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威数控机床有限公司铣床官方网站今天是:2025-04-30切换城市[全国]-网站地图
推荐产品 :
推荐新闻
技术文章当前位置:技术文章>

电子组件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3-06-12    作者: 管理员

电子组件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子组件检测设备,包含调整架、图像感测装置及待测物承载台。调整架具有固定构件及连接构件。固定构件具有第一轨道。连接构件与第一轨道相配合并依循第一轨道位移。图像感测装置是装设在连接构件。待测物承载台平行图像感测装置。使用者能调整调整架来找出图像感测装置与待测物的距离,进而让图像感测装置能够感测出较清晰的待测物图像并输出讯号给外部计算机,进而验证待测物上的电子组件是否有缺失。
【专利说明】电子组件检测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主机板或显示卡上的电子组件是否有缺陷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0002]公知检测计算机主机板或显示卡上的电子组件如电容是否有缺件、反向或歪斜等缺陷时,须以人工方式筛选。然而,检测人员辨认不良品的判断标准有所差异。此外,检测人员因长时间持续筛选不良品,眼睛容易疲乏,容易造成误判或遗漏。主机板或显示卡等质量无法妥善控制。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亦可能将不良品携出,造成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子组件检测设备,可协助解决人工检测的限制,有效提闻不良品检出率。
[0004]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以下技术方案,即一种电子组件检测设备可与一外接计算机配合应用。电子组件检测设备具有箱体、调整架、图像感测装置、发光单元及待测物承载台。箱体定义有底板、顶板及侧板。所述侧板具有门体。所述调整架具有固定构件及连接构件。所述固定构件是装设在所述箱体的顶板且具有第一轨道。所述第一轨道呈Z轴方向配置。所述连 接构件与所述第一轨道相配合并依循所述第一轨道在所述箱体中位移。所述图像感测装置是装设在所述连接构件且定义有感测面。所述发光单元是装设在所述箱体内且提供所述图像感测装置所需的光源。所述待测物承载台是装设在所述底板上且位在所述感测面的一方并平行所述图像感测装置。
[0005]如上所述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其中,所述调整架的所述Z轴方向是垂直所述底板的方向。
[0006]如上所述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其中,所述固定构件是设置在所述顶板的内侧且所述第一轨道是凹槽结构,所述连接构件的一端设有一凸件,所述凸件与所述第一轨道相卡合。
[0007]如上所述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其中,所述固定构件是设置在所述顶板上,且所述第一轨道是一导引筒结构,所述第一轨道穿设在所述顶板,所述连接构件的一端设有一导引杆,所述导引杆是套设在所述第一轨道。
[0008]如上所述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其中,所述固定构件还包含一固定杆,所述固定杆横向穿设在所述第一轨道,进而固定所述导引杆。
[0009]如上所述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其中,还包含一固定治具设置在顶板上,所述固定治具的两端垂直设有一第一凹部及一第二凹部,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二凹部相互平行,且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二凹部的凹部弧度与所述导引杆的外围相配合。
[0010]如上所述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其中,所述连接构件是平台结构,且在所述连接构件对应所述图像感测装置的一面还装设有一第二轨道,所述第二轨道是遵循一 X轴方向配置,所述图像感测装置与所述第二轨道组装配合,进而所述图像感测装置依循所述第二轨道位移。
[0011]如上所述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其中,所述连接构件的所述第二轨道由一第一凹槽与一第二凹槽所构成,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互相平行,所述连接构件还包含一第一滑动构件,所述第一滑动构件定义有两端与一中间部,所述中间部连接所述两端,所述两端与所述第一凹槽及所述第二凹槽相配合,所述图像感测装置与所述中间部相组装配
口 O
[0012]如上所述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滑动构件的所述中间部面对所述图像感测装置的一面设有一第三轨道,所述第三轨道是遵循一 Y轴方向配置且所述第三轨道由一第三凹槽及一第四凹槽所构成,所述第三凹槽与所述第四凹槽相平行,所述连接构件还包含一第二滑动构件,所述第二滑动构件定义有两端及一中间部,所述两端与所述第三凹槽及所述第四凹槽相配合,所述中间部延伸与所述图像感测装置相组装。
[0013]如上所述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其中,所述X轴方向与所述Y轴方向相互垂直。
[0014]如上所述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其中,所述门体的一侧设有一扣组件中的一公件及所述箱体对应所述门体的一侧上设有所述扣组件中的一母件,进而所述门体在闭合时,所述公件与所述母件相扣合。
[0015]如上所述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其中,所述图像感测装置包含一光感器、一光圈及一镜头,所述光感器感测所述待测物图像并转成一数字讯号输出,所述光圈调整所述镜头与所述光感器间的距离。
