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样本分析仪及非临时性存储介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盛放在试剂容器中的试剂分析样本的样本分析仪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历来人们已知有一种分析仪是将样本和试剂混合,制备测定试样,分析测定试样的测定结果。在这种分析仪中,试剂装在试剂容器中并放置于一定试剂库内,在此试剂库内为防止变质而将试剂冷却到一定温度。美国专利公报第2009/004057号上公开了一种带试剂库的自动分析仪,该试剂库具有试剂冷却功能。此自动分析仪的试剂库有带底和周壁的试剂盒、关闭此试剂盒上部开口的试剂盖、设于试剂盒内,用于配置固定数支试剂容器的容器架的试剂台、冷却试剂盒内空气的冷却部件和使试剂盒内空气循环的风扇。在此自动分析仪中,用风扇吹动冷却部件冷却的空气,使其流动,冷却试剂库内的试齐LU在上述这种自动分析仪中,试剂会从试剂库中的试剂容器开口处蒸发。一旦试剂蒸发,其成分浓度就会发生变化,就可能对样本分析结果造成负面影响。美国专利公报第2009/004057号记述的自动分析仪,通过对试剂盒的结构和固定试剂的容器架形状等进行研究改造,控制试剂库内的空气流动,使试剂容器开口处的空气流动得到抑制,从而防止试剂的蒸发。然而仅控制试剂库内的空气流动是难以充分遏制试剂的蒸发的。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抑制试剂蒸发的样本分析仪。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范围只由后附权利要求书所规定,在任何程度上都不受这一节发明内容的陈述所限。即本发明包含以下内容(1) 一种样本分析仪,包括收纳装分析样本用试剂的试剂容器的试剂库,其中所述试剂库具有用于储存液体的储液部件,其液面接触所述试剂库内的空气;及向所述储液部件供应所述液体的供液部件。(2) (1)所述的样本分析仪,还包括冷却所述试剂库内空气的冷却部件,其中所述储液部件储存一定量的所述液体,并其液面与冷却的空气接触。(3) (1)所述的样本分析仪,其中所述试剂库实际上处于密封状态。(4) (1)所述的样本分析仪,其中所述供液部件向所述储液部件供应比所述试剂库内空气温度高的液体。(5) (1)所述的样本分析仪,还包括向所述试剂库外排出所述储液部件所存液体的排液部件。(6) (5)所述的样本分析仪,其中所述储液部件能够储存一定量液体;及所述排液部件包括余液排出部件,当被提供到所述储液部件内的液体超过所述一定量时,所述余液排出部件排出超量部分的液体。(7) (6)所述的样本分析仪,还包括控制所述供液部件向所述储液部件供应液体的控制部件。(8) (7)所述的样本分析仪,其中所述控制部件控制所述供液部件每隔一定时间或连续地向所述储液部件供应所述液体。(9) (5)所述的样本分析仪,其中所述排液部件包括能排出所述储液部件内全部液体的全排液部件。(10) (9)所述的样本分析仪,还包括控制部件,用于控制所述全排液部件和所述供液部件,分别进行从所述储液部件排出液体的运作和向所述储液部件供应液体的运作。(11) (10)所述的样本分析仪,其中所述控制部件控制所述全排液部件和所述供液部件,每隔一定时间或连续地进行从所述储液部件排出液体的运作和向所述储液部件供应液体的运作。(12) (9)所述的样本分析仪,还包括当收到排出所述储液部件内液体的指示时, 控制所述全排液部件从所述储液部件排出液体的控制部件。(13) (12)所述的样本分析仪,还包括当收到停止所述分析仪工作的指示时,控制所述全排液部件从所述储液部件排出液体的控制部件。(14) (2)所述的样本分析仪,其中所述试剂库内具有所述冷却部件冷却的冷却介质和向所述冷却介质吹风的吹风部件;及所述储液部件位于所述冷却介质周围。(15) (14)所述的样本分析仪,所述吹风部件向偏离所述冷却介质中心部位的位置吹风。(16) (14)所述的样本分析仪,其中所述冷却介质设置在所述试剂库的内底面;及所述储液部件由所述冷却介质的外侧面和所述试剂库内底面中除设有所述冷却介质的区域之外的区域及所述试剂库的内侧面而构成。(17) (1)所述的样本分析仪,还包括对用于储存到所述储液部件的所述液体加温的加热器,其中所述供液部件将所述加热器加温后的所述液体供应到所述储液部件。(18) (1)至(17)其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样本分析仪,还包括吸移所述试剂库中的试剂的吸移部件;及清洗所述吸移部件的清洗部件,其中所述供液部件向所述储液部件供应的所述液体是在所述清洗部件使用的清洗液。(19) 一种非临时性存储介质,其中所述非临时性存储介质存储使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全部执行以下操作的程序向试剂库中的储液部件供应液体,所述试剂库用于收纳装用于样本分析的试剂的试剂容器;及储存供给所述储液部件的所述液体,使其液面与所述试剂库内的空气接触。(20) (19)所述的非临时性存储介质,还包括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执行以下操作的程序每隔一定时间或连续地更换所述储液部件内的液体。根据上述(1)或(19)的结构,可以使试剂库内的储液部件的液体蒸发,增加试剂库内的湿度,从而抑制试剂的蒸发。因此,即使不控制试剂库内的空气流动或不给试剂容器安装盖子,也可以有效地防止试剂的蒸发。根据上述(2)所述结构,可以在冷藏试剂容器的同时,抑制试剂因冷空气而蒸发。根据上述(3)所述结构,可以防止外部空气侵入试剂库内,从而抑制结露的现象发生,同时提高试剂库内的湿度。根据上述(4)所述结构,可以促进储液部件内的液体蒸发,抑制试剂蒸发。根据上述(5)所述结构,可以很轻松地排出存在储液部件的液体。根据上述(6)所述结构,可以使储液部件内的液体保持一定量。通过向定量储存的储液部件提供新的液体,可以排出剩余的旧液体,从而可以部分化地更换储液部件内的液体。根据上述(7)所述结构,不用用户动手、且不用对排液部件进行控制,就能轻松地更换储液部件内的液体。