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信号输出装置,图象形成装置以及信息输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号输出装置。另外,本发明涉及检测有关在图像形成装置或者薄片传送装置等中使用的薄片材料的信息的检测装置以及具备该检测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等。
背景技术:
薄片材料的种类的识别方法记载在特开平11-314443号(美国专利第6097497号)公报中。
该公报记载的技术是预先在薄片材料上添加由数字或者记号构成的代码,通过由设置在打印机内的传感器读取代码,利用对应于该代码的信息谋求打印机的打印模式的最佳化的技术。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技术中,对于没有添加代码的薄片材料,不能够得到判别其种类等的信息。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是没有在薄片材料上预先添加代码的情况下,也能够输出有关薄片材料的种类的信息的信号输出装置或者方法。如果使用根据本发明输出的信号,则能够进行对应于薄片材料的最佳的各种控制。
本发明的信号输出装置特征在于具有从外部在薄片材料上施加冲击的冲击施加单元以及通过该冲击输出信号的检测单元。
检测单元构成为包括压电元件,设置在可弹性变形部件上。
另外,检测单元能够设置在具有凹部的支撑台的凹部的底面。
冲击可以在薄片材料静止时施加在上述薄片材料上。
另外,可以是在冲击施加单元施加了冲击的时刻,冲击施加单元从与薄片材料的非接触状态变化为接触状态的结构。
本发明的薄片的种类判别装置特征在于具备在薄片材料上从外部施加冲击的冲击施加单元以及根据该冲击输出信号的检测单元,并且根据来自检测单元的信号判别薄片材料的种类。
判别能够使用预先存储的有关薄片材料的信息和来自检测单元的信号进行。判别还能够使用来自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的峰值或者尖峰数或者尖峰之间的时间间隔进行。
另外,判别还能够使用来自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的第n个峰值与第n+α(α是自然数)个峰值,或者使用冲击施加单元的反冲期间进行。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在薄片材料上从外部施加冲击的冲击施加单元以及根据该冲击输出信号的检测单元。而且,根据来自检测单元的信号判别薄片材料的种类,能够设定控制对象的条件。
图像形成装置在通过喷吐墨水形成图像的情况下,例如控制墨水的喷吐量。另外图像形成装置在使用调色剂进行图像形成的情况下,控制薄片材料的温度。在控制对象中,除此以外,还有薄片材料的传送条件(传送速度,传送辊之间的压力,辊之间的间隔)或者对于分类排纸(分类器)的排纸条件,图像形成后的薄片材料的干燥条件,有关原材料的条件等。另外,也可以根据来自检测单元的信号进行是否可以打印或者印刷的判断。另外,也可以根据来自检测单元的信号,不设定控制对象的条件,而进行对于用户的警告(例如,用户指定的或者自动设定的打印模式与薄片材料种类不对应的警告)。
另外,本发明的薄片材料的种类判别装置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在薄片材料上从外部施加冲击的第1过程,根据第1过程从检测单元输出信号的第2过程,以及根据信号进行薄片材料的种类的判别的第3过程。
进而,本发明的进行薄片材料种类判别的系统的特征在于在图像形成装置内,在薄片上从外部施加冲击,由此从检测单元输出信号,而且通过与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内部或在图像形成装置外部连接的计算机,根据信号进行薄片材料种类的判别。
另外,本发明的信息输出装置是在图像形成装置内使用的信息输出装置,特征在于具有在对象物上从外部施加冲击的冲击施加单元以及根据冲击输出信号的输出信息的检测单元。
图1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信号输出装置。
图2是进行本发明的薄片材料的种类判别的过程图。
图3是进行本发明的薄片材料的种类判别的过程图。
图4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信号输出装置。
图5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信号输出装置。
图6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信号输出装置。
图7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信号输出装置。
图8示出本发明的输出信号的例子。
图9示出本发明的输出信号的例子。
图10示出本发明的输出信号的例子。
图11示出本发明的输出信号的例子。
图12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信号输出装置。
图13示出本发明的输出信号的例子。
图14示出说明本发明的图。
图15A,15B以及15C示出本发明的输出信号的例子。
图16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信号输出装置。
图17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信号输出装置。
图18A,18B,18C以及18D示出本发明的输出信号的例子。
图19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信号输出装置。
图20A,20B,20C,20D,20E,20F以及20G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信号输出装置的制造方法。
图21示出本发明的输出信号的例子。
图22A以及22B示出本发明的输出信号的例子。
图23是本发明的信号处理电路的例子。
图24示出本发明的输出信号的例子。
图25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信号输出装置。
图26A,26B,26C以及26D示出本发明的输出信号的例子。
图27用于说明本发明。
图28示出本发明的输出信号的例子。
图29示出本发明的输出信号的例子。
图30示出本发明的电路结构。
图31示出本发明的电路结构。
图32示出本发明的电路结构。
图33示出本发明的电路结构。
图34示出本发明的电路结构。
图35示出本发明的电路结构。
图36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信号输出装置。
图37A以及37B示出本发明的输出信号的例子。
图38A以及38B示出本发明的输出信号的例子。
图39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信号输出装置。
图40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信号输出装置。
图41A以及41B示出本发明的输出信号的例子。
图42示出本发明的输出信号的例子。
图43示出本发明的输出信号的例子。
图44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信号输出装置。
图45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信号输出装置。
图46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信号输出装置。
图47A以及47B示出本发明的输出信号的例子。
图48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信号输出装置。
图49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信号输出装置。
图50A以及50B示出本发明的输出信号的例子。
图51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信号输出装置。
图52是本发明的输出信号的数据处理的流程图。
图53是本发明的输出信号的数据处理的流程图。
图54用于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具体地说明本发明。
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有关本发明的信号输出装置,在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有关薄片材料的种类判别方法和判别装置,在第3实施方式中说明有关具备本发明的薄片材料的种类判别功能的装置或者系统,在第4实施方式中说明有关本发明的信息输出装置。
第1实施方式信号输出装置装置结构,原理/作用本发明的信号输出装置构成为包括冲击施加单元和根据冲击输出信号的检测单元。图1是本发明的信号输出装置的模式图。图中,1000是在薄片材料1010上从外部施加冲击的冲击施加单元。1020是根据该冲击输出信号的检测单元。本发明起因于本发明者发现了如果在薄片材料上施加预定的冲击,则根据薄片材料的种类从检测单元输出的信号不同。另外,由薄片材料的种类造成的输出信号的不同主要是由薄片材料的刚性力学特性的差异导致的。
薄片材料作为薄片材料,包括作为能够进行图像形成的材料的纸,纸张类,塑料片,记录媒体(CD-ROM等盘型记录媒体也包括在内),以及已经形成了图像的印刷物或者纸币。
在本发明中,施加冲击的对象物只要是能够根据来自检测单元的信号得到有关该对象物的状态或者种类的信息则即可,其它没有特别的限定。
冲击本发明中的所谓冲击,是从薄片材料的外部在该薄片材料上暂时施加的外力。另外,冲击是在该薄片材料的预定方向(例如传送方向)的长度整体上施加的外力。换言之,在薄片材料上作为瞬时地的脉冲所施加的敲打外力,是非超声波等的机械力。施加在薄片材料上的冲击的次数既可以是一次,也可以是断续的多次。能够通过冲击施加单元的反弹施加多次的冲击。
在施加多次冲击或者施加多种力的情况下,由于可以得到多个数据,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识别精度。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所施加的冲击充分衰减了以后,或者成为预定值以下以后,最好施加第2次冲击。