[0016]如上所述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其中,所述发光单元是一或多个发光二极管或荧光灯管。
[0017]如上所述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其中,还包含一光源亮度控制器,是电性连接所述发光单元,进而控制所述光源亮度。
[0018]如上所述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其中,还包含一透光板,配置在所述箱体内侧,所述发光单元设置在所述透光板与所述箱体内侧之间。
[0019]如上所述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其中,还包含一隔板,配置在所述箱体中,进而所述调整架位在所述顶板与所述隔板之间,所述待测物承载台位在所述底板与所述隔板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具有一开口,所述开口对应所述图像感测装置。
[0020]如上所述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其中,还包含一刻度构件,装设在所述第一轨道的一侧。
[0021]如上所述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其中,还包含至少二承载件,配置在所述待测物承载台上,进而所述待测物固定在所述至少二承载件。
[0022]如上所述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二承载件分别具有顶针及固持部,顶针可置换地配置在固持部上方。
[0023]如上所述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二承载件是角板,设置在待测物承载台的边角位置。
[0024]如上所述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二承载件是升降装置,装设在所述底板上且所述升降装置的升降方向是所述Z轴方向,所述待测物承载台是可拆卸地组装在所述升降装置上。[0025]如上所述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其中,还包含一滑轨装置,装设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待测物承载台是组装在所述滑轨装置上,进而所述滑轨装置提供所述待测物承载台沿一滑轨路径,在所述箱体内及所述箱体外移动。
[0026]如上所述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其中,还包含一连动装置,所述连动装置具有一连动开关,所述连动开关是设置在所述滑轨路径的一侧,所述待测物承载台位移至所述箱体内部而触发所述连动开关,所述连动装置输出一电讯号。
[0027]如上所述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其中,还包含一显示装置,装设在所述箱体,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连动装置电性连接并基于所述电讯号显示一显示讯号。
[0028]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能够通过图像感测装置感测待测物的图像并且图像感测装置外接至一计算机,通过计算机来判断待测物上的电子组件例如电容,是否有缺件、反向或歪斜等缺陷。因此,可以不受人工检测的影响,进而提高不良品的检出率。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通过调整架上设置的第一轨道,进而调整图像感测装置与待测物例如主机板或显示卡之间的距离。因此,使用者可以调整调整架来找出图像感测装置与待测物的最佳焦距,进而让图像感测装置能够感测出较清晰的待测物图像。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通过发光单元可有效地强化待测物与背景的差异性,进而让图像感测装置所感测的图像更清晰,让外接计算机能更轻易判定待测物上的电子组件是否有缺陷。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电子组件检测设备立体侧视图。
[0031]图2是基于图1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上层立体放大图。
[0032]图3是基于图1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中层立体放大图。
[0033]图4是基于图1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下层立体放大图。
[0034]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电子组件检测设备外观图。
[0035]图6是基于图5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立体侧视图。
[0036]图7是基于图6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顶层立体放大图。
[0037]图8是基于图7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部分构件放大图。
[0038]图9是基于图6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上层立体放大图。
[0039]图10是基于图9的连接构件放大仰视图。
[0040]图11是第二实施例电子组件检测设备另一放大图。
[0041]图12是基于图6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下层立体放大图。
[0042]图13是基于图12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部分构件放大图。
[0043]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0044]100电子组件检测设备
[0045]200电子组件检测设备
[0046]300待测物
[0047]I箱体
[0048]10滑轨装置[0049]101凹槽
[0050]102滑件
[0051]11顶板
[0052]12侧板