液体长时间留在储液部件内时,会因试剂库内的冷气而降温、变得难以蒸发,但根据上述(8)的结构,每隔一定时间或连续地将储液部件内的液体换成温度更高的新液体, 以此可以促进该液体的蒸发。根据上述(9)所述结构,可以排出储液部件内的全部液体。根据上述(10)或00)所述结构,不用用户动手即可更换储液部件内的液体。液体长时间留在储液部件内时,会因试剂库内的冷气而降温、变得难以蒸发,但根据上述(11)的结构,,每隔一定时间或连续地将储液部件内的液体换成温度更高的新液体,以此可以促进该液体的蒸发。根据上述(1 所述结构,可以根据用户情况轻松地排出储液部件内的液体。根据上述(13)所述结构,可以随着分析仪的停止工作而排出储液部件内的液体。 因此,可以防止在停止工作期间,因液体滞留在储液部件而致使细菌繁殖等。根据上述(14)所述结构,通过吹风部件向冷却部件冷却的冷却介质吹风,以此可以高效地冷却试剂库内的空气,而且,风很容易吹到在冷却介质周围的储液部件内的液体, 可以进一步促进该液体的蒸发。根据上述(15)所述结构,吹风部件吹出的空气很容易吹到在冷却介质周围的储液部件内的液体,可以进一步促进该液体的蒸发。根据上述(16)所述结构,可以利用设置在试剂库内底面的冷却介质形成储液部件,不需要专门的部件来构成储液部件,因此可以简化试剂库内的结构。根据上述(17)所述结构,可以提高将要储存到储液部件的液体温度,促进其蒸发。根据上述(18)所述结构,可以共用清洗部件使用的清洗液和储液部件储存的液体,可以不另备储液部件储存的液体。
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样本分析仪的整体结构斜视图;图2为图1所示样本分析仪的测定装置的简要结构平面图;图3为测定装置的结构框图;图4为测定装置的控制部件的结构框图;图5为图1所示样本分析仪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图6为图1所示试剂库的截面示意图;图7为试剂库的盖部件平面图8为从上俯视试剂库内底面的平面截面图;图9为第一试剂容器架一例的斜视图;图10为第二试剂容器架一例的斜视图;图11为试剂台的部分放大平面图;图12为图8的A-A截面图;图13为图8的B-B截面图;图14为供液部件和排液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样本分析仪的运行流程图;图16为样本分析仪工作时测定装置向储液部件供应液体的运行流程图;图17为图8的C-C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样本分析仪的实施方式。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样本分析仪1的整体结构斜视图,图2为其测定装置的简要结构平面图。样本分析仪1是光学测定、分析血液中与凝固及纤溶功能相关的物质的含量及其活性程度的装置,样本使用的是血浆。本实施方式的样本分析仪1用凝固时间法、合成底物法及免疫比浊法对样本进行光学测定。本实施方式使用的凝固时间法是一种从透射光的变化检测样本凝固过程的测定方法。测定项目有PT (凝血酶原时间)、APTT (激活部分凝血致活酶时间)和i^bg(纤维蛋白原量)等。合成底物法的测定项目有ATIII等,免疫比浊法的测定项目有D 二聚物、FDP等。样本分析仪1如图1和图2所示,由测定装置2和与此测定装置2电路连接的控制装置4组成。测定装置2由测定单元5和配置在测定单元5前面的运送单元6构成,测定单元5被机壳5A和盖体5B覆盖。盖体5B可开关地安装在机壳5A的前上部左侧。打开盖体5B可以将测定单元5的前部露在外面。[运送单元的结构]运送单元6如图2所示,其功能是为了向测定单元5供应样本,在运送通道6a上左右运送插着数支装有样本的样本容器(试管)13的样架14,并能将样本容器13置于一定的吸样位15a、15b。运送单元6在运送通道6a两端分别有置架区6b和收架区6c,置架区 6b用于放置插着装未处理样本的样本容器13的样架14,收架区6c用于存放插着装已处理样本的样本容器I3的样架14。运送单元6有一样本读码器16,用于读取贴在样本容器13 的条形码。[测定单元的结构]测定单元5对运送单元6供应的样本进行光学测定,以此获取所供样本的相关光学信息。在本实施方式,对从插在运送单元6的样架14上的样本容器13分注到测定单元 5的反应杯内的样本进行光学测定。测定单元5有第一试剂台21、第二试剂台22、反应杯台23、加温台M、第一分样组件25、第二分样组件沈、第一试剂分装组件27、第二试剂分装组件观、第三试剂分装组件四、第一抓取组件30、第二抓取组件31、第三抓取组件32、试剂读码器33、运杯器;34、稀释液运送器35、吸移管清洗器36a 36e及检测组件37等。
第一试剂台21、第二试剂台22、反应杯台23和加温台M是圆形工作台,可分别由步进式电机等驱动部件驱动,分别单独地向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方向旋转。第一试剂台21和第二试剂台22配置于试剂库40 (试剂冷藏部件)内,此第一试剂台21和第二试剂台22上面放置固定装有试剂的试剂容器300的第一试剂容器架310和第二试剂容器架320。试剂容器300中盛放着用于引起血浆凝固反应的各种试剂。试剂库 40的详细内容有待后述。第一分样组件25有支撑部件25a、由此支撑部件2 支撑着底部的旋臂2 和设在旋臂2 顶端的分装部件25c。旋臂2 被步进电机等驱动部件以底端为支点水平旋转驱动的同时,上下升降驱动。分装部件25c上装有吸移管,用此吸移管吸移、注入样本等。第二分样组件沈、第一 第三试剂分装组件(试剂吸移部件)27 四也与第一分样组件25结构相同。S卩,这些组件27 四分别有支撑部件、旋臂和分装部件,旋臂由驱动部件旋转驱动、升降驱动。分装部件装有吸移管,用此吸移管吸移、注入样本和试剂。第一抓取组件30由支撑部件30a、由此支撑部件30a支撑的可伸缩的旋臂30b和设置在旋臂30b顶端的夹钳30c构成。旋臂30b由步进电机等驱动部件旋转驱动,夹钳30c 夹持反应杯。第二抓取组件31也与第一抓取组件30结构相同,由步进电机等驱动部件驱动。第三抓取组件32由支撑部件32a、由此支撑部件32a支撑的可伸缩的旋臂32b和设置在旋臂32b顶端的夹钳32c构成。支撑部件3 沿左右方向配置的轨道32d驱动。夹钳32c可夹持反应杯。