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位移可调原油输送管线连接取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化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油田输油或联合站原油集输处理管线在不停产条件下利用其他现有接口获取有代表性油样的连接取样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位移可调原油输送管线连接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油田在石油开采过程中,同一区块几口不同油井开采出的原油都是通过独立管线汇总到计量站进行计量,几个计量站的原油再通过管线输送至总管线进入联合站集中进行脱水处理。不同区块原油物性差异很大,含水量也不一致,开采出的原油、水的混合液温度差异也较大,混合流体粘度也不一样,原油在管线中输送表现出的流动状态也不一致,可能是层流,也可能是紊流或中间流状态,而原油生产中很多药剂的选择则需要获取有代表性的油样,可能是针对单井,也可能是几口井的混合油样,这就需要在较大直径的输油管线中获取合适高度的动态新鲜的有代表性的油样,在不停产、不能动火、无合适取样位置的条件下取得有代表性的油样十分困难。如何利用现有开口连接合适装置且能在管线内部不同位置获取有代表性样品成为评价各种化学药剂对特征原油作用效果的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位移可调原油输送管线连接取样装置,该装置可利用管线中原油的标准接口,如压力表接口等,依靠外面的套管与原油接口配套,固定连接取样装置,内管为可伸缩的取样管,可以上下调节位移,并固定取样管口位置和油样进口方向。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位移可调原油输送管线连接取样装置,内管I及分段位移卡口密封装置通过螺帽与外管2固定,内衬密封圈3,内管下端为斜向切口,实现与来液接触进入管内便于与来液接触进入管内;内管与外管中间有浅孔,与外管内部带弹簧的金属钢珠4固定;上端设有旋转把手5,其方向与内管下端切口方向垂直,外管主要用于连接或替代现有管线的压力监控阀门等装置,内管通过外径与外管内径一致的可移动位移式卡口实现分段固定在外管内壁上,外管与管线固定后,通过内管实现在管线内的垂直方向移动、取样。进一步优选,所述内管顶部还有两个接口,一个口 6接压力表,另一口 7连接柔性脱水装置或直接取样。输油管线上压力表等接口都是标准接口,选择外管径一致且带螺口直管作为外管制作连接器即使该连接器适应所需接口的连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I、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停产且无合适取样口的条件下利用现有其他接口获取输油管内不同高度的有代表性的油样;2、本实用新型可根据输油管线管径大小任意上下位移调节,实现有代表性样品的针对性提取;[0010]3、本实用型可同步连接柔性脱水装置,或直接用于管线取样,也可作为进样口。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
图1,一种位移可调原油输送管线连接取样装置,内管I及分段位移卡口密封装置通过螺帽与外管2固定,内衬密封圈3,内管下端为斜向切口,实现与来液接触进入管内便于与来液接触进入管内;内管与外管中间有浅孔,与外管内部带弹簧的金属钢珠4固定;上端设有旋转把手5,其方向与内管下端切口方向垂直,外管主要用于连接或替代现有管线的压力监控阀门等装置,内管通过外径与外管内径一致的可移动位移式卡口实现分段固定在外管内壁上,外管与管线固定后,通过内管实现在管线内的垂直方向移动、取样。所述内管顶部还有两个接口,一个口 6接压力表,另一口 7连接柔性脱水装置或直接取样。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显而易见地得到的技术方案的简单变化或等效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位移可调原油输送管线连接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内管(I)及分段位移卡口密封装置通过螺帽与外管⑵固定,内衬密封圈(3),内管下端为斜向切口,内管与外管中间有浅孔,与外管内部带弹簧的金属钢珠(4)固定;上端设有旋转把手(5),其方向与内管下端切口方向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位移可调原油输送管线连接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顶部还有两个接口,一个口(6)接压力表,另一口(7)连接柔性脱水装置或直接取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位移可调原油输送管线连接取样装置,针对油田输油管线或联合站原油集输处理管线的在不停产条件下利用其他现有接口获取有代表性油样的位移可调式连接取样装置,外管直径可根据现场所需标准接口任意选择,与所选接口管径吻合,内管可上下位移,便于固定,且长度也可与具体管线直径匹配。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停产且无合适取样口的条件下利用现有其他接口获取输油管内不同高度的有代表性的油样,适用于石油化工技术领域。
文档编号G01N1/10GK202351085SQ20112050863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9日
发明者周冰瑶, 周建成, 周晓锋, 李乃旭, 王云 申请人:东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