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磅秤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磅秤,包括一磅秤主体,还包括通过隔离处于磅秤主体的物品与地面接触而保证物品的称量准确度的隔离装置,隔离装置设于地面上并承托磅秤主体,且该隔离装置配设有便于该物品从地面与磅秤主体之间移动的移离部。通过设置有隔离装置,使到物品在磅秤主体称量时可以避免与地面接触,从而保证物品的称量准确度;另外,该隔离装置配设移离部,以便于称量人员称量时将物品从地面移至磅秤主体上及称量完后将物品从磅秤主体移至地面,既简单又实用,适于较重物品的称量。
【专利说明】一种磅秤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称量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磅秤。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面上的磅秤,都具有一定的高度,其可通过地脚螺丝进水平调试安装,亦可安装在地面上。其中,安装在地面的具体操作为:先在地面上挖出与磅秤相配的安装槽,然后把磅秤放置在安装槽上,并使其与地面持平。但在无纺布行业中,由于产品为卷装,有些重达I吨/卷,且幅宽也较大,若采用目前的地磅进行称量,会出现因产品的两端下垂而无法准确称量;若置于地面上进行称量,因磅秤有一定的高度,需要称量人员将产品抬至磅秤面上,这样,给称量人员带来诸多不便。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技术手段以解决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一种具有隔离装置且该隔离装置配设有移离部的磅秤,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磅秤存在称量卷装物品不准确及将物品移至磅秤面上不方便的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磅秤,包括一磅秤主体,还包括通过隔离处于所述磅秤主体的物品与地面接触而保证物品的称量准确度的隔离装置,所述隔离装置设于地面上并承托所述磅秤主体,且该隔离装置配设有便于该物品从所述地面与所述磅秤主体之间移动的移离部。
[0006]具体地,所述隔离装置为通过混凝土自所述地面向上浇注而成的隔离层,且该隔离层于其上表面开设有一供所述磅秤主体容纳安装的安装槽。
[0007]进一步地,所述移离部环设于所述隔离层的四周,并且其具有一自上而下倾斜的倾斜面。
[0008]进一步地,所述倾斜面相对于所述地面的倾斜角度为小于20°。
[0009]具体地,所述隔离层于其侧端开设有一便于清洁所述物品在所述磅秤主体称量时掉落在所述安装槽的残留物的清洁口,所述清洁口穿过所述移离部并连通所述安装槽,且所述清洁口的底端与所述安装槽的底端平齐,所述清洁口的顶端延伸通过所述隔离层的上表面。
[0010]较佳地,所述安装槽的底端延伸至所述地面。
[0011]较佳地,所述安装槽位于所述隔离层的上表面的正中位置。
[0012]具体地,所述隔离层配设有使其固设在所述地面上的固定机构。
[0013]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有预埋在所述地面的预埋件,所述隔离层通过与所述预埋件连接而固设在所述地面上。
[0014]进一步地,所述预埋件为埋头螺栓,所述隔离层通过一铁丝与所述埋头螺栓连接。
[001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为:通过设置有隔离装置,使到物品在磅秤主体称量时可以避免与地面接触,从而保证物品的称量准确度;另外,该隔离装置配设移离部,以便于称量人员称量时将物品从地面移至磅秤主体上及称量完后将物品从磅秤主体移至地面,既简单又实用,适于较重物品的称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隔离装置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隔离装置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2]实施例一:
[0023]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磅秤100,包括一磅秤主体10,还包括通过隔离处于磅秤主体10的物品与地面接触而保证物品的称量准确度的隔离装置20,隔离装置20设于地面上并承托磅秤主体10,且该隔离装置10配设有便于该物品从地面与磅秤主体10之间移动的移离部21。
[0024]通过设置有隔离装置20,使到物品在磅秤主体10称量时可以避免与地面接触,从而保证物品的称量准确度;另外,该隔离装置20配设移离部21,以便于称量人员称量时将物品从地面移至磅秤主体10上及称量完后将物品从磅秤主体10移至地面,既简单又实用,适于较重物品的称量。
[0025]请再参阅图2所示,隔离装置20为通过混凝土自地面向上浇注而成的隔离层20a,且该隔离层20a于其上表面开设有一供磅秤主体10容纳安装的安装槽22。其中,隔离层20a的浇注只要采用普通的混凝土即可,简单方便,形状随意。另外,本案中的磅秤主体10为方形,而为了保证磅秤主体10较好地置于安装槽22上,本案中的安装槽22为与磅秤主体10对应的方形安装槽22。
[0026]进一步地,移离部21环设于隔离层20a的四周,并且其具有一自上而下倾斜的倾斜面210,那么,当需要将物品从地面置于磅秤主体10时,假设该物品为卷装的无纺布,便可以借助移离部21的倾斜面210,轻松将卷装的无纺布推动至磅秤主体10的称量位置;当需要将物品从磅秤主体10移至地面时,亦可以借助移离部21的倾斜面210,轻松将卷装的无纺布推动至地面,这样,称量人员称量时,不但不需要借助升降设备,而且也较省心省力地完成称量操作。
[0027]较佳地,根据推动卷装无纺布所需推力的优化设计,倾斜面210相对于地面的倾斜角度为小于20°。
[0028]实施例二:
[0029]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实施方式大同小异,具体可参阅实施例一的描述,此处不作详述,两者的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二中,隔离层20a于其侧端开设有一便于清洁物品在磅秤主体10称量时掉落在安装槽22的残留物的清洁口 23,清洁口 23穿过移离部21并连通安装槽22,且清洁口 23的底端与安装槽22的底端平齐,以利于对安装槽22的清洁,进一步地,清洁口 23的顶端延伸通过隔离层20a的上表面,以便于加工设置。因卷装无纺布之类在称量时容易出现脱落碎屑,若掉落在磅秤主体10的表面,只要抹去便可,若该碎屑掉至安装槽22内,只要通过清洁口 23清除碎屑即可,无需麻烦地将磅秤主体10搬离安装槽22再进行清洁,大大方便了清洁维护。
[0030]较佳地,安装槽22的底端延伸至地面,因清洁口 23的底端与安装槽22的底端平齐,同样地,清洁口 23的底端也延伸至地面,这样,有利于隔离层20a的浇注制作。
[0031]另外,为了合理优化设计,安装槽22位于隔离层20a的正中位置。
[0032]实施例三:
[0033]请参阅图5,并结合图4所示,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二的实施方式大同小异,具体可参阅实施例二的具体描述,此处不作详述,两者的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三中,隔离层20a配设有使其固设在地面上的固定机构24,通过设置有固定机构24,以使隔离层20a能够固定设在地面上,避免其出现脱离偏位的情况。
[0034]具体地,固定机构包括有预埋在地面的预埋件241,隔离层20a通过与预埋件241连接而固设在地面上。其中,预埋件241是指在浇筑混凝土时,预先埋设在混凝土中的连接件。并且,根据连接方式不同,预埋的可以是钢板、螺栓、销栓、吊钩吊环、拉钩拉环等等。而本案的预埋件241为埋头螺栓,隔离层20a通过一铁丝242与埋头螺栓连接。连接埋头螺栓与隔离层20a两者时,只要利用铁丝242连接即可,具体为,铁丝242的一端与隔离层20a连接,另一端与埋头螺栓缠绕连接。
[00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而已,其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列举的形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磅秤,包括一磅秤主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隔离处于所述磅秤主体的物品与地面接触而保证物品的称量准确度的隔离装置,所述隔离装置设于地面上并承托所述磅秤主体,且该隔离装置配设有便于该物品从所述地面与所述磅秤主体之间移动的移离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磅秤,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装置为通过混凝土自所述地面向上浇注而成的隔离层,且该隔离层于其上表面开设有一供所述磅秤主体容纳安装的安装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磅秤,其特征在于:所述移离部环设于所述隔离层的四周,并且其具有一自上而下倾斜的倾斜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磅秤,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面相对于所述地面的倾斜角度为小于20°。
5.如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磅秤,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层于其侧端开设有一便于清洁所述物品在所述磅秤主体称量时掉落在所述安装槽的残留物的清洁口,所述清洁口穿过所述移离部并连通所述安装槽,且所述清洁口的底端与所述安装槽的底端平齐,所述清洁口的顶端延伸通过所述隔离层的上表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磅秤,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底端延伸至所述地面。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磅秤,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位于所述隔离层的正中位置。
8.如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磅秤,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层配设有使其固设在所述地面上的固定机构。
9.如权利要求8任一项所述的磅秤,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有预埋在所述地面的预埋件,所述隔离层通过与所述预埋件连接而固设在所述地面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磅秤,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件为埋头螺栓,所述隔离层通过一铁丝与所述埋头螺栓连接。
【文档编号】G01G23/00GK203551089SQ201320630399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2日
【发明者】苏步安, 徐建信, 邱丽娟, 潘明慧 申请人:肇庆俊富纤网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