试剂读码器33用于读取试剂库40内的试剂容器300和固定此试剂容器300的试剂容器架310和320上贴的条形码。试剂读码器33配置在试剂库40外侧,可通过在试剂库40上的、用快门(shutter)开关的狭缝46(参照图6)读取试剂库40内的条形码。运杯器34和稀释液运送器35在轨道34a、3fe上左右驱动。运杯器34和稀释液运送器35上分别设有插反应杯和稀释液容器的插孔。测定单元5设有反应杯口 49和废弃口 50、51。反应杯口 49总是有新的反应杯供应。新反应杯由第一抓取组件30和第二抓取组件31插入运杯器34的插孔和反应杯台23 的插孔中。废弃口 50和51是用于丢弃已经完成了分析不再需要的反应杯的孔。样本分析仪1的机壳5A内设有存放废弃反应杯的弃杯部件52 (参照图14)。吸移管清洗器36a 36e分别用于清洗第一、第二分样组件25 J6和第一 第三试剂分装组件27 四的吸移管。吸移管清洗器36a 36e在上下方向形成有插入吸移管的孔,用供应到此孔的清洗液,清洗吸移管外面。检测组件37上面设置有数个(在图例中为20个)放置反应杯的插孔37a,下面背面配置有检测部件(图略)。插孔37a上插入反应杯后,检测部件就检测反映反应杯中的测定试样中所含成分的光学信息。图3为样本分析仪1的测定装置的结构框图。图4为测定装置的控制部件的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第一、第二试剂台21、22、反应杯台23、加温台24、第一、第二分样组件 25、26、第一 第三试剂分装组件27 四、第一 第三抓取组件30 32、运杯器;34、稀释液运送器35、吸移管清洗器36a 36e及检测组件37的各驱动部件97、98、141 145和试剂读码器33、样本读码器16等与测定装置2的控制部件501电路连接,由此控制部件501控制其运行。检测组件37可以将获取的光学信息传送给控制部件501。如图4所示,控制部件501主要由CPU501a、R0M501b、RAM501c、通信接口 501d构成。CPTOOla可执行R0M501b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和读取到RAM501C的计算机程序。R0M501b 存储着供CPTOOla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及其执行计算机程序所用数据。RAM501C用于读取存在R0M501b的计算机程序等。当执行这些计算机程序时,RAM501c还作为CPTOOla的工作空间使用。通信接口 501d与控制装置4连接,用于向控制装置4传送样本的光学信息,并从控制装置4的控制部件如接收信号。通信接口 501d还用于传送CPTOOla发出的驱动运送单元6和测定单元5各部分的指令。[控制装置的结构]控制装置4由电脑401 (PC)等构成,如图1所示,其包括控制部件如、显示部件4b 和输入信息用的键盘4c。控制部件如的功能是向测定单元5的控制部件501发出该测定单元5的开始运行信号,并分析测定单元5测得的样本的光学信息。显示部件4b主要用于显示样本中的干扰物质(血红蛋白、乳糜(类脂质)和胆红素)的相关信息和在控制部件 4a获得的分析结果。图5为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控制部件如主要由CPU401a、R0M401b、RAM401c、 硬盘401d、读取装置401e、输出输入接口 401f、通信接口 401g和图像输出接口 401h构成。 CPU401a、R0M401b、RAM401c、硬盘 401d、读取装置 401e、输出输入接口 401f、通信接口 401g 和图像输出接口 401h通过总线401i连接。[测定装置的运行概要]下面就测定装置2的运行进行简要说明。首先如图2所示,当载有样本容器13的样架14放到运送单元6的置架区6b后,此样架14移到置架区6b后端(图中上侧)后,在运送通道6a向左运送。然后,贴在样本容器13的条形码标签被样本读码器16读取,接着, 样本容器I3被置于一定吸样位15a。在吸样动作全部完成后,样架14运送到收架区6c。
第一分样组件25从运送单元6放置于一定吸样位1 的样本容器13中吸移样本。 第一分样组件25吸移的样本注入插在反应杯台23前方注样位19a的反应杯插孔55中的反应杯。第二分样组件沈用于吸移插在反应杯台23前方吸样位19b的反应杯插孔55中的反应杯所装样本或运送单元6运到一定吸样位15b的样本容器13中的样本。第二分样组件沈吸移的样本注入插在运杯器34的反应杯中。第二分样组件沈可以吸移在稀释液运送器35的稀释液。此时,第二分样组件沈在吸样前,先在稀释液吸移位20吸移稀释液, 再在吸样位15b吸移样本。第一分样组件25和第二分样组件沈完成分样作业后,分别将吸移管插入吸移管清洗器36a、36b的插孔中,由提供给此孔的清洗液清洗。当运杯器34所载反应杯中注入样本后,在轨道3 上向右驱动。接着由第一抓取组件30夹住插在运杯器34上的、装有样本的反应杯,放在加温台M的反应杯插孔2 中。第二抓取组件31夹住插在反应杯插孔2 中装有样本的反应杯,移到吸移管清洗器36c的正上方。在此,第一试剂分装组件27从配置在第一试剂台21或第二试剂台22上的一定试剂容器300内吸移试剂,将试剂注入第二抓取组件31抓取的反应杯中。第二抓取组件31搅拌注入试剂的反应杯,将其插入加温台M的反应杯插孔2 中。插入加温台M的反应杯插孔2 的反应杯由第三抓取组件32夹着移到吸移管清洗器36d的正上方区域或吸移管清洗器36e的正上方区域。在此,第二试剂分装组件观和第三试剂分装组件四从配置在第一试剂台11或第二试剂台12上的试剂容器300内吸移试剂,将试剂注入第三抓取组件32抓取的反应杯中。第三抓取组件32将注入试剂的反应杯插入检测组件37的插孔37a。此后,在检测组件37,从装在反应杯中的测定试样检测光学fe息。第一 第三试剂分装组件27 四分装作业完成后,各自的吸移管插入吸移管清洗器36c 36e的孔中,每次分装不同试剂时都要清洗。检测组件37完成检测后不再需要的反应杯由第三抓取组件32夹着扔到废弃口 50。反应杯台23反应杯插孔55中的反应杯也在分析结束后不再需要时,随反应杯台23的旋转,到达第二抓取组件31附近。第二抓取组件31夹住反应杯插孔55中不要的反应杯, 扔进废弃口 51。