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威数控机床有限公司铣床官方网站今天是:2025-05-17切换城市[全国]-网站地图
推荐产品 :
推荐新闻
技术文章当前位置:技术文章>

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管理装置、电池的再利用方法以及信息通信终端设备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5-05-17    作者: 管理员

专利名称: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管理装置、电池的再利用方法以及信息通信终端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管理装置、电池的再利用方法以及信息通信终端设备。更详细而言,涉及能够掌握车辆、大型家电产品等中搭载的电池的状态并且基于此来决定电池的再利用方法的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管理装置、电池的再利用方法以及信息通信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环境问题的对策,正在开发混合动力车辆、电动车等。搭载于这些车辆的车载电池与其他的电化产品相比可长期间使用。在这些车辆成为废车的情况下,车辆被拆卸,车载电池也被回收。另外,搭载于叉车、大型家电设备的电池也相同。如此被回收的电池中有能够再次使用的电池,也有不能使用的电池。因此,正在开发在废车时对电池的信息进行回收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对RFID标签预先存储电池的信息的技术。通过对能够以非接触状态读写的RFID标签预先存储包含充电时的动作管理数据的动作履历信息,可以在废车时读出这些数据。而且,由此成为电池组件可否回收的判断材料。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预测二次电池的剩余寿命,基于此来进行二次电池的维护管理的维护管理方法。在该维护管理方法中,对二次电池的温度、电压、阻抗、充放电电流进行检测,利用通信单元将这些检测数据转发给服务器。然后,制造商的技术服务人员根据该转发来的数据进行维护。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 - 22849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 - 165040号公报关于回收后的电池如何再利用,除了回收(recycle)以夕卜,还有重新利用(Reuse)、重组利用(rebuilt)等处理。回收处理是指将电池分解而再次资源化。重新利用处理是指将电池组直接再利用。重组利用处理是指如后所述,将能够再利用的电池单元或电池单元组(stack)等再次作为电池组。但在专利文献I中,没有具体公开回收后的电池怎样处理的判断基准。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对通过通信单元转发的与电池有关的信息进行收集的信息收集单元,但没有具体公开进行回收等时的判断基准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前述的现有技术所具有的问题点而做出。即,其课题在于,提供在对搭载于车辆等的电池搭载设备的电池进行了回收之后,能够以低成本决定该回收了的电池的处理的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管理装置、电池的再利用方法以及信息通信终端设备。为了解决该课题,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电池管理系统具有:识别信息存储部,其存储有具备多个构成电池的电池组的识别信息;测定部,其测定与构成电池的劣化有关的状态信息;发送部,其发送电池组的识别信息以及测定部测定出的测定值;接收部,其接收从发送部发送出的识别信息以及测定值;履历信息存储部,其将由接收部接收到的测定值作为与电池组的识别信息相关联的履历信息来存储;和判断部,其基于由履历信息存储部存储的履历信息,来判断电池组或者构成电池的再利用方法。而且,判断部具有:履历有无判断部,其判断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是否存储有电池组的履历信息;和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其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没有存储电池组的履历信息的情况下,决定为电池组不可再利用,并且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电池组的履历信息的情况下,基于构成电池组的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来判断该构成电池可否再利用。该电池管理系统能够基于电池搭载设备中搭载的电池的履历信息,决定电池的再利用方法。由于不必再检查被回收后的电池的劣化程度,所以在电池的处理方法的决定上不花时间。也没有该因再检查而引起的成本损失。在上述记载的电池管理系统中,在判断为构成电池组的构成电池都可再利用的情况下,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决定为对电池组进行重新利用处理,在判断为构成电池组的构成电池都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决定为对电池组进行回收处理。这是为了在电池的处理方法的决定上花费的时间更短。在上述记载的电池管理系统中,在判断为构成电池组的构成电池的一部分可再利用,并且判断为构成电池的剩余部分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决定为收集构成电池中的可再利用的构成电池来重新组成电池组,并且决定为对构成电池中的不可再利用的构成电池进行回收处理。这是为了能够有效利用可再利用的构成电池。另外,本发明涉及的其他电池管理系统具有:识别信息存储部,其存储有将一个电池单元作为构成电池的单电池的识别信息;测定部,其测定与构成电池的劣化有关的状态信息;发送部,其发送单电池的识别信息以及测定部测定出的测定值;接收部,其接收从发送部发送出的识别信息以及测定值;履历信息存储部,其将由接收部接收到的测定值作为与单电池的识别信息相关联的履历信息来存储;和判断部,其基于由履历信息存储部存储的履历信息,来判断单电池的再利用方法。而且,判断部具有:履历有无判断部,其判断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是否存储有单电池的履历信息;和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其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没有存储单电池的履历信息的情况下,决定为单电池不可再利用,并且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单电池的履历信息的情况下,基于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判断该构成电池可否再利用;在判断为单电池可再利用的情况下,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决定为对单电池进行重新利用处理,在判断为单电池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决定对单电池进行回收处理。