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用微孔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孔板。
技术背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酶免疫测定技术中应用最广的技术之一。其基本方法是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表面,使酶标记的抗原抗体反应在固相表面进行,用洗涤法将液相中的游离成分洗除。在进行ELISA实验时,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阴性样本假阳性污染。现有的ELISA实验出现假阳性、假阴性的关键在于洗板和拍板的过程,而这两个步骤存在以下几对矛盾I、洗板的次数。洗板次数越少,假阳性率越高,而过度清洗则可能造成弱阳性标本出现假阴性。2、洗涤液的灌注。加入的洗液量以刚满反应孔为限,防止孔内有游离酶未能洗净,同时应防止孔间液体交叉污染。但实际操作中由于移动和拍板,相邻孔间的洗涤液难免会交叉污染。3、拍板力度的掌握。拍板冲击力过小,附着在孔壁的洗涤液不易倒出,力度过大,抗原抗体复合物容易从底部脱落。且由于惯性等不可抗力的因素,洗涤液难免出现反弹,造成孔间污染。且现有方法铺设的吸水纸都会有细小纤维随洗涤液反弹入孔,造成外源性污染。4、暴露在空气的时间。现有的微孔板在拍板的过程中,孔内试液接触的是流动的空气,增加试液暴露在空气的时间和接触的空气的量,容易造成显色剂等试液的氧化。5、手工和自动化的应用。现有的自动洗板机也存在容易因残留的纤维蛋白丝或洗涤液析出的结晶出现针孔堵塞或“花板”等现象,且洗板机成本昂贵,难以在基层单位全面铺开使用。现有的手工操作流程,虽然简单,但容易因为人的主观因素导致实验结果出现不稳定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用微孔板,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用微孔板,包括一底板,所述底板上方设有一由复数个孔排列构成孔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孔芯的上方设有一顶盖,所述孔芯与所述顶盖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在传统的底板的孔芯上方增设了一个顶盖,在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时,顶盖盖住底板上的孔芯,避免了在拍板时洗涤液的弹出,也避免了在移动或拍板时的孔间的洗涤液交叉感染,还避免了孔内试液由于暴露在空气中而造成试液的氧化。另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适合大面积推广。所述顶盖下方设有一有复数个孔排列构成的盖芯,所述孔芯与所述盖芯咬合连接。以便于盖芯装载洗涤液和游离未结合成分。所述顶盖与所述盖芯可拆卸连接。为了避免交叉污染,使用一次本实用新型后,可以方便的更换盖芯。为了进一步避免交叉污染,在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实验时,拍板一次,更换依次盖芯。为了减少因底板重复使用而出现的污染,导致实的偏差,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设计所述底板中空,所述孔芯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中空部位,所述底板与所述孔芯可拆卸连接。以便于方便将孔芯安装和从底板拿下。所述孔芯和所述盖芯优选采用同一规格的芯。既能降低成本,又能更好的咬合,避免孔间污染。所述孔芯采用40孔的孔芯,所述盖芯也采用40孔的盖芯。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时,既保留了手工法简便操作的优点,又能减少手工法重复利用时的污染、试液氧化和拍板时的空间污染问题。
图I为本实用新型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顶盖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孔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参照图I、图2、图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用微孔板,包括一底板I,底板I上方设有一由复数个孔排列构成孔芯2,孔芯2的上方设有一顶盖3,孔芯2与顶盖3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在传统的底板I的孔芯2上方增设了一个顶盖3,在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时,顶盖3盖住底板I上的孔芯2,避免了在拍板时洗涤液的弹出,也避免了在移动或拍板时的孔间的洗涤液交叉感染,还避免了孔内试液由于暴露在空气中而造成试液的氧化。另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适合大面积推广。顶盖3下方设有一有复数个孔排列构成的盖芯,孔芯2与盖芯咬合连接。以便于盖芯装载洗涤液和游离未结合成分。顶盖3与盖芯可拆卸连接。为了避免交叉污染,使用一次本实用新型后,可以方便的更换盖芯。为了进一步避免交叉污染,在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实验时,拍板一次,更换依次盖芯。为了减少因底板I重复使用而出现的污染,导致实的偏差,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设计底板I中空,孔芯2设置在底板I的中空部位,底板I与孔芯2可拆卸连接。以便于方便将孔芯2安装和从底板I拿下。孔芯2和盖芯优选采用同一规格的芯孔芯2的孔数与盖芯的孔数相同;孔芯2的孔直径与盖芯的孔直径相同;孔芯2的孔排列结构与盖芯的孔排列结构相同。既能降低成本,又能更好的咬合,避免孔间污染。孔芯2优选采用40孔的孔芯2,盖芯优选采用40孔的盖芯。[0027]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 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用微孔板,包括一底板,所述底板上方设有一由复数个孔排列构成孔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孔芯的上方设有一顶盖,所述孔芯与所述顶盖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用微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下方设有一有复数个孔排列构成的盖芯,所述孔芯与所述盖芯咬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用微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与所述盖芯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用微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中空,所述孔芯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中空部位,所述底板与所述孔芯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用微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孔芯采用40孔的孔芯,所述盖芯采用40孔的盖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孔板。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用微孔板,包括一底板,底板上方设有一由复数个孔排列构成孔芯,孔芯的上方设有一顶盖,孔芯与顶盖可拆卸连接。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时,既保留了手工法简便操作的优点,又能减少手工法重复利用时的污染、试液氧化和拍板时的空间污染问题。
文档编号G01N33/543GK202548129SQ20112054981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3日
发明者叶青, 崔黎丽, 徐扬, 梁媛媛, 江键, 董法杰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