[试剂库的结构及其冷却功能]试剂库40用于旋转运送、并在低温(约10°C )下冷藏保存装有要添加到反应杯样本中的试剂的试剂容器300。试剂在低温下保存可以防止变质。试剂库40内设置了试剂配置部件59,用于配置并旋转运送装试剂的试剂容器300。图6为试剂库40的侧面剖面示意图。试剂配置部件59包含圆形的第一试剂台 (第一配置部件)21和在第一试剂台21的直径方向外侧、与该第一试剂台21同圆心配置的圆环形第二试剂台(第二配置部件)22。第一试剂台21和第二试剂台22分别可拆装地配置有固定试剂容器300的第一试剂容器架310和第二试剂容器架320。第一试剂台21和第二试剂台22由无图示的辊轮或支板等支撑,在试剂库40底面向上一定距离的位置,可转动。第一试剂台21和第二试剂台22可分别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且各试剂台可各自独立转动。这样,放置着装有试剂的试剂容器300的第一试剂容器架310和第二试剂容器架 320可分别由第一试剂台21和第二试剂台22旋转运送。通过旋转式运送试剂容器300,当第一 第三试剂分装组件27 四分装试剂时,可以将待分装试剂置于试剂分装组件27 29附近。试剂容器300为圆筒形,上部有吸移试剂的开口。如图2所示,第一试剂容器架310可在第一试剂台21配置5个。试剂容器300呈环状配置于这5个第一试剂容器架310上。第一试剂容器架310如图9所示,包含有2个用于固定试剂容器300的固定部件311和312、分别位于固定部件311和312前面的缺口 311a和31 以及向上突出设置的一个夹钳313。固定部件311和312从平面看呈圆形,可通过将圆筒状的试剂容器300插入其中来固定试剂容器300。通过将接合器(无图示)安装到固定部件311和312,可以使固定部件311和312固定外径比该固定部件311或312的内径小的试剂容器300。第一试剂容器架310有固定部件311和312内径组合不同的两种容器架。用户可以通过适当改变容器架种类,应对各种大小的试剂容器300。固定部件311 和312外面的前侧分别设有条形码311b和312b,固定部件311和312里面分别设有条形码 312c (固定部件311的条形码未图示)。2个固定部件311和312可各固定一个试剂容器300,这些试剂容器300中装有从
10样本制备待测试样时添加的各种试剂。S卩,第一试剂台21最多可放置10个QX5 = 10) 试剂容器300。缺口 311a和31 为试剂读码器33读取固定部件311、312内侧面的条形码 312c而设。夹钳313用于从试剂库40取出第一试剂容器架310。条形码311b和312b分别含有识别固定部件311和312位置的位置信息(序号)。 内侧面的条形码311c含有显示无固定在固定部件311和312的试剂容器300的信息(无试剂容器信息)。试剂容器300的条形码300a含有用于识别装在试剂容器300中的试剂的详细信息(试剂名、试剂容器种类、批号、试剂有效期等信息)的信息。第二试剂容器架320如图2所示,在第二试剂台22可配置5个。试剂容器300呈圆环状配置于这5个试剂容器架320上。相邻的第二试剂容器架320的5个间隙中有1处间隙的间隔t比其他4处间隙的大。位于试剂库40外部的试剂读码器33通过这个有大间隔t的间隙读取位于第二试剂台22内侧的第一试剂台21上的第一试剂容器架310的条形码311b和31 以及在第一试剂容器架310的试剂容器300的条形码300a。第二试剂容器架320如图10所示,有固定试剂容器300的6个固定部件321 326、分别设于固定部件321 幻6前面的缺口 321a 326a和向上突出的1个夹钳327。第二试剂容器架320 的固定部件321 3 与第一试剂容器架310 —样,平面看起来呈圆形,圆筒状的试剂容器 300插入其中加以固定。此第二试剂容器架320包含3种容器架,这3种容器架的固定部件 321 326内径为各不相同的组合。第二试剂容器架320可配置与第一试剂容器架310的试剂同样的试剂。前列缺口 321a的两侧有条形码321b和322b。同样,缺口 323a的两侧和缺口 32 的两侧各有条形码32 、324b和条形码32^、3^b。固定部件321 326内侧各有条形码 322c、323c (固定部件321、324、325、326内侧的条形码无图示)。条形码321b 326b分别含有识别固定部件321 3 位置的位置信息(序号)。 固定部件321 326内侧的条形码322c、323c含有表示固定部件321 326内无试剂容器 300的信息(无试剂容器信息)。根据试剂读码器33读取的条形码信息,控制装置4的控制部件如参照存在硬盘 401d中的试剂基本信息、试剂批次基本信息及容器基本信息等数据库表,获取序号、试剂名、批号、试剂容器种类、试剂有效期等试剂识别信息。获取的试剂识别信息存入硬盘401d 中的试剂信息数据库(无图示)。存在试剂信息数据库的信息通过控制装置4的控制部件如反映到显示部件4b。如图6所示,试剂库40包括由底63和从此底63外围竖起来的周壁64组成的有底圆筒状库体65和封闭此库体65上部开口、作为该试剂库40的上壁使用的盖部件66,库体65和盖部件66围成的密封空间作为冷却室,试剂容器300配置于此冷却室内。盖部件 66如图7所示,由封闭库体65后半部的固定盖67和封闭库体65前半部的可开关的可动盖 68构成。可动盖68通过铰链件69可摇动地连接在固定盖67的前沿。试剂库40的盖部件66上开有数个试剂吸孔71,第一、第二分样组件25 J6和第一 第三试剂分装组件27 四(试剂吸移部件)的吸移管插入此试剂吸孔71,从试剂容器 300的上部开口吸移放在试剂库40中的试剂容器300内的试剂。更换试剂库40的试剂时,可以打开可动盖68,使试剂库40前半侧打开,对各个容器架分别进行。试剂库40设有检测可动盖68开关的盖开关检测传感器73。当盖开关检测传感器73检测出可动盖68关闭时,样本分析仪1自动读取固定在第一试剂容器架310或第二试剂容器架320上的试剂容器300的条形码,获取更换后的试剂识别信息。如图6所示,试剂库40的库体65的周壁64为内外双层结构,其内层75由合成树脂等导热性低的合成树脂等材料构成。外层76为导热性更低的隔热层。库体65的底63也是内外双层结构,内层的四周部分77由合成树脂等材料制成,与周壁64的内层75连接在一起,底63的内层中央部分为铝等高导热材料构成的导热层78,比四周部分77向上突出。 