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波采集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震波采集装置。该地震波采集装置包括:壳体、耦合装置、检波器、信号处理器,其中,耦合装置连接到壳体的外部,以将地震波传递给壳体,检波器固定到壳体的内部,以检测壳体传递的地震波并将检测到的地震波转换为电信号,信号处理器从检波器接收所述电信号并转换为数字信号。该地震波采集装置可以有效降低模拟地震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受外界干扰信号的影响,提高采集地震波数据的质量。
【专利说明】地震波采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地球物理勘探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用于层析表层结构调查的地震波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物理勘探领域中表层结构调查方法主要采用浅层折射、微测井等调查方法,采用这些方法建立的表层模型静校正容易受野外施工的小折射排列长度、微测井探测深度不够、观测点面上密度不够的影响,难以满足精细勘探的需求,不能有效查清表层结构复杂地区的表层结构情况,不利于后期的资料处理和解释。
[0003]层析表层结构调查方法是国内外物理勘探市场新兴的一种调查地球表层结构的方法。该方法利用了地面地震直达波、迴折波、折射波以及三者组合的初至波,并采用具有空间变速优势的层析反演,可获得任意介质类型的表层速度结构。该方法的优点是野外施工简单(例如,不需要在井中激发、接收),适应性强,反演所得到的表层速度结构可直接用于环境与工程项目的表层地质结构调查和评价。但目前用于层析表层结构调查方法的地震波采集装置采集的地震波数据质量不高,无法提供准确的近地表模型数据,影响资料处理的精确度和地质解释的准确性。
[0004]因此,需要一种地震波采集装置,以获取高质量的地震波数据。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震波采集装置,以有效降低模拟地震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受外界干扰信号的影响,提高采集地震波数据的质量。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震波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耦合装置、检波器、信号处理器,其中,耦合装置连接到壳体的外部,以将地震波传递给壳体,检波器固定到壳体的内部,以检测壳体传递的地震波并将检测到的地震波转换为电信号,信号处理器从检波器接收所述电信号并转换为数字信号。
[0007]可选地,所述信号处理器包括:接收端子,从检波器接收所述电信号;放大器,对接收的电信号进行放大;a/d转换器,将放大后的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0008]可选地,所述信号处理器还包括:滤波器,对所述数字信号进行滤波;格式转换器,将滤波后的数字信号转换为预定格式的数字信号。
[0009]可选地,所述A/D转换器是24位模数转换器。
[0010]可选地,所述滤波器是数字抽取滤波器。
[0011 ] 可选地,所述耦合装置为圆锥体。
[0012]可选地,所述圆椎体的底部凸出一圆柱体,圆柱体的侧面具有螺纹。
[0013]可选地,所述壳体的外部具有一螺纹孔。
[0014]可选地,所述圆椎体的底部具有一螺纹孔。
[0015]可选地,所述壳体的外部凸出一圆柱体,圆柱体的侧面具有螺纹。[00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震波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耦合装置、检波器、信号处理器,其中,耦合装置连接到壳体的外部,检波器固定到壳体的内部并将检测到的地震波转换为电信号,信号处理器从检波器接收所述电信号并转换为数字信号。
[00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地震波采集装置,取得了如下效果:接收到的模拟地震波信号能够在每一个接收点位立即转换成数字信号,每一个接收点位与地震仪主机的排列大线上传输是数字信号,最大程度上杜绝了外界干扰信号对模拟采集信号的影响,有效提高了地震采集数据的质量,而且能够更好地获取更多、更精确的野外表层结构调查原始数据,为后续的资料处理、解释,提供准确的近地表模型数据。
[0018]将在接下来的描述中部分阐述本实用新型另外的方面和/或优点,还有一部分通过描述将是清楚的,或者可以经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而得知。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或其他方面和优点将会变得清楚和更易于理解,其中:
[0020]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地震波采集装置的示意图;
[0021]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地震波采集装置的耦合装置的示意图;
[0022]图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地震波采集装置的信号处理器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现在,将参照附图更充分地描述不同的示例实施例,其中,一些示例性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在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部件和特征。
