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多芯电缆检测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多芯电缆检测器。
背景技术:
当前,电子技术快速发展,多芯电缆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如自动控制装置、通信工程、网络连接等广泛采用多芯电缆线作为信号连接线,但是许多多芯电缆线的线号标识并不清晰,难以辨识,有的甚至没有线号,于是给系统连接带来一定困难,怎样快速、准确、方便检测其通断和辨识其线号,本发明多芯电缆检测器则改变传统用万用表检测方式。
发明内容
为能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振荡电路、计数电路、多芯电缆检测端子(PI、P2)、检测指示灯和供电电路;振荡电路由振荡集成电路芯片Ul和外围电阻器R1、R2电容器C1、C2组成,振荡集成电路芯片Ul脚3和计数电路集成芯片脚15相连; 电阻器R3和指示灯LEDl串联后连接在振荡集成电路芯片Ul脚3和电池负极之间;计数集成电路芯片U2的脚3、脚4、脚5、脚6、脚7、脚8、脚9、脚10分别连接电阻器R5、R6、R7、 R8、R9、RIO、RlU R12后接多芯电缆检测端子Pl的脚1、脚2、脚3、脚4、脚5、脚6、脚7、脚 8端;多芯电缆检测端子P2的脚1、脚2、脚3、脚4、脚5、脚6、脚7、脚8端分别和检测指示灯LED3、LED4、LED5、LED6、LED7、LED8、LED9、LEDlO的正极相连,其检测指示灯的负极连接电池E的负极;电池E的正极通过开关Sl分别和振荡集成电路芯片Ul脚4、脚8以及计数集成电路芯片U2的脚1相连接。有益效果该多芯电缆检测器能检测成束导线或多芯电缆线的通断,能校对成束导线或多芯电缆两端的线号,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检查快速准确和功耗低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自动控制装置、通信工程、网络、电气仪表等领域。
附图1是发明提供的多芯电缆检测器电路连接原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附图1所示,多芯电缆检测器整机采用9V叠层干电池供电,当合上电源开关Sl 后,给整个电路供电,电源指示灯LED2发光,振荡集成电路芯片Ul (NE555)开始荡振工作, 其工作状态为多谐振荡,振荡集成电路芯片Ul脚3输出一个占空比为50%的矩形脉冲方波,指示灯LEDl开始闪烁发光,该脉冲输入到计数集成电路芯片U2 (CD4017)脚15,此时计数集成电路芯片U2 (⑶4017)开始计数,从计数集成电路芯片U2 (⑶4017)脚3到脚10依次输出高电平,通过电阻器R5至R12分别送到Pl端口的脚3至脚8 ;端口 Pl与P2中间对应连接多芯电缆,如果多芯电缆的各条线路导通,则发光二极管LED3-LED10轮流发光,如果多芯电缆有一条断开,则与其对应的LED灯不会发光;如果多芯电缆的连接线号不对,则发光二极管发光顺序就不对,通过这种方式可达到检测多芯电缆线是否开路和判别线号顺序的目的。附图1中,电阻器采用1/8W的碳膜器件,其中电阻器R1、R3 :2K,R2 :120K,R4_R12 IK ;电容器采用耐压为16V的铝电解电容器,其中电容器Cl、C2为4. 7uF ;振荡集成电路芯片Ul采用NE555,计数集成电路芯片U2采用⑶4017 ;PUP2接线端子采用压卡式接线端子;E采用可充电的9V叠层电池。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不需要创作性劳动就能作出的各种变形或修改仍属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多芯电缆检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振荡电路、计数电路、多芯电缆检测端子 (PU P2)、检测指示灯和供电电路;振荡电路由振荡集成电路芯片Ul和外围电阻器Rl、R2 电容器Cl、C2组成,振荡集成电路芯片Ul脚3和计数电路集成芯片脚15相连;电阻器R3 和指示灯LEDl串联后连接在振荡集成电路芯片Ul脚3和电池负极之间;计数集成电路芯片U2的脚3、脚4、脚5、脚6、脚7、脚8、脚9、脚10分别连接电阻器R5、R6、R7、R8、R9、R10、 R11、R12后接多芯电缆检测端子Pl的脚1、脚2、脚3、脚4、脚5、脚6、脚7、脚8端;多芯电缆检测端子P2的脚1、脚2、脚3、脚4、脚5、脚6、脚7、脚8端分别和检测指示灯LED3、LED4、 LED5、LED6、LED7、LED8、LED9、LEDlO的正极相连,其检测指示灯的负极连接电池E的负极; 电池E的正极通过开关Sl分别和振荡集成电路芯片Ul脚4、脚8以及计数集成电路芯片 U2的脚1相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芯电缆检测器:包括振荡电路、计数电路、多芯电缆检测端子、检测指示灯和供电电路;该仪器能检测成束导线或多芯电缆线的通断,能校对成束导线或多芯电缆两端的线号;该电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检查快速准确和功耗低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自动控制装置、通信工程、网络、电气仪表等领域。
文档编号G01R31/02GK102360051SQ20111023919
公开日2012年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9日
发明者陈清尧 申请人:陈清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