[0053]120a、120b、120c 侧面
[0054]121、123门体[0055]122、122a、122b 公件
[0056]124、124a、124b 母件
[0057]126活动件
[0058]14底板
[0059]15连动装置
[0060]151连动开关
[0061]17显示装置
[0062]2调整架
[0063]20、21固定构件
[0064]201、202第一轨道
[0065]203、204第一轨道
[0066]22连接构件
[0067]221、222凸件
[0068]223、224导引杆
[0069]225、226固栓块
[0070]227第二轨道
[0071]2271第一凹槽
[0072]2273第二凹槽
[0073]228第一滑动构件
[0074]2281、2283端部
[0075]2284中间部
[0076]2285、2287锁固件
[0077]229第三轨道
[0078]2291第三凹槽
[0079]2293第四凹槽
[0080]230第二滑动构件
[0081]2301、2303端部
[0082]2304中间部
[0083]2305,2307锁固件
[0084]231延伸部
[0085]24固定杆
[0086]241套环
[0087]242杆身[0088]243拉手
[0089]26固定治具
[0090]261,262凹部
[0091]3图像感测装置
[0092]31传输线
[0093]4发光单元
[0094]41、42灯管
[0095]43、44、45LED 灯串
[0096]5待测物承载台
[0097]51乘载部
[0098]52配合部
[0099]53拉手
[0100]6透光板
[0101]7隔板
[0102]71开口
[0103]72固定架
[0104]73限位架
[0105]8刻度构件
[0106]81刻度杆
[0107]82固持块
[0108]83接连件
[0109]9、90承载件
[0110]91顶针
[0111]92角板
[0112]93固持部
[0113]X、Y、Z箭头
【【具体实施方式】】
[0114]为能更清楚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数个【具体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代表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功能的构件或装置。
[0115]请先参照图1至图4。图1至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子组件检测设备的第一实施例。请先参照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电子组件检测设备立体侧视图。在第一实施例中,电子组件检测设备100具有一箱体1、一调整架2、一图像感测装置3、一灯管41、一待测物承载台5。
[0116]如图1所不,箱体I具有一顶板11、一底板14及一侧板12。侧板12垂直设置在底板14上。顶板11设置在底板14的对向。侧板12的其中一部分设有门体121。更具体而言,侧板12具有侧面120a、侧面120b、侧面120c及门体121。侧面120a相对于门体121。门体121的一边设有活动件126与侧面120c相组装,进而门体121可动地开合。活动件126是任意形态的门栓。门体121相对活动件126的对侧设置有二扣合组件的公件122 (图式仅标示其中一组)。对应所述二公件122的侧板12上设置有扣合组件的二母件124。进而门体121在闭合时,二公件122可分别与对应的二母件124相扣合。所述扣合组件可以是任意种扣合构件。在本实施例中,公件设计呈一凸部,母件是凹部,进而互相可扣合。在其它实施例中亦可是滚珠式门扣。
[0117]再请同步参照图1及图2,图2是基于图1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上层立体放大图。本实施例的调整架2具有二固定构件20,21及一连接构件22。在其它实施例中,调整架2可具有单一固定构件或多个固定构件。
[0118]如图1及图2所示,固定构件20及固定构件21分别是装设在箱体I的顶板11。本实施例的固定构件20及固定构件21是长条形塑料板,但不限于此。固定构件20的一端是装设在顶板11内侧。固定构件21的一端亦装设在顶板11内侧。固定构件20与固定构件21相互平行。每个固定构件具有一第一轨道。第一轨道是凹槽结构,但不限于此。在本实施例的固定构件20上设有第一轨道201。固定构件21上设有第一轨道202。第一轨道201、第一轨道202是Z轴方向配置。Z轴方向是垂直底板14的方向,但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亦可是平行底板14的方向。
[0119]连接构件22的两端设有凸件221及凸件222分别与第一轨道201及第一轨道202相配合。进而,连接构件22依循第一轨道201及第一轨道202在箱体I中位移。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仅有一固定构件的实施例中,连接构件的一端亦可仅设一凸件,例如将固定构件设置在顶板的中央,连接构件中间段的上端设置凸件。在多个固定构件的实施例中,连接构件亦可设有多个凸件,例如在连接构件的前面与后面设置相对的四个凸件。四个固定构件分别配置在可分别对应所述四个凸件的位置。使用者通过调整件2进而调整图像感测装置3与待测物300之间的最佳焦距。
[0120]在本实施例中,电子组件检测设备100更设置有二刻度构件8,但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亦可不装设或装设一个或多个刻度构件。二刻度构件8是刻度表分别装设在第一轨道201、202的一侧。使用者通过刻度构件8进而可调整图像感测装置3的位移距离。
[0121]图像感测装置3是装设在连接构件22且定义有一感测面。更具体而言,连接构件22的中间部向下延伸。图像感测装置3通过锁固件(图式未显示)固定在连接构件22上。图像感测装置3更外接传输线31。传输线31可将来自图像感测装置3的讯号,传输至外接计算机(图式未显示)或外接计算机控制图像感测装置3感测图像。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外接计算机先判断待测物300例如主机板或显示卡,是否是新机种,若是则发出控制命令,令图像感测装置3感测待测物300,进而拍摄待测物300作是标准图。尔后,计算机执行画框、确认参数程序,再通过计算机内设的AOI自动光学检测程序对待测物300以其它同机种的待测物300进行比对在待测物300上的电子组件,如电容是否有缺件、反向与歪斜,若均未检出,则待测物验证是良品。