[0024]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地震波采集装置的示意图。
[0025]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地震波采集装置包括:壳体100、耦合装置200、检波器300、信号处理器400。
[0026]壳体100的顶部具有一螺纹孔,用于固定耦合装置200。在壳体100的内部,靠近壳体100的顶部的位置具有用于安装检波器300的第一空间,以固定和保护检波器300,第一空间之下具有用于安装信号处理器400的第二空间,以固定和保护信号处理器400。
[0027]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地震波采集装置的耦合装置的示意图。
[0028]如图2所示,耦合装置200为金属材料(例如,铜质)圆锥体,圆椎体的底部凸出一圆柱体,圆柱体的侧面具有螺纹,用于连接到壳体100的外部。工作时,耦合装置200的一端与地表紧密结合在一起,另一端连接到壳体100的外部,以将地震波实时传递给壳体100。
[0029]在另一实施例中,壳体100的顶部凸出一圆柱体,圆柱体的侧面具有螺纹。耦合装置200为金属材料(例如,铜质)圆锥体,圆椎体的底部具有一螺纹孔,用于连接到壳体100的外部。
[0030]检波器300固定到壳体100内部,以检测壳体100传递的地震波并将检测到的地震波转换为电信号。可利用现有的各种地震波检测装置作为检波器300。检波器300的地震波输入端与壳体的顶部紧密接触,以有效地接收地震波。
[0031]信号处理器400与检波器300相连接,以从检波器300接收所述电信号并转换为数字信号。换句话说,信号处理器400将接收的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作为层析表层结构调查资料。可通过将信号处理器400的信号接收端子通过线缆连接到检波器300的信号输出端子来实现信号处理器400与检波器300之间的连接。可利用现有的各种信号处理器作为信号处理器400。
[0032]图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地震波采集装置的信号处理器的框图。
[0033]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地震波采集装置的信号处理器400包括:接收端子410、放大器420、A/D转换器430、滤波器440、格式转换器450。接收端子410从检波器300的信号输出端子接收所述电信号,放大器420对接收的电信号进行放大,A/D转换器430将放大后的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滤波器440对所述数字信号进行滤波,格式转换器450将滤波后的数字信号转换为预定格式的数字信号,以作为层析表层结构调查资料。
[0034]可利用现有的各种接收端子作为接收端子410、现有的各种放大器作为放大器420、现有的各种A/D转换器作为A/D转换器430(例如,24位模数转换器)、现有的各种滤波器作为滤波器440 (例如,数字抽取滤波器)、现有的各种格式转换器作为格式转换器450。
[003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地震波采集装置,具有如下优点:接收到的模拟地震波信号能够在每一个接收点位立即转换成数字信号,每一个接收点位与地震仪主机的排列大线上传输是数字信号,最大程度上杜绝了外界干扰信号对模拟采集信号的影响,有效提高了地震采集数据的质量,而且能够更好地获取更多、更精确的野外表层结构调查原始数据,为后续的资料处理、解释,提供准确的近地表模型数据。
[0036]虽然已表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其范围的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地震波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耦合装置、检波器、信号处理器, 其中,耦合装置连接到壳体的外部,以将地震波传递给壳体,检波器固定到壳体的内部,以检测壳体传递的地震波并将检测到的地震波转换为电信号,信号处理器从检波器接收所述电信号并转换为数字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器包括: 接收端子,从检波器接收所述电信号; 放大器,对接收的电信号进行放大; A/D转换器,将放大后的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器还包括: 滤波器,对所述数字信号进行滤波; 格式转换器,将滤波后的数字信号转换为预定格式的数字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A/D转换器是24位模数转换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器是数字抽取滤波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装置为圆锥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椎体的底部凸出一圆柱体,圆柱体的侧面具有螺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部具有一螺纹孔。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椎体的底部具有一螺纹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部凸出一圆柱体,圆柱体的侧面具有螺纹。
【文档编号】G01V1/18GK203606504SQ201320751483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2日
【发明者】周北华, 袁久春, 胡庆春, 吴远驰, 许冠庆, 张文丁 申请人: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