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新型压扁及高压测试电容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电容压扁及高压测试机构,具体地说是能实现将卷绕机卷绕的电容进行压扁及高压测试动作,以检测电容的好坏,属于电容制造过程中一种检测机构。
背景技术:
本电容是有电容薄膜与电容铝膜交替卷绕而成,电容铝膜是导电的,电容薄膜不导电,在已有技术中,检测此电容的好坏是直接将铜块粘接在压板上,高压线焊接在铜块边缘,在气缸的作用下,使铜块压在电容上,以对电容高压测试。这种结构的缺点是当电容薄膜高于电容铝膜很高时,常常会出现铜块压不到电容铝膜的现象,从而对电容充不了电, 实现不了对电容高压测试的动作。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压扁及高压测试机构, 本新机构通过铜带取代了原来的铜块,并且铜带与弹簧连接,使铜带具有一定的弹性,该机构能保证当电容薄膜高于电容铝膜很高时,铜带与电容铝薄接触良好,从而实现对电容高压测试动作。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压扁及高压测试机构包括气缸、上支撑板、下支撑板、第一压板、机架,所述下支撑板通过螺钉固定在机架上,下支撑板与上支撑板通过第一立柱、第二立柱支撑,气缸通过螺钉固定在上支撑板上,特征是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连接板通过螺纹连接,并用锁紧螺母锁紧,上支撑板上固定第一直线轴承、第二直线轴承,第一导杆与第一直线轴承构成第一移动副,第一导杆固定在连接板上,第二导杆与第二直线轴承构成第二移动副,第二导杆通过锁紧螺母固定在连接板上,第一压板与连接板通过螺钉固定,第一压块、第二压块下分别压着第二铜带、第一铜带,并通过螺钉将第一压块、第二压块固定在压板上,第一铜带、第二铜带通过螺钉分别连接在下压块、上压块中间; 第三连接块、第四连接块通过螺钉固定在压板上,第三连接块与第四连接块之间固定第一芯轴、第一定位轴,第一芯轴上安装第一转动板,第一转动板可以绕第一芯轴旋转;第一转动板上通过螺钉连接第一拉簧;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通过螺钉固定在压板上,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之间固定第二定位轴、第二芯轴,第二芯轴上安装第二转动板,第二转动板可以绕第二芯轴旋转;所述第二转动板上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第二拉簧。所述下支撑板上通过螺钉固定垫板,垫板支撑传送带。所述上压块与下压块之间固定高压线。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运用很薄的铜带取代了原来的铜块,并且铜带另外一端与弹簧连接,由于铜带比较薄及弹簧的作用,即使电容薄膜高于电容铝膜很高时, 也保证了铜带与电容铝薄接触,从而实现对电容高压测试动作。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结构左视图。图3为图1中B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 图3所示,包括第一立柱1、上支撑板2、第一直线轴承3、第一导杆4、气缸5、第二直线轴承6、第二导杆7、第二立柱8、第一芯轴9、第一定位轴10、第一拉簧11、第一铜带12、传送带13、第一连接块14、第二连接块15、垫板16、下支撑板17、第一压块18、第二铜带19、螺钉20、下压块21、上压块22、第二拉簧23、第二定位轴对、第二芯轴25、压板 26、连接板27、电容薄膜28、电容铝膜四、第一转动板30、高压线31、第二压块32、第二转动板33、锁紧螺母34、机架35、第三连接块36、第四连接块37。本实用新型下支撑板17通过螺钉固定在机架35上,下支撑板17与上支撑板2通过第一立柱1、第二立柱8支撑(立柱有四根),气缸5通过螺钉固定在上支撑板2上,气缸5 活塞杆与连接板27通过螺纹连接,并用锁紧螺母34锁紧,上支撑板2上固定第一直线轴承 3、第二直线轴承6,第一导杆4与第一直线轴承3构成第一移动副。第一导杆4固定在连接板27上,第二导杆7与第二直线轴承6构成第二移动副。第二导杆7通过锁紧螺母34固定在连接板27上,压板沈与连接板27通过螺钉固定,第一压块18、第二压块32下分别压着第二铜带19、第一铜带12,并通过螺钉将第一压块18、第二压块32固定在压板沈上,第一铜带12、第二铜带19另外一端通过螺钉20连接在下压块21、上压块22之间,并且两压块之间分别固定着第二拉簧23,第一拉簧11,高压线31也固定在上压块22、下压块21之间。第三连接块36、第四连接块37通过螺钉固定在压板沈上,第三连接块36与第四连接块37之间固定第一芯轴9、第一定位轴10,第一芯轴9上安装第一转动板30,第一转动板 30可以绕第一芯轴9旋转,第一转动板30上通过螺钉连接第一拉簧11。