该电池管理系统能够基于电池搭载设备中搭载的单电池的履历信息,来决定电池的再利用方法。在上述记载的电池管理系统中,测定部至少测定该构成电池的满充电容量,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满充电容量为预先决定的可再利用满充电容量阈值以下的情况下,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并且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没有判断为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可再利用。这是为了能够基于对电池的劣化状态进行评价的指标中的满充电容量,来判断电池可否再利用。在上述记载的电池管理系统中,测定部至少测定该构成电池的满充电容量,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满充电容量为预先决定的可再利用满充电容量阈值以下的情况下,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并且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没有判断为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可再利用。这是为了能够基于对电池的劣化状态进行评价的指标中的满充电容量的变化量,来判断电池可否再利用。在上述记载的电池管理系统中,测定部至少测定该构成电池的满充电容量,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满充电容量的变化量的变化为预先决定的可再利用满充电容量变化量的变化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并且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没有判断为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可再利用。这是为了能够基于对电池的劣化状态进行评价的指标中的满充电容量的变化量的变化,来判断电池可否再利用。在上述记载的电池管理系统中,测定部至少测定该构成电池的满充电容量,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满充电容量与满充电容量的初始值之差为预先决定的可再利用初始满充电容量阈值以上的情况下,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并且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没有判断为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可再利用。这是为了能够基于对电池的劣化状态进行评价的指标中的从满充电容量的初始值开始的变化量,来判断电池可否再利用。在上述记载的电池管理系统中,测定部至少测定该构成电池的内部电阻,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内部电阻为预先决定的可再利用内部电阻阈值以上的情况下,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并且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没有判断为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可再利用。这是为了能够基于对电池的劣化状态进行评价的指标中的内部电阻,来判断电池可否再利用。在上述记载的电池管理系统中,测定部至少测定该构成电池的内部电阻,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内部电阻的变化量为预先决定的可再利用内部电阻变化量阈值以上的情况下,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并且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没有判断为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可再利用。这是为了能够基于对电池的劣化状态进行评价的指标中的内部电阻的变化量,来判断电池可否再利用。在上述记载的电池管理系统中,测定部至少测定该构成电池的内部电阻,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内部电阻的变化量的变化为预先决定的可再利用内部电阻变化量的变化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并且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没有判断为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可再利用。这是为了能够基于对电池的劣化状态进行评价的指标中的内部电阻的变化量的变化,来判断电池可否再利用。在上述记载的电池管理系统中,测定部至少测定该构成电池的内部电阻,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内部电阻和内部电阻的初始值之差为预先决定的可再利用初始内部电阻阈值以上的情况下,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并且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没有判断为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可再利用。这是为了能够基于对电池的劣化状态进行评价的指标中的从内部电阻的初始值开始的变化量,来判断电池可否再利用。在上述记载的电池管理系统中,具备电池搭载设备、电池信息管理部以及外部充电器,电池搭载设备具有:具备识别信息存储部的电池组和测定部,电池信息管理部具有接收部、履历信息存储部和判断部,外部充电器具有用于对电池组进行充电的充电部和发送部。这是为了能够经由外部充电器来发送电池的状态信息。在上述记载的电池管理系统中,具备电池搭载设备、电池信息管理部以及电池信息获取设备,电池搭载设备具有:具备识别信息存储部的电池组和测定部,电池信息管理部具有接收部、履历信息存储部和判断部,电池信息获取设备具有存储构成电池的状态信息的存储部和发送部。这是为了能够经由电池信息获取设备来发送电池的状态信息。在上述记载的电池管理系统中,具备电池搭载设备和电池信息管理部,电池搭载设备具有:具备识别信息存储部的电池组、测定部和发送部,电池信息管理部具有接收部、履历信息存储部和判断部。这是为了能够从电池搭载设备直接将电池的状态信息发送给电池信息管理部。在上述记载的电池管理系统中,构成电池为电池单元。这是为了能够按每个电池单元判断可否再利用。能有效利用可再利用的电池单元。在上述记载的电池管理系统中,构成电池是组合多个电池单元而得到的电池单元组。这是为了能够按每个电池单元组来判断可否再利用。由于将电池单元组作为电池组为止的工序少,所以成本的降低效果高。