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溞检测用动态暴露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溞检测用动态暴露装置,包括支架、固定于支架上端的密封圈、安装于密封圈下方的观测皿以及放置与固定观测皿的抬升平台,密封圈将观测皿的上端开口密封,密封圈上设有水样进出与平衡装置,实现水样对溞的动态暴露。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可实现溞在水样中的长期动态暴露,为实验室动态毒理试验及环境原位实时在线监测提供基础设备,它与照明装置、摄像装置配合使用,便于获取溞运动行为视频的采集与分析,能更准确实时地检测环境。
【专利说明】一种潘检测用动态暴露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潘检测用动态暴露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大型潘(Daphnia magna)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鳃足亚纲,生活于自然水域, 属于浮游甲壳类动物。它具有生活周期短、繁殖快、经济、方便易得、对毒物敏感和易于在实 验室培养等优点,加上它们在水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因而在许多国家都得到应用,已成 为一种试验用模式生物,广泛地应用于水生态毒理试验。大型潘毒理试验不仅可以评价工 业废水、农药、化学品和水中沉积物对水环境的污染,为制定各种水质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而且可以做为监测手段监控水环境的污染。利用大型潘的实验方法已广泛受到国内外许多 人士的重视,具有广泛的技术前景。
[0003] 大型潘毒性试验通常采用静态暴露方式进行,缺少实验室及环境原位在线动态暴 露设施,而动态暴露设施的使用可更准确地进行试验测试,并且是实时在线监测的前提,因 此,水生态毒理学的发展及应用迫切需要相应的大型潘动态暴露设施,这样的动态暴露技 术与计算机视频及图像处理技术结合还可实现大型潘毒理测试的自动化。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基于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潘检测用动态暴露装 置。
[0005]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潘检测用动态暴露装置, 包括支架、固定于支架上端的密封圈、安装于密封圈下方的观测皿以及放置与固定观测皿 的抬升平台,密封圈将观测皿的上端开口密封,密封圈上设有水样进出与平衡装置。
[0006] 进一步地,观测皿内侧背面设有第一衬底,观测皿内设有左挡板和右挡板,左挡板 和右挡板将皿内腔分隔成左通道、中通道和右通道,中通道上端设有将其分隔成缓冲腔、暴 露腔的第二衬底,第二衬底的上表面与密封圈贴合,第一衬底与第二衬底为一体结构;暴露 腔底部设有用于挡住潘的阻拦网,左挡板下端开设有连通中通道、左通道的流水孔,中通道 内水样经阻拦网从流水孔进入左通道;第二衬底中部开设有连通缓冲腔和暴露腔的进水通 孔,第二衬底右侧开设有连通缓冲腔与右通道的溢水通道。
[0007] 进一步地,水样进出与平衡装置包括位于左通道上方的出水孔、位于出水孔同侧 的缓冲腔上方进水孔和位于右通道上方的溢水孔。
[0008] 进一步地,密封圈中部开设有与进水通孔相适应的用于插入温度传感器的插孔, 温度传感器依次穿过插孔、进水通孔,插进暴露腔。
[0009] 进一步地,观测皿材质为玻璃,密封圈材质为硅橡胶。
[0010] 进一步地,第一衬底、第二衬底、左挡板和右挡板的材质均为无毒塑料。
[00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可实现潘在水样中的长期动态暴露,为实验 室动态毒理试验及环境原位实时在线监测提供基础设备,它与照明装置、摄像装置配合使 用,便于获取潘运动行为视频的采集与分析,能更准确地实时检测环境。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3]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15] 图3是观测皿的俯视图;
[0016] 图4是图3中A-A向剖视图;
[0017] 图5是图3中B-B向剖视图;
[0018] 图6是图3中C-C向剖视图。
[0019] 其中:1.支架,2.密封圈,3.观测皿,4.第一衬底,5.左挡板,6.右挡板,7.缓冲 腔,8.暴露腔,9.第二衬底,10.阻拦网,11.进水通孔,12.溢水通道,13.出水孔,14.进水 孔,15.溢水孔,16.温度传感器,17.插孔,18.流水孔,19.抬升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 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0021] 如图1?6所示的一种潘检测用动态暴露装置,包括支架1、固定于支架1上端的 密封圈2、安装于密封圈2下方的观测皿3以及放置与固定观测皿3的抬升平台19,密封圈 2将观测皿3的上端开口密封。观测皿3材质为玻璃,密封圈2材质为硅橡胶。
[0022] 观测皿3内侧背面设有第一衬底4,观测皿3内设有左挡板5和右挡板6,左挡板 5和右挡板6将观测皿3内腔分隔成左通道、中通道和右通道,中通道上端设有将其分隔成 缓冲腔7、暴露腔8的第二衬底9,第二衬底9的上表面与密封圈2贴合,第一衬底4与第二 衬底9为一体结构。第一衬底4、第二衬底9、左挡板5和右挡板6的材质均为无毒塑料。
[0023] 暴露腔8底部设有用于挡住潘的阻拦网10,左挡板5下端开设有连通中通道、左通 道的流水孔18,中通道内水样经阻拦网10从流水孔18进入左通道。