[0122]图像感测装置3是相机结构,一般而言,相机具有光感器、光圈及镜头。光感器感测待测物300的一面定义是感测面。光感器感测待测物300并将图像转成一电讯号输出。光感器可是互补金属氧化物(CMOS)光感器或电荷耦合组件(CCD)光感器。镜头多含有多个镜片,例如消色差镜片、非球面镜片。值得注意的是,使用熏模过的镜面,可降低鬼影或逆光,让整体画质提高。光圈除了调整镜头与光感器间的距离外,亦可控制进光亮的多寡。
[0123]请参照图1及图3,图3是基于图1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中层立体放大图。发光单元是装设在箱体I内,以提供所述图像感测装置所需的光源。此外,发光单元有效地强化待测物与背景的差异性。在本实施例中的箱体内具有多个发光单元,请先参照图1,灯管41是环设在图像感测装置3。再请参照同步参照图1及图3,多个灯管42是条形灯管配置在侧板12上。更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四组发光单元4灯管42分别配置在门体121、侧面120a、侧面120b及侧面120c且是配置在靠近隔板7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不限制发光单元4的类型,在本实施例中,灯管41是环形荧光灯、灯管42是条形荧光灯。荧光灯能使待测物与背景有良好的对比度。在其它实施例中,亦可是红外线、激光、卤素灯等。
[0124]请再参照图1,待测物承载台5装设在底板14上以及位在所述图像感测装置3的感测面的一方并平行图像感测装置3。再请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中,待测物承载台5具有乘载部51、配合部52以及拉手53。乘载部51上设有多个承载件9。承载件9包括如顶针91及固持部93。顶针91可替换地装设在固持部93上。此外,拉手53可方便将待测物承载台5开合,在其它实施中亦可不设置拉手53。请再参照图4,待测物300的下方可设有对应顶针91的凹部(图式未显示)。因此,待测物300可以通过顶针91固定在待测物承载台5上。在其它实施例中,乘载件9亦可设计成可升降型式,进而待测物承载台5的承载部51可以通过升降形式的承载件调整高度。
[0125]请参照图1及图3,在本实施例中,更具有多个透光板6,但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亦可不设置透光板。透光板6是分别设置在侧板12上。每个透光板6通过多个固持件61固设在侧板12上。在本实施例中,两个透光板6分别设置在门体121上(如图1所示)且三个透光板6分别配置在侧板12的三面(如图3所示)。透光板6上更可设有开口。因此,多个灯管42分别设置在侧板12与透光板6之间且每个灯管42位在所对应的透光板6的开口。透光板6是任何可达到透光的材质。此外,能够达到均光效果的透光板是佳。本实施例是亚克力板。
[0126]再请参照图1及图2,在本实施例中,更设置有隔板7,但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亦可不设置。隔板7通过固定件架72配置在箱体I的中段部。因此,调整架2位在顶板11与隔板7之间。待测物承载台5位在底板14与隔板7之间。其特征在于,隔板7具有开口 71。开口 71对应图像感测装置3。因此图像感测装置3能够穿过隔板7,检测待测物300。灯管41是通过固定件(图式未标示)固定设在隔板7上。隔板7是可透光的材质。能够达到均光效果的透光板是佳。在本实施例中隔板7是亚克力板。亚克力板板除可透光夕卜,耐重度亦佳。
[0127]再请参照图1及图4,图4是基于图1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下层立体放大图。本实施例更设有二滑轨装置10,但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亦可不设置或设置一或多个滑轨。二滑轨装置10分别装设在底板14上且相互平行。待测物承载台5是组装在所述二滑轨装置10上。二滑轨装置10提供待测物承载台5沿一滑轨路径,在箱体I内及箱体I外移动。更具体而言,每个滑轨装置10具有凹槽101及滑件102。滑件102与凹槽101卡合。待测物承载台5的配合部52的下方与对应的滑件102相组装,例如通过螺丝等锁固件(图式未显示)组装,进而待测物承载台5可通过二滑件102沿着滑轨装置10的两凹槽101路径滑动在凹槽101内。
[0128]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装置不限于上述第一实施例。换言之,只要能够通过调整装置来调控图像感测装置与待测物承载台之间的距离,以达到有效感测待测物的图像的效果便符合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精神。以下再列举第二实施例,以更了解本实用新型。
[0129]请参照图5至图13。图5至图13是本实用新型检测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其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符号代表类似或相同的构件。
[0130]首先请参照图5及图6,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外观图。图6是基于图5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立体侧视图。电子组件检测设备200具有箱体
1、调整架2、图像感测装置3、发光单元(图式未显示)、待测物承载台5。请先重点参照图5,箱体I具有顶板11、侧板12及底板14,其配置方式如第一实施例相同符号的构件,在此不赘述。差异在于第二实施例中,侧板12的一面设有分离式门体121及门体123。、待测物承载台5呈抽屉型式开设在门体123下方。使用者可依需要,单独针对不同部位开启门体121、门体123或待测物承载台5。此外,承载架2是穿设在顶板11外侧及顶板11的内侧。承载架2的一侧更设置有刻度构件8。门体123上更设置有显示装置17。
[0131]更具体而言,请参照图6,在第二实施例中,门体121的一侧设有扣合组件中的公件122a。门体123的一侧设有扣合组件中的公件122b。在侧板12的两侧面上设置有对应母件124a及母件124b。因此,门体121或门体123可分离式地闭合,并且通过公件122a与母件124b扣合。公件122b与母件124b扣合。在本实施例中,扣合组件是铜扣组件。通过铜扣组件,使用者在推拉门时易快速且铜扣组件摩擦损耗较低。