作为在薄片材料上施加冲击的媒介,能够举出固体物质(金属、塑料、合金、陶瓷等),气体物质(空气,氮气,二氧化碳),液体物质(水,墨水),凝胶状物质,粉末,或者它们的混合物,能够使用这些媒介施加冲击。冲击既可以利用重力,也可以利用电,机械,磁或者电磁的力。例如,能够利用弹簧或者螺线管,或者利用图像形成装置内的传送辊或发出薄层材料用的累。
冲击施加单元1000与薄片材料1010能够在冲击时从相互非接触的状态变成接触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冲击施加单元1000和薄片材料1010之间的间隔在施加冲击期间发生变化。或者,也可以在冲击施加单元1000与薄片材料1010预先接触的状态下在薄片材料1010上施加冲击。在实现后者的情况下,例如在与薄片材料接触的冲击施加单元的特定部分上施加冲击。或者,也可以在冲击施加单元中使电磁力发挥作用。
在施加冲击时,冲击施加单元和检测单元都接触薄片材料的情况下,冲击施加单元与检测单元之间的距离在冲击施加时发生变化。具体地讲,在冲击施加时距离缩短。在距离改变时由于冲击施加单元与检测单元的某一个可以相对地移动,因此有把两方移动的情况和把一方固定而移动另一方的情况。其中,当检测单元搭载到上述冲击施加单元上时,两者成为一体,与薄片材料之间距离发生变化。
另外,图1中,示出对于薄片材料1010沿着垂直方向施加冲击的状况,而对于薄片材料也可以沿着倾斜方向施加冲击。或者也可以在薄片材料的端面上施加冲击。
当然只要能够施加冲击,则在施加冲击时,冲击施加单元与薄片材料也可以离开。例如,有喷射气体或者液体等施加冲击的情况。
冲击等施加虽然可以在薄片材料移动时(例如正在传送时)进行,但最好是在静止时施加。这里所说的薄片材料的“静止”,指的是没有传送薄片材料时或者在传送过程中暂时停止,实质上静止的情况。而在薄片材料没有静止时(例如正在传送时)施加冲击,也可以把有关薄片材料表面的信息包含在输出信号中。
检测单元检测单元1020根据对于薄片材料进行的冲击输出信号。
检测单元检测的内容不是加在薄片材料的冲击(作用)自身,而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检测基于来自薄片材料的反作用力,或者由薄片材料衰减了的力。例如,检测单元可以检测在薄片材料上施加冲击时所产生的声音(声波)。
从检测单元1020输出的信号是基于薄片材料的力学特性或者机械特性的信号。所谓机械特性,例如,是薄片材料的刚性,杨氏模量,密度,重量,单位量(所谓单位量是1m2的薄片材料的重量。),厚度或者薄片材料表面的凹凸。
作为所输出的信号的形态,有电压,电流,电阻,静电电容,阻抗等电信号或者光信号等。作为输出电信号的元件,例如是压电元件。在检测单元中使用压电元件的情况下,为了防止由于冲击产生的破坏,最好在压电元件的至少一个面上设置保护部分。
检测单元还可以构成为仅根据冲击输出信号,或者还可以构成为基本的输出信号根据冲击发生变化。如果检测单元具有仅根据冲击输出信号的结构,则检测单元1020能够搭载在冲击施加单元1000中。
检测单元与薄片材料最好至少在冲击施加的时刻接触。从而,能够是在即将施加冲击之前,薄片材料与该检测单元处于非接触的状态,在冲击施加时两者接触的结构。
如果利用根据冲击检测单元输出信号这一点,则作为冲击检测装置能够利用上述的信号输出装置。
冲击施加单元以及检测单元的具体情况其次,说明冲击施加单元以及检测单元的具体结构。
预先由第1部件和第2部件把薄片材料夹在中间,使得在薄片材料上施加冲击。既可以是与施加冲击的同时夹住该薄片材料的结构,也可以是在预先夹住的状态下施加冲击。
在该具体的结构中,为了在薄片材料上施加冲击,既可以是使某些部件机械地冲击薄片材料,或者也可以使用压电元件等。通常,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由于具有图4所示的夹持导向部分1400(相当于上述的第1部件)和用于供给或者传送薄片材料的夹送辊部分1401(相当于上述第2部件),因此在这里示出利用这些部件施加冲击的本信号输出装置的结构例。在该图中,1410是薄片材料,1420是根据冲击输出信号的检测单元。检测单元1420如图所示由在压电元件1421上设置的电极1422的结构构成,从该检测单元输出来自电极的信号。
在用夹持导向部分的第1部件和供纸用或者传送用的夹送辊部分的第2部件夹住该薄片材料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例如,能够瞬时地在薄片材料上施加1g/cm2以上500g/cm2以下的冲击。
如果在薄片材料1410上施加冲击,则作为来自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由于从压电材料1420的电极输出电压信号因此使用该输出信号能够进行薄片材料的种类判别。
在使薄片材料夹在冲击施加单元与检测单元之间的结构的情况下,检测单元能够设置在具有凹部的支撑台的该凹部的底面。这时,设置在凹部的检测单元的表面既可以从支撑台表面突出,也可以不突出。在突出的情况下,突出到对于薄片材料的传送没有障碍的程度。而且,最好预先设定凹部的深度或者冲击施加单元对于薄片材料施加的力,使得在冲击施加单元冲击薄片材料的时刻薄片材料与检测单元接触。这种情况下,可以得到反映薄片材料的变形(挠性)的信号。这样,薄片材料与检测单元在冲击施加的前阶段为非接触,在冲击施加时为接触的结构是理想的状态。
检测单元的配置形态以下,说明在检测单元中使用了压电元件的情况。
搭载在检测单元中的压电元件既可以设置在第1部件或者第2部件上的至少一方,也可以配置在双方中。从而,可以是在配置于第1部件上的检测单元与第2部件之间夹住薄片材料的结构(即,检测单经过薄片材料承受冲击的结构)。另外,还能够把冲击施加单元和检测单元配置在薄片材料的同一个面一侧。这样,只要能够通过压电元件检测冲击,则包含压电元件构成的检测单元的位置就没有特别的限定。即,检测单元的位置只要是能够根据冲击从检测单元输出电信号的位置则就没有特别的限定。从而,既可以在载置了构成检测单元的压电元件的第1部件自身中施加冲击,也可以通过第2部件施加冲击,或者在双方中施加冲击。
例如,有时为了仅选择1片薄片材料进行传送而施加冲击,能够把该冲击利用为本发明中的冲击。
图6A至6C示出使用多个检测单元的例子。在该图中,1000模式地示出冲击施加单元,1020模式地示出检测单元。图6A是在经过薄片材料1010的与冲击施加单元1000相对的位置,以及在与具有冲击施加单元的薄片材料的面同一侧的位置这2个位置配置了检测单元的例子。图6B示出在从冲击施加单元1000沿着水平方向离开相同距离的位置上配置了2个检测单元的例子。
图6C示出在把薄片材料夹中间、对向地配置冲击施加单元或信号输出单元的情况。
这样,配置成使得经过薄片材料冲击施加单元与信号输出单元相对,或者配置成使得经过薄片材料冲击施加单元之间(或者信号输出单元之间)相对,则即使薄片材料的电容发生变化也能够检测由冲击产生的信号。另外,还能够得到关于薄片材料的电容(静电电容)的数据。
另外,从薄片一方来看,与施加冲击的表面同一面上配置的检测单元能够获取薄片表面的信息。因此,能够由配置在与施加冲击的表面相反的表面上配置的检测单元来检测薄片内部传送的信号,从而得到反应薄片内部结构或材质或厚度等的信息。
另外,如果在薄片材料的正反两面配置检测单元,则还可以得到有关薄片材料正反两面的信息,例如哪一方是正面哪一方是背面的信息。这种情况下,还可以在薄片材料的两面施加冲击从各个输出信号获得该信息。
另外检测单元既可以一维地排列也可以二维地排列多个。如果沿着薄片材料的宽度方向排列检测单元,则能够进行薄片材料宽度的检测。如果二维地排列检测单元,并且除去薄片材料的宽度方向以外还沿着薄片材料的长度方向排列,则能够检测薄片材料的尺寸。
另外,在冲击施加单元自身也搭载了检测单元的情况下,由于不需要经过薄片材料配置冲击施加单元和检测单元,因此从装置设计自由度的观点出发十分理想。
检测单元的材料上述压电材料能够构成为包括具有压电特性的无机材料或者有机材料,例如可以是PZT(钛酸锆酸铅)或者PLZT,BaTiO3,PMN-PT(“Pb(Mg1/3Nb2/3)03PbTiO3”)等无机材料或者有机压电体材料。通过在检测单中使用压电材料,能够不使用电源而从检测单元输出电压信号。另外,在检测单元中还能够使用压电材料以外的例如压电电阻材料(半导体等)。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内容,适用于以下全部的实施方式和实施例。
第2实施方式薄片材料的种类判别方法和种类判别装置其次,说明有关使用了本发明的信号输出装置的薄片材料的种类判别方法以及种类判别装置。图2示出本发明的薄片材料的种类判别方法的概要。
种类判别方法首先,在薄片材料上施加预定的冲击(S1)。
冲击施加方法只要是能够施加预定的力则就没有特别的限定。而且,根据该冲击从检测单元输出信号(S2),根据所输出的信号判别薄片材料的种类(S3)。
判别预先按照每种薄片材料存储输出信号的信息或者把其加工的信息,通过把该存储的信息(以下称为“数据表”)与该信号进行对比进行。另外,本发明中的所谓的种类判别,当然是判别薄片材料的种类是哪一种,除此以外,是还包括在不明确该薄片材料是哪一种的情况下,判别接近于哪一种的概念。例如是纸还是塑料片(OHP薄片头顶投影仪用胶片)的判别,或者即使是同种类纸但是厚纸还是薄纸的判别。厚度的差异是薄片材料的重量的差异。在本发明中,至少可以进行2种判别,而当然最好能够进行更多种类的判别,即能够进行是普通纸,涂层纸,光泽纸的那一种的判别。另外,所谓涂层纸是在纸的表面设置了被覆层的纸。所谓光泽纸是在表面上实施了具有光泽的精加工的纸。一般光泽纸比涂层纸价格高。另外,根据来自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进行设定使得某一种控制对象的条件适合于薄片材料,当然也能够判别薄片材料的种类。对于控制对象在后面叙述。图3是把本发明的种类判别方法适用在进行图像形成时的例子。根据冲击检测单元输出信号(S2-1),把输出信号与预先存储的信息进行比较(S3-1),如果能够进行薄片材料的种类判别则进行控制使得控制对象对于该薄片材料成为最佳的设定(S3-3),如果不能够判别,则把其信息通知给用户(S3-4)。在不能够判别的情况下,当然也能够不通知用户而按照预先确定的设定进行图像形成。
关于薄片材料的信息最好是施加了温度或者湿度条件的信息。
另外,在薄片材料的种类判别时,还可以并用由上述冲击的施加进行的薄片材料的种类判断以及基于光学方式的判断。所谓光学方式,是在薄片材料表面照射光,利用其透射光或者散射光或者反射光依赖于薄片材料的种类这一点,判别该种类的方法。例如,记载在特开2000301805号公报(美国专利第6291829号)中。
种类判别装置本发明的薄片材料的种类判别装置根据在薄片材料上从外部施加冲击的冲击施加单元,以及根据该冲击输出信号的检测单元,以及来自该检测单元的信号判别薄片材料的种类。薄片材料的种类判别使用预先存储的数据表与来自检测单元信号进行。薄片材料判别既可以由电路进行,也可以使用程序。