另外,本发明的其他方式的电池管理装置具有:接收部,其接收电池组的识别信息以及与构成电池组的构成电池的劣化有关的状态信息的测定值;履历信息存储部,其将由接收部接收到的测定值作为与电池组的识别信息相关联的履历信息来存储;和判断部,其基于由履历信息存储部存储的履历信息,来判断电池组或者构成电池的再利用方法。而且,判断部具有:履历有无判断部,其判断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是否存储有电池组的履历信息;和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其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没有存储电池组的履历信息的情况下,决定为电池组不可再利用,并且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电池组的履历信息的情况下,基于构成电池组的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判断该构成电池可否再利用。在该电池管理装置中,能够基于电池搭载设备中搭载的电池的履历信息,决定电池的再利用方法。由于不必再检查被回收的电池的劣化程度,所以在电池的处理方法的决定上不花时间。也没有因该再检查而引起的成本损失。在上述记载的电池管理装置中,在判断为构成电池组的构成电池都可再利用的情况下,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决定为对电池组进行重新利用处理,在判断为构成电池组的构成电池都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决定为对电池组进行回收处理。这是为了在电池的处理方法的决定上花费的时间更短。在上述记载的电池管理装置中,在判断为构成电池组的构成电池的一部分可再利用,并且判断为构成电池的剩余部分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决定为收集构成电池中的可再利用的构成电池来重新组成电池组,并且决定为对构成电池中的不可再利用的构成电池进行回收处理。这是为了能够有效利用可再利用的构成电池。另外,本发明涉及的其他电池管理装置具有:接收部,其接收将一个电池单元作为构成电池的单电池的识别信息以及与构成电池的劣化有关的状态信息的测定值;履历信息存储部,其将由接收部接收到的测定值作为与单电池的识别信息相关联的履历信息来存储;和判断部,其基于由履历信息存储部存储的履历信息,来判断单电池的再利用方法。而且,判断部具有:履历有无判断部,其判断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是否存储有单电池的履历信息;和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其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没有存储单电池的履历信息的情况下,决定为单电池不可再利用,并且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单电池的履历信息的情况下,基于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判断该构成电池可否再利用;在判断为单电池可再利用的情况下,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决定为对单电池进行重新利用处理,在判断为单电池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决定为对单电池进行回收处理。在该电池管理装置中,能够基于电池搭载设备中搭载的单电池的履历信息,决定电池的再利用方法。在上述记载的电池管理装置,测定部至少测定该构成电池的满充电容量,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满充电容量为预先决定的可再利用满充电容量阈值以下的情况下,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并且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没有判断为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可再利用。这是为了能够基于对电池的劣化状态进行评价的指标中的满充电容量,来判断电池可否再利用。在上述记载的电池管理装置中,测定部至少测定该构成电池的满充电容量,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满充电容量的变化量为预先决定的可再利用满充电容量变化量阈值以上的情况下,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并且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没有判断为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可再利用。这是为了能够基于对电池的劣化状态进行评价的指标中的满充电容量的变化量,来判断电池可否再利用。在上述记载的电池管理装置中,测定部至少测定该构成电池的满充电容量,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满充电容量的变化量的变化为预先决定的可再利用满充电容量变化量的变化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并且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没有判断为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可再利用。这是为了能够基于对电池的劣化状态进行评价的指标中的满充电容量的变化量的变化,来判断电池可否再利用。在上述记载的电池管理装置中,测定部至少测定该构成电池的满充电容量,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满充电容量与满充电容量的初始值之差为预先决定的可再利用初始满充电容量阈值以上的情况下,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并且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没有判断为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可再利用。这是为了能够基于对电池的劣化状态进行评价的指标中的从满充电容量的初始值开始的变化量,来判断电池可否再利用。在上述记载的电池管理装置中,测定部至少测定该构成电池的内部电阻,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内部电阻为预先决定的可再利用内部电阻阈值以上的情况下,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并且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没有判断为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可再利用。这是为了能够基于对电池的劣化状态进行评价的指标中的内部电阻,来判断电池可否再利用。