[0132]再请参照图6至图9,图7是基于图6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顶层立体放大图。图8是基于图7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部分构件放大图。图9是基于图6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上层放大图。
[0133]请同步参照图6、图7及图9,在第二实施例的调整架2具有固定构件20、固定构件21及连接构件22 (如图9所示),但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亦可设计成一个固定构件。每个固定构件是装设在箱体的顶板且具有一第一轨道。再请参照图7,更具体而言,固定构件20设置在顶板11且具有第一轨道203。固定构件21设置在顶板11且具有第一轨道204。第一轨道203及第二一轨道204是导引筒结构并分别穿设在顶板11。第一轨道203及第一轨道204呈箭头Z的Z轴方向配置。Z轴方向是垂直待测物承载台5 (如图6所示)的方向。连接构件22(如图9所示)的两端分别设有导引杆223及导引杆224。再请参照图7,导引杆223是套设在第一轨道203。导引杆224是套设在第一轨道204。因此,导引杆223及导引杆224可依循箭头Z的Z轴方向位移。
[0134]再请参照图8,在第二实施例中,每个固定构件更具有固定杆。固定杆横向穿设第一轨道,进而固定导引杆。更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以固定构件21是例。固定构件21更具有固定杆24。固定杆24具有套环241、杆身242及拉手243。套环241是设置在第一轨道204的上方。杆身242横向穿设套环241。拉手243装设在杆身242的一端。通过拉手243的转动,进而带动杆身242将套环241栓合,进而固定导引杆224。
[0135]再请参照图7及图9,连接构件22与第一轨道203、第一轨道204相配合并依循第一轨道203及第一轨道204在箱体I中位移。更具体而言,请参照图9,连接构件22的两端分别设有固栓块225及固栓块226。导引杆223通过固栓块225与连接构件22的一端相组装。导引杆224通过固栓块226与连接构件22的另一端相组装。通过导引杆223与导引杆224分别可动地在第一轨道203及第一轨道204位移(如图7所示)。进而连接构件22可依循第一轨道方向移动。使用者通过固定构件穿设顶板进而调控位在箱体的连接构件。因此,使用者不需要开启门体便能调整箱体内的图像感测装置依循第一轨道的位移位置。此外使用者可通过二固定杆固定导引杆及导引杆,进而固定箱体I内的图像感测装置3的位置。
[0136]再请进一步参照图9及重点参照图10。图10是基于图9的连接构件放大仰视图。在第二实施例中,连接构件22是平台结构且在连接构件22对应所述图像感测装置3的一面更装设有第二轨道227。第二轨道227是遵循箭头X的X轴方向配置。更具体而言,第二轨道227由第一凹槽2271与第二凹槽2273所构成。第一凹槽2271与第二凹槽2273互相平行。连接构件22更具有第一滑动构件228。第一滑动构件228定义有端部2281、端部2283及中间部2284。中间部2284连接端部2281、端部2283。端部2281与第一凹槽2271相配合。端部2283与第二凹槽2273相配合。第一滑动构件228通过第二轨道227可依循X轴方向移动。此外,连接构件22更设有锁固件2285及锁固件2287分别穿设第一滑动构件228。在本实施例中,锁固件是螺栓,但不限于此。通过锁固件2285及锁固件2287可固定第一滑动构件228的位置。
[0137]请重点参照图10,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滑动构件228的中间部2284面对图像感测装置3的一面设有第三轨道229。第三轨道229是遵循箭头Y的Y轴方向配置。X轴方向与Y轴方向垂直。更具体而言,第三轨道229由第三凹槽2291及第四凹槽2293所构成。第三凹槽2291与第四凹槽2293相平行。连接构件22更具有第二滑动构件230。第二滑动构件230定义有端部2301、端部2303及中间部2304,端部2301、端部2303分别与第三凹槽2291及第四凹槽相2293配合。中间部2304向下延伸出延伸部231。延伸部231与图像感测装置3相组装(图式未显示)。连接构件22更设有锁固件2305及锁固件2307分别穿设第二滑动构件230。在本实施例中,锁固件是螺栓,但不限于此。通过锁固件2305及锁固件2307可固定第二滑动构件230的位置。
[0138]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中,连接构件22是设置有第二轨道227及第三轨道229。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连接构件亦可不设置第二轨道或第三轨道。例如图像感测装置可如第一实施例直接与连接构件相组装,进而图像感测装置可通过调整第一轨道依循Z轴方向位移。在另一实施例中,连接构件下方可仅设置第二轨道,图像感测装置可直接与第一滑动构件相组装,进而。图像感测装置通过调整第一轨道依循Z轴方向位移并且可通过调整第一滑动构件依循X轴方向位移。在又另一实施例中,连接构件下方可仅设置第三轨道,图像感测装置可直接与第二滑动构件相组装,进而图像感测装置通过调整第一轨道依循Z轴方向位移并且可通过调整第二滑动构件依循Y轴方向位移。
[0139]再请参照图6及图7,第二实施例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200更设置有刻度构件8,但不限于此,亦可不设置刻度构件。第一实施例的刻度构件8是刻度表直接配置在第一轨道201或第一轨道202 (如图2所示)。第二实施例的刻度构件8是配置在顶板11的外侧。刻度构件8具有二刻度杆81、固持块82及接连件83。刻度杆81上设有刻度并且刻度杆81通过固持块82呈箭头Z轴方向固设在顶板11上。接连件83连接两刻度杆81。但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刻度构件亦可设计成具有一个刻度杆或更多个刻度杆。刻度杆81设在第一轨道203或第一轨道204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刻度杆81设置在靠近第一轨道204的一侧。使用者,在使用调整架2调整箱体I内部的图像检感测装置3的Z轴方向位移时,可通过刻度杆上的刻度,了解位移距离。[0140]再请参照图6及图7,第二实施例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更设置有固定治具26,但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亦可不设置。固定治具26可拆卸地设置在顶板11的外侧方且两端垂直设有凹部261、凹部262,进而呈C字状。凹部261与凹部262是是配合导引杆224或导引杆223的外围设计。固定治具26的高度是依据模拟的待测物300与图像感测装置3之间的最佳距离而设计。使用者可选择与配合待测物300所配合的固定治具26并且将固定治具26设置在导引杆224或导引杆223上。设有固定治具26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使用者不须针对不同的待测物300大小,重新计算图像感测装置3与待测物300之间的最佳距离。因此,降低检测所需耗费的时间。
