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空气流量计及使用该流量计的发动机进气通道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空气流量计的安装。
背景技术:
目前,空气流量计多设计成两端为圆管接ロ的对称式结构,一端接空气滤清器出气管,一端接发动机进气管;在安装时为方便操作人员辨识空气流量计的进气与出气ロ,会在其外表面设计ー个指示箭头,箭头指向即为空气流向。但是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流水线形式的装配,生产节拍比较快,仅凭空气流量计上的方向箭头标识作为视觉辅助防错,操作人员可能会因为箭头标识不清晰或因对箭头标识含义不明白而装配错误,从而导致返エ,降低生产效率的同时又增加了车辆的安全隐患,大量的装配返エ和质量投诉证明,仅仅使用视觉辅助防错是不能彻底解决装配错误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流量计,以彻底解决现有技术中操作人员容易将空气流量计反装的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使用该流量计的发动机进气通道组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气流量计,包括两端开ロ的筒状壳体和设于该壳体上的流量传感器,所述壳体两端开ロ分别为用干与空气滤清器出气管密封连接的进气口和用于与发动机进气管密封连接的出气ロ,在所述壳体位于进气ロ或出气ロ处的外周面上设有至少ー个用干与对应的空气滤清器出气管或发动机进气管外周面上的对应定位块卡接配合的卡扣。所述的卡扣包括设于所述壳体上的凸台和设于该凸台端部并沿壳体轴线向外延伸的悬臂,该悬臂的外端部具有用干与定位块卡接配合的倒钩。在所述壳体进气口和/或出气ロ处的外周面上沿圆周方向设有挡位块或环形限位凸肩。发动机进气通道组件,包括空气滤清器出气管、空气流量计以及发动机进气管,其中,所述空气流量计包括两端开ロ的筒状壳体和设于该壳体上的流量传感器,所述壳体两端开ロ分别为与空气滤清器出气管密封连接的进气口和与发动机进气管密封连接的出气ロ,在所述壳体位于进气ロ或出气ロ处的外周面上设有至少ー个与对应的空气滤清器出气管或发动机进气管外周面上的对应定位块卡接配合的卡扣。所述的卡扣包括设于所述壳体上的凸台和设于该凸台端部并沿壳体轴线向外延伸的悬臂,该悬臂的外端部具有与定位块卡接配合的倒钩,所述定位块具有与所述倒钩配合的斜面。在所述壳体进气口和/或出气ロ处的外周面上沿圆周方向设有挡位块或环形限位凸肩。所述壳体进气ロ端插入空气滤清器出气管中并通过绕在空气滤清器出气管上的卡箍卡紧实现密封固连,所述壳体出气口端插入发动机进气管中并通过绕在该发动机进气管上的卡箍卡紧实现密封固连。本实用新型进气或出气口的外周面上设有卡扣,卡扣与空气滤清器出气管或发动机进气管上的定位块卡接配合,操作人员在安装时容易辨识,即使没有空气流量计上的箭头标识,也能准确安装,避免了装反的可能。
图I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详细描述一种空气流量计的实施例实施例I如图1、2所示,空气流量计,包括两端开口的筒状壳体2和设于该壳体2上的流量传感器3,壳体2两端开口分别为用于与空气滤清器出气管I密封连接的进气口和用于与发动机进气管6密封连接的出气口,在壳体2位于出气口处的外周面上设有用于与发动机进气管6外周面上的定位块5卡接配合的卡扣4,卡扣4由橡胶材料制成,卡扣4包括设于所述壳体2上的凸台和设于该凸台端部并沿壳体轴线向外延伸的弹性悬臂,该弹性悬臂的外端部具有用于与定位块5卡接配合的倒钩,在壳体2进气口处的外周面上沿圆周方向设有环形限位凸肩10,壳体2上还具有指示箭头8,指示箭头8指向空气流向。实施例2空气流量计,包括两端开口的筒状壳体和设于该壳体上的流量传感器,壳体两端开口分别为用于与空气滤清器出气管密封连接的进气口和用于与发动机进气管密封连接的出气口,在壳体位于进气口处的外周面上设有用于与空气滤清器出气管外周面上的定位块卡接配合的卡扣,卡扣由橡胶材料制成,卡扣包括设于所述壳体上的凸台和设于该凸台端部并沿壳体轴线向外延伸的弹性悬臂,该弹性悬臂的外端部具有用于与定位块卡接配合的倒钩,在壳体出气口处的外周面上沿圆周方向设有环形限位凸肩,壳体上还具有指示箭头,指示箭头指向空气流向。在一种空气流量计的其他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的卡扣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两个或者更多,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还可以均设有环形限位凸肩,所述环形限位凸肩还可以用挡位块来代替,所述的卡扣结构还可以由刚性材料制成,此时卡扣上的悬臂铰接在所述凸台上。发动机进气通道组件的实施例实施例I如图1、2所示,发动机进气通道组件,包括空气滤清器出气管I、空气流量计以及发动机进气管6,其中,所述空气流量计包括两端开口的筒状壳体2和设于该壳体2上的流量传感器3,壳体2两端开口分别为与空气滤清器出气管I密封连接的进气口和与发动机进气管6密封连接的出气口,在壳体2进气口处的外周面上沿圆周方向设有环形限位凸肩10,壳体2进气ロ端插入空气滤清器出气管I中并通过绕在空气滤清器出气管I上的卡箍9卡紧实现密封固连,壳体2出气ロ端插入发动机进气管6中并通过绕在发动机进气管6上的卡箍7卡紧实现密封固连,在壳体2位于出气ロ处的外周面上设有与发动机进气管6外周面上的定位块5卡接配合的卡扣4,卡扣4包括设于所述壳体2上的凸台和设于该凸台端部并沿壳体轴线向外延伸的弾性悬臂,该弹性悬臂的外端部具有用干与定位块5卡接配合的倒钩,定位块5具有与所述倒钩配合的斜面,卡扣和定位块均由橡胶材料制成,壳体2上还具有指不箭头8,指不箭头8指向空气流向。