在上述记载的电池管理装置中,测定部至少测定该构成电池的内部电阻,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内部电阻的变化量为预先决定的可再利用内部电阻变化量阈值以上的情况下,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并且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没有判断为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可再利用。这是为了能够基于对电池的劣化状态进行评价的指标中的内部电阻的变化量,来判断电池可否再利用。在上述记载的电池管理装置中,测定部至少测定该构成电池的内部电阻,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内部电阻的变化量的变化为预先决定的可再利用内部电阻变化量的变化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并且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没有判断为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可再利用。这是为了能够基于对电池的劣化状态进行评价的指标中的内部电阻的变化量的变化,来判断电池可否再利用。在上述记载的电池管理装置中,测定部至少测定该构成电池的内部电阻,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内部电阻与内部电阻的初始值之差为预先决定的可再利用初始内部电阻阈值以上的情况下,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并且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没有判断为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可再利用。这是为了能够基于对电池的劣化状态进行评价的指标中的从内部电阻的初始值开始的变化量,来判断电池可否再利用。在上述记载的电池管理装置中,构成电池为电池单元。这是为了能够按每个电池单元判断可否再利用。能够有效利用可再利用的电池单元。在上述记载的电池管理装置中,构成电池是组合多个电池单元而得到的电池单元组。这是为了能够按每个电池单元组来判断可否再利用。由于将电池单元组作为电池组为止的工序少,所以成本的降低效果高。另外,在本发明的其他方式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中,利用测定部测定与多个构成电池的劣化有关的状态信息,利用发送部将该测定出的测定值从电池搭载设备发送到外部,利用接收部接收发送来的测定值,将接收到的测定值作为电池组以及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而存储到履历信息存储部,判断部基于该履历信息来决定电池组或者构成电池的处理方法。而且,判断部判断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是否存储有电池组的履历信息,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没有存储电池组的履历信息的情况下,决定为电池组不可再利用,并且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电池组的履历信息的情况下,基于构成电池组的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判断该构成电池可否再利用。在该电池的再利用方法中,能够基于电池搭载设备中搭载的电池的履历信息,决定电池的再利用方法。由于不必再检查被回收的电池的劣化程度,所以在电池的处理方法的决定上不花时间。也没有因该再检查而引起的成本损失。在上述记载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中,判断部在判断为构成电池组的构成电池都可再利用的情况下,决定为对电池组进行重新利用处理,在判断为构成电池组的构成电池都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决定为对电池组进行回收处理。这是为了在电池的处理方法的决定上花费的时间更短。在上述记载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中,判断部在判断为构成电池组的构成电池的一部分可再利用,并且判断为构成电池的剩余部分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决定为收集构成电池中的可再利用的构成电池来重新组成电池组,并且决定为对构成电池中的不可再利用的构成电池进行回收处理。这是为了能够有效利用可再利用的构成电池。在上述记载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中,判断部在决定了收集构成电池中的可再利用的构成电池来重新组成电池组的情况下,通过将被判断为可再利用的构成电池与搭载在用户所具有的电池搭载设备的电池组中可再利用的构成电池组合,来组成新的电池组。这是为了能够将不包含劣化程度大的构成电池的电池组搭载到用户所具有的电池搭载设备。在上述记载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中,与电池搭载设备的构成电池进行组合的构成电池的劣化程度比电池搭载设备的可再利用的构成电池中劣化的程度最大的构成电池的劣化的程度小或与之相同。这是为了新的电池组的电池性能比更换前的电池组的电池性能好。在上述记载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中,测定部至少测定该构成电池的满充电容量,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满充电容量为预先决定的可再利用满充电容量阈值以下的情况下,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并且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没有判断为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可再利用。这是为了能够基于对电池的劣化状态进行评价的指标中的满充电容量,来判断电池可否再利用。在上述记载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中,测定部至少测定该构成电池的满充电容量,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满充电容量的变化量为预先决定的可再利用满充电容量变化量阈值以上的情况下,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并且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没有判断为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可再利用。这是为了能够基于对电池的劣化状态进行评价的指标中的满充电容量的变化量,来判断电池可否再利用。