[0141]再请参照图9。第二实施例的图像感测装置3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赘述。差异在于本第二实施例的图像感测装置3是装设在连接构件22的延伸部231。
[0142]再请参照图11,图11是第二实施例电子组件检测设备另一放大图。在第二实施例中的电子组件检测装置200更具有多个发光单元4。更具体而言,多个发光单元4包括LED灯串44、LED灯串43及LED灯串45。LED灯串43及LED灯串45是分别设置在侧板12的四面上(标式中的符号仅标不其中一面)。LED灯具有寿命较长、电压较稳定且亮度散部均匀稳定的优点。在第二实施例的电子组件检测装置200更具有光源亮度控制器13。光源亮度控制器13是电性连接发光单元4。在本实施例,光源亮度控制器13内设控制单元,通过电缆电性连接LED灯串44、LED灯串43及LED灯串45,进而控制LED灯串光源亮度。
[0143]请同步参照图9及图11,在第二实施例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200亦设置有隔板7,但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亦可不设置。隔板7通过固定架72配置在箱体I的中段部。因此,调整架2位在顶板11与隔板7之间。待测物承载台5位在底板14与隔板7之间。第二实施例的隔板7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固定架72上设有限位架73。LED灯违_44是环状设置在限位架73的下方。隔板7与限位件73均设有具有开口 71。开口 71对应图像感测装置3。因此图像感测装置3能够穿过限位架73及隔板7,感测待测物300。隔板7是可透光的材质。能够达到均光效果的透光板是佳。在本实施例中隔板7是亚克力板。亚克力板除可透光外,耐重度亦佳。
[0144]再请参照图11及图12。图12是基于图6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下层立体放大图。第二实施例的待测物承载台5位置及结构亦如第一实施例,在不赘述。差异在于乘载部51上方设置的多个承载件90除了有如第一实施例的顶针91结构,更设置有多个角板92结构(图式仅标示一角)。顶针91如第一实施例在此不赘述。角板y糾呈L形并且通过螺栓固设在乘载部的四个靠近边角的位置。待测物300(如图6所示)放置在顶针91上并固定多个角板92之内。设置有角板92的待测物承载台5可以使待测物不会左右移动,进而有更好的固定效果。
[0145]请再进一步参照图6及图11,在第二实施例中,电子源件检测设备200亦设置多个透光板6。透光板6如第一实施例的配置方式设置在侧板12上,在此不赘述。差异在于两个透光板6分别设置在门体121及门体123上(如图6所示)。此外,第一实施例的多个灯管42是直接设置在透光板6的开口处(如图3所示),第二实施例的多个LED灯串43及LED灯串45是设置在所对应的透光板6的开口的上方及下方,而非直接位在开口处。透光板6是任何可达到透光的材质。此外,能够达到均光效果的透光板是佳。本实施例是亚克力板。[0146]请参照图12及图13,图13是基于图12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部分构件放大图。在第二实施例中,电子组件检测设备200亦设置有二对应的滑轨装置10,配置在乘载部51下方,滑轨装置10具有凹槽101及滑件102。滑轨装置10的结构与配置方式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赘述。在第二实施例中,电子组件检测设备200更配置有连动装置15,但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亦可不设置。连动装置15设置在箱体I的一侧。连动装置15具有连动开关151。连动开关151是设置在滑轨装置10的位移路径的一侧。当待测物承载台5位移至箱体I的内部而触发连动开关151。连动装置15输出一电讯号。在第二实施例中,电子组件检测设备200的门体123上设有显示装置17(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是指示灯,但不限于此。显示装置17与连动装置15电性连接。因此,显示装置17可接收所述电讯号,进而显示显示讯号。因此,使用者可以通过显示装置17的发光,了解待测物300是否合适地放置在箱体I的内部。在其它实施例中,电讯号亦可传输到外部计算机(图式未显示),进而使用者可以通过计算机控制图像感测装置3开始感测待测物图像,例如通过程序设计成收到电讯号,便自动启动图像感测装置3进行感测或是设计成提供使用者的提醒讯号。本实用新型不限制连动装置的设计。
[0147]基于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使用者可以将待测主机板或待测显示卡等待测物300放置在待测物承载台5上,并通过调整架2的固定构件20、固定构件21的第一轨道或连接构件22下方的第二轨道或第三轨道,调整图像感测装置3与待测物300之间距离,以达最佳距离。使用者再通过外接计算机,令图像感测装置3感测待测物300的图像。通过外接计算机来检测待测物上的电子组件如电容是否有缺件、反向或歪斜等缺陷。
[0148]基于前述实施例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除了通过图像感测装置与一外部计算机电性连接,进而通过外部计算机判断待测物上的电子组件是否有缺陷,此外电子组件检测设备通过调整件的第一轨道调整图像感测装置与待测物之间到最佳焦距的距离。又电子组件检测设备通过发光单元可有效地强化待测物与背景的差异性,让图像感测装置所感测的图像更清晰。除此之外,在某些实施例中,还有以下优点列举如下:
[0149]1.在设置有刻度构件的实施例中,通过刻度构件,使用者可以快速得知图像感测装置与待测物之间的位移距离,进而降低检测时所耗费的时间。
[0150]2.在连接构件下方设置有第二轨道或第三轨道的实施例中,图像感测装置除了可以依循第一轨道位移,更可依循第二轨道及/或第三轨道位移。图像感测装置可以位移到所欲拍摄的待测物的部份特定位置。
[0151]3.在使用荧光灯管作是发光单元的实施例中,荧光灯能使待测物与背景有良好的对比度,进而让图像感测单元所感测的图像更清晰。
[0152]4.在使用LED灯荧光灯管作是发光单元的实施例中,LED灯具有电压较稳定且亮度散部均匀稳定的特性,进而间接增加了图像感测单元所感测的图像的清晰度。
[0153]5.在设有隔板或透光板的实施例中,可以强化来自发光单元光源的均光效果,进而提升对应图像感测装置所感测的图像清晰度。
[0154]6.在设有预设固定治具的实施例中,使用者不需针对不同的待测物大小,重新计算图像感测装置3与待测物300之间的最佳距离。因此,降低检测耗费的时间。
[0155]7.在待测物乘载台上设有顶针或角板等承载件的实施例中,待测物能有效固定在待测物乘载台上,不会晃动。因此,间接提高了图像感测装置感测待测物的图像清晰度。[0156]8.在待测物乘载台下方式有滑轨的实施例中,待测物可以便于移出及移出电子组件检测设备。
[0157]9.在设有连动装置的实施例中,使用者可以通过连动装置,来确认待测物承载台是否妥善关闭。
[0158]虽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揭露如上所述,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举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数量当可做些许的变还,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须视本说明书所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组件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组件检测设备包含有: 一箱体,至少具有一底板、一顶板及一侧板,所述侧板具有一门体; 一调整架,具有一固定构件及一连接构件,所述固定构件是装设在所述箱体的顶板,且所述固定构件具有一第一轨道,所述第一轨道呈一 Z轴方向配置,所述连接构件与所述第一轨道相配合并依循所述第一轨道在所述箱体中位移; 一图像感测装置,所述图像感测装置是装设在所述连接构件且定义有一感测面; 一发光单元,是装设在所述箱体内,提供所述图像感测装置所需的光源;以及 一待测物承载台,所述待测物承载台是装设在所述底板上以及位在所述图像感测装置的所述感测面的一方并平行所述图像感测装置。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架的所述Z轴方向是垂直所述底板的方向。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构件是设置在所述顶板的内侧且所述第一轨道是凹槽结构,所述连接构件的一端设有一凸件,所述凸件与所述第一轨道相卡合。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构件是设置在所述顶板上,且所述第一轨道是一导引筒结构,所述第一轨道穿设在所述顶板,所述连接构件的一端设有一导引杆,所述导引杆是套设在所述第一轨道。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构件还包含一固定杆,所述固定杆横向穿设在所述第一轨道,进而固定所述导引杆。
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固定治具设置在顶板上,所述固定治具的两端垂直设有一第一凹部及一第二凹部,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二凹部相互平行,且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二凹部的凹部弧度与所述导引杆的外围相配合。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是平台结构,且在所述连接构件对应所述图像感测装置的一面还装设有一第二轨道,所述第二轨道是遵循一 X轴方向配置,所述图像感测装置与所述第二轨道组装配合,进而所述图像感测装置依循所述第二轨道位移。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的所述第二轨道由一第一凹槽与一第二凹槽所构成,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互相平行,所述连接构件还包含一第一滑动构件,所述第一滑动构件定义有两端与一中间部,所述中间部连接所述两端,所述两端与所述第一凹槽及所述第二凹槽相配合,所述图像感测装置与所述中间部相组装配合。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构件的所述中间部面对所述图像感测装置的一面设有一第三轨道,所述第三轨道是遵循一 Y轴方向配置且所述第三轨道由一第三凹槽及一第四凹槽所构成,所述第三凹槽与所述第四凹槽相平行,所述连接构件还包含一第二滑动构件,所述第二滑动构件定义有两端及一中间部,所述两端与所述第三凹槽及所述第四凹槽相配合,所述中间部延伸与所述图像感测装置相组装。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X轴方向与所述Y轴方向相互垂直。
11.按照权利要求1至10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的一侧设有一扣组件中的一公件及所述箱体对应所述门体的一侧上设有所述扣组件中的一母件,进而所述门体在闭合时,所述公件与所述母件相扣合。
12.按照权利要求1至10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感测装置包含一光感器、一光圈及一镜头,所述光感器感测所述待测物图像并转成一数字讯号输出,所述光圈调整所述镜头与所述光感器间的距离。
13.按照权利要求1至10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是一或多个发光二极管或荧光灯管。