[0024] 第二衬底9中部开设有连通缓冲腔7和暴露腔8的进水通孔11,第二衬底9右侧 开设有连通缓冲腔7与右通道的溢水通道12。
[0025] 密封圈2上设有水样进出与平衡装置。水样进出与平衡装置包括位于左通道上方 的出水孔13、位于出水孔13同侧的缓冲腔7上方的进水孔14和位于右通道上方的溢水孔 15。密封圈2中部开设有与进水通孔11相适应的用于插入温度传感器16的插孔17。温度 传感器16用于测定潘在水样中的暴露温度,便于维持暴露腔8的恒温环境,减少温度变化 对潘毒性测试的影响。
[0026] 实际使用时,将装有潘的液体从进水通孔11中装入暴露腔8中。暴露腔8、左通 道、缓冲腔7及右通道等四个空间之间有流水孔18、进水通孔11、溢水通道12及观测皿3玻 璃内壁与塑料衬底挡板间的细微缝隙连通,添加液体至液面与缓冲腔7底部表面齐平。此 时,潘在暴露腔8内活动,暴露腔8内不留气泡。
[0027] 将观测皿3放在抬升平台19上,抬升平台19上升固定,观测皿3与密封圈2贴合 密封。出水孔13、进水孔14、溢水孔15分别接上出水管(出水管下端要深入到左通道底 部)、进水管、溢水管,插孔17内插入温度传感器16,温度传感器16依次穿过插孔17、进水 通孔11,插进暴露腔8。由于插孔17内径较温度传感器16外径略小,进水通孔11内径较 温度传感器16外径略大,插孔17将温度传感器16固定,缓冲腔7中的水可以从进水通孔 11与温度传感器16之间的缝隙进入暴露腔8。
[0028] 进水孔14通水,控制进水孔14内水流流量,将缓冲腔7内充满,缓冲腔7中的水 可以从进水通孔11与温度传感器16之间的缝隙进入暴露腔8。潘在暴露腔8内与水样接 触暴露,水流继续通过阻拦网10经流水孔18进入左通道,然后由出水管底部经出水孔13 排出,形成水样进出控制,实现暴露腔8内潘的动态暴露。
[0029] 控制进水孔14的流量始终略微大于出水孔13的流量,保持这个微小的压差,多余 的水样从溢水通道12经溢水孔15排出,从而,实现水样进出的控制及平衡,保证暴露腔8 始终有恒定体积的动态水样及潘动态暴露的正常运行。
[0030] 由于进水孔14位于左侧,进水管及缓冲腔7内的空气可被水流赶至右侧的溢水通 道12,到达右通道,从溢水孔15排出,保证整个观测的液体环境,不会有气泡对潘的动态暴 露造成干扰。
[0031]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 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 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 性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潘检测用动态暴露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支架(1 )、固定于支架(1)上端的密封 圈(2)、安装于密封圈(2)下方的观测皿(3)以及放置与固定观测皿(3)的抬升平台(19), 密封圈(2)将观测皿(3)的上端开口密封,密封圈(2)上设有水样进出与平衡装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潘检测用动态暴露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观测皿(3)内侧 背面设有第一衬底(4),观测皿(3)内设有左挡板(5)和右挡板(6),左挡板(5)和右挡板 (6)将观测皿(3)内腔分隔成左通道、中通道和右通道,中通道上端设有将其分隔成缓冲腔 (7 )、暴露腔(8 )的第二衬底(9 ),第二衬底(9 )的上表面与密封圈(2 )贴合,第一衬底(4)与 第二衬底(9)为一体结构; 暴露腔(8)底部设有用于挡住潘的阻拦网(10),左挡板(5)下端开设有连通中通道、左 通道的流水孔(18),中通道内水样经阻拦网(10)从流水孔(18)进入左通道; 第二衬底(9)中部开设有连通缓冲腔(7)与暴露腔(8)的进水通孔(11 ),第二衬底(9) 右侧开设有连通缓冲腔(7)与右通道的溢水通道(12)。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潘检测用动态暴露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水样进出与平衡 装置包括位于左通道上方的出水孔(13)、位于出水孔(13)同侧的缓冲腔(7)上方的进水孔 (14)和位于右通道上方的溢水孔(15)。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潘检测用动态暴露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密封圈(2)中部开 设有与进水通孔(11)相适应的用于插入温度传感器(16)的插孔(17),温度传感器(16)依 次穿过插孔(17 )、进水通孔(11),插进暴露腔(8 )。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潘检测用动态暴露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观测皿(3)材质为 玻璃,密封圈(2)材质为硅橡胶。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潘检测用动态暴露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衬底(4)、第 二衬底(9)、左挡板(5)和右挡板(6)的材质均为无毒塑料。
【文档编号】G01N33/18GK203849255SQ201320849692
【公开日】2014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0日
【发明者】徐东炯, 冯骋, 曹志俊, 周崴 申请人: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 常州茉莉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