本判别装置可以搭载在图像形成装置(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图像读取装置(扫描仪,页读出器),薄片传送装置(薄片送料器),薄片材料片数测定机,薄片材料分类机,薄片传送装置,薄片输送装置。
薄片材料的种类判别既可以根据检测信号由人进行判别,也可以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等内部进行,还可以通过与其连接的外部装置(例如计算机)进行。
在把本发明的种类判别装置搭载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情况下,本种类判别装置的检测单元成为例如图4的检测单元1420那样的形态。把来自这样的检测单元的信号传送到外部计算机(包括无线传送,有线传送),在计算机内判别薄片材料的种类,而且,根据其判别结果,对于薄片材料最佳地设定控制对象的条件。
用于判别的信号处理作为在薄片材料的种类判别中使用的信号,除去冲击时从检测单元输出的第1信号以外,还可以使用在冲击之前输出的信号(第2信号),或者在完全不存在薄片材料的状况下把冲击提供给信号输出装置时所输出的信号(第3信号)。
例如,进行把图4中没有夹持薄片材料1410时的输出信号(第3信号)从第1信号去除等的信号处理。这样的信号处理中,可以使用用于进行相同处理的信号处理电路。
判别方法图7示出作为检测单元使用了压电元件装置结构例。该图中,1720是起到作为检测单元的作用的压电元件,1723是搭载压电元件1720而且根据冲击能够担持变形的可弹性变形部件(例如板簧),1724是用于在台座上固定可弹性变形部件的可动台部分,1725是用于能够进行可弹性变形部件的变形的形成在可动台部分上的槽部分,1726是连接可动台部分的可动轴部分,1727是连接了可动轴部分的前端并且具有半球型曲面的冲击单元。压电元件配置在能够检测可弹性变形部件的变形的位置上。
由可动台部分1724,可动轴部分1726以及冲击部分1727构成冲击施加单元1000。冲击施加单元1000既可以是一体,也可以能够分离各构成部分。用压电元件1720和可弹性变形部件1723构成检测单元1020。这样本图的形态是在冲击施加单元上搭载了检测单元的例子。1728是用于使可动轴部分1726的单轴方向的运动平滑的轴承部分,1010是薄片材料,1729是用于支撑薄片材料1010的支撑台。
如果由冲击施加单元1000在薄片材料1010上施加冲击,则从压电元件输出图8所示的信号。图中横轴是时间,纵轴是电压(电位差)。a1是对于冲击施加单元的由最初冲击产生的信号,a3是由第2次冲击产生的信号,a5是由第3次冲击产生的信号,a7是由第5次冲击产生的信号。
为了判别薄片材料的种类,能够使用信号的峰值,尖峰间隔,尖峰间隔的时间变化,衰减到预定值以下的时间,直到成为预定值以下的尖峰的数量,或者直到出现预定的尖峰的时间,预定的时间间隔内的尖峰的数量,信号波形,频率特性,积分强度等信息。还可以使用多个压电元件,使用来自各个元件的输出信号的强度差或者强度比,或者相位差或尖峰时间差等信息。
本发明的发明人在普通纸(CP-250新打印纸),涂层纸(HR101S高品质专用纸),光泽纸(GP301光电光泽纸)的每一个上施加相同的冲击(每一个都是佳能(株)的商品),直到电压信号衰减之前,普通纸的情况下尖峰数是5个(图9),涂层纸的情况下尖峰数是3个(图10),光泽纸的情况下是2个(图1),互不相同,能够进行薄片材料的种类检测。另外,这里所说的尖峰是图中施加了圆圈的位置。
利用了冲击施加单元的反冲期间的判别方法冲击施加单元向薄片材料存在的第1方向前进,而且进行冲击,然后,朝着与第1方向相反的方向(第2方向)反弹。该现象是反冲。
反冲期间是冲击施加单元冲击薄片材料后停滞空中直到再次冲击的时间。或者,也可以是多次冲击为止的期间,还可以计测为从最初的冲击时开始到实质上静止的期间。反冲期间的开始,结束的时刻能够使用来自冲击时的压电元件的信号的极大值确定。由上述多次冲击构成的反冲期间通过计测从第n(n是1以上的整数)次冲击时开始到第m(m是2以上的整数,而且m>n)次冲击时为止的间隔求出。另外,从第n次冲击时到第n+1次冲击时的期间,还能够通过发生预定的脉冲,并且从该脉冲和已知频率的外部时钟脉冲的“与”电路所产生的时钟脉冲数进行计测。
使用图14说明利用了反冲期间的薄片材料的种类判别方法。首先,使构成为包含压电元件冲击施加单元冲击薄片材料(14-1)。由于根据冲击从压电元件输出信号,因此使用该信号测定冲击施加单元的反冲期间(14-2)。通过把所得到的测定值与预先存储的数据表进行对照,能够判别薄片材料的种类。
另外,上述反冲期间能够通过计测从第n(n是1以上的整数)次冲击时到第m(m是2以上的整数,而且m>n)次冲击时为止的间隔求出。例如,计测从第1次冲击到第5次冲击所需要的时间,使用该时间能够判别薄片材料的种类。
使用图7说明对于能够最佳地适用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冲击施加部件,使冲击施加单元自由落下在薄片材料上施加冲击的情况。当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冲击自身也能够利用弹簧(有利用固体的伸缩或者变形的部件,利用气体的阻尼的部件)或者电磁力。
如果使冲击施加单元冲击薄片材料1010,则每次都可以得到图15A所示的压电信号。图15A以及15B的横轴是时间。图15A的纵轴是端子电压。图15B示出对应于图15A的时间的冲击施加单元的位置。可弹性变形部件1723的例子是板簧,悬臂弹簧,中心弹簧,周边固定弹簧,卷弹簧。
另外,作为台板等的支撑台1729并不是必需的,可以只是产生反冲的部件。
在图7中见到的可动台部分1724从高度H0落下时,在时间T0以后冲击部分1727冲击支撑台1729上的薄片材料1010,经过薄片材料的变形期间Tα1,冲击施加单元1000反冲。这里所谓的变形,由塑性变形以及/或者弹性变形构成。
然后,冲击施加单元沿着轴承部分1728上升高度为H1的空间,随后开始下落,再次冲击薄片材料1010。
而且,经过薄片材料的变形期间Tα2,该冲击部分1727再次反冲,而且重复上述动作,直到最终静止。
该可动台部分1724在逐渐减少该反冲高度的过程中,在可动台部分1724(包括压电流体1720,可弹性变形部件1723,可动轴部分1726,冲击部件1727)与薄片材料1010的冲击时的冲量下,可弹性变形部件1723产生运动量变化。
即,该可弹性变形部件1723从静止状态进入到运用动态开始振动,该振动根据板簧振动系统的粘性阻力产生的急剧衰减,使振幅减小,最终暂时成为停止状态。根据这样板簧的变形,从压电元件输出压电信号。然后,在反复上述的该冲击以及该下落的过程中,反复分别由于急剧的变形以及板簧振动系统的粘性阻力引起的急剧的振动衰减。
在上述反复过程中,在冲击施加单元1727冲击薄片材料1010的时间间隔(上述反冲期间),通过检测该压电信号(电压或者压电流),检测薄片材料种类。
由于压电流与压电体的变形速度成比例,因此在各个冲击时板簧的急剧形变变形下,即得到急剧的变形速度的压电体1720如在图15B所见那样,在该冲击时产生压电流(与该压电流成比例,在压电体的两极产生电压V)的极大值。
根据压电体的内阻,能够从该压电体的两极把该压电流拾取为电压信号。
从而,图15A至15C所见到的那样,在该冲击部件的下落后的经过时间中,通过计测该各冲击时的在该压电体上产生的电压的极大信号间隔的时间,能够检测薄片材料的种类(例如纸张种类)。这是利用了根据薄片种类的不同,在其变形能或者刚性方面存在差异这一点。
在计测时间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计测T1的时间,或者计测T1+T2的时间,或者计测T1+T2+T3(参照图15A至15C)的时间进行比较。或者,使用上述计测的时间进行了数据处理以后(例如,预先存储每种薄片材料的反冲期间的数据,比较计测的数据与计测的值是否一致,或者近似于哪种薄片材料的值的数据处理。这时,预先存储施加了有关湿度或者温度的参数的数据表,在判断时,还可以计测温度和湿度进行薄片材料种类的判断),能够特定纸张种类。在施加冲击时,既可以在该薄片材料种类实质上静止(不是在印刷装置内的传送过程中而是停止传送的状态,可以在传送开始前,也可以在传送结束后),也可以在该薄片材料种类的传送过程中(即,移动过程)使冲击施加部件进行冲击。
另外,在打印装置内,或者与该打印装置连接的计算机内预先具备存储对应于薄片材料的种类等反冲期间的数据表,把由上述反冲期间检测单元检测的信息与上述数据表进行比较,能够判别薄片材料的种类。在进行了薄片材料的判别之后,能够在打印装置内,或者从该打印装置连接的计算机进行打印模式的设定。作为打印模式的设定,例如有墨水的喷吐量控制等。该测定既可以用人工输入,也可以自动地进行。图16示出打印装置2600内的结构的概略。
来自冲击施加单元的信号在反冲期间施加到检测电路单元(反冲期间检测单元),检测该期间,然后,通过存储了上述数据表的种类判断单元判断薄片材料种类。然后,在记录模式控制单元中,以最佳的记录模式进行印刷。另外,薄片材料种类判断可以不在打印装置内进行,而在外部(该打印装置连接的)计算机判断来自反冲期间检测单元的信号。这种情况下,记录模式控制信号从该外部计算机传送到打印装置。另外,薄片材料种类的判断既可以按每一张进行,也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或者由使用者预先确定的预定张数进行。还可以是仅在施加了打印装置的主电源时进行检测的结构。
另外,作为冲击施加部件的下落方法,不只是利用重力,还可以如图7所示采用使用弹簧2718的结构。在使用弹簧的情况下,关于对薄片材料施加的冲击角度的自由度提高。
其次说明测定反冲期间的其它的方法。
在上述冲击施加部件冲击时,在从该第n(n是1以上的整数)次冲击时到第n+1次冲击时的期间,发生预定的脉冲,从该脉冲与已知频率的外部时钟脉冲的“与”电路中产生的时钟脉冲数(“与”脉冲)计测上述反冲期间。作为上述预定的脉冲,能够把上述冲击施加单元冲击时的来自上述压电元件的信号作为触发信号而产生。以下具体地进行说明。
即,如在图18A至18D所看到的那样,把该冲击时在压电体上产生的电压(图18A的2801)用作为触发脉冲,发生第1脉冲(图18B的2802),而且用预先已知频率的外部脉冲(图18C的2803,把该作为第2脉冲。)与该第1脉冲的“与”电路生成“与”脉冲(图18d的2804),通过计数该“与”脉冲2804,计测时间(反冲期间)检测纸张种类的方法。
上述第1脉冲和第2脉冲的关系可以是第2脉冲的长度比第1脉冲的长度(期间)短。
另外,也可以使用N“与”电路求图18B以及18C中的2802脉冲与2803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这样的情况下,成为计测上述所计测的以外的时间间隔。另外,如果把两者的时间一起计算,则成为计测从冲击时到冲击结束的时间。