14.按照权利要求1至10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光源亮度控制器,是电性连接所述发光单元,进而控制所述光源亮度。
15.按照权利要求1至10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透光板,配置在所述箱体内侧,所述发光单元设置在所述透光板与所述箱体内侧之间。
16.按照权利要求1至10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隔板,配置在所述箱体中,进而所述调整架位在所述顶板与所述隔板之间,所述待测物承载台位在所述底板与所述隔板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具有一开口,所述开口对应所述图像感测装置。
17.按照权利要求1至10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刻度构件,装设在所述第一轨道的一侧。
18.按照权利要求1至10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至少二承载件,配置在所述待测物承载台上,进而所述待测物固定在所述至少二承载件。
19.按照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二承载件分别具有顶针及固持部,顶针可置换地配置在固持部上方。
20.按照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二承载件是角板,设置在待测物承载台的边角位置。
21.按照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二承载件是升降装置,装设在所述底板上且所述升降装置的升降方向是所述Z轴方向,所述待测物承载台是可拆卸地组装在所述升降装置上。
22.按照权利要求1至10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滑轨装置,装设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待测物承载台是组装在所述滑轨装置上,进而所述滑轨装置提供所述待测物承载台沿一滑轨路径,在所述箱体内及所述箱体外移动。
23.按照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连动装置,所述连动装置具有一连动开关,所述连动开关是设置在所述滑轨路径的一侧,所述待测物承载台位移至所述箱体内部而触发所述连动开关,所述连动装置输出一电讯号。
24.按照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子组件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显示装置,装设在所述箱体,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连动装置电性连接并基于所述电讯号显示一显示讯号。
【文档编号】G01N21/88GK203704969SQ201320625544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1日
【发明者】孟宪明, 孙武雄, 张基霖, 廖祝湘, 廖伟然, 张克强 申请人: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专利名称:一种烟草专用吸阻和通风率标准件校准用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烟草专用吸阻和通风率标准件的计量校准仪器设备,具体是ー种烟草专用吸阻和通风率标准件校准时使用的夹持装置。背景技术:在烟草行业,卷烟吸阻、滤棒压降以及卷烟
  • 专利名称:液压软管试验机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液压软管试验机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软管试验机,尤其涉及一种液压软管脉 冲试验机。背景4支术液压软管作为一种传递液压的常用零部件,因其具有较好的挠性 而广泛地应用在生活及生产的各个领域,
  • 专利名称:钢管内表面缺陷拓检工具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工具,特别是一种钢管内表面缺陷拓检工具。背景技术:目前,对于较长钢管较深部位,特别是大于2m长的钢管内表面产生的凹凸缺陷, 没有相关工具可以在不破坏钢管的前提下,对钢
  • 专利名称:变压器式传感器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传感器,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变压器式传感器。 背景技术:变压器式传感器是利用电磁感应中的互感现象,将被测的位移量转换成线 圈互感的变化。公知的变压器式传感器主要有三种类型螺管型、变气隙
  • 专利名称:一种人工角反射器在sar影像中的识别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测绘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人工角反射器在影像中的识别方法。背景技术:虽然近年来,随着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
  • 专利名称:分析和识别制造零件中的缺陷的系统及方法技术领域:一般来讲,本发明涉及制造和检测系统,更具体来讲,涉及用于分析和识别制造零件中的瑕疵或缺陷的系统和方法。背景技术: 用于制造零件的无损评估(NDE)技术和过程正朝着数据捕获、图像检测、
山东科威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全国服务热线:13062023238
电话:13062023238
地址:滕州市龙泉工业园68号
关键词:铣床数控铣床龙门铣床
公司二维码
Copyright 2010-2024 http://www.ruyicnc.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44495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