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磁共振兼容性医用测温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温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磁共振兼容性医用测温针。
2、背景技术现有技术下,热消融治疗是一种通过射频、微波、聚焦超声、激光等手段局部升高病变组织(如肿瘤等)温度,达到微创性治疗目的,避免了手术治疗创伤较大的缺点,组织坏死与温度密切相关,组织坏死温度范围在43-70℃之间,因此测温极为重要。同时由于磁共振对温度高度敏感,而且组织分辨率高,国外大多使用磁共振作为热消融治疗的导引和监控手段,但是磁共振具有强磁场,普通的金属针容易受到磁场吸引,并且在图象上形成大面积的金属伪影,不能使用。国内大多数使用的热电偶测温,测温精度不够,误差大于0.1℃,而且采用的针不具有磁共振兼容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体积小、测温精度高、不被磁场吸引、伪影不掩盖病灶的磁共振兼容性医用测温针。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磁共振兼容性医用测温针,包括针体、热敏电阻和导线,具有磁共振兼容性的针体内腔内、靠近针尖一端设置有一热敏电阻,斜面针尖外侧覆有医用胶层,热敏电阻通过导线与针体尾端外的线缆相连,针体尾端外侧也覆有医用胶层。
针体为Φ0.8mm的18G针。
本实用新型的磁共振兼容性医用测温针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一、磁共振兼容,不被磁场吸引,伪影与针大小一致,不掩盖病灶。
二、针更细可使用Φ0.8mm的18G针。
三、热敏电阻小直径0.7mm。
四、测温精度高误差小于0.1℃。
因而,本实用新型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磁共振兼容性医用测温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磁共振兼容性医用测温针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磁共振兼容性医用测温针,包括针体1、热敏电阻2和导线3,具有磁共振兼容性的针体1内腔内、靠近针尖4一端设置有一热敏电阻2,斜而针尖外侧覆有医用胶层4,热敏电阻2通过导线3与针体1尾端外的线缆5相连,针体1尾端外侧也覆有医用胶层4。
针体1为Φ0.8mm的18G针。
本实用新型在制作时,针体1采用镍钛合金,针长150mm,每隔10mm标有刻度,内径0.8mm,针尖呈45度斜面,斜面针尖内容有一直径0.7mm热敏电阻2,以薄层医用胶封口,热敏电阻2连接直径为0.16mm的锰铜丝导线3,在针尾处与4000mm长铜线缆5相连,针尾处也以医用胶封口。线缆5与温度巡检仪相连,显示温度。
使用时,针体1在磁共振导引下插入人体组织内部,测量热消融过程中组织温度变化,判断组织是否坏死。
本实用新型的磁共振兼容性医用测温针,其测温范围0-100℃。
本实用新型的磁共振兼容性医用测温针其加工制作非常简单方便,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即可加工。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权利要求1.一种磁共振兼容性医用测温针,包括针体、热敏电阻和导线,其特征在于具有磁共振兼容性的针体内腔内、靠近针尖一端设置有一热敏电阻,斜面针尖外侧覆有医用胶层,热敏电阻通过导线与针体尾端外的线缆相连,针体尾端外侧也覆有医用胶层。
2.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共振兼容性医用测温针,其特征在于针体为Φ0.8mm的18G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磁共振兼容性医用测温针,属于一种测温装置,其结构包括针体、热敏电阻和导线,具有磁共振兼容性的针体内腔内、靠近针尖一端设置有一热敏电阻,斜面针尖外侧覆有医用胶层,热敏电阻通过导线与针体尾端外的线缆相连,针体尾端外侧也覆有医用胶层。本实用新型的磁共振兼容性医用测温针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体积小、测温精度高、不被磁场吸引、伪影不掩盖病灶等特点,因而,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文档编号G01K7/22GK2741026SQ200420053500
公开日2005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7日
发明者武乐斌, 林征宇 申请人:武乐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