在上述记载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中,测定部至少测定该构成电池的满充电容量,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满充电容量的变化量的变化为预先决定的可再利用满充电容量变化量的变化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并且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没有判断为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可再利用。这是为了能够基于对电池的劣化状态进行评价的指标中的满充电容量的变化量的变化,来判断电池可否再利用。在上述记载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中,测定部至少测定该构成电池的满充电容量,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满充电容量与满充电容量的初始值之差为预先决定的可再利用初始满充电容量阈值以上的情况下,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并且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没有判断为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可再利用。这是为了能够基于对电池的劣化状态进行评价的指标中的从满充电容量的初始值开始的变化量,来判断电池可否再利用。在上述记载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中,测定部至少测定该构成电池的内部电阻,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内部电阻为预先决定的可再利用内部电阻阈值以上的情况下,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并且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没有判断为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可再利用。这是为了能够基于对电池的劣化状态进行评价的指标中的内部电阻,来判断电池可否再利用。在上述记载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中,测定部至少测定该构成电池的内部电阻,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内部电阻的变化量为预先决定的可再利用内部电阻变化量阈值以上的情况下,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并且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没有判断为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可再利用。这是为了能够基于对电池的劣化状态进行评价的指标中的内部电阻的变化量,来判断电池可否再利用。 在上述记载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中,测定部至少测定该构成电池的内部电阻,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内部电阻的变化量的变化为预先决定的可再利用内部电阻变化量的变化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并且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没有判断为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可再利用。这是为了能够基于对电池的劣化状态进行评价的指标中的内部电阻的变化量的变化,来判断电池可否再利用。在上述记载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中,测定部至少测定该构成电池的内部电阻,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内部电阻与内部电阻的初始值之差为预先决定的可再利用初始内部电阻阈值以上的情况下,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并且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没有判断为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可再利用。这是为了能够基于对电池的劣化状态进行评价的指标中的从内部电阻的初始值开始的变化量,来判断电池可否再利用。在上述记载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中,构成电池为电池单元。这是为了能够按每个电池单元判断可否再利用。能够有效利用可再利用的电池单元。在上述记载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中,构成电池是组合多个电池单元而得到的电池单元组。这是为了能够按每个电池单元组来判断可否再利用。由于将电池单元组作为电池组为止的工序少,所以成本的降低效果高。另外,本发明的其他方式的信息通信终端设备具有:终端发送部,其向电池管理装置发送信息;终端控制部,其请求电池管理装置决定电池组的再利用方法;和终端接收部,其从电池管理装置接收信息。而且,电池管理装置具有:履历信息存储部,其将电池组的识别信息和构成电池组的构成电池的状态信息的测定值作为相关联的履历信息来存储;履历有无判断部,其判断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是否存储有电池组的履历信息;和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其基于构成电池组的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判断该构成电池可否再利用。而且,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没有存储电池组的履历信息的情况下,终端接收部接收被决定为电池组不可再利用的通知,并且在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电池组的履历信息的情况下,终端接收部接收由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决定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的通知。在该信息通信终端设备中,能够基于电池搭载设备的电池的状态信息,接收由电池管理装置决定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的通知。根据本发明,提供了在对车辆等的电池搭载设备所搭载的电池进行了回收之后,能够以低成本决定该回收的电池的处理的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管理装置、电池的再利用方法以及信息通信终端设备。


