垂直面内与循环收容部(3)的排出区间、载移区间以及辅助收容部(4)平行地配置。通过利用辅助收容容器(Sj)可以提高在投入部的投入效率,可以使不成为组合对象的物品更早地再成为组合候补。通过从辅助收容容器(Sj)也可以组合选择,因为组合对象增加,所以可以提高组合的成功率。
文档编号G01G19/387GK1445516SQ0311938
公开日2003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02年3月20日
发明者杉冈幸男, 立冈正彦, 三上吉晴, 米津道彦, 浅井义晴, 南野静男, 地村和久, 藤井昌也 申请人:株式会社石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