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摩托车后靠背支架的检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装置,具体涉及摩托车的后靠背支架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摩托车后靠背支架是用来安装摩托车后靠背的。该后靠背支架包括上下两部分在其上部有若干个安装孔,通过这些安装孔,后靠背安装在该支架上部;在其下部有两个对称叉开、且向前弯折了一定角度的支脚,支脚上有两个对称的固定孔,通过这四个固定孔,该支架被固定在摩托车车架的尾部。为向人们提供优质的产品,在摩托车的后靠背方面,既要它满足人体工程学的要求,又要符合审美的要求。而其后靠背支架相关尺寸对这两个要求均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后靠背支架在安装前应当进行严格的检验。但在目前却没有能同时满足上述两个要求的检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能对所述摩托车后靠背支架进行检测的检具,使检测合格该后靠背支架在安装了后靠背之后,能在人体工程学和审美两方面均符合要求。
实现上述目的的一种摩托车后靠背支架的检具包括检具底座,安装在检具底座中线一端的立柱,安装在检具底座中线另一端两侧的对称的两个检测座。立柱的上部安装有一块其倾斜角度与待检后靠背支架的倾角相同、且有与该后靠背支架的安装孔匹配的定位销的支承板。换言之,支承板上的定位销与后靠背支架的安装孔一一对应。显然,所述的定位销只有一个是起定位作用的主要定位销,其余定位销是满足位置度要求的、同时对其余的安装孔进行检测的辅助定位销;辅助定位销的“定位”作用是相对于对下述的固定孔检测而言的。检测支脚间距及固定孔的特征是,两个检测座外端面间的距离与待检后靠背支架的支脚间距相等、且有与该支脚的固定孔匹配的检测孔,每一检测孔中插有一检测固定孔的检测销。也就是说,检测销及检测孔也与后靠背支架的固定孔一一对应。
进一步的特征是所述支承板是通过一个调节支座安装在立柱上部的。即立柱上部有一条与底座中线正交的滑槽,该调节支座通过其后部的一个滑块安装在该滑槽内,该调节支座的上部与一颗穿过立柱顶端的一个悬臂支承块的调节螺杆铰接(显然,该悬臂支承块有与该调节螺杆匹配的螺孔,调节支座能通过调节螺杆的调节上下移动),所述支承板铰接在该调节支座的前部,在与该支承板对应部位的立柱上安装有一颗角度调节螺钉,该角度调节螺钉的前端顶在支承板的背面。同样显然的是,该立柱也有与该角度调节螺钉匹配的螺孔,支承板能通过角度调节螺钉来调节其倾斜角度。
检测时,先把待检后靠背支架放在支承板上,由插入安装孔中的定位销对其定位;然后,通过检测座来检测支脚的间距;最后,通过检测销来检测固定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提出,使得摩托车后靠背支架的检测有了一种较好的检具,保证了后靠背安装在检测合格支架上后,既满足人体工程学的要求、看起来又相当舒服。方案中的进一步特征表明,所述的支承板的高度和倾角是可以调节的。它所带来的进一步积极效果是①在较大范围调节时,能对其后靠背高度不同和/或支脚的弯折角度不同的后靠背支架进行检测;②在较小的范围调节时,能在充分满足人体工程学要求和审美要求的前提下,使后靠背支架的高度和/或支脚弯折的允差尽可能的大,这样,产品的合格率也得到了提高。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图2——图1的左视图图3——图1的俯视图图中箭头为调节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2、3)实施例1一种摩托车后靠背支架的检具。它包括检具底座1,安装在检具底座1中线一端的立柱5,安装在检具底座1中线另一端两侧的对称的两个检测座2。立柱5的上部安装有一块其倾斜角度与待检后靠背支架4的倾角相同、且有与该后靠背支架4的安装孔匹配的定位销17的支承板16。本例的安装孔和定位销17各为对应的三个。其中,中间的一个定位销为主要定位销,其余两个为辅助定位销。两个检测座2外端面间的距离与待检后靠背支架4的支脚间距相等、且有与该支脚的固定孔匹配的检测孔,每一检测孔中插有一检测所述固定孔的检测销3。本例的每一个后靠背支架4的支脚有两个固定孔,这样,对应的检测孔和检测销3也均为两个。
实施例2结合方案部分中介绍不难看出,实施例1完全达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取得了有益效果。但其检测的规格却是单一的,且检测要求过严。本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改进,故与实施例1相同的部分不再赘述。其改进特征是把支承板16通过一个调节支座11安装在立柱5上部。具体结构是立柱5上部有一条与底座1中线正交的滑槽,该调节支座11通过其后部的一个滑块安装在该滑槽内;该调节支座11的上部与一颗穿过立柱5顶端的一个悬臂支承块10的调节螺杆8铰接(该悬臂支承块有与该调节螺杆匹配的螺孔)。在该悬臂支承块10的上端面的调节螺杆8上有一颗锁紧螺母9。支承板16铰接在该调节支座11的前部——在支承板16的背面的上部有一联接支耳13,有一转销12穿过该联接支耳13和调节支座11前部的铰支座而把它们铰接起来。在与该支承板16对应部位的立柱5上安装有一颗角度调节螺钉14,本例的角度调节螺钉14是穿过固定在该立柱5上的一个有内螺纹的定位套15的,该角度调节螺钉14的前端顶在支承板16的背面。
