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水电站基础建设工程的分层式沉降监测仪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说是水电站基础建设工程的分层式沉降监测仪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内水电技术发展迅速,以鲁布革、小浪底、瀑布沟、糯扎渡水电站等为代表的ー批典型工程将心墙堆石坝高度由IOOm级提升至300m级,使我国土石坝设计及施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另ー方面,心墙堆石坝监测技术发展大大滞后于筑坝技术的发展 进程,监测仪器适应性、耐久性、抗冲击等性能仍停留在IOOm级坝高的水平,导致高心墙堆石坝仪器埋设成活率低,关键部位监测数据缺失率高,难以对大坝的工作性态作出全面、准确的评价。传统心墙堆石坝沉降监测主要采用测斜暨电磁沉降仪,在心墙中部从坝基到坝顶布置一条连续测线,通过人工放入电磁沉降探头感应埋入周围土体的钢环或磁环实现位移监测。该方法在低坝中应用情况较好,但对于坝高超过150m的高坝难以适应,其原因主要在于该方法成功的前提是从坝体至坝顶埋设ー根测斜管,该埋设过程贯穿于整个大坝的填筑期,施工干扰大,任ー细小的误差放大到150m以上坝高都可导致测斜管变形过大、探头难以下放。另ー方面,管线越长,测斜管接头就越多,由于接头是现场连接,施工质量往往难以保证,任一接头没处理好都可导致测斜管异常。传统方法受制约因素较多,埋设风险大,难以完全适应高坝对沉降监测的需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ー种水电站基础建设工程中分层式沉降监测仪器,可较好的解决此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在大坝沉降层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上沉降板和下沉降板,上下沉降板之间设置传感器、PVC保护外管、伸缩节、传递杆、PVC保护内管,上下沉降板之间用传感器和传递杆相连,传感器外有PVC保护外管,传递杆外有PVC保护内管,PVC保护内管和PVC保护外管在搭接处形成伸缩节。本实用新型的上下沉降板之间采用传感器和传递杆相连,PVC保护内、外管在搭接处形成伸缩节,传感器和传递杆外采用有伸缩节的PVC管进行保护。上下沉降板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沉降板的位移带动传感器和PVC保护管同时变形,PVC保护内、外管在搭接处形成的伸缩节消除了传感器与土体之间的摩擦,既保护了传感器,又保证了土体位移与传感器位移的同步性,实现分层位移监测。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心墙堆石坝分层式沉降监测仪器结构示意图。图中,I-上沉降板,2-传感器,3-PVC保护外管,4-伸缩节,5-传递杆,6-PVC保护内管,7-下沉降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所示,将大坝沉降范围划分成若干层,每层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上沉降板I和下沉降板7,上下沉降板之间设置传感器2、PVC保护外管3、伸缩节4、传递杆5、PVC保护内管6,上下沉降板之间用传感器2和传递杆5相连,传感器2外有PVC保护外管3,传递杆5外有PVC保护内管6,PVC保护内管6和PVC保护外管3在搭接处形成伸缩节4。当沉降发生吋,上下沉降板之间发生相对位移,降板的位移带动传感器和PVC保护管同时变形,PVC保护内、外管在搭接处形成的伸缩节消除了传感器与周围介质之间的摩擦,保护了传感器,同时保证了周围介质位移与传感器位移的同步性,使得PVC保护管位移量之和等于传感器位移量,传感器位移量等于上下沉降板之间位移量,实现分层位移监测。
权利要求1.ー种水电站基础建设工程的分层式沉降监测仪器,其特征在于在大坝沉降层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上沉降板和下沉降板,上下沉降板之间设置传感器、PVC保护外管、伸缩节、传递杆、PVC保护内管,上下沉降板之间用传感器和传递杆相连,传感器外有PVC保护外管,传递杆外有PVC保护内管,PVC保护内管和PVC保护外管在搭接处形成伸缩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水电站基础建设工程的分层式沉降监测仪器,其特征在于在大坝沉降层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上沉降板和下沉降板,上下沉降板之间设置传感器、PVC保护外管、伸缩节、传递杆、PVC保护内管,上下沉降板之间用传感器和传递杆相连,传感器外有PVC保护外管,传递杆外有PVC保护内管,PVC保护内管和PVC保护外管在搭接处形成伸缩节。在上下沉降板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沉降板的位移带动传感器和PVC保护管同时变形,PVC保护内、外管在搭接处形成的伸缩节消除了传感器与土体之间的摩擦,既保护了传感器,又保证了土体位移与传感器位移的同步性,实现分层位移监测。
文档编号G01C5/00GK202393377SQ20112051689
公开日2012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3日
发明者刘伟, 刘兴宁, 张宗亮, 张礼兵, 蔡莹冰, 谭志伟, 赵志勇, 邹青 申请人: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