图1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池组件的概略结构图。图2是用于说明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池管理系统的框图。图3是用于说明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池管理系统中的满充电容量的履历信息的图表。图4是用于说明由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池管理系统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图5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池管理系统中的电池的内部电阻的履历信息的图表。图6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池管理系统中的上限电压超过次数的履历信息的图表。图7是用于说明第5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池管理系统的框图。图8是用于说明第6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池管理系统的框图。图9是用于说明第7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池组件的概略结构图。图10是表示第7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池组件中的电池单元组的容量维持率的图表。图11是用于说明第7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池单元组的存储状况的概念图。图12是表示第7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池单元组的SCO与电压之间的关系的图。符号说明:1、2、3…电池管理系统;10、20...电池组件;11…标签;12…电池单兀组;13…电池单元;100、200…车辆;110…测定部;120…连接部;130、430…存储部;140...PLC ;150…其他各部;220、320、420…发送部;300…外部充电器;310…被连接部;330…充电部;400…电池信息获取设备;410…被连接部;1000…数据站;1010…接收部;1020…履历信息存储部;1030…判断部;1031…履历有无判断部;1032...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2000…信息通信终端设备。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是针对将车载电池作为对象的电池管 理系统、电池的再利用方法以及信息通信终端设备,将本发明具体化的方式。(第I实施方式)
1.电池组件的构成如图1所示,本方式中成为对象的电池组件10是具有多个电池单元组12的电池组。图1中描绘了具备三个电池单元组12的电池组件10。电池单元组12具备多个电池单元13。电池单元组12是构成电池组件10的构成电池。图1的下段描绘了捆绑10个电池单元13的电池单元组12。在图1中,省略了上2段的电池单元组12所具备的电池单元
13。实际上,上2段的电池单元组12与下段的电池单元组12相同。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只是例示,电池组件10所具备的电池单元组12的个数、电池单元组12所具备的电池单元13的个数也可以是上述个数以外的多个。另外,电池组件10具有标签11。标签11是存储有电池组件10的序列号等与电池组件10有关的识别信息的识别信息存储部。另外,也可以存储有其他的管理信息。2.电池的再利用方法本方式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是用于恰当地分类是对电池组件10进行重新利用(Reuse)、重组利用(rebuilt)、回收(recycle)中的哪一个处理的方法。2-1.重新利用处理重新利用处理是指直接再利用电池组件10。例如,假设某个用户的车辆的电池组件10劣化。而且,假设存在成为废车的车辆等。假设搭载于该成为废车的车辆等的电池组件10具有能够再利用的品质。在这样的情况下,从该用户的车辆卸下电池组件10,将该能够再利用的电池组件10重新搭载到该用户的车辆上。2-2.重组利用处理重组利用处理是指从电池组件10中取出能够再利用的电池单元13或电池单元组12等而重新组成电池组件10。如接下来说明那样,可考虑方式I和方式2。 2 — 2 —1.方式 I在方式I中,从成为废车的车辆的电池组件10中取出能够再利用的电池单元组12,通过进行收集来重新组合而组成电池组件10。在方式I的情况下,卸下用户的车辆中搭载的劣化了的电池组件10,将该重新组合后的电池组件10搭载到用户的车辆上。该情况下,用户实质上更换电池组件10本身。即,从用户的车辆卸下的电池组件10中的电池单元组12不会被再次搭载于该用户的车辆。2 — 2 — 2.方式 2在方式2中,对搭载于用户的车辆的电池组件10中的能够再利用的电池单元组12进行再利用。即,由从该用户的车辆的电池组件10取出的能够再利用的电池单元组12、和从成为废车等的车辆的电池组件10取出的能够再利用的电池单元组12重新组成电池组件
10。即,从用户的车辆卸下的电池组件10的一部分电池单元组12构成新的电池组件10的一部分。因此,实质上只更换不能再利用的电池单元组12。当然,采用方式I和方式2中的哪一个都可以。为了简化说明,在第I实施方式到第6实施方式中采用方式I来进行说明。而且,在第7实施方式中对采用方式2的情况进行说明。2 — 3.回收处理回收处理是指将电池组件10分解而再资源化。而且,再资源化后的材料被再次用于制造电池组件10。
为了实现上述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本方式的电池管理系统以及电池管理装置成为以下说明那样的构成。3.电池管理系统的构成图2中表示本方式涉及的车载电池的电池管理系统I的框图。电池管理系统I中设有车辆100的一部分、外部充电器300、数据站1000。3—1.车辆车辆100具有电池组件10、测定部110、连接部120、存储部130、PLC140 (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其他各部150。车辆100具有以电池组件10的电力来开动的马达等动力源。即,车辆100是搭载有电池组件10的混合动力车辆或电动车等。其中,其他各部150包含该动力源、驱动系统、操作系统等。而且,其他各部150不是构成电池管理系统I的部件。电池组件10具有标签11。测定部110用于恰当地测量电池单元组12的满充电容量。满充电容量是用于判断电池组件10中的各电池单元组12的劣化状态的电池的状态信息。连接部120用于在对电池组件10进行充电时与外部充电器300连接。连接部120用于与外部充电器300连接。连接部120具有充电所使用的连接端子、和用于进行PLC140与外部充电器300的通信的连接器。存储部130用于存储由测定部110测定出的满充电容量的测定值和测定时间。另夕卜,存储部130也可以存储其他数据。PLC140用于经由连接部120与外部充电器300进行通信。不过,只要是能够进行通信的部件即可,并不限定于此。另外,测定部110也可以设于电池组件10。3 — 2.外部充电器外部充电器300具有被连接部310、发送部320、充电部330。被连接部310用于与车辆100的连接部120连接。被连接部310上设置有用于进行车辆100的电池组件10的充电的连接端子、和用于与车辆100进行通信的连接器。发送部320用于将标签11中记录的识别信息以及测定数据发送给数据站1000的接收部1010。充电部330用于经由被连接部310对车辆100的电池组件10进行充电。另外,外部充电器300也可以具有存储部。这是为了通过在存储部暂时积蓄数据,能够在经过规定时间之后进行数据的发送。