实施例3本例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的补充改进,故与实施例2相同的部分也不再赘述。其改进特征是在立柱5的下部有T型脚,该T型脚安装在检具底座1的一条与检具底座1中线重叠的T型槽内(显然,所谓“中线重叠”是指在该检具的俯视方向观察),在T型槽的两侧各最少有一颗把该T型脚固定在T型槽内的锁紧螺钉6。
实施例4本例是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的又一改进,故与实施例3相同的部分仍不赘述。其改进特征是每一个检测座2是通过两个螺栓7安装在检具底座1上的,该螺栓7穿过检测座2的过孔是条形孔,该条形孔垂直于所述检具底座1的中线。
从实施例2、3、4中不难看出,它们除与实施例1一样,能达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取得了有益效果外,其中的支承板16可以通过调节与其铰接的调节支座11来上下调节、通过角度调节螺钉14进行倾斜角度的调节;立柱5可以沿检具底座1的中线前后调节,检测座2可以通过条形孔进行间距的调节。这样,本实用新型的就有了更多的优越性,即它能对不同尺寸规格的摩托车后靠背支架进行检测。不但完全能适应目前多品种(规格)、小批量的生产实际需要,而且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权利要求1.摩托车后靠背支架的检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检具底座(1),安装在检具底座(1)中线一端的立柱(5),安装在检具底座(1)中线另一端两侧的对称的两个检测座(2);立柱(5)的上部安装有一块其倾斜角度与待检后靠背支架(4)的倾角相同、且有与该后靠背支架(4)的安装孔匹配的定位销(17)的支承板(16);两个检测座(2)外端面间的距离与待检后靠背支架(4)的支脚间距相等、且有与该支脚的固定孔匹配的检测孔,每一检测孔中插有一检测所述固定孔的检测销(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后靠背支架的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板(16)是通过一个调节支座(11)安装在立柱(5)上部的所述立柱(5)上部有一条与底座(1)中线正交的滑槽,该调节支座(11)通过其后部的一个滑块安装在该滑槽内,该调节支座(11)的上部与一颗穿过立柱(5)顶端的一个悬臂支承块(10)的调节螺杆(8)铰接,所述支承板(16)铰接在该调节支座(11)的前部,在与该支承板(16)对应部位的立柱(5)上安装有一颗角度调节螺钉(14),该角度调节螺钉(14)的前端顶在支承板(16)的背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后靠背支架的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5)的下部有T型脚,该T型脚安装在检具底座(1)的一条与检具底座(1)中线重叠的T型槽内,在T型槽的两侧各最少有一颗把该T型脚固定在T型槽内的锁紧螺钉(6)。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后靠背支架的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一个检测座(2)是通过两个螺栓(7)安装在检具底座(1)上的,该螺栓(7)穿过检测座(2)的过孔是条形孔,该条形孔垂直于所述检具底座(1)的中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后靠背支架的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一个检测座(2)是通过两个螺栓(7)安装在检具底座(1)上的,该螺栓(7)穿过检测座(2)的过孔是条形孔,该条形孔垂直于所述检具底座(1)的中线。
专利摘要摩托车后靠背支架的检具,它包括检具底座,其下部安装并可固定在检具底座中线一端的T型槽内的立柱,安装在检具底座中线另一端两侧的对称的两个检测座。立柱的上部铰接地安装有一块其倾斜角度与待检后靠背支架的倾角相同、且有与该后靠背支架的安装孔匹配的定位销的支承板,在与该支承板对应部位的立柱上安装有一颗角度调节螺钉,该角度调节螺钉的前端顶在支承板的背面。每一个检测座是通过两个螺栓安装在检具底座上的,该螺栓穿过检测座的过孔是条形孔,该条形孔垂直于所述检具底座的中线。本实用新型能对不同尺寸规格的摩托车后靠背支架进行检测。不但完全能适应目前多规格、小批量的生产实际检测需要,而且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G01B5/00GK2760506SQ20042010543
公开日2006年2月22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3日
发明者胡航宇 申请人: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