第一连接块14、第二连接块15通过螺钉固定在压板沈上,第一连接块14与第二连接块15之间固定第二定位轴M、第二芯轴25,第二芯轴25上安装第二转动板33,第二转动板33可以绕第二芯轴 25旋转,第二转动板33上通过螺钉连接第二拉簧23,垫板16通过螺钉固定在下支撑板17 上,垫板16上支撑着传送带13,传送带作用是将电容传送到气缸5下对电容进行压扁及检测,及将检测完后将电容输送出去。电容39是由电容薄膜观与电容铝膜四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由气缸5、第一直线轴承3、第二直线轴承6、第一导杆4、第二导杆7、连接板27、压板26组成压扁机构,在气缸5的作用下推动压板沈做上下往复运动,从而实现对电容压扁动作。由第一压块18、第二压块32、第一铜带12、第二铜带19,第二拉簧23、第一拉簧11、 第二转轴25、第一芯轴9、第一转动板30、第二转动板33、第一定位轴10、第二定位轴24、 高压线31等组成高压测试机构,在气缸5的作用下,推动压板沈向下运动,从而使第二铜带19、第一铜带12压住电容铝膜29,当高压线31通电,对所测电容进行充电,检测所测电容是否被高压击穿,如电容被高压击穿则所测电容为废品,如没被击穿,则所测电容为合格品,检测完后,气缸5抬起,传送带13动作,将所测电容输送到下一工位。由于铜带比较薄及弹簧的作用,即使电容薄膜28高于电容铝膜四很高时,也保证了铜带与电容铝薄接触, 从而实现对电容高压测试动作。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压扁及高压测试电容机构,包括气缸(5)、上支撑板(2)、下支撑板(17)、压板(26 )、高压线(31 )、机架(35 ),所述下支撑板(17 )通过螺钉固定在机架(35 )上,下支撑板 (17)与上支撑板(2)通过第一立柱(1)、第二立柱(8)支撑,气缸(5)通过螺钉固定在上支撑板(2)上,所述特征是所述气缸(5)的活塞杆与连接板(27)通过螺纹连接,并用锁紧螺母锁紧,上支撑板(2)上固定第一直线轴承(3)、第二直线轴承(6),第一导杆(4)与第一直线轴承(3)构成第一移动副,第一导杆(4)固定在连接板(XT)上,第二导杆(7)与第二直线轴承(6)构成第二移动副,第二导杆(7)通过锁紧螺母固定在连接板(27)上,压板(26)与连接板(27)通过螺钉固定,第一压块(18)、第二压块(32)下分别压着第二铜带(19)、第一铜带 (12),并通过螺钉将第一压块(18)、第二压块(32)固定在压板(26)上,第一铜带(12)、第二铜带(19)通过螺钉分别连接下压块(21)、上压块(22);第三连接块(36)、第四连接块(37) 通过螺钉固定在压板(26)上,第三连接块(36)与第四连接块(37)之间固定第一芯轴(9)、 第一定位轴(10),第一芯轴(9)上安装第一转动板(30),第一转动板(30)绕第一芯轴(9)旋转,第一转动板(30)通过螺钉连接第一拉簧(11);第一连接块(14)、第二连接块(15)通过螺钉固定在压板(26)上,第一连接块(14)与第二连接块(15)之间固定第二定位轴(24)、 第二芯轴(25),第二芯轴(25)上安装第二转动板(33),第二转动板(33)绕第二芯轴(25) 旋转;所述第二转动板(33)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第二拉簧(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压扁及高压测试电容机构,其特征是 所述下支撑板(17)上通过螺钉固定垫板(16),垫板(16)支撑传送带(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压扁及高压测试电容机构,其特征是 所述上压块(22)与下压块(21)之间固定高压线(3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压扁及高压测试电容机构,其主要采用气缸的活塞杆与连接板通过螺纹连接,上支撑板上固定第一直线轴承,第二直线轴承,第一压块、第二压块下分别压着第二铜带、第一铜带,并通过螺钉将第一压块、第二压块固定在压板上,第三连接块与第四连接块之间固定第一芯轴、第一定位轴,第一芯轴上安装第一转动板,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之间固定第二定位轴、第二芯轴,第二芯轴上安装第二转动板,第一铜带和第二铜带分别通过弹簧与第一转动板、第二转动板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由于铜带比较薄及弹簧的作用,即使电容薄膜高于电容铝膜很高时,也保证了铜带与电容铝薄接触,从而实现对电容高压测试动作。
文档编号G01R31/01GK202120764SQ201120037780
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5日
发明者王燕清 申请人:无锡先导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