使用时,空气流量计与空气滤清器出气管连接吋,将空气流量计进气ロ端插入空气滤清器进气管,然后用卡箍卡紧即可;空气流量计与发动机进气管连接吋,将空气流量计出气端插入发动机进气管,插入的过程中卡扣和定位块在一条直线上,直到卡扣卡紧定位 块,然后用卡箍卡紫,或者插入过程中,卡扣和定位块错开位置,插入后转动空气流量计,指导定位块卡入卡扣中。实施例2发动机进气通道组件,包括空气滤清器出气管、空气流量计以及发动机进气管,其中,所述空气流量计包括两端开ロ的筒状壳体和设于该壳体上的流量传感器,壳体两端开ロ分别为与空气滤清器出气管密封连接的进气口和与发动机进气管密封连接的出气ロ,在壳体出气ロ处的外周面上沿圆周方向设有环形限位凸肩,壳体进气ロ端插入空气滤清器出气管中并通过绕在空气滤清器出气管上的卡箍卡紧实现密封固连,壳体出气ロ端插入发动机进气管中并通过绕在发动机进气管上的卡箍卡紧实现密封固连,在壳体位于进气ロ处的外周面上设有与空气滤清器出气管外周面上的定位块卡接配合的卡扣,卡扣包括设于所述壳体上的凸台和设于该凸台端部并沿壳体轴线向外延伸的弾性悬臂,该弹性悬臂的外端部具有用干与定位块卡接配合的倒钩,定位块具有与所述倒钩配合的斜面,卡扣和定位块均由橡胶材料制成壳体上还具有指示箭头,指示箭头指向空气流向。在发动机进气通道组件的其他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的卡扣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两个或者更多,与卡扣对应发动机进气管或空气滤清器出气管上同样设有与每个卡扣相对应的定位块,所述的环形限位凸肩还可以用挡位块来代替,卡扣结构还可以由刚性材料制成,此时卡扣上的悬臂铰接在所述凸台上,使用时扣合在定位块上。
权利要求1.一种空气流量计,包括两端开口的筒状壳体和设于该壳体上的流量传感器,所述壳体两端开口分别为用于与空气滤清器出气管密封连接的进气口和用于与发动机进气管密封连接的出气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位于进气口或出气口处的外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与对应的空气滤清器出气管或发动机进气管外周面上的对应定位块卡接配合的卡扣。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空气流量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扣包括设于所述壳体上的凸台和设于该凸台端部并沿壳体轴线向外延伸的悬臂,该悬臂的外端部具有用于与定位块卡接配合的倒钩。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空气流量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进气口和/或出气口处的外周面上沿圆周方向设有挡位块或环形限位凸肩。
4.发动机进气通道组件,包括空气滤清器出气管、空气流量计以及发动机进气管,其中,所述空气流量计包括两端开口的筒状壳体和设于该壳体上的流量传感器,所述壳体两端开口分别为与空气滤清器出气管密封连接的进气口和与发动机进气管密封连接的出气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位于进气口或出气口处的外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与对应的空气滤清器出气管或发动机进气管外周面上的对应定位块卡接配合的卡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进气通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扣包括设于所述壳体上的凸台和设于该凸台端部并沿壳体轴线向外延伸的悬臂,该悬臂的外端部具有与定位块卡接配合的倒钩,所述定位块具有与所述倒钩配合的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发动机进气通道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进气口和/或出气口处的外周面上沿圆周方向设有挡位块或环形限位凸肩。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进气通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进气口端插入空气滤清器出气管中并通过绕在空气滤清器出气管上的卡箍卡紧实现密封固连,所述壳体出气口端插入发动机进气管中并通过绕在该发动机进气管上的卡箍卡紧实现密封固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流量计,包括两端开口的筒状壳体和设于该壳体上的流量传感器,所述壳体两端开口分别为用于与空气滤清器出气管密封连接的进气口和用于与发动机进气管密封连接的出气口,在所述壳体位于进气口或出气口处的外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与对应的空气滤清器出气管或发动机进气管外周面上的对应定位块卡接配合的卡扣;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具有该空气流量计的发动机进气通道组件。本实用新型进气口或出气口的外周面上设有卡扣,卡扣与空气滤清器出气管或发动机进气管上的定位块卡接配合,操作人员在安装时容易辨识,即使没有空气流量计上的箭头标识,也能准确安装,避免了装反的可能。
文档编号G01F15/16GK202362033SQ20112043342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4日
发明者余志平, 周园园, 岳淑彪, 陈慧勇, 陶高伟 申请人: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