底63的外层79为隔热层。盖部件66由导热性低的合成树脂等材料构成。导热层78如图 8所示,平视为八角形。盖部件66由比周壁64的内层75导热性低的材料构成,周壁64的内层75由比底63的导热层78导热性低的材料构成。如图6所示,库体65的底63的导热层78,其下面的一部分向下露出,其露出面设有冷却器80。本实施方式中,2个冷却器80以试剂库40的中轴线0 (第一、第二试剂台21、 22的旋转中心)为中心对称配置。本实施方式的冷却器80使用的是帕尔贴元件(Peltier device)81,在此帕尔贴元件81下面(排热面)设置散热器82,在此散热器82的下面设置散热扇83。冷却器80直接冷却高导热性的库体65的导热层78,以此导热层78本身为冷却介质,冷却试剂库40内的空气。此外,冷却器80不限于帕尔贴元件81,比如也可用气冷或水冷来冷却导热层78。在试剂库40下方有可导入样本分析仪1外的空气的吸气管85,此吸气管85内配置有散热器82。此吸气管85下侧有可将空气排出到样本分析仪1外的排气管86,此排气管86上接有散热扇83。在散热扇83的驱动下,将外部空气从吸气管85吸入散热器82,在此散热器82进行热交换后热风排出排气管86。吸气管85的吸气口和排气管86的排气口开在样本分析仪1的背面和侧面,由此,特别是排气管86排出的热风不会直接吹到使用样本分析仪1的用户。在试剂库40,第一试剂台21和第二试剂台22与试剂库40的底63 (内底面)之间设有流动扇(循环部件)88。在本实施方式中,二个流动扇88分别配置在与冷却器80上方相对应的位置。因此,这二个流动扇88也以试剂库40的中轴线0为中心对称配置。流动扇88将从上吸入的空气向下吹出。因此,流动扇88生成的气流直接吹到被冷却器80在导热层78直接冷却的部分。以此可以更高效地冷却气流。如图2、图11等所示,流动扇88配置在第一试剂台21外圈与第二试剂台22内圈之间形成的第一间隙90的下方。因此,第一、第二试剂台21、22上方的空气通过第一间隙90和后述旋转支架38的开口 38a被吸入流动扇88。流动扇88生成的气流吹到导热层78后,向直径方向外侧流动,通过试剂库40的周壁64(内侧)和第二试剂台22之间的第二间隙92,向第二试剂台22上方流动。然后这股气流穿过配置在第一试剂台21的试剂容器300和配置在第二试剂台22的试剂容器300 之间,再次从第一间隙90向下流动,在试剂库40内循环。配置在第一、第二试剂台21、22 的试剂容器300内的试剂被流动扇88扇动循环的空气冷却到所希望的温度,如约10°C。流动扇88配置在第一、第二试剂台21、22的下面和试剂库40的底63之间,配置在尽可能离盖部件66远一点的位置。因此,外面的空气很难从盖部件66上的试剂吸孔71 (参照图7)吹进来。冷却器80和流动扇88设置有数个,并且以中轴线0为中心对称配置,因此可以使冷却空气在试剂库40内全面均勻地循环。流动扇88配置在与冷却器80上侧相对应的位置,使强气流正对冷却器80直接冷却的导热层78的一部分,可以使冷空气更有效率地循环。因此,可以更容易地使冷空气吹到试剂台任何位置的试剂容器,从而可以应对因试剂容器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试剂台的大型化。冷却器80和流动扇88不限于二个,也可以设置三个以上。此时,将数个冷却器80 和流动扇88等间隔地配置在中轴线0的周围,可以使冷却气体在试剂库40内全面均勻地循环。仅在试剂库40的底63设置导热层78,周壁64由导热性较低的材料构成,可以防止试剂库40内过冷,同时防止周壁64上结露。如图11所示,第二试剂台22外圈上,沿圆周方向隔一定间隔形成向直径方向凹进的数个凹部44。如图6所示,试剂读码器33从斜下方读取贴在试剂容器300和第一、第二试剂容器架310、320上的条形码,凹部44用于避免第二试剂台22外圈部分妨碍试剂读码器33读取贴在试剂容器300和第一、第二试剂容器架310、320上的条形码。而且,由于此凹部44,第二试剂台22外圈和试剂库40内侧面之间的第二间隙92部分化地扩大,从而使气流更容易从第二间隙92通过,使空气循环可以更加顺畅。盖部件66内部设有盖用加热器95 (参照图6),用此盖用加热器95给盖部件66保暖。因此,即使外面的空气从试剂吸孔71侵入,也可以防止该外来空气中所含水分在盖部件66结露。如图6和图8所示,第一、第二试剂台21、22受步进式电机等构成的第一驱动部件 97和第二驱动部件98驱动旋转。此第一和第二驱动部件97和98配置于试剂库40侧面, 通过传动装置99与第一、第二试剂台21、22连接。此传动装置99由第一从动轮100、第二从动轮101、第一主动轮102、第二主动轮103、第一传动带104和第二传动带105构成。第一从动轮100和第二从动轮101配置在试剂库40中轴线0上,分别连接在第一试剂台21 的转轴200和第二试剂台22的转轴201上,并且可以与其一体旋转。如图6所示,第二试剂台22下方设有旋转支架38,用于从下面支撑第二试剂台 22。旋转支架38固定在第二试剂台22和第二试剂台22的转轴201上,随着转轴201的旋转,使第二试剂台22 —体化地旋转。旋转支架38沿圆周方向有具有一定间隔的数个开口 38a。这些开口 38a位于第一试剂台21外圈和第二试剂台22内圈之间所形成的第一间隙 90的下方。第二试剂台22的转轴201为筒状,第一试剂台21的转轴200从第二试剂台22的转轴201内部穿过并固定在第一试剂台21上。如此,第一试剂台21随着转轴201的旋转而转动。第一主动轮102安装在第一驱动部件97的输出轴上,第二主动轮103安装在第二驱动部件98的输出轴上。第一传动带104缠绕在第一从动轮100和第一主动轮102上,第二传动带105缠绕在第二从动轮101和第二主动轮103上。试剂库40的周壁64上有第一插口 107和第二插口 108,用于让第一传动带104和第二传动带105穿过。试剂库40侧面有用隔热材料围成的隔热室109,此隔热室109通过第一插口 107和第二插口 108与试剂库40内连通。第一主动轮102和第二主动轮103配置在此隔热室109。因此,即使试剂库40内的冷气从第一和第二插口 107、108泄露也会继续留在隔热室内,从而可以防止试剂库40内的冷却效率降低。