另外,也可以把压电流变换为电压使用,按照压电流的电流变化计测该冲击。
进而,在可弹性变形部件的振动系统(图7中说明过的冲击施加单元)中,为了尽可能加大作为振动衰减作用的粘性阻力成分,能够把可变形部件(例如上述的弹簧)的周围保持在压力气体环境中。另外,包括压电体在内,也能够保持在压力气体环境中。作为这种情况的环境,最好是比大气压大(例如,1个气压以上2个气压以下),作为气体种类,有氮气,氩气,惰性气体等。
另外,也可以发生由气体流动引起的阻力成分。
进而,为了在该冲击时产生的冲量下加大对该板簧的振幅,还能够使用质量轻的板簧。
另外,作为冲击施加部件的下落方法,不只是利用重力,还可以采用如图17所示那样使用弹簧2718的结构。
虽然说明了把可变形部件保持在压力气体环境中的装置,而也能够相反地把该可变形部件保持在减压环境中使得减小粘性阻力成分。这样的情况下,上述可变形部件进行固有振动(或者实质上可视为固有振动的振动)。
从而,通过计数根据固有振动产生的脉冲能够计测反冲期间。
作为减压环境中,例如,能够从10^-5Torr到10^3Torr,最好是从10^-3Torr到10^2Torr的范围内适用,但也可以在真空中适用。使用图19说明能够发生上述固有振动的冲击施加部件的例子。在与图2的装置的共同要素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上标出相同的符号。
该图中,1720是起到传感器作用的压电体,1723是搭载压电体1720的板簧,1724是用于把可弹性变形部件(例如板簧)1723固定在台座上的可动台部,1725是用于能够进行板簧1723的变形变位的形成在可动台部分1724上的槽部分,1726是连接可动台部分1724的可动轴部分,1727是连接在可动轴部分1726的前端具有半球形曲面的冲击部分(当然,只要可以得到预定的反冲则并不限定曲面形状)。
图中2910是用于把起到可变形部件的功能的板簧1723保持在减压环境中的密封用部件。由该密封用部件与板簧1723包围的区域2920和上述槽部分1725都是减压状态。另外,区域2920和区域1725是相同的压力这一点在固有振动方面是理想。另外,也可以在两个区域中设置差异。另外,画面上省略了安装在压电体1720两面的电极以及布线。
可弹性变形部件(例如板簧)1723,压电体1720,可动台部分1724,可动轴部分1726以及冲击部分1727是构成一体的反冲体,1728是用于使可动轴部分1726的单轴方向的运动平滑的轴承部分,1010是薄片材料(例如打字纸),1729是搭载薄片材料1010而且把该纸1010夹在中间,用于与该冲击部分1727进行冲击的台板。
另外,为了在减压环境中保持上述板簧1723,还可以在图20A至20G所示的过程中制作该冲击施加部件。首先,如图20A所示,准备具有槽或者凹区域的可动台部分1724,在预定的减压环境下,在可动台部分上配置可变形部件1723和压电体1720(图20B)。另外,图中虽然可变形部件的上方配置了压电体,但是也可以配置在可变形部件的下方。其次,在预定的减压环境下,经过上述可变形部件1723把密封用部件2910与可动台部分1724结合(图20C以及20D)。在结合时能够利用例如阳极结合等。另外,在图20E,20F以及20G中,立体地记载密封的状况。
使用图21说明冲击的状况。在上述结构中,如在图22A以及22B所见到的那样,把可动台部分从高度H0下落时,经过时间T0以后,该冲击部分冲击台板上的薄片材料,经过该薄片材料的变形(塑性变形以及弹性变)期间Tα1,该冲击部分反冲,沿着允许单轴方向可动的轴承部分上升到高度H1的空间,然后再次开始下落,经过滞空时间T1,再次冲击该薄片材料,经过该纸张的变形期间Tα2,该冲击部件再次反冲,进而反复进行上述动作,在反冲体(压电体,可弹性变形部件,可动台部分,可动轴部分以及冲击部分)减少反冲高度的过程中,在该反冲体与薄片材料的冲击时的冲量下可弹性变形部件发生运动量变化,即,可弹性变形部件从静止状态如在图22A以及22B中所见到的那样,进入到运动状态,开始振动,然后,该振动在由板簧振动系统的粘性阻力产生的衰减下,随着经过时间逐渐地减少振幅,而且一方的该反冲体经过反复进行上述那样的冲击以及下落的过程,最终下落到该薄片材料上,而且静止。
在上述那样的反复过程中,冲击部分冲击薄片材料时产生的该可弹性变形部件进行固有振动。
这是因为通过上述密封用部件2910等,可弹性变形部件的周围被保持在减压环境下。在反复进行冲击,反冲时,反冲期间的计测,例如可以计数在期间T1中包含几个周期部分的振动(图22A的情况下是6个),还能够计测在T1+T2期间,T1+T2+T3期间,或者实质上到达静止的反冲期间内,包含几个周期部分的振动。根据这样的计测值能够检测薄片材料的种类。
由于压电流与压电体的形变速度成比例,因此在各冲击时开始的板簧振动下设置在该板簧表面的压电体产生同样的振动,或者在该振动下该压电体交替地产生拉伸形变以及压缩形变,对于上述交替的形变,该压电流成为交流电流。从该压电体的电极端子把该压电流拾取为电压,得到在图22A,图21中所见到的端子电压。
把计数该冲击后的该脉冲的时间记为T,而也可以只是在图22A以及22B中所见到的T1时间,或者是(T1+T2)时间。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把压电流变换为电压使用,而也可以在压电流的电流变化下进行检测。
进而,在板簧等可弹性变形部件的振动系统中,由于与振动速度成比例产生的该部件周围残留的空气阻力发生作用使得振动衰减,因此最好在减压环境中设置该板簧以及压电体,使得该冲击时所开始的该板簧的固有振动的振幅尽可能不衰减。
最好是加大该振动的振幅,而且最好是在下一次冲击时之前,该振幅衰减并且消失。通过该操作,在该反冲体上升到空间期间,在用图23所示的比较电路2319选择由该板簧2振幅产生的端子电压的情况下,能够把该比较电压以上的该端子电压脉冲化的数量增多,即,由于能够增多输入到计数器中的脉冲数,因此能够高精度地检测从该脉冲数特定的该反冲高度。
进而,为了在该冲击时产生的冲量下加大该板簧的振幅,需要采用质量轻的板簧。
板簧衰减虽然是由于减压环境中的残留气体的粘性阻力,但除此以外,作为例如在成为该比较电压以下时使以后的该板簧的振动衰减的方法,可以在压电体上施加对于该板簧的振幅相差180度相位的交流电压,或者可以在该压电体上施加直流电压。
当然,一旦反复开始冲击、反冲,并且振幅的衰减小到某种程度时,为了检测多种薄片材料的种类,最好具有使振动暂时停止的装置。例如,可以在压电体上施加零电压,或者施加反电压强制地使其衰减。或者,在通过振动压电体位于压缩一侧时,在该压电体施加电压使得该压电体沿着长度方向延伸,反之在该压电体位于扩张一侧的情况下,施加使该压电体沿着长度方向收缩的电压。通过这样的动作,能够进行强制地衰减。
另外,作为冲击施加部件的下落方法,不仅是利用重力,还可以采用图17所示那样使用弹簧2718的结构。
其次,说明使用了可弹性变形部件的固有振动数的其它的反冲期间的计测方法。
在图22A中见到的该可弹性变形部件的表面上设置的压电体的端子电压的交替变化下进行检测,进而,把该端子电压导入到在图23中见到的电比较电路2319,从比较电路2319的输出端子2326取出比预先设定的比较电压(参照图21)大的该端子电压。
即,如在图24所见的那样,把经过了该比较电路的该端子电压作为信号电压,然后把该信号电压脉冲化(未图示),能够用计数器在该冲击后设定了的时间的期间(例如T,T1,T1+T2,或者T1+T2+T3,当然也可以定为1秒。)计数脉冲。如果利用该计数的值根据薄片材料种类而不同,则能够进行种类的判断。另外,2319是电比较电路,2320是输入端子,2321是比较电压,2322是通过电阻分割设定比较电压2321的电阻器,2323是用于取出比较偏压2321的直流电源,2324是引线,2325是比较电路2319的供给电源,2326是比较电路2319的输出端子。
如在图24中所见到的那样,这是在设定的时间(比该冲击部件下落并静止在该纸张上的时间长的时间)T的时间中,把在T1,T2,T3中交替发生的交流信号电压脉冲化,从该脉冲数(从该冲击部件开始下落到该纸张上到下落并静止在该纸张上的期间所发生的脉冲数)特定该反冲期间,检测纸张种类的方法。
另外,如果配置冲击吸收体,则能够强制地使振动衰减。作为冲击吸收体,例如是设置在支撑台上的槽,或者磁铁,或者橡胶等。
判别装置的具体结构例使用图12示出在薄片部件上施加预定的冲击,而且能够进行由冲击产生的信号输出的模块(读出单元)的结构例。
冲击施加单元2200结合在可弹性变形部件2221上,进而,在该可弹性变形部件上以长度方向的两端为固定端的中心柱固定压电体传感器2220。通过预先固定压电体传感器的两端,在施加冲击/冲击检测时加大可弹性变形部件的变形,由于在压电体传感器上提供很大的形变量,因此能够提高检测灵敏度。
该可弹性变形部件2221固定在Si衬底2222上。在该Si衬底上作为IC设置电压变换电路2225,滤波电路2226和放大器2227。
从可弹性变形部件2221上的压电体传感器2220的上下电极引出的布线连接电压变换电路2225。从输出信号电极2223向模块外部输出电信号。另外,具有进行用于从冲击施加单元2200在薄片部件上施加冲击的驱动的机构,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电磁力。具体地讲,使用线性驱动由磁性体构成的可动轴(可动铁心)的螺线管2224。
冲击的施加,例如通过在螺线管中施加直流电流产生电磁力,把冲击部分保持为离开媒体的状态(螺线管的推动作),通过切断电流解除保持,在由重力产生的下落下使冲击部分冲击记录媒体施加冲击。或者,用弹簧(未图示)的力把冲击部分保持为从媒体离开的状态,通过螺线管的拉动作使冲击部分冲击记录媒体施加冲击。在该驱动中,除去电磁力以外,还能够利用弹性体的弹性力,由重力产生的下落,压电体元件的变位等,进而还能够把它们中的某些组合起来使用。
冲击的检测根据冲击部分从薄片材料接受的冲击引起的可弹性变形部件的挠性变形,在压电体传感器中产生形变,变换为电压信号,检测为电压信号随时间的变化,根据需要,用滤波器2226滤除无用频带的噪声,然后进行基于放大器2227的放大,作为信号进行输出。另外,图52示出使用来自上述读出单元的信号进行的薄片部件的种类判断方法。来自读出单元的信号输入到特征量检测单元。在该特征量检测单元中,从上述输出信号抽取出随媒体的种类而不同的特征量。作为该特征量,可以举出直到衰减为止的信号尖峰数,在衰减之前所需要的时间,尖峰的电压值,多个尖峰的变化程度,多个尖峰的时间间隔等。
另外,在特征量检测单元中,具体地讲,如图53所示,当来自读出单元的信号是模拟波形信号时,用A/D变换单元进行数字信号化。进而,作为触发信号,输入电压或者时间的基准信号,在定时控制单元中根据数字信号化了的波形和触发信号,把各个尖峰的时间和电压数值化。而且,进行上述特征量的抽取。
然后,在特征量决定单元中决定特征量,在状态判定单元中,进行薄片材料的判别。另外,在特征量决定单元中,进行在存储单元中所存储的数据表与从特征量检测单元传输来的特征量对照,决定在判定中使用的特征量。这里,所谓学习单元是把预先准备的特征量作为数据表存储的位置。