该情况下,只要一次性发送多个车辆100的电池组件10的信息即可。3 — 3.数据站数据站1000是具有接收部1010、履历信息存储部1020、判断部1030的电池信息管理部。并且,是电池管理装置本身。接收部1010用于接收从外部充电器300的发送部320发送来的数据。履历信息存储部1020用于将由接收部1010接收到的数据存储为履历信息。在履历信息存储部1020中,多个车辆的与电池有关的履历信息(满充电容量的测定值和其测定时间)、和存储有履历信息的电池组件10的识别信息被相关联地存储。这样,在数据站1000的履历信息存储部1020中,标签11的识别信息与履历信息被相关联存储。而且,当然在履历信息存储部1020中存储有与多个车辆100的电池组件10相关的识别信息以及履历信息。这些履历信息还包含各电池单元组12、各电池单元13的履历。即,从电池组件10的标签11的识别信息能够追溯各电池单元组12、各电池单元13的全部履历。例如,对于某个电池单元组12,构成哪个电池组件10这一履历也与标签11的识别信息相关联地存储在履历信息存储部1020。判断部1030具有履历有无判断部1031、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1032。判断部1030用于利用履历有无判断部1031以及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1032来判断该电池的劣化状态并决定再利用方法。另外,也可以进行其他的判断或处理。履历有无判断部1031用于判断履历信息存储部1020中是否存储有用于决定再利用方法的与电池组件10有关的履历。该判断通过将用于决定再利用方法的电池组件10的识别信息。和履历信息存储部1020中存储的电池组件10的识别信息加以比较来进行。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用于基于履历信息存储部1020中存储的满充电容量的履历,来决定对该电池组件10进行重新利用处理、重组利用处理、回收处理中的哪一个处理。另外,数据站1000与信息通信终端设备2000连接。因此,数据站1000能够根据来自信息通信终端设备2000的要求,来通知电池组件10的处理的决定。4.电池的履历信息的收集方法车辆100的测定部110恰当地测定电池组件10的满充电容量。在此,测定部110按每个电池单元组12测定满充电容量。而且,其测定数据与测定时间被一起存储于存储部130。在每次通过外部充电器300被充电时,车辆100都经由连接部120、被连接部310与外部充电器300进行通信。而且,每当该充电时,外部充电器300都获得车辆100中的电池组件10的识别信息以及满充电容量的测定值。在此,还获得与测定时间有关的信息。接下来,外部充电器300向数据站1000发送该测定数据。数据站1000利用接收部1010每次接收数据。而且,将接收到的数据存储在履历信息存储部1020。此时,使满充电容量的测定值与标签11中存储的电池组件10的识别信息相对应存储。而且,还存储与测定时间有关的信息。这是为了由此能够使满充电容量和时间序列相对应地存储。当向该履历信息存储部1020存储履历信息时,在履历信息存储部1020已经存储有关于该电池组件10的履历的情况下,只要新添加接收到的满充电容量即可。在履历信息存储部1020没有存储有关于该电池组件10的履历的情况下,作为新的履历信息来存储。关于该履历信息的有无,可通过在履历信息存储部1020中是否存储有与标签11的识别信息一致的信息来判断。其中,数据站1000可以将接收到的满充电容量的测定值全部存储到履历信息存储部1020。另外,也可以不存储接收到的满充电容量的测定值的一部分。这是因为在从上一次存储了满充电容量的测定值时开始没有经过多长期间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在判断电池组件10的劣化状态时不需要该测定数据。因此,例如可以每经过一定时间便存储这些信息。例如,可以每3个月存储数据。5.基于电池的劣化而进行的再利用方法的判断方法如上述那样,数据站1000中收集有与多个车辆100的电池组件10相关的信息。履历信息存储部1020中按每个车辆、即按每个电池组件10存储有图3所示那样的满充电容量的履历。如图3所示,从电池组件10的搭载时开始每隔3个月存储满充电容量的测定值。但这只是例示,测定间隔也可以不是每隔3个月。另外,并不一定必须是每隔一定期间。在图3中,LI是可再利用满充电容量阈值。电池单元组12中满充电容量为可再利用满充电容量阈值以下的电池单元组被判断为不可再利用。电池单元组12中满充电容量比可再利用满充电容量阈值大的电池单元组被判断为可再利用。
5-1.重新利用处理若电池组件10的所有电池单元组12都可以再利用,则对该电池组件进行重新利用处理。即,当在电池组件10的所有电池单元组12中满充电容量比可再利用满充电容量阈值大的情况下,对该电池组件10进行重新利用处理。此时,在图3中,描绘了各电池单元组12的满充电容量的位置都位于线LI以上。5 — 2.重组利用处理若电池组件10中的一部分电池单元组12可再利用、且电池组件10中的剩余电池单元组12不可再利用,则对该电池组件10进行重组利用处理。即,在电池组件10中的一部分电池单元组12的满充电容量比可再利用满充电容量阈值大、且剩余的电池单元组12的满充电容量为可再利用满充电容量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对该电池组件10进行重组利用处理。此时,在图3中,描绘了一部分电池单元组12的满充电容量的位置位于线LI以上,描绘了剩余电池单元组12的满充电容量的位置位于线LI以下的位置。在该重组利用处理中,对描绘了电池单元组12的满充电容量的位置位于线LI以上的电池单元组、即可再利用电池单元组进行收集而新组成电池组件10。另一方面,对描绘了电池单元组12的满充电容量的位置位于线LI以下的位置的电池单元组、即不可再利用电池单元组进行回收处理。5 — 3.回收处理若电池组件10的所有电池单元组12不可再利用,则对该电池组件进行回收处理。SP,若在电池组件10的所有电池单元组12中,满充电容量为可再利用满充电容量阈值以下,则对该电池组件10进行回收。该情况下,在图3中,描绘了各电池单元组12的满充电容量的位置都位于线LI以下的位置。另外,当在数据站1000中没有与该电池组件10相关的信息时,判断为该电池组件10不可再利用。这是因为若对数据站1000中没有记录的电池组件10再次测定满充电容量,则成本损失较大。6.电池的再利用方法的流程根据图4的流程图,对车载电池的再利用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假设车辆100为废车。该情况下,车辆被拆卸,车辆100的电池组件10被回收(S101)。接下来,根据电池组件10的标签11获取电池的识别信息,并且,向数据站1000查询该识别信息(S102)。只用利用对识别信息进行查询的软件等即可。接下来,判断数据站1000的履历信息存储部1020中是否存储有与该电池有关的信息(S103)。具体而言,判断部1030的履历有无判断部1031对履历信息存储部1020中是否存储有该电池组件10的识别信息进行调查。当在S103中判断为数据站1000的履历信息存储部1020中有与该电池组件10相关的信息时(S103 是”),进入到S104。当在数据站1000的履历信息存储部1020中没有与该电池组件10有关的信息时(S103 否”),进入到 S109。在S104中,读出电池组件10中的各电池单元组12的履历信息。而且,判断各电池单元组12是否可再利用(S104)。该判断由判断部1030的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1032进行。该判断方法如前所述。然后,进入到S105。当在S105中判断为电池组件10中的所有电池单元组12都可再利用时(S105:“是”),进入到S107。