第一驱动部件97和第二驱动部件98配置在试剂库40侧面,即使试剂库40内生成的露水和后述储液部件110内的液体从试剂库40下面渗出,也不会滴到第一驱动部件97 和第二驱动部件98,从而可以防止第一驱动部件97和第二驱动部件98发生故障。未将流动扇88配置在试剂配置部件59的中央部位,因此可以加大第一、第二试剂台21、22的转轴轴径。从而可以以小驱动力旋转第一、第二试剂台21、22,可以更精确地决定第一、第二试剂台21、22的位置。第一驱动部件97和第二驱动部件98不限于试剂库40的侧面,也可配置于试剂库 40外侧除下方以外的任何区域。传动装置99为由滑轮和传动带组成的缠绕式传动装置,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齿轮传动装置等其他传动装置。对试剂库40进行试剂容器300的更换和追加等作业时可打开可动盖68 (参照图 7)进行。此时,设在试剂库40内的流动扇88停止作业。具体而言,当盖开关检测传感器 73(参照图3和图7)检测出可动盖68被打开时,该检测信息输入到控制部件501,控制部件501控制流动扇88停止作业。如此可防止外面的气体大量摄入试剂库40内,从而可以防止此外部气体所含水分结露附在试剂库40内。当打开可动盖68时,控制部件501也可以不仅控制流动扇88停止作业,还控制冷却器80停止作业。如图8所示,试剂库40的底63中央部位设有导热层78,在其直径方向外侧还设有储液部件110,该储液部件110围在导热层78外围。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在试剂库40 的底63,导热层78向上突出设置,此导热层78外缘和试剂库40周壁64之间形成一道向上开放的环形槽。以此槽作为储液部件110。储液部件110储存、供应除试剂以外的液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供应给吸移管清洗器36a 36e的清洗液(R0水)。储液部件110上方开放,因此所存液体的液面直接与试剂库40内的冷气接触。吸移管清洗液储存在配置于试剂库40外的测定装置2内的清洗液罐113 (参照图14),因此,储存在储液部件110的液体(清洗液)比试剂库40内的温度、即试剂的温度高。在试剂库40内,冷却器80冷却的气体在流动扇88的作用下循环,当冷气接触到试剂容器300内的试剂时,试剂有可能蒸发。试剂蒸发后其成分浓度会发生变化,有可能给样本的分析结果造成负面影响。在本实施方式中,试剂以外的液体储存在试剂库40内较为宽阔的储液部件110, 且此液体温度比试剂高,从而促进储液部件Iio内的液体的蒸发,使试剂库40内的湿度上升。因此,可以抑制试剂容器300内的试剂的蒸发。如图6和图8所示,导热层78外缘装有隔热件111,以此,不让储液部件110内的液体直接接触导热层78,以免被导热层78冷却。如此防止储液部件110内的液体变得不易于蒸发。流动扇88生成的气流吹到导热层78,该导热层78的外侧附近就是储液部件110, 该气流很容易吹到储存在储液部件110的液体,可以促进该液体的蒸发。如图8所示,储液部件110从设在底面的供液口 112供应液体。此供液口 112如图 14所示,通过供液管114与液罐、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装吸移管清洗液的清洗液罐113连接。 连接清洗液罐113和供液口 112的供液管114上设有泵115、中转舱116和开关阀117。靠泵115运作而从清洗液罐113吸上来的清洗液暂时先在中转舱116储存,开关阀117打开后,再向供液口 112供应。图17为图8的C-C截面图。供液口 112是在储液部件110的底面的孔,此孔连接到试剂库40的底63上的连接管134,供液管114连接到此连接管134。因此,由泵115、中转舱116、开关阀117和供液口 112等构成了向储液部件110供应液体的供液部件118。泵115比如可以使用空压机驱动的隔膜泵115。此供液部件118 (泵 115、开关阀117等)由控制部件501控制其运行(参照图3)。如图8所示,储存在储液部件110的液体从底面的排液口排出。在本实施方式中, 设置有二个排液口,一个是可以排出储液部件110内全部液体的全排液口 120,另一个是用于排出储液部件110内超过一定量的多余液体的定量排液口 121。图12为图8的A-A截面图。定量排液口 121周边设有从储液部件110底面突出出来的圆筒形堰123。此堰123比储液部件110的深度(导热层78的厚度)低,储液部件 110中最多可以储存与堰123高度H等高的液体,超过堰123的液体从定量排液口 121排
出ο如图14所示,定量排液口 121通过排液管1 连接到排液舱125,此排液管1 上设有中转舱127和开关阀128。从定量排液口 121排出的液体先暂时存在中转舱127中,打开开关阀1 后再排到排液舱125。中转舱127上连接有溢出管129,此溢出管1 连接废弃已用完的反应杯的弃杯部件52。因此,在中转舱127内存留的超过一定量的液体被排到弃杯部件52。图13为图8的B-B截面图。全排液口 120为储液部件110底面的孔,此孔连接到试剂库40的底63上的连接管131,此连接管131连接有排液管132。如图14所示,排液管 132连接到排液舱125。排液管132上设有开关阀133,打开此开关阀133可以从全排液口 120排出储液部件110内的液体。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定量排液口 121、全排液口 120、排液管1 和132、中转舱 127、排液舱125、开关阀1 和133等构成了排出储液部件110内的液体的排液部件119。 此排液部件119(开关阀1 和133等)由控制部件501控制其运行(参照图3)。控制装置4具有接受让供液部件118供液的供液指示和让排液部件119排液的排液指示的功能,测定装置2的控制部件501可以根据控制装置4接受的各指示控制供液部件118和排液部件119的运行。如图13所示,导热层78上面有内侧排液口 135。此内侧排液口 135用于排出附着在导热层78的露水。内侧排液口 135连接装在试剂库40的底63上的连接管136,此连接管136上接有排液管137。如图14所示,此排液管137连接中转舱127,导热层78上的液体通过排液管137 从内侧排液口 135排到中转舱127,打开开关阀1 后再排到排液舱125。在本实施方式的样本分析仪1中,试剂库40的试剂冷却有二种运行模式。这二种模式是样本分析仪ι关机期间试剂库40仍继续制冷(试剂冷藏)的冷藏模式和随着样本分析仪1的关机试剂库40也停止制冷的普通模式。图15为包括二种运行模式的选择在内的样本分析仪1的运行流程图。首先,测定装置2接通电源后,在步骤Si,进行控制部件501所存程序的初始化、及各分装组件驱动部