第3实施方式具备薄片材料的种类判别功能的装置,系统作为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装置,是具备上述检测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图像读出装置(扫描仪,页读出器),薄片材料传送装置,薄片材料片数测定机,薄片材料分类机,薄片送料器,薄片输送装置(以下,有时把这些装置汇合起来简称为“图像形成装置等”)。薄片材料的种类判别既可以在该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进行,也可以由该图像形成装置等连接的外部的其它装置(例如计算机)进行。
在判别了薄片材料的种类以后,进行控制使得对于该薄片材料最佳地设定控制对象。
作为控制对象,例如是墨水的喷吐量或者薄片材料传送时的传送辊的间隔,在薄片材料上进行图像形成时的温度条件(例如,使调色剂固定时的温度条件)。在上述控制对象中,除此以外,还有薄片材料的传送条件(传送速度,传送辊之间的压力,辊之间的间隔)或者对于分页排纸(分页器)的排纸条件,图像形成后的薄片材料的干燥条件,有关原材料的条件等。
另外,也可以根据来自上述检测单元的信号,进行能否打印或者印刷的判断。另外,也可以根据来自上述检测单元的信号,不设定控制条件的对象,而进行对于用户的警告(例如,用户指定或者自动设定的打印模式与薄片材料的种类不对应的警告)。当然,也可以对于薄片材料把多个控制对象设定为适当的条件。例如,在判别了薄片材料的种类时,控制有关薄片材料的传送条件的同时,还可以进行有关记录头的条件(来自喷吐用的头的液体的喷吐量等)的控制。另外,在图54中,示出例如喷墨打印机的模式剖面图。6401是控制用的辊,6402是检测单元,6403是排纸盒,6404是打印头,6405是电路部分,6406是传送机构部分,6410是薄片材料。冲击例如利用辊6401施加。
以下,详细地说明控制墨水的喷吐量的情况。
在检测了薄片材料的种类以后,控制(调节)墨水的喷吐量使得能够以最佳的打印模式打印。由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内部或者外部的CPU进行打印模式的设定。在由内部的CPU进行时,可以省略与外部的数据信号的收发。当然,考虑到类别,也可以从外部的计算机人工输入打印模式。由此,能够省略按照每种打印纸,人工进行发送纸张的种类或者打印模式等信息的操作,能够消除由于人为的错误引起的不能够在最佳的打印模式下进行打印的不理想状况。薄片材料种类的检测以及打印模式的设定既可以按照每一张打印纸进行,也可以按照多张或者任意张数进行。最好是使得能够预先用图像形成装置自身或者从连接在外部的计算机设定能否进行薄片材料种类的检测、判断。
从图像形成装置(例如打印机)上连接的计算机向该图像形成装置传送打印纸的种类和打印模式信息,能够根据该信息进行打印。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构成为具备上述的图像信号输出装置;在薄片材料上喷吐墨水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根据来自上述信号输出装置的信号判别上述薄片材料的种类,由此控制墨水的喷吐量的墨水喷吐量控制装置。这里所谓的喷吐墨水方式的打印机,称为喷墨打印机,例如记载在美国专利第6276776号说明书中。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构成为具备上述信号输出装置;在薄片材料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把上述调色剂图像在上述薄片材料上加热加压,在上述薄片材料上定影的定影装置;根据来自上述信号输出装置的信号判别上述薄片材料的种类,由此控制上述定影装置的温度的温度控制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构成为具备上述信号输出装置;在上述薄片材料上使用热头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根据来自上述信号输出装置的信号判别上述薄片材料的种类,由此控制向上述热头的供电的电力控制装置。
第4实施方式信息输出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施加冲击的对象物是薄片材料以外的情况。具体地讲,是为了了解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喷墨打印机)的内部使用的液体容器的状态(例如,墨水的剩余量或者墨水排出口的异常。),在该液体容器上施加冲击。这里所谓的冲击,是除去由压电元件引起的振动以外的外力。冲击的施加方法能够使用重力或者弹簧等上述的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信号输出装置例如如果使用图1进行说明,则使冲击施加单元1000碰撞液体容器1010,由搭载在液体容器上的检测单元1020输出有关液体容器内部的信息。另外,如果能够输出有关液体容器的状态的信息,则检测单元也不一定必须搭载在液体容器自身上。例如,是检测由冲击产生的声波的情况。
实施例实施例1信号输出装置下面说明有关使用了图25所示的冲击施加单元以及检测单元的信号输出装置。
1720是上部压电元件,其材料使用了PZT(钛酸锆酸铅)。1723是可弹性变形部件,其材料是青铜板。1724是冲击施加单元,圆柱部分1726的直径是3.5mm。冲击施加单元的前端具有曲面。1728是轴承部分,其材料是低摩擦系数的氟系列树脂。1730是压纸部分,以8g/cm2的力压纸。
1010是打印用纸,1729是由黄铜构成的基底材料。在基底材料上设置凹部,在该凹部上具有冲击承受材料。冲击承受材料由3层构成。1741是黄铜,1724是下部压电元件(株式会社富士陶瓷公司制C91),1743是防震用橡胶。另外,基底材料1729的表面和冲击承受材料的表面(1741)的高度低于0.1mm左右的冲击承受材料的高度。另外,在上述凹部的侧面不接触压电元件。冲击施加单元几乎垂直地冲击打印用纸。另外,冲击施加单元的重量大约是6.6g。在以下的过程中,冲击施加单元的下落距离设定为2.5mm。图中的L是5mm。
作为薄片材料的印刷用纸,在普通纸和光泽纸的每一种情况下都试验了通过冲击能否输出信号。另外,作为普通纸,光泽纸分别使用佳能株式会社生产的LC301和PR101。
图26A至26D示出其结果。图26A是在普通纸上施加了冲击时的来自上部压电元件的信号波形,图26B是在普通纸上施加了冲击时的来自下部压电元件的信号波形。图26C是在光泽纸上施加了冲击时的来自上部压电元件的信号波形,图26D是在光泽纸上施加了冲击时的来自下部压电元件的信号波形。
如该图所示,可以得到根据对于薄片材料的冲击输出信号的信号输出装置。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下部压电元件1724的下侧设置橡胶,而也可以设置在两侧,只要能够进行信号检测则也可以不设置。另外,使冲击承受材料的表面(1741)的高度比基底材料1729的表面的高度低,但也可以采用相反的结构。其中,在加高冲击承受材料的情况下,做成对薄片材料在传送中不产生障碍程度的高度。另外,接触薄片材料的冲击施加单元的尺寸既可以比下部压电元件的尺寸小也可以取为相同的程度。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与设置在支撑台上的凹部的宽度相比较,由于使冲击承受材料的宽度小因而产生缝隙,然而该缝隙可以用树脂等密封。另外,也可以使设置在支撑台上的凹部的宽度与冲击承受材料的宽度一致。
实施例2薄片材料的种类判别方法发明人研究了根据从上述实施例1得到的输出信号能否进行薄片材料种类的判别。
在本实施例中,把压电元件配置在薄片材料的上下两方,而当然也可以仅配置在一方。
利用来自上部压电元件的输出信号的情况关于峰值,第1次冲击时的信号3601与3605几乎没有差异,第2次冲击时的信号3602(普通纸)与3606(光泽纸)之间,大约有5mV的差异,能够充分地进行种类的判别。
关于尖峰数,如果计数输出10mV以上信号的情况,则在普通纸的情况下是1次,而在光泽纸的情况下是4次,可知根据尖峰数也能够充分地进行种类的判别。
关于尖峰间隔(反冲期间),可以发现第1次冲击与第2次冲击中的时间间隔。在普通纸(3601和3602的间隔)的情况与光泽纸(3605和3606的间隔)的情况下可知具有充分的差异。即,即使利用尖峰间隔也能够进行薄片材料的种类的判别。
利用来自下部压电元件的输出信号的情况关于峰值,在第1次冲击时的信号3611与3615之间具有大约100mV的差异,能够充分地进行种类的判别。
即使使用尖峰数,如从图26B(尖峰数=4)和图26D(尖峰数=1)所明确的那样,可知能够充分地进行种类的判别。
关于尖峰间隔(反冲期间),观察到第1次冲击与第2次冲击中的时间间隔。
明确了在普通纸(3611和3612的间隔)的情况与光泽纸(3605和3606的间)的情况下充分地具有差异。即,可知即使使用尖峰间隔也能够进行薄片材料的种类的判别。
当然,为了提高薄片材料的种类判别精度,还能够使用尖峰间隔和峰值进行判断。
实施例3尖峰数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根据
在喷墨打印机中使用的打印纸识别装置。
使用图4进行说明。该图示出在喷墨打印机中为了把从盘(未图示)插入的打印纸的前端对齐而使用的纸传动机构的概略图。1410是薄片部件(在本实施例中是打印纸),1401是传送辊(夹送辊),1403是用于使打印纸的前端对齐的导板,1400是用于夹住打印纸的夹持导板,1420是压电体。
图5是压电体1420与夹持导板1400的放大图。本实施例中的压电体1420成为通过白金电极1422把PZT(钛酸锆酸铅)膜从上下夹住的构造。压电体的尺寸取为长度20mm,宽度7mm,厚度0.3mm。
在本实施例中,在从盘向打印机供给打印纸1410之前,作为初始状态,把夹住打印纸1410之前的数据(图13)读入到处理装置中。
另外,还能够省略该初始状态的读入。
作为这时的数据,忽视图13的正侧(上侧),在时间轴上分解并记录负侧的输出电压为5V以上的数据。
其结果,在没有打印纸的状态下,观测到大约7个尖峰,第1尖峰大约是20V,第2尖峰大约是20V,第3尖峰大约是10V,第4尖峰大约是10V。然后,把打印纸1410(普通纸)插入到前端导板1403,在夹持导板1400与夹送辊1401之间夹住打印纸1410。
这时通过夹送辊1401,按压打印纸1410(即施加冲击),从配置在夹持导板1400前端附近的压电体1420输出电压(图9)。该输出电压具有5个尖峰,其中最初的3个尖峰是第1尖峰为18.5V,第2尖峰为13.5V、第3尖峰为10V。
