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铁磁质粉尘料位传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检测粉尘料位的装置,特别涉及的是铁磁质粉尘料位检测的装置。
技术背景大型钢厂除尘器粉尘料仓中料位的检测技术一直是该领域内的难题。目前,料仓中的料位需检测出上、中、下三个位置,一般采用电容物位控制器或阻旋式物位控制器,所以,在料仓中一般都采用三只物位控制器进行料位检测。电容式物位控制器在阴雨季节由于潮气及挂料(粉尘粘连)等原因极易误报警,可靠性差。阻旋式料位控制器,由于采用机械阻转方式报警,寿命低,安装与维护性能较差。为了达到长寿命、可靠报警,国外某公司不得不采用价格昂贵且有辐射污染的雷达射线式料位计。本文针对钢厂粉尘具有铁磁质性质这一特性,设计出自感式数字信号报警传感器,适用于钢厂除尘器设备上粉尘料位的检测。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适用于铁磁质粉尘料位检测的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铁磁质粉尘料位传感装置,包括连接杆1、铁芯2、控制盒5和线圈, 所述信号发射线圈3、信号接受线圈4固联在铁芯2上,信号发射线圈3和信号接受线圈4 间隔距离为5mm--100mm ;铁芯2固联在连接杆1上;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铁磁质粉尘料位传感装置,所述信号发射线圈3和信号接受线圈4间隔距离最好为20mm--30mm。所述铁芯2为铁磁质材料,连接杆1为顺磁性材料。所述连接杆1材料为铝管或铜管。铁芯2和信号发射线圈3和信号接受线圈4组成上位互感传感器E、中位互感传感器 F和下位互感传感器G,并分别与连接杆1连接。所述控制盒5包括控制器和电源。所述控制器为单片机,电源为直流电源。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可以有效地避免由于线圈挂料带来的误报警。2、结构简单,没有活动部件,可靠性高。3、能够适宜于高温、高压和高湿度的环境。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 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磁路示意图;图3 为本实用新型单片机工作原理图。图中1一连接杆,2—铁芯,3—信号发射线圈,4一信号接受线圈,5—控制盒, 6—磁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和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图1、图2、图3示,本实用新型的铁磁质粉尘料位传感装置,包括连接杆1、铁芯 2、控制盒5和线圈,信号发射线圈3、信号接受线圈4固联在铁芯2上,信号发射线圈3和信号接受线圈4间隔距离为30mm ;铁芯2固联在连接杆1上;所述铁芯2材料为铸铁,连接杆 1材料为铝合金。在连接杆1上串接由铁芯2和信号发射线圈3和信号接受线圈4组成上位互感传感器E、中位互感传感器F和下位互感传感器G,已测量料仓内的三个料位高度。所述控制盒5包括控制器和电源。所述控制器为单片机,电源为5v直流电源。本铁磁质粉尘料位传感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将固联上位互感传感器E、中位互感传感器F和下位互感传感器G的铁磁质粉尘料位传感装置放入到料仓内。当铁磁质粉尘到达下位互感传感器G时,如图2、图3时,铁芯 2、信号发射线圈3、信号接受线圈4和铁磁质粉尘形成磁路,单片机向信号发射线圈3输入脉冲信号,信号接受线圈4将接受到较强的脉冲信号,由单片机识别后报警。以此,由上位互感传感器E、中位互感传感器F识别料仓粉尘达到的位置。在这里,信号的识别通过信号接受线圈4互感电流或电压的变化幅度陡变这一特点采集其开关量,性能稳定可靠。
权利要求1.一种铁磁质粉尘料位传感装置,包括连接杆(1)、铁芯O)、控制盒( 和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发射线圈(3)和信号接受线圈固联在铁芯(2)上,所述信号发射线圈 ⑶和信号接受线圈⑷间隔距离为5mm--100mm ;铁芯⑵固联在连接杆(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磁质粉尘料位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发射线圈 ⑶和信号接受线圈⑷的间隔距离为20mm--3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磁质粉尘料位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芯( 为铁磁质材料,所述连接杆(1)为顺磁性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磁质粉尘料位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为铝管或铜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磁质粉尘料位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铁芯( 和信号发射线圈C3)和信号接受线圈(4)组成上位互感传感器E、中位互感传感器F和下位互感传感器 G,所组成的上、中、下位互感传感器分别与连接杆(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磁质粉尘料位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盒( 包括控制器和电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铁磁质粉尘料位传感装置,其特征是在于所述控制器为单片机,所述电源为直流电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铁磁质粉尘料位传感装置,该料位传感装置包括连接杆、铁芯、控制盒和线圈,所述信号发射线圈、信号接受线圈固联在铁芯上,信号发射线圈和信号接受线圈间隔距离为5mm~100mm;铁芯固联在连接杆上。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地避免由于线圈挂料带来的误报警,该装置结构简单、没有活动部件、可靠性高,能够适宜于高温、高压和高湿度的环境。
文档编号G01F23/22GK202041256SQ20112009028
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8日
发明者冷护基, 徐斌, 暴伟, 潘瑞林, 王治国, 陈霞 申请人:安徽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