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水陆两用防水检波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波器,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石油、煤炭地质勘探水下和陆地环境中使用的采集用检波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石油、煤炭等地质勘探中地震检波器是必备的检测工具。其中陆地勘探普遍使用陆用检波器,该检波器采用防水帽结构,防水帽具有一定的予压紧力,这种结构的检波器只能在非连雨天或无积水地域勘探时使用,而在连雨天或浅水地带使用时,信号线护套及三芯线护皮一旦破损,可造成水经破损处沿线芯渗透到检波器内腔,并在接线柱间形成短路,从而影响正常的勘探施工。由于勘探施工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如雨天、浅水、沼泽等环境,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勘探施工对检波器的防水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以确保地震信号的精确传输,因而陆用检波器无法满足上述环境下勘探施工的需求。2002年12月28日公开的中国专利“水陆两用检波器”(专利号为01260190.X),该检波器在防水性能上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该检波器壳体上部锥孔里装有密封塞,密封塞的侧母线为弧形,用来推压分线卡和密封塞并使密封塞在壳体锥孔里变形的上盖与壳体间经螺钉固定连接。在浅水、陆地勘探施工中该检波器虽然能满足一定的防水性要求,但在其防水结构设计上尚存在缺陷和不足。如该技术方案中的侧母线为弧形的密封塞为实体状塞,为使该密封塞与壳体间达到紧密配合,需在上盖与壳体间施加较大的压紧力,以使实体状密封塞产生应有的变形,以防止水的渗入,因而对上盖及壳体的韧性和强度提出了较高要求,从而造成其防水性能不稳定,同时实体状密封塞也耗费了原材料,加大了检波器的制作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水下(小于5米水深)和陆地条件下使用的可有效防水的检波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水陆两用防水检波器它包括装配于壳体内的机芯、固装于壳体下部底座螺母中的尾钉和装配于顶盖与壳体间的防水帽,检波器信号线横向穿过防水帽后与机芯的接线柱连接,其特征在于防水帽与机芯间装配有外径小于壳体内径的筒状防水套,防水套外园周壁上、下端分别设有环状凸起,防水帽下端口与防水套上部形状吻合并插入壳体内壁与防水套上部之间的环隙形成紧密配合,壳体内径与防水套外园周壁下端环状凸起的直径相配,防水套下端口的凹槽与机芯上端部间呈紧配合并形成一密闭的腔室。
上述所说的防水套内顶面上开设至少两个盲孔,在盲孔内园周壁上设置至少一条直径小于盲孔直径的环状凸起,该环状凸起对穿过盲孔的信号线产生紧密握持作用,以防止水的渗入。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进步(1).由于防水帽与防水套之间的紧密压迫性接触以及由于防水套外园周壁上部的环状凸起的阻挡作用,使得可能由信号线和防水帽连接处渗入的水得到有效阻挡。
(2).由于防水帽对防水套的压迫作用,使得防水套充分产生径向变形,从而使防水套外园周壁下部设置的环状凸起与壳体内壁达到紧密配合,同时使防水套与机芯间形成紧密配合,从而在机芯上部接线柱附近形成一密闭的腔室,保证了在较大压力下机芯不进水。
(3).由于在防水套内顶面上开设盲孔,以及在盲孔内园周壁上设置直径小于盲孔直径的环状凸起,即方便了信号线的穿过,并对穿过该盲孔的信号线产生了紧密握持作用,可有效防止水沿三芯线的渗入,确保地震信号通过本实用新型精确传输给数据采集系统。在3atm下用500MΩ摇表检测,耐压大于200MΩ。