把该数据作为用于纸张种类识别的数据进行记录。在涂层纸,光泽纸中进行了同样的实验,其输出数据分别是图10(尖峰数是3个),图11(尖峰数是2个)。
在处理装置中,预先在数据表中记录没有初始状态的打印纸1410时的信号电压与夹持了打印纸1410时输出的电压的尖峰数,通过把该表与输出数据进行比较能够进行薄片材料的识别。另外,如果使用上述初始状态中的信号,则还能够判断是否在预定位置配置了打印纸。另外,如上述那样,也可以不根据尖峰数进行判断,而是通过把各个尖峰中的电压值进行比较进行纸张种判断。为了进行识别,计算并比较从波形的衰减曲线到需要衰减的时间,或者根据施加了冲击后的第1尖峰与随后的第2尖峰的变化程度也能够进行识别。
打印机所连接的运算装置进行适于判别喷墨的打印模式的纸张种类的翻译,打印机根据由纸传动机构把打印纸1410传送到与打印头相对的位置,开始打印。
在进行多张打印时,在印刷1张时,进行与上述相同的处理,处理装置识别纸张种类,向打印机内的运算装置传送纸张种类数据。这是因为在通常的印刷中,如果1张的印刷是20ppm左右,则大约需要3秒。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了作为夹送辊部分使用夹持导板1400的情况,而也能够使用其它的结构。例如,可以是在夹送辊轴上单独设置夹持导板的构造。
另外,把夹住了纸时的输出电压记VB,把初始状态的电压记为VA时的数值进行比较,可以使用(VA-VB)/VA。这种情况下,初始状态的变动不依赖于数据。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内,由于有时为了进行前端检测而使薄片材料停止,因此在这时可以检测冲击。
实施例4峰值使构成为包含压电元件冲击施加单元冲击薄片材料,使用来自该压电元件的信号,测绘第n个极大值(与第n(n是1以上的整数)次冲击中发生的信号相对应),得到图27所示的结果。另外,分别用黑圈以及三角示出第n次以及第n+1次冲击产生的信号的极大值。根据薄片材料的种类,第n次极大值的范围不同,可知能够从极大值进行薄片材料的种类判断。以下具体地进行说明。
使用根据来自纸张种类检测装置的压电元件的输出波形的图28,图29以及第1次极大值进行薄片材料的种类判断的电路块的例子(图30)进行说明。冲击施加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进行。
从纸张种类检测装置的该压电元件根据薄片材料的不同,可以得到图28(薄片材料A的波形),图29(薄片材料B的薄形)那样第1次极大值不同的信号波形。
在图30所示的峰值检波电路块4060中,输入来自信号输出装置的输出波形,作为峰值得到检波期间中的最大值。
在峰值检波电路块4060得到的值输入到峰值判断块4080,进行薄片材料的种类判定。在该图中,4090是尖峰数计数电路块,4070是定时生成块。
在薄片材料A的情况下,得到图28所示的输出波形A。波形中的Va3801是第1次冲击时的输出信号的极大值。在薄片材料B的情况下,得到图29所示的波形输出B。波形中的Vb3901是第1次冲击时的输出信号的极大值。
在图28以及29中,Vca3802,Vab3803,Vbd3804,Vdn3805是第1次冲击时的极大值判定用的阈值电平。该阈值电平预先存储。
从输出信号波形得到的极大值通过用比较器判断位于上述阈值电平的哪个范围内,能够进行薄片材料的种类判别。
在种类不明确的薄片材料上施加冲击,当由第1次冲击产生的信号的极大值为Vca3802以上时,判断为是薄片材料C。而且,在Vca3802与Vab3803之间时,判断为是薄片材料A,在Vab3803与Vbd3804之间时判断为是薄片材料B,在Vbd3804与Vdn3805之间时判断为是薄片材料D。
从而,图28所示的输出波形A时,极大值电压成为Va3801,图31的比较器A4101的输出成为高电平,与Vca3802>Va3801的条件相吻合,判断为是薄片材料A。
在图29所示的输出波形B时,极大值电压成为Vb3801,比较器B4102的输出成为高电平,与Vab3803>Vb3801条件相吻合,判定为是薄片材料B。
另外,在图31所示的峰值判定块中,在薄片材料A时,从比较器C输出Low的信号,从比较器A,B以及C输出High的信号。
另外,为了得到第n次极大值,在尖峰次数检测块4090中记述尖峰的次数,在定时生成块4070中控制峰值检波电路块4060的动作,仅在发生第n次极大值期间进行峰值检波。
这时,与基于薄片材料的种类的第n次极大值电压相吻合设定临界值。
另外,也可以把根据尖峰检波得到的极大值进行A/D变换,由计算机从其数字值判断薄片材料的种类。
实施例5峰值之比使冲击施加单元冲击薄片材料,对于每种薄片材料调查第n次与第n+α(α是1以上的整数)次冲击中所发生的该冲击施加部件的来自该压电元件的信号之比(第n个极大值与n+α(α是1以上的整数)的极大值之比)。
其结果,可知成为按照每种薄片材料而不同值的分布,从该值能够判断薄片材料的种类。图32示出通过使用峰值之比判断薄片材料的种类的方法。
把来自信号输出装置的输出信号波形输入到以第n次和第n+α次的冲击定时分别进行动作的尖峰检波电路4301和尖峰检波电路4302中。
定时生成电路块4303使用从尖峰数计数电路4304得到的计数数,生成使尖峰检波电路动作的定时,向第n次冲击时的尖峰检波电路4301和第n+α次冲击时的尖峰检波电路4302提供该定时。
作为尖峰检波电路4301和4302的输出的第n次极大值和第n+α次极大值,在运算电路块4305中计算两者之比,根据其比值在运算值判断电路4306中判断薄片材料的种类。
另外也可以根据尖峰检波得到的极大值进行A/D变换,由微机根据数字值判断薄片材料的种类。
实施例6峰值的两种利用图33示出使用基于第n(n是1以上的整数)次冲击中发生的信号(第n个极大值)的信息以及基于在第n次以及第n+α(α是1以上的整数)次冲击中发生的信号(第n个极大值和第n+α个极大值)的变化量的信息,判断薄片材料的种类的框图。
来自信号输出装置的输出波信号波形输入到以第n次和第n+α次的冲击定时分别进行动作的尖峰检波电路4301和尖峰检波电路4302中。
作为其输出的第n次极大值输入到峰值判定电路4307中的同时,与第n+α次的极大值一起输入到运算电路块4305中。峰值判定电路4307的薄片材料的判定结果输入到最终判定块4308中。
另外,利用了由运算电路块4305得到的比值的判定结果输入到最终判定块4308,使用两种判定结果在块4308中进行最终的判断。
另外,也可以把极大值进行A/D变换,用微机进行数字处理。
实施例7利用n次的尖峰平均值。
图34是测定m次在实施例4的第n次冲击中发生的第n个极大值,进行平均化以后,在峰值判定块中判断薄片的种类的实施例。反复预定次数m次测定,在测定次数加法块4405中把极大值相加,在下一个除法块4406中用预定的次数m进行除法运算,在峰值判断块4407中判定平均值,判断薄片材料的种类。
4309是次数计数器时钟。
实施例8多个电路检测图35示出使用设置2个信号输出装置,从来自各个压电元件的输出得到第n个极大值的电路的例子。在加法电路块4504中把从各个输出信号得到的极大值相加,用除法电路块4505进行平均,在峰值判定电路块4506中判断薄片材料的种类。4504,4501,4502是分别是尖峰数计数电路块2,峰值检波电路块2,定时生成电路块2。
实施例9反冲期间图36是在本发明中适宜地使用的冲击施加单元的模式剖面图。4601是起到传感器作用的压电体,4602是搭载了压电体的板簧,4603是用于把板簧固定在台座的可动台部分,4604是用于能够使板簧4602进行变形变位的形成在可动台部分4603上的槽部分,4605是可动台部分4603连接的可动轴部分,4606是连接在可动轴4605的前端的具有半球形曲面的冲击部件。
4607是用于使可动轴部分4605的单轴方向的运动平滑的轴承部分,4608是作为打印纸的纸张,4609是用于搭载纸张4608的台板,4610是夹住纸张4608与冲击部件4606进行冲击的冲击承受部分,4611是用于通过减压使纸张4608紧密接触在台板4609以及冲击承受部分4610上的真空口,4612是框架,4613是框架,4614是位于框架4613上用于起到使可动台部分4603上升,然后下落的功能的凸轮部分。4615以及4616是分别电连接在压电体4601的正电极以及负电极的引线。
其次在上述结构中,首先通过旋转凸轮4614,使可动台部分4603从台板4609上脱离,成为一定的高度后向上方移动,在该状态下,把纸张4608搭载在台板4609上,然后,进一步旋转凸轮部分4614,使可动台部分4603从上述的该高度下落,使该冲击部件4606冲击该纸张4908。
通过该冲击,该冲击部件4606在冲击承受材料部分4610上的纸张4608上反冲,在该冲击时产生的冲量下板簧4602产生运动量变化,从静止状态开始振动,通过该振动,搭载在板簧4602上的压电体4601由于急剧地形变变形产生压电流,然后该振动通过粘性阻力急剧衰减。把该压电流作为该冲击时的触发信号,从引线4615以及4616的两端拾取为电压。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加该粘性阻力,把与压电体4601成为一体的板簧4602密封到压力气体环境中(未图示),通过根据该板簧的振动使得产生该气体的流体阻力,进行振动衰减。
使用上述纸张检测装置,分别检测了CF301(佳能株式会社制造)打印纸,以及再生PPC(同一公司制造)打印纸的每一种进行纸张种类检测的情况如图37A以及B所见到的那样,计测从第1次冲击时产生的触发到第5次冲击时产生的触发的时间,把两者进行比较的结果,得到CF301打印纸的该冲击间的时间间隔(200[ms])长,反之,再生PPC打印纸的该冲击间的时间间隔是165[ms],短35[ms]这样的实验结果。即,由该冲击产生的滞空时间即反冲期间,CF301打印纸比再生PPC打印纸长。即,判明了该反冲期间依赖于纸张种类。
然后,把与上述纸的种类相对应的反冲期间预先准备为数据表,对于各种打印纸进行了上述试验的结果,能够充分地判别上述CF301和再生PPC。
实施例10进而,使用与第9实施例所示的装置相同的装置,对于以下的纸计测5次冲击所需要的时间。如在图38A以及B所见到的那样,试行了OHP(Kokuyo株式会社制造)打印纸与EP光泽(佳能株式会社制造)打印纸的各种纸张种类的检测,比较的结果,得到在第1次冲击时产生的触发到第5次冲击时产生的触发的经过时间中,OHP打印纸的该冲期间的时间间隔仅长26[ms]这样的试验结果(OHP纸时的值是118[ms]EP光泽纸时的值是92[ms])。
而且,与上述相同,比较了上述各种纸张种类间的直到各第5次的每个冲击的时间间隔的平方之比,其结果明确了纸张种类间的差异,而且在同一纸张种类中该比几乎相同。
本实施情况下,该OHP的比是0.68,该EP光泽的比是0.50。
