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碱对稠油的降粘效果影响的测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碱对稠油的降粘效果影响的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在石油需求强劲,油价高涨,常规稠油产量下降的背景下,石油工业在全球许多地方的重点正转向稠油开采。全球石油资源大概是9 13万亿桶(1. 4 2.1万亿立方米),常规稠油只占其中的30%,其余都是稠油,超稠油和浙青。稠油及浙青砂资源是世界上的重要能源,目前全球可采储量约4000亿吨,是常规稠油可采储量1500亿吨的2. 7倍。随着常规石油的可供利用量日益减少,重油正在成为下世纪人类的重要能源。经过20多年的努力,全球重油工业有着比常规油更快的发展速度,稠油、浙青砂的年产量由2000万吨上升到近亿吨,其重要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稠油油藏开采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稠油的粘度高,稠油在油层中的渗流阻力大,使得稠油不能从油藏流入井底;另一方面即使在油藏条件下,稠油能够流入井底,但在垂直举升的过程中,由于稠油在井筒中脱气和散热降温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稠油的粘度进一步增大,严重影响地层流体在井筒中的流动和油井生产设备的正常工作。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世界上已探明的重油资源主要集中在委内瑞拉、前苏联、美国及加拿大等国。委内瑞拉东北部的Orinoco重油带核实地质储量达3000亿吨以上。美国重油资源的一半分布在加里福尼亚,地质储量近400亿吨,其余的一半分布于中部大陆。加拿大的重油资源主要分布在阿尔伯达省的阿萨巴斯卡、冷湖、维巴斯卡和匹斯河等四个主要沉积矿藏中,地质储量近 1500亿吨。前苏联的重油资源主要分布于西西伯利亚盆地的巴塞诺夫约200余亿吨,包括中国在内的其它国家也有着极其丰富的稠油资源。这些重油资源的总地质储量总计达6000余亿吨,而世界上常规石油的探明地质储量3600亿吨,其可采储量仅为900亿吨。我国已发现的稠油资源量也很丰富,发现的稠油油田己有20余个,分布在辽河、胜利、新疆、大港、吉林等地区,预计中国重油浙青资源量可达300X108t以上。我国稠油(高粘度重质稠油,粘度在O.1Pa · s以上)资源分布很广,地质储量达164X108t,其中陆地稠油约占石油总资源的20%以上。稠油突出的特点是浙青质、胶质含量较高。胶质、浙青质含量较高的稠油产量约占稠油总产量的 %。近几年在大庆油田、河南、内蒙二连地区已发现重要的稠油油藏;在江汉油田、安微、四川西北部等地区也发现稠油资源。已探明的及控制的稠油油藏地质储量已超过全国普通稀油储量,预计今后还会有新的增长。在中国石油的探明储量中,普通稠油占74. 7 %,特稠油占14. 4 %,超稠油占10. 9%。目前世界各国对高粘稠油的开采主要依靠传统的热力方法,即蒸汽吞吐和蒸汽驱。我国大多数采用蒸汽吞吐和井筒掺稀油的配套技术进行采油。这种方法不仅消耗大量的燃料,而且还消耗大量的稀油,从而大大地增加了采油成本。有文献报道可用乳化降粘法开采稠油,这一方法是将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注到井下,使高粘度的稠油转变为低粘度的水包油乳状液采出。乳化降粘由于其降粘率高、成本低、易于操作的特点,目前在国内外油田均有使用。但是目前使用的乳化降粘剂,只具备单一的耐温或抗矿盐性能,即耐温又抗矿盐的乳化降粘剂的研发还很少。由于原油中含有羧酸、环烷酸、羧基酚、叶啉、浙青质等,人们通常认为,碱与原油中某些组分之间的反应可形成表面活性剂,在此乳化剂作用下,稠油与水形成0/W型乳状液,可大幅降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碱对稠油的降粘效果影响的测试方法,该测试方法能快速测试出碱对稠油的降粘效果的影响,且测试精度高,测试成本低,为稠油的开采提供了数据支持。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碱对稠油的降粘效果影响的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配制不同浓度的碱性溶液;(b)提取稠油乳状液;(C)将稠油与蒸馏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d)放入超级恒温水浴中静置,并加入碱性溶液;;(e)测定其粘度,考察碱性溶液的含量对稠油降粘率的影响。所述步骤(a)中,碱性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所述步骤(C)中,稠油与蒸馏水的混合比例为7 3。所述步骤(d)中,超级恒温水浴的温度为50°C。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快速测试出碱对稠油的降粘效果的影响,且测试精度高,测试成本低,为稠油的开采提供了数据支持。
图1为碱含量对稠油的降粘效果的影响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实施例本实施例涉及的碱对稠油的降粘效果影响的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配制不同浓度的碱性溶液;(b)提取稠油乳状液;(C)将稠油与蒸馏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d)放入超级恒温水浴中静置,并加入碱性溶液;;(e)测定其粘度,考察碱性溶液的含量对稠油降粘率的影响。
所述步骤(a)中,碱性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所述步骤(C)中,稠油与蒸馏水的混合比例为7 3。所述步骤(d)中,超级恒温水浴的温度为50°C。由上述方法测得的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当稠油中NaOH含量小于O. 05Wt%时,随NaOH含量增加,稠油粘度下降较多,降粘率增加较快,当NaOH含量为O. 05wt%时,稠油降粘率最高约80%;当NaOH含量大于O. 05wt%时,稠油粘度反而上升,降粘率下降。当加碱量小于O. 02 〖%时,只有极少量的天然羧酸转化为羧酸盐吸附在油水界面,大部分未皂化羧酸仍存在于油相中,此时稠油不能发生油水混合体系向0/W型乳化液的转变,此时体系粘度较高,降粘率较低;当加碱量为O. 05Wt%时,部分天然羧酸皂化为羧酸盐,未皂化羧酸与皂化羧酸盐在油水界面形成混合吸附膜。由于羧酸盐的亲水性大于亲油性,油水混合体系转化为0/W型乳化液。原油得到充分的乳化,乳状液粘度比稠油粘度下降迅速;当加碱量过高,为O. 08wt%时,所有的天然羧酸全部皂化为羧酸盐。由于羧酸盐阴离子头的相互排斥作用,界面吸附膜的界面压较低,界面张力高,不能将浙青质聚集体从界面顶替下来,稠油无法实现转 相,粘度反而增加,降粘率降低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碱对稠油的降粘效果影响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配制不同浓度的碱性溶液; (b)提取稠油乳状液; (c)将稠油与蒸馏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 (d)放入超级恒温水浴中静置,并加入碱性溶液; (e)測定其粘度,考察碱性溶液的含量对稠油降粘率的影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碱对稠油的降粘效果影响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碱性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碱对稠油的降粘效果影响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稠油与蒸馏水的混合比例为7 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碱对稠油的降粘效果影响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超级恒温水浴的温度为50°C。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碱对稠油的降粘效果影响的测试方法,包括(a)配制不同浓度的碱性溶液;(b)提取稠油乳状液;(c)将稠油与蒸馏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d)放入超级恒温水浴中静置,并加入碱性溶液;(e)测定其粘度,考察碱性溶液的含量对稠油降粘率的影响。本发明能快速测试出碱对稠油的降粘效果的影响,且测试精度高,测试成本低,为稠油的开采提供了数据支持。
文档编号G01N11/00GK103048223SQ20111032586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3日
发明者王兴洋 申请人:王兴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