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用于测量汽车发动机减震平衡配重的塞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床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测量汽车发动机减震平衡配重的塞规。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发动机减震平衡配重在铸造成型后需要进一步的抛光加工,将铸造成型后的毛边去除,为了使汽车发动机减震平衡配重符合规定的尺寸,需要进行测量,由于汽车发动机减震平衡配重中间有一个通孔,现有技术中这个通孔检测方式是采用工人用卡尺进行测量,允许的公差范围为±0. 5mm,此种方式检测速度慢,不利于流水线大规模检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测量汽车发动机减震平衡配重的塞规,快速测量,提高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测量汽车发动机减震平衡配重的塞规,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形测量本体,所述测量本体的形状与待测平衡配重中的通孔形状相匹配,所述测量本体一端为止端,另一端为过端。优选地,所述止端的外径大于所述通孔的内孔径,所述过端的外径小于所述通孔的内孔径。优选地,所述止端的外径与通孔的内孔径相差0. Imm至1mm,所述过端的外径与所述通孔的内孔径相差0. Imm至1mm。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测量本体上的过端和止端检测通孔的内孔径是否出现偏差,操作便捷,省去了观测卡尺读书的步骤,大大提高了检测速度,对于批量检测汽车发动机减震平衡配重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汽车发动机减震平衡配重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至图2所示,一种用于测量汽车发动机减震平衡配重的塞规,包括圆柱形测量本体1,所述测量本体的形状与待测平衡配重4中的通孔5形状相匹配,所述测量本体一端为止端2,另一端为过端3。所述止端的外径大于所述通孔的内孔径,所述过端的外径小于所述通孔的内孔径。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止端的外径大于所述通孔的内孔径但不得超过1_,所述过端的外径小于所述通孔的内孔径的内孔径也不得超过1_,即所述止端与通孔的内孔径允许的公差范围约为±0. 5mm,所述过端与通孔的内孔径允许的公差范围约为±0. 5mm。[0011]具体的检测步骤为测量时将汽车发动机减震平衡配重放置到工作台上,将本塞规放置到汽车发动机减震平衡配重上的通孔中,如果本塞规的过端放不进去通孔中,说明通孔的外径过大,为不合格产品;如果本塞规的过端能够放进通孔中且止端也能穿过通孔,同样为不合格产品,只有当本塞规的过端能够穿过通孔且过端卡止于止端说明此产品为合格产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测量本体上的过端和止端检测通孔的内孔径是否出现偏差,操作便捷,省去了观测卡尺读书的步骤,大大提高了检测速度,对于批量检测汽车发动机减震平衡配重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 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测量汽车发动机减震平衡配重的塞规,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形测量本体,所述测量本体的形状与待测平衡配重中的通孔形状相匹配,所述测量本体一端为止端,另一端为过端。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测量汽车发动机减震平衡配重的塞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端的外径大于所述通孔的内孔径,所述过端的外径小于所述通孔的内孔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测量汽车发动机减震平衡配重的塞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端的外径与通孔的内孔径相差O. Imm至1mm,所述过端的外径与所述通孔的内孔径相差 O. Imm 至 Imnin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床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测量汽车发动机减震平衡配重的塞规,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形测量本体,所述测量本体的形状与待测平衡配重中的通孔形状相匹配,所述测量本体一端为止端,另一端为过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测量本体上的过端和止端检测通孔的内孔径是否出现偏差,操作便捷,省去了观测卡尺读书的步骤,大大提高了检测速度,对于批量检测汽车发动机减震平衡配重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
文档编号G01B3/26GK202470933SQ20122010337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9日
发明者李占茹 申请人:天津市力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