另外,还能够如已经所叙述的那样,使用在该每个冲击中所发生的该触发发生脉冲,通过计数该脉冲与外部已知脉冲的“与”电路中得到的信号脉冲,计测时间。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还能够是使用了该“与”电路的N“与”电路。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冲击承受部分4610使用了黄铜,而也可以是杨氏模量大而且硬度高的物质,例如铁,镍,铬,钨,钼,或者也可以是它们的合金或者氧化物,或者是铝氧化物,硅氧化物氮化硅,锆氧化物,还可以是陶瓷,或者玻璃,高分子材料。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加板簧振动系统的粘性阻力,使得仅发生该冲击时的该触发信号,而且使该板簧的固有振动衰减,把与压电体一体化的板簧密封在压力气体环境中,在该板簧的振动时所产生的该气体的移动流下增加粘性阻力成分,而除此以外,例如也可以使用使得在板簧振动系统中加大空气阻力的叶片形。
另外,在本发明中作为气体,使用了氮气,而除此以外,例如也能够使用氩气等惰性气体。
进而在本发明中,作为使冲击部件冲击纸张的方式,使用了重力,而除此以外,例如,可以如在图39中所见到的那样,在固定端4917固定板簧4902,通过用凸轮(未图示)机构使该板簧4902上升,在该板簧4902中存储变形能量,然后,把该板簧4902从该凸轮脱离,在从该凸轮脱离的该板簧4902的该存储能量下,该冲击部分4906冲击薄片材料4908。
另外,该板簧4902也可以是螺旋弹簧。在利用了上述的弹簧时,能够与重力相反,使冲击部件4906冲击薄片材料4908的背面,能够在薄片材料4908的背面进行纸张种类检测。
实施例11下面说明使用了图40,图41A以及41B,图42,图43的例子。
5001是起到传感器作用的压电体,5002是搭载了压电体的板簧,5003是用于把板簧5002固定在台座上的可动部分,5004是用于能够进行板簧5002的变形变位的形成在可动台部分5003上的槽部分,5005是可动台部分5003连接的可动轴部分,5006是连接在可动轴部分5005的前端的具有半球形曲面的冲击部件,从而可动台部分5003,可动轴部分5005以及冲击部件5006构成为一体,5007是用于使可动轴部分5005的单轴方向的运动平滑的轴承部分,5008是作为打印纸的纸张,5009是用于搭载薄片材料5008的台板,5010是夹住薄片材料5008并且与冲击部件5006进行冲击的冲击承受部分,5010是用于通过减压使薄片材料5008密切接触台板5009以及冲击承受部分5010的真空口,5012是框架,5013是框架,5014是位于框架5013上起到用于使可动台部分5003上升,然后下落的作用的凸轮,5015以及5016是分别电连接压电体5001的正电极以及负电极的引线。另外,使得由冲击产生的板簧的振动不是急剧衰减,而是在板簧中产生固有振动,实际上设置密封用部件(未图示)。
其次,在上述结构中,首先通过旋转凸轮5014,使可动台部分5003从台板5009上脱离,达到一定的下落高度,然后向上方移动,在该状态下,把纸张5008载置在台板5009上,然后通过进一步旋转该凸轮5014,使该可动台部分5003从上述的该下落高度下落,使冲击部件5006冲击到该纸张5008上。通过该冲击,该冲击部件5002在冲击承受部分5010上的纸张5008上反冲,在该冲击时产生的冲量下,板簧5002发生运动量变化,从静止状态开始振动,即开始固有振动,通过该固有振动,在该板簧的表面产生拉伸形变以及压缩形变。
而且,设置在该板簧5002的表面的该压电体也同样地产生拉伸形变以及压缩形变,从电连接在该压电体两极的引线5015以及5016能够检测与该板簧5002的固有振动相当的交流电压。
另外,在本发明中,从压电体5001把与板簧5002的固有振动相当的电信号拾取为电压,而也可以拾取为压电流,即电流。
在本实施例中,把板簧5002以及压电体5001组装到用氩气置换了的减压环境中(未图示),抑制了该板簧的固有振动的衰减。而最好是采用加减了的减压环境,使得尽可能减小该冲击开始后的该固有振动的振幅的衰减,而且,直到下一次该冲击时之前,来自该压电体的电信号衰减到比较电路的设定电压以下。
使用上述纸张种类检测器,在冲击承受部分5010上使冲击部件5006从上述的下落高度下落进行冲击的结果,得到在图42中所见到的由板簧5002的固有振动构成的衰减振动曲线。
进一步减小该衰减振动曲线的时间轴的结果,成为在图示43中所见到的衰减振动曲线,从该图计算固有振动数的结果是7.7kHz,与理论值的8.1kHz相比较示出低若干值,然而是几乎稳妥的固有振动数。
使用上述纸张种类检测装置分别检测了CF301(佳能株式会社制造)打印纸以及再生PPC(佳能株式会社制造)打印纸的结果如在图41A以及B所见到的那样,从第1次冲击时到0.25秒之间的来自压电体的与该板簧的固有振动数相当的电压信号输入到比较电路,把任意设定的比较电压(在本实施例中是0.05V)大的该电压信号脉冲化,用计数器计数了该脉冲的结果,该计数脉冲,CF301与再生PPC相比较,多150个脉冲。即,根据调查了该计数脉冲数的实验结果,判明了CF301纸比再生PPC纸的反冲期间大。即,该反冲期间依赖于纸张种类。
实施例12现在使用图44,图45,图46进行说明。5420是起到传感器作用的压电体,5423是搭载了压电体5420的板簧,5424是用于把板簧固定在台座上的可动台部分,5425是为了能够进行板簧的变形变位而形成在可动台部分5424上的槽部分,5426是连接可动台部分5424的可动轴部分,5427是连接在可动轴部分5426的前端的具有半球形曲面的冲击部分。
板簧5423,可动台部分5424,可动轴部分5426以及冲击部分5427是一体地构成的反冲体,5428是用于使可动轴部分5426的单轴方向的运动平滑的轴承部分,5410是作为打印纸的纸,5429是用于搭载纸的台板。5420是设置在台板5429上的槽,5412是设置在台板5429的底部的孔,5412是设置在台板5429上的空洞部分,5413是设置在槽5420中的吸收体,5415是用于使冲击部分5427冲击纸5410而供给能量的输入弹簧,16是连接在台板5429上的弹簧安装部分。
其次,在上述结构中,反弹体从高度H0(未图示)下落时,在时间T0以后,该冲击部分5427冲击台板5429上的纸5410,通过由该冲击产生的该纸的变形(塑性变形以及弹性变形)引起的变形,以及夹住该纸5410,通过冲击部分5427与台板5429的冲击,发生该台板5429的振动,当初的输入能量(这时,是下落时位能)衰减,该冲击后,该反弹体根据剩余能量向上方上升。
而且,在该弹性体再次下落,反复进行上述同样动作的过程中,在冲击部分5427冲击纸5410的时间间隔内,在基于该冲击时产生的冲量的搭载在板簧5423上的压电体5420的急剧的形变变形下,通过检测在该压电体上产生的压电流检测纸张种类。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通过在该台板5429上设置槽5420,由于基于在冲击时产生的台板5429中的振动,即振动的能量吸收依赖于纸5410的刚性,因此能够有效地检测纸5410。
这里,由该吸收体5413进行的该能量吸收根据纸5410的不同而异,该能量吸收根据纸的刚性大或者刚性小,分别减小或者增大。
在本实施例中,检测了Pr101(佳能株式会社制造)的打印纸和Hr101(同一公司制造)的打印纸的纸张种类的结果,如在图47A以及图47B所见到的那样,在第1次与第5次的反冲时的时间间隔中,在两者之间有30[ms]的差异,能够明确地进行识别检测。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该反冲体是由重力下落,而也可以如在图45中所见到的在板形的弹簧5415的输入能量下使该反冲体冲击纸5410。
进而,作为其它形态,如图46所示,即使在台板的槽部分5420上设置吸收体5413,使该反冲体冲击该吸收体的情况下,与在上述的台板上设置了槽的情况相同产生该能量吸收。在图46所示的结构中还可以组合图45所示的板形的弹簧5415。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传感器使用烧结体PZT压电体,在板簧中使用磷青铜,在冲击部分中使用不锈钢(SUS32)作为轴承部分使用中空玻璃,作为台板使用铝材料,作为槽设置5mm直径,深度0.2mm的槽。进而,在冲击部分中使用Fe,而除此以外例如也能够是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更理想的还可以是Fe,Al,黄铜,碳素钢,或者磁性体Fe,Ni,Co,Gd,或者它们的合金,陶瓷。例如,还可以是Fe,Co,Ni,Gd以及它们的合金或者陶瓷材料。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了包括Si的Fe系列的磁铁,而也可以是电磁铁。进而,作为板簧使用了磷青铜,而也可以是具有弹性而且具有弹簧性能的材料,除此以外还可以例如是Be-Cu合金,不锈钢(SUS)。作为传感器1使用了PZT压电体,而除此以外例如还可以是ZnO,钛酸钡。
进而,作为除去上述实施例以外的一个形态,如图48所示,在槽5420中设置作为传感器的压电体5901以及板簧5902,在弹簧安装部分5416连接的输入弹簧5415中预先存储弹性能量,把通过释放该弹性能量(输入弹簧的能量存储以及释放未进行图示)所产生的运动能量提供给由可动轴部分5426以及冲击部分5427的连接构成的反冲体,夹住印刷纸的纸5410的该反冲体冲击该纸5410,由于该冲击时在该纸5410中产生变形,以及与该纸5410的变形一起在该板簧5902上也提供变形,因此通过这些变形能量的消耗减少当初的弹性能量,在剩余能量下该反冲体脱离该纸5410。在反复进行上述动作的过程中,该输入弹簧逐渐地减少当初的能量,最终下落到该纸上。在上述动作过程中,在该冲击时产生的冲量下开始该板簧5902的运动,同时压电体5901承受变形,把根据该压电体5901的变形产生的压电流检测为电压。
即,根据压电体中产生的电压的触发计测该冲突。而且与上述实施例相同,通过使用该触发检测依赖于纸的刚性的该冲突的时间间隔,能够进行纸张种类检测。
实施例13使用图49进行说明。关于与图46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5413是设置在槽5420上的槽,5414是磁铁。
冲击部分5427对于薄片材料的冲击使用重力,或者也可以使用板簧5415(图48)。
在本实施例中,在反冲体与磁铁5414之间引力发生作用。反冲体的前端的冲击部分接近磁铁5414,这时磁性体之间的引力在两者之间发生作用。
从而,该反冲体在磁性体间引力下过冲的同时,在剩余能量下从该磁铁以及该纸逐渐地脱离,上升到上方。
