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双向拉伸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双向拉伸仪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双向拉伸仪。
技术背景[0002]目前,弹性、薄膜、纺织等材料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拉伸检测,现在使用的检测装置多为单向拉伸检测。拉伸检测过程中,材料样品在一个方向被拉伸,垂直拉伸方向的材料样品不能保持平展或拉伸状态,使得拉伸检测的数据受到影响。国外有能对材料样品进行双向拉伸检测的装置,但进口费用非常昂贵,不适合国内普及。发明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普及、生产成本低的双向拉伸仪。[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双向拉伸仪包括上拉伸架、 下拉伸架、右副拉伸架和左副拉伸架,三角形的上拉伸架和下拉伸架上下对应设置,上拉伸架和下拉伸架两侧相互对应的侧臂交错滑动配合;左副拉伸架和右副拉伸架分别设置在上拉伸架和下拉伸架的左右两侧并且相互对应,左副拉伸架和右副拉伸架的侧面端部都设置有滚动轴承,两组滚动轴承分别与上拉伸架和下拉伸架的侧臂交错处接触。[0005]所述的上拉伸架和下拉伸架内侧对应设置有固定样品的夹具,左副拉伸架和右副拉伸架的内侧也对应设置有固定样品的夹具。[0006]所述的上拉伸架和下拉伸架的顶角夹角度数相同。[0007]所述的上拉伸架和下拉伸架的顶角夹角为30° 90°。[0008]本实用新型的双向拉伸仪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于加工、 使用方便、生产成本低等特点,能在单向拉伸设备(例如普通拉伸试验机)上实现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的拉伸,因而有效的提高了双向拉伸的普及性并且大大降低了检测成本。
[0009]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0010]附图为双向拉伸仪的结构示意图。[0011]图中1、上拉伸架,2、下拉伸架,3、右副拉伸架,4、左副拉伸架,5、侧臂,6、滚动轴承,7、夹具,8、样品。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0013]本实用新型的双向拉伸仪,其结构包括上拉伸架1、下拉伸架2、右副拉伸架3和左副拉伸架4,三角形的上拉伸架1和下拉伸架2上下对应设置,上拉伸架1和下拉伸架2的顶角夹角为30°、60°或90°,上拉伸架1和下拉伸架2两侧相互对应的侧臂5交错滑动配合;左副拉伸架4和右副拉伸架3分别设置在上拉伸架1和下拉伸架2的左右两侧并且相互对应,左副拉伸架4和右副拉伸架3的侧面端部都设置有滚动轴承6,两组滚动轴承6 分别与上拉伸架1和下拉伸架2的侧臂5交错处接触,以得到来自上下拉伸架的力,实现对样品8的水平拉伸;上拉伸架1和下拉伸架2内侧对应设置有固定样品8的夹具7,左副拉伸架4和右副拉伸架3的内侧也对应设置有固定样品8的夹具7。[0014]检测样品8时,先将样品8的四个边固定在四个夹具7上,然后在垂直方向拉动上拉伸架1和下拉伸架2,使得样品8在垂直方向产生拉伸;此时上拉伸架1和下拉伸架2侧面交错的侧臂5会顶着滚动轴承6水平方向移动,滚动轴承6带动左副拉伸架4和右副拉伸架3在水平方向产生相对位移,从而实现了对样品8在水平方向的拉伸;当上拉伸架1和下拉伸架2的顶角夹角为90°时,可实现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同步拉伸。[0015]本实用新型的双向拉伸仪其加工制作非常简单方便,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加工制作即可。[0016]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权利要求1.双向拉伸仪,包括上拉伸架、下拉伸架、右副拉伸架和左副拉伸架,其特征在于三角形的上拉伸架和下拉伸架上下对应设置,上拉伸架和下拉伸架两侧相互对应的侧臂交错滑动配合;左副拉伸架和右副拉伸架分别设置在上拉伸架和下拉伸架的左右两侧并且相互对应,左副拉伸架和右副拉伸架的侧面端部都设置有滚动轴承,两组滚动轴承分别与上拉伸架和下拉伸架的侧臂交错处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拉伸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拉伸架和下拉伸架内侧对应设置有固定样品的夹具,左副拉伸架和右副拉伸架的内侧也对应设置有固定样品的夹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拉伸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拉伸架和下拉伸架的顶角夹角度数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拉伸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拉伸架和下拉伸架的顶角夹角为30° 9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向拉伸仪,属于检测设备领域,其结构包括上拉伸架、下拉伸架、右副拉伸架和左副拉伸架,三角形的上拉伸架和下拉伸架上下对应设置,上拉伸架和下拉伸架两侧相互对应的侧臂交错滑动配合;左副拉伸架和右副拉伸架分别设置在上拉伸架和下拉伸架的左右两侧并且相互对应,左副拉伸架和右副拉伸架的侧面端部都设置有滚动轴承,两组滚动轴承分别与上拉伸架和下拉伸架的侧臂交错处接触。本实用新型的双向拉伸仪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使用方便、生产成本低等特点,能在单向拉伸设备上实现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的拉伸,有效的提高了双向拉伸的普及性。
文档编号G01N3/02GK202256026SQ20112034496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5日
发明者曹芳鸣, 李树虎, 李茂东, 邱倜然, 邱玉成, 陈以蔚 申请人:邱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