15件141和各工作台驱动部件142 144等的复位运作等。控制装置4接通电源后,在步骤 S101,控制部件如所存储的的程序进行初始化。在步骤S2,测定装置2的控制部件501判断该测定装置2是否为待机状态、即是否处于能够开始测定的状态。另一方面,控制装置4判断是否收到用户下达的测定指示。控制装置4判断收到测定指示时,在步骤S103向测定装置2传送测定指示。控制装置4判断未收到测定指示时,将处理推进到步骤S104。在步骤S3,测定装置2的控制部件501判断是否收到控制装置4传送的测定指示。 控制部件501判断收到测定指示时,将处理推进到步骤S4,当判断未收到测定指示时,将处理推进到步骤S5。在步骤S4,测定装置2根据测定指示进行指定的测定运作(分析运作)。在步骤S104,控制装置4判断是否从用户接到关机指示(停止工作指示)。如果控制装置4判断未收到关机指示,将处理返回步骤S102。如果控制装置4判断收到关机指示,则将处理推进到步骤S105,在显示部件4b上显示关机界面。此关机界面上有普通模式和冷藏模式的选择界面。控制装置4在步骤S106判断是否选择了普通模式。当控制装置4判断选择了普通模式时,将处理推进到步骤S107,向测定装置2传送以普通模式关机的指示。另一方面, 当控制装置4判断未选择普通模式,即选择了冷藏模式时,将处理推进到步骤S108,向测定装置2传送以冷藏模式关机的指示。测定装置2的控制部件501在步骤S5判断是否从控制装置4收到关机指示。当测定装置2的控制部件501判断未收到关机指示时,将处理返回步骤S3。当判断收到关机指示时,将处理推进到步骤S6。在步骤S6,测定装置2的控制部件501判断关机指示是否为普通模式。当控制部件501判断是普通模式时,将处理推进到步骤S7,当判断不是普通模式(是冷藏模式)时, 将处理推进到步骤S9。在步骤S7,测定装置2的控制部件501控制排液部件119,排出试剂库40中储液部件110内的全部液体。即如图14所示,打开开关阀133,将储液部件110内的液体全部从全排液口 120排到排液舱125。同时停止冷却器80和流动扇88的运行。在步骤S8,实施测定装置2的关机处理,并结束处理。另一方面,在步骤S9进行以冷藏模式关机的处理。即,不进行排出储液部件110内液体的处理,不进行停止冷却器80和流动扇88运行的处理,在测定装置2实施关机,并结束处理。在此冷藏模式下,即使切断测定装置2的电源,试剂库40也照样运作,冷藏试剂。样本分析仪1工作时及以冷藏模式停止工作时,试剂库40内的试剂都处于冷藏状态,但此时储液部件Iio中所存液体长时间滞留的话,会被试剂库40内的冷气制冷,逐渐变得难以蒸发,提高试剂库40内的湿度的功能会下降。而且如果储液部件110内存留液体, 存留的液体有可能生苔藓或生长细菌等。因此测定装置2的控制部件501通过控制供液部件118来更换储液部件110的液体。图16为样本分析仪1工作时,测定装置2向储液部件110供应液体(也含更换液体)的运行流程图。在步骤S21,控制部件501判断测定装置2以普通模式关机后是否转入待机状态。当以普通模式关机后转入待机状态时,储液部件110内为空,因此,在步骤S22,控制部件501控制供液部件118运作,向储液部件110供应一定量的液体。在步骤S23,控制部件501开始计时供应液体后经过的时间。在步骤S24,控制部件501判断是否收到以普通模式关机的指示,当判断收到指示时,结束向储液部件110供应液体的相关处理。在步骤S24,当控制部件501判断未收到以普通模式关机的指示时,在步骤S25判断是否经过了一定时间。当判断尚未经过一定时间时,处理返回步骤S24,当判断已过一定时间时,处理返回步骤S22。在步骤S22,再次向储液部件110供应一定量液体。因此,每隔一定时间便向储液部件110供应一次新液体,多余的旧液体从定量排液口 121排出。这样在储液部件110内的液体受到试剂库40内的冷气侵袭而达到与试剂相同温度之前,或在其低温状态未长久持续下去之前,就恰当地更换了储液部件110内的液体,促进该液体蒸发。从而得以防止液体生苔藓或产生细菌。上述每隔一定时间的液体供应在冷藏模式的关机之后照样进行。也可以不每隔一定时间地向储液部件110供液,而是在样本分析仪1工作期间或以冷藏模式关机之后连续向储液部件110供液。如此可以使储液部件110内的液体的温度一直都比试剂高。以上所述储液部件110的液体更换是混合了新供应的液体与原来留下的液体而进行的,将储液部件110的液体完全更换有困难。因此,在图16所述液体供应作业中,对储液部件110的液体更换也可以使用全排液口 120。此时,在经过步骤S25之后的步骤S22, 只要从全排液口 120排出储液部件110内所存全部液体,然后再通过供液部件118供应一定量液体即可。如此,其优点在于可以完全更换储液部件110内的液体。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不仅需要控制供液部件118,还需要控制排液部件119(开关阀133)的运作,因此从简化控制程序的观点出发,最好使用定量排液口 121更换液体。为了向储液部件110供应温度较高的液体,也可以用加热器对从清洗液罐113向储液部件110供应清洗液的供液管114加热。比如也可以如图14所示,沿供液管114的一部分配置加热器122。还可以让将此供液管114从排气管86内穿过,用冷却器80排出的热量加热供液管114。后者不需要新热源,几乎不会增加能源消耗,比较经济。[储液部件的效果验证]本项发明人为验证设置储液部件110的效果、即抑制试剂蒸发的效果进行了实验。以下表一显示了该实验结果。[表一]
权利要求