(4).由于采用上述结构的防水设计,在三芯线破损的情况下,在20米以内水中本实用新型仍能保持密封性能,在稻田、沼泽、江河湖泊、浅海及陆地等复杂环境下可得到广泛应用,并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5).由于设计为空心状的防水套,其结构简单,与现有沼泽检波器比较,既简化了其复杂的外围系统,又保证了在较大压力下的密封作用,同时降低了本实用新型设的制作成本。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水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装配于壳体3内的机芯2、固装于壳体3下部底座螺母中的尾钉1和装配于顶盖6与壳体3间的防水帽5,检波器信号线7横向穿过防水帽5后打结并分别与机芯2的两接线柱焊接,防水帽5与机芯2间装配一外径小于壳体3内径的橡胶筒状防水套4,防水套4的上半部外径小于下半部外径,并在其外园周壁上、下端分别设置一条环状凸起8a、8b,防水帽5下端口与防水套4上半部外径及形状吻合,以便于防水帽5下端口插入壳体3内壁与防水套4上部之间的环隙后形成紧密吻合的配合并插入壳体3内壁与防水套4上部之间的环隙后形成紧密配合,壳体3内径与防水套4外园周壁下端环状凸起8b的直径相配,以使本实用新型组装后环状凸起8b与壳体3内壁形成紧密的压迫性接触,防水套4下端口的凹槽与机芯2上端部间呈紧配合并形成一密闭腔室9,即在接线柱周围形成一防水的密封空腔。
为增强防水性能,在防水套4内顶面上开设六个盲孔10,以便于信号线各芯线的穿过,盲孔10的直径与信号线各芯线直径相当,在盲孔10内园周壁上设置两条直径小于该孔直径的环状凸起11,该环状凸起11对穿过盲孔10的信号线芯线产生紧密握持作用,以防止水的渗入。
本实用新型所述壳体3和顶盖6采用吸湿性低的工程塑料制作,防水套4采用橡胶或其它弹性性能良好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制作。
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组装到位后,由于防水帽5对防水套4施加的压紧力,防水套4发生径向形变,使得其与防水帽5间、与壳体1内壁间及与机芯2之间同时产生较强的紧密接触,使得接线柱周围的密封空腔得到有效的密封,同时由于环状凸起8a、8b以及环状凸起11的作用,使得这种紧密接触形成的密封效果得到进一步加强。这种多层设防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密封结构设计有效地防止了水的渗入,使之成为石油、煤炭等地质勘探作业中理想的水陆两用检波器。
权利要求1.一种水陆两用防水检波器,它包括装配于壳体(3)内的机芯(2)、固装于壳体(3)下部底座螺母中的尾钉(1)和装配于顶盖(6)与壳体(3)间的防水帽(5),检波器信号线(7)横向穿过防水帽(5)后与机芯(2)的接线柱连接,其特征在于防水帽(5)与机芯(2)间装配有外径小于壳体(3)内径的筒状防水套(4),防水套(4)外园周壁上、下端分别设有环状凸起(8a,8b),防水帽(5)下端口与防水套(4)上部形状吻合并插入壳体(3)内壁与防水套(4)上部之间的环隙形成紧密配合,壳体(3)内径与防水套(4)外园周壁下端环状凸起(8b)的直径相配,防水套(4)下端口的凹槽与机芯(2)上端部间呈紧配合并形成一密闭的腔室(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用防水检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防水套(4)内顶面上开设至少两个盲孔(10),在盲孔(10)内壁上设置至少一条直径小于盲孔直径的环状凸起(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陆两用防水检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孔(10)内壁上环状凸起(11)为两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陆两用防水检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顶盖(6)都用吸湿性低的工程塑料制造。
专利摘要一种水陆两用防水检波器,包括装配于壳体内的机芯、防水帽和装配于壳体下部的尾钉,防水帽与机芯上端面间装配有筒状防水套,防水套外圆周壁上设有环状凸起,防水套内顶面上设置带有环状凸起的盲孔。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组装到位后,防水帽对防水套施加的压紧力使防水套发生变形,使得其与防水帽间、与壳体内壁间及与机芯之间同时产生较强的紧密接触,使得接线柱周围的密封空腔得到有效的密封,同时由于环状凸起的作用,使得这种紧密接触形成的密封效果得到进一步加强。这种多层设防且结构简单的密封结构设计,有效地防止了水的渗入,在3atm下用500MΩ摇表检测,耐压大于200MΩ,是石油、煤炭等地质勘探作业中理想的检波器。
文档编号G01V1/18GK2676222SQ200320129229
公开日2005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25日
发明者邹宽林, 崔亚武, 高跃 申请人:徐水县顺峰物探设备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