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放射免疫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玻璃仪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放射免疫管。
背景技术:
放射免疫分析法是由^low和Berson于1960年创建的标记免疫分析技术。由于标记物放射性核素的检测灵敏性,测定的准确性良好,故广泛地应用于医学领域。放射免疫分析进行测定时分三个步骤,即抗原抗体的竞争抑制反应、B (标记抗原抗体复合物)和F (游离标记抗原)的分离及放射性的测量。用放射免疫分析进行测定时分三个步骤,即抗原抗体的竞争抑制反应、B和F的分离及放射性的测量。(一)抗原抗体反应将抗原(标准品和受检标本)、标记抗原和抗血清按顺序定量加入小试管中,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反应一定时间,使竞争抑制反应达到平衡。(二)B、F分离技术在RIA反应中,标记抗原和特异性抗体的含量极微,形成的B (标记抗原抗体复合物)不能自行沉淀,因此需用一种合适的沉淀剂使它彻底沉淀,以完成与F (游离标记抗原) 的分离。(三)放射性强度的测定B、F分离后,即可进行放射性强度测定。在采用本分析法时,采用普通试管来盛装样品,当B (标记抗原抗体复合物)彻底沉淀后,还需要将B (标记抗原抗体复合物)和F (游离标记抗原)分成两个容器盛装,通常采用吸管将上层的F (游离标记抗原)移入另一容器,但是在吸取过程中会不小心将B (标记抗原抗体复合物)吸入,影响到测定的精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放射免疫管,方便将B(标记抗原抗体复合物)与F (游离标记抗原)分离。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放射免疫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分为反应区和非反应区,管体反应区的内壁上设有点状突起和一层过滤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到用吸管吸取上层清液(即游离标记抗原)时,因管体反应区的内壁上设有一层过滤膜,B (标记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分子量较大, 不能透过过滤膜,不会被吸管吸入,保证了测定的精确性;所述管体反应区的内壁上设有点状突起,因B (标记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密度大于F (游离标记抗原)的密度,彻底沉淀后的 B (标记抗原抗体复合物)附着力较强,在受到吸附力时B (标记抗原抗体复合物)和F (游离标记抗原)流速不同,故分离迅速,缩短了分离的时间。进一步,为了方便查看管体内样品的容量,所述管体反应区的外壁上设有容量刻度线。进一步,为了增加摩擦,方便夹持,所述非反应区上设有防滑层。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放射免疫管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放射免疫管,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1分为反应区11 和非反应区12,管体1反应区11的内壁上设有点状突起2和一层过滤膜3。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查看管体1内样品的容量,所述管体1反应区11的外壁上设有容量刻度线4 ;为了增加摩擦,方便夹持,所述非反应区12上设有防滑层5。在使用时,用吸管吸取上层清液(即游离标记抗原)时,因管体1反应区11的内壁上设有一层过滤膜3,B (标记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分子量较大,不能透过过滤膜3,不会被吸管吸入;所述管体1反应区11的内壁上设有点状突起2,因B (标记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密度大于F (游离标记抗原)的密度,彻底沉淀后的B (标记抗原抗体复合物)附着力较强,在受到吸附力时B (标记抗原抗体复合物)和F (游离标记抗原)流速不同,故分离迅速,缩短了分离的时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权利要求1.一种放射免疫管,包括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分为反应区和非反应区,管体反应区的内壁上设有点状突起和一层过滤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免疫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反应区的外壁上设有容量刻度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免疫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反应区上设有防滑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放射免疫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分为反应区和非反应区,管体反应区的内壁上设有点状突起和一层过滤膜。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吸取过程中不会将B(标记抗原抗体复合物)吸入,保证了测定的精确性;在受到吸附力时B(标记抗原抗体复合物)和F(游离标记抗原)流速不同,故分离迅速,缩短了分离的时间。
文档编号G01N33/539GK202133665SQ20112023441
公开日2012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5日
发明者安刚 申请人: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