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移动运输车辆的燃油计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耗油计量装置。
背景技术:
港口上的移动运输车辆,如轮胎吊、叉车、拖车等,是装卸运输货物生产的 主力机械。这些车辆上的柴油内燃机是港口运输的油耗大户,同时也是废气排放 的主要来源。由于多年来对燃油的消耗没有办法进行精确计量,单凭车辆上的油 量表计量不准确,对于单车的燃油消耗同作业量之间的关系,管理人员也无法掌 握,目前,管理人员采用的是凭经縱行粗略估算的管理模式,因雌成驾驶员 的节能意识不强,燃油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装卸运输成本高,影响企业的经济 效益;再者,燃油消耗高了废气排放量就大,对周围的环境污染严重,达不到节 能减排的目标要求。
目前,港口上使用移动运输车辆的柴油内燃机,其燃油供给系统主要分为以 下几类康明斯的PT (压力-时间)燃油喷射系统、源于博世的直列柱塞式喷油 泵燃油,以及分配式喷油泵系统。以上几种燃油^^给系统都有一种共同的特点, 那就是柴油低压油路的供油量和回油量都很大,内燃机燃烧掉的实际燃油是进油 量和回油量的差。
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准确计量内燃aia油量和回油量的差值即实际的燃
油量,针对油耗数据进行精确统计,取得单车和单班油耗的准确数据后,以此为 据进行单独成本核算;同时帮助设备管理人员及时掌握设备性能的有关数据,便 于对油耗大的设备整体进行运行性能检测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必要措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对移动运输车辆耗油量 无法精确计量,造成能源浪费、废气排放量大、装卸运输成本高的缺点,提供一 种移动运输车辆的燃油计量装置。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在内燃机的进油管和回油管的油路中,分别安装有流量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的输 出线路,分别与驾驶室的智能化计量仪表输入端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所述智能化计量仪表的输出端,,接有无线终端发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在内燃机的进油管和回油管中,分别 安装了进油和回油流量传感器,传感器将收到的信息发送给驾驶室的内智能化计 量仪表,通过智能化计量仪表的差值运算,可准确快速地计量并显示出每台车辆 内燃机的单班耗油量以及总耗油量,从而针对油耗数据精确统计,对单车和单班 进行单独成本核算,开展车与车以及班与班之间的竞赛活动,与经济利益挂钩, 以此来教育驾驶员提高节能意识,降低运输成本。同时帮助设备管理人员及时掌 握设备性能的有关数据,对油耗大的设备整体运行性能进行跟踪检测和分析,针 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做到节能减排。该装置结构简单,智能化计量准确、 方便、高效。
如果在智能化计量仪表的输出端再连接有无线终端发送装置,在远方的管理 现场安装上与发送装置相匹配、和微机连接的无线终端接受装置,即可对车辆进 行远程监控,管理人员可随时掌握每台车辆的油耗情况,管 来将更加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图1中,在内燃机的进油管1和回油管4的油路中,分别安装有进油流量传
感器2和回油流量传感器3,进、回油流量传感器2和3的输出端,分别通过电 缆线路与安装在驾驶室内的智能化计量仪表5的输入端相连接。智能化计量仪表 5是由单片机和显示屏组成,经单片机将传感器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差值运算,运 算结果在显示屏上直接显示出来。
为了对运行中的车辆进行远程时时监控,使管理人员可随时掌握每台车辆的 油耗情况,在所述智能化计量仪表5的输出端,还可连接有无线终端发送装置6。 这样,在能够接收到发送信号的任意一远方的管理现场,都可以安装上与无线终 端发送装置相匹配、并且与微机连接的无线终端接收装置,随时接收智能化计量 仪表5输出的油耗信息,管理人员不用到每台车上去查看,即可了解所管辖区域 内的所有运输车辆的油耗情况,这样管理起来将更加方便。
权利要求1、一种移动运输车辆的燃油计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内燃机的进油管和回油管的油路中,分别安装有流量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的输出线路,分别与驾驶室的智能化计量仪表输入端相连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运输车辆的燃油计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 化计量仪表的输出端,皿f妾侖无线终端发皿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动运输车辆的燃油计量装置,是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对移动运输车辆耗油量无法精确计量,造成能源浪费、废气排放量大、装卸运输成本高的缺点提供的,在内燃机的进油管和回油管的油路中,分别安装有流量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的输出线路,分别与驾驶室的智能化计量仪表输入端相连接。由于在内燃机的进油和回油管路中安装了流量传感器,将传感器的信息发送内智能化计量仪表进行差值运算,可准确快速地计量耗油量,进行单独成本核算,提高驾驶员的节能意识,降低运输成本,帮助设备管理人员及时掌握设备性能的有关数据进行跟踪检测和分析,针对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做到节能减排。该装置结构简单,智能化计量准确、方便、高效。
文档编号G01F7/00GK201266102SQ20082017276
公开日2009年7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9日
发明者朱静霞, 柴士贞, 王书章, 王玉梅, 钧 谭, 赵先良 申请人: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