在上述的本实施例中,该反冲体的冲击部分对于磁铁的接近由于依赖于纸的刚性,因此通过在台板的槽中设置磁铁5414,在该刚性大的纸的情况下减小该磁性体间引力,反之在该刚性小的纸的情况下加大该磁性体间引力。从而,该冲突后的该反冲体向上方的上升高度刚性大的纸比刚性小的纸加大,其结果,在该反冲体的该冲击的时间间隔方面产生差异。即,该时间间隔在大刚性的纸中增大。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计测在槽内设置了磁铁时的该时间间隔,能够检测印刷纸的纸张种类。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上述方法以及装置,检测了Pr101和Hr101的纸张种类的结果,如在图50A以及图50B中所见到的那样,在第1次与第5次反冲时的时间间隔中,在两者之间具有43[ms]的差异,能够明确地进行识别检测。
在上述的本实施例中,作为磁铁使用磁通470(Gauss)的磁铁,设置直径5[mm]深度0.2[mm]的槽10,使用重量7(gr·f)的该反冲体,作为冲击部分使用软钢,从高7[mm]的高度下落。
另外,虽然做成直径5[mm],深度0.2[mm]的槽,但是除此以外,也可以是具有纸张在该冲击时能够产生依赖于纸的刚性的挠性变形的形状或者尺寸的槽。
进而,作为其它形态,如在图51中所见到的那样,也可以在槽5420中分别设置作为传感器的压电体5901,板簧5902,吸收体6313以及磁铁6314。
如果依据本发明的信号输出装置,则即使没有预先在薄片材料上施加数字代码等信息的情况下,也能够输出有关薄片材料的种类的信息。
权利要求
1.一种信号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在薄片上从外部施加冲击的冲击施加单元以及根据该冲击输出信号的检测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检测单元包括压电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检测单元设置在可弹性变形部件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检测单元经过上述薄片设置在与上述冲击施加单元相对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号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检测单元设置在具有凹部的支撑台的该凹部的底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检测单元搭载在上述冲击施加单元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多个上述检测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检测单元设置在上述薄片的表面一侧和背面一侧的两方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冲击在上述薄片静止时施加到上述薄片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号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所谓静止时,是实质上没有传送上述薄片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施加上述冲击时,上述冲击施加单元从与上述薄片非接触的状态变化为接触的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施加上述冲击时,上述检测单元接触上述薄片。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信号是在上述薄片的种类判别中使用的信号。
14.一种薄片的种类判别装置,该种类判别装置具备在薄片上从外部施加冲击的冲击施加单元以及根据该冲击输出信号的检测单元,其特征在于根据来自该检测单元的信号判别该薄片的种类。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薄片的种类判别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用预先存储的有关薄片的信息和来自上述检测单元的信号,进行上述薄片的种类判别。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薄片的种类判别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冲击的施加在上述薄片静止时进行。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薄片的种类判别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用来自上述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的峰值进行上述薄片的种类判别。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薄片的种类判别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用来自上述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的尖峰数或者尖峰之间的时间间隔进行上述薄片的种类判别。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薄片的种类判别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用来自上述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的第n个峰值和第n+α(α是自然数)个峰值,进行上述薄片的种类判别。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薄片的种类判别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用上述冲击施加单元的反冲期间进行上述薄片的种类判别。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薄片的种类判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从第n次冲击时到第n+1次冲击之间,发生预定的脉冲,根据该脉冲与外部时钟脉冲的“与”电路中产生的时钟脉冲数计测上述反冲期间。
22.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薄片的种类判别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用从第n(n是1以上的整数)次冲击时到第m(m是2以上的整数,而且m>n)次冲击时的时间间隔进行上述薄片的种类判别。
23.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在薄片上从外部施加冲击的冲击施加单元以及根据该冲击输出信号的检测单元。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来自上述检测单元的信号判别薄片的种类,设定控制对象的条件。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内进行上述薄片的种类判别。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外部连接的计算机内进行上述薄片的种类判别。
27.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对象是薄片传送用的辊之间的间隔,传送辊之间的压力,或者传送速度。
28.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喷吐墨水进行图像形成,而且上述控制对象是墨水的喷吐量。
29.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使用调色剂进行图像形成,而且上述控制对象是薄片的温度。
30.一种薄片的种类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在薄片上从外部施加冲击的第1过程,根据该第1过程从检测单元输出信号的第2过程,以及根据该信号进行薄片的种类判别的第3过程。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薄片的种类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过程在上述薄片静止时进行。
32.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进行权利要求30所述的薄衬材料的种类判别方法。
33.一种信息输出装置,该信息输入装置在图像形成装置内使用,其特征在于具有在对象物上从外部施加冲击的冲击施加单元以及根据该冲击输出信息的检测单元。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信息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对象物是液体容器,而且上述冲击是非振动的外力。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信号输出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信息输出装置。用于检测有关在图像形成装置或者薄片传送装置等中使用的薄片材料的信息。本发明即使是没有在薄片材料上预先添加代码的情况下,也能够输出有关薄片材料的种类的信息。如果使用根据本发明输出的信号,则能够进行对应于薄片材料的最佳的各种控制。本发明的信号输出装置特征在于具有从外部在薄片材料上施加冲击的冲击施加单元以及通过该冲击输出信号的检测单元。检测单元构成为包括压电元件,设置在可弹性变形部件上。另外,检测单元能够设置在具有凹部的支撑台的凹部的底面。冲击可以在薄片材料静止时施加在上述薄片材料上。另外,可以是在冲击施加单元施加了冲击的时刻,冲击施加单元从与薄片材料的非接触状态变化为接触状态。
文档编号G01S7/60GK1401498SQ02130499
公开日2003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02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01年8月21日
发明者野尻英章, 赤池正刚, 金子典夫, 川崎岳彦, 中西宏一郎, 源间直世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