1.一种样本分析仪,包括收纳装分析样本用试剂的试剂容器的试剂库,其中所述试剂库具有用于储存液体的储液部件,其液面接触所述试剂库内的空气;及向所述储液部件供应所述液体的供液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分析仪,还包括冷却所述试剂库内空气的冷却部件,其中所述储液部件储存一定量的所述液体,并其液面与冷却的空气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库处于密封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部件向所述储液部件供应比所述试剂库内空气温度高的液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分析仪,还包括向所述试剂库外排出所述储液部件所存液体的排液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样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部件能够储存一定量液体;及所述排液部件包括余液排出部件,当被提供到所述储液部件内的液体超过所述一定量时,所述余液排出部件排出超量部分的液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样本分析仪,还包括控制所述供液部件向所述储液部件供应液体的控制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样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件控制所述供液部件每隔一定时间或连续地向所述储液部件供应所述液体。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样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部件包括能排出所述储液部件内全部液体的全排液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样本分析仪,还包括控制部件,用于控制所述全排液部件和所述供液部件,分别进行从所述储液部件排出液体的运作和向所述储液部件供应液体的运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样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件控制所述全排液部件和所述供液部件,每隔一定时间或连续地进行从所述储液部件排出液体的运作和向所述储液部件供应液体的运作。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样本分析仪,还包括当收到排出所述储液部件内液体的指示时,控制所述全排液部件从所述储液部件排出液体的控制部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样本分析仪,还包括当收到停止所述分析仪工作的指示时,控制所述全排液部件从所述储液部件排出液体的控制部件。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样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库内具有所述冷却部件冷却的冷却介质和向所述冷却介质吹风的吹风部件;及所述储液部件位于所述冷却介质周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样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部件向偏离所述冷却介质中心部位的位置吹风。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样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介质设置在所述试剂库的内底面;及所述储液部件由所述冷却介质的外侧面和所述试剂库内底面中除设有所述冷却介质的区域之外的区域及所述试剂库的内侧面而构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分析仪,还包括对用于储存到所述储液部件的所述液体加温的加热器,其中所述供液部件将所述加热器加温后的所述液体供应到所述储液部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7其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样本分析仪,还包括吸移所述试剂库中的试剂的吸移部件;及清洗所述吸移部件的清洗部件,其中所述供液部件向所述储液部件供应的所述液体是在所述清洗部件使用的清洗液。
19.一种非临时性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临时性存储介质存储使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全部执行以下操作的程序向试剂库中的储液部件供应液体,所述试剂库用于收纳装用于样本分析的试剂的试剂容器;及储存供给所述储液部件的所述液体,使其液面与所述试剂库内的空气接触。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非临时性存储介质,还包括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执行以下操作的程序每隔一定时间或连续地更换所述储液部件内的液体。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样本分析仪,包括收纳装分析样本用试剂的试剂容器的试剂库,其中所述试剂库具有用于储存液体的储液部件,其液面接触所述试剂库内的空气;及向所述储液部件供应所述液体的供液部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非临时性存储介质。
文档编号G01N35/00GK102192992SQ20111005875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2日
发明者福田和也, 胜见宏则 申请人:希森美康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