具体而言,是各电池单元组12的满充电容量都比可再利用满充电容量阈值大的情况。另一方面,在不是都可再利用的情况下(S105 否”),进入到S106。当S106中判断为电池组件10中的所有电池单元组12不可再利用时(S106:“是”),进入到S109。具体而言,是各电池单元组12的满充电容量都为可再利用满充电容量阈值以下的情况。当在电池组件10中可再利用的电池单元组12与不可再利用的电池单元组12混在一起时(S106 否”),进入到S108。具体而言,是一部分电池单元组12的满充电容量比可再利用满充电容量阈值大,剩余电池单元组12的满充电容量为可再利用满充电容量阈值以下的情况。在S107中,决定为对电池组件10进行重新利用处理。因此,电池组件被直接搭载到其他的车辆。从而,该电池组件10再次被销售业者销售给用户。在S108中,决定为按每个电池单元组12对电池组件10进行重组利用处理。因此,收集电池组件10的一部分电池单元组12,来制造新的电池组件。S卩,电池的劣化程度小的可再利用的电池单元组12被再次作为产品来使用。在重组利用处理的情况下,包含被再利用的电池单元组12的电池组件也被销售业者销售给用户。剩余的不可再利用的电池单元组12只要流转到回收处理即可。在S109中,决定为对电池组件10进行回收处理。因此,电池组件10全部被拆卸而再资源化。由回收业者来进行该拆卸。7.变形例7 -1.关于可再利用的判断基准在本方式中,作为电池组件10以及电池单元组12可否再利用的判断基准,使用了可再利用满充电容量阈值。但是,作为电池单元组12的判断基准,也可以使用可再利用满充电容量阈值以外的值。也可以根据满充电容量的变化量等来判断电池组件10的劣化状态。7-1-1.满充电容量的变化量作为电池组件10以及电池单元组12可否再利用的判断基准,能够使用满充电容量的变化量认。如图3所示,变化量AC是在预先决定的规定期间内满充电容量变化了的变化量。该情况下,对图3中的最后存储的测定值和紧接其在前面存储的测定值进行比较,求出作为它们之差的满充电容量变化量。而且,在满充电容量变化量为预先决定的可再利用满充电容量变化量阈值以上时,判断为该电池单元组12不可再利用。否则,判断为可再利用。7-1-2.满充电容量的变化量的变化另外,作为电池组件10以及电池单元组12可否再利用的判断基准,能够使用满充电容量的变化量AC的变化。S卩,将图3中线段I与线段J的斜率之差作为可否再利用的判断基准。在该斜率之差为预先决定的可再利用满充电容量变化量的变化的阈值以上时,判断为该电池单元组12不可再利用。否则,判断为可再利用。其中,线段1、J的斜率可以分别如下表示。即,在是期间Tl中的满充电容量的变化量ACl的情况下,斜率为ACl / Tl。在是期间TL中的满充电容量的变化量ACL的情况下,斜率为ACL / TL。而且,可以求出这些斜率ACl / Tl以及ACL / TL之比,基于该比的值来作为电池组件10以及电池单元组12可否再利用的判断基准。
7-1-3.与初始值的比较也可以通过与满充电容量的初始值进行比较,来进行电池组件10以及电池单元组12可否再利用的判断。即,求出最后存储的满充电容量的值与最初存储的满充电容量的值之差。在最后存储的满充电容量的值与最初存储的满充电容量的值之差为初始满充电容量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不可再利用。另一方面,在最后存储的满充电容量的值与最初存储的满充电容量的值之差小于可再利用初始满充电容量阈值时,判断为该电池单元组12可再利用。即,通过只与初始值进行比较,来判断可否再利用。因此,此时不必一定按照时间序列来存储满充电容量。7-2.每个电池单元的再利用另外,在本方式中,按每个电池单元组12测定了满充电容量。但是,也可以按每个电池单元13进行测定。该情况下,能够按每个电池单元13来判断可否再利用。因此,能够收集可再利用的电池单元13来组成新的电池组件。该情况下,电池单元13还是构成电池组件的构成电池。7-3.电池搭载设备另外,在本方式中,对搭载于车辆的电池进行了说明。但是,应用可以不限于车辆。只要是通过外部充电设备进行充电的电子设备类即可,可以同样地利用。因此,本方式涉及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以及电池管理系统能够适用于所有电池搭载设备。在此,电池搭载设备是指搭载电池组件的车辆以及其他的电子设备类。即,车辆包含于电池搭载设备。7-4.电池单元的再利用在本方式中,对搭载有电池组件10的车辆100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方式涉及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以及电池管理系统也适用于电池单元13被以单体搭载的车辆。当然,还能够适用于所有电池搭载设备。该情况下,对一个电池单兀13设有一个标签11。7-5.识别信息的存储地方在本方式中,将标签11配置在电池组件10的内部。但只要是车辆100的内部的任意位置即可,也可以配置在除此之外的地方。这是因为如果车辆100的固有信息与电池组件10的相关性结合,则依然能够基于电池组件10的履历信息来决定电池组件10的再利
用方法。8.总结如以上详细说明那样,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池管理系统将由车辆100的测定部110测定出的与满充电容量有关的数据经由外部充电器300发送给数据站1000。而且,在数据站1000中,基于满充电容量的履历来划分电池组件10的再利用方法。由此,实现了能够恰当地划分电池组件10的再利用方法的电池管理系统。而且,在本方式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中,不必对回收的电池重新检查劣化的程度。因此,实现了低成本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只是例示,不对本发明进行任何限定。因此,本发明当然可以在不脱离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进、变形。例如,不限制电池的种类。可以是镍氢电池,也可以是锂离子电池。另外,还可以是其他的电池。(第2实施方式)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方式涉及的电池管理系统的概略结构与第I实施方式的电池管理系统I的概略结构几乎相同。在第I实施方式中测定满充电容量,将其作为推测电池的劣化程度的基准。在本方式中取代满充电容量而测定电池的内部电阻,将其作为判断电池的劣化程度的基准。即,电池的内部电阻是用于判断电池组件10中的各电池单元组12的劣化状态的电池的状态信息。除此之外的点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只对不同的点进行说明。1.电池的内部电阻的测定在本方式中,测定电池组件10的内部电阻。测定部110按电池组件10中的每个电池单元组12来测定内部电阻。测定出的每个电池单元组12的内部电阻在每次测定时被存储于车辆100的存储部130。能够以各种条件来测定该电池的内部电阻。例如,可以改变SOC (SOC =State OF Charge)和温度来测定。即,将SOC (25%,50%)与温度(01:,101:,20°0组合来测定。该情况下,在与模式I (S0C25%、温度(TC)、模式 2 (S0C25%、温度 10°C)、模式 3 (S0C25%、温度 20°C )、模式 4 (S0C50 %、温度(TC )、模式5 (S0C50%、温度10°C)、模式6 (S0C50%、温度20°C)相符的情况下分别测定内部电阻。2.基于电池的劣化所采用的再利用方法的判断方法数据站1000中收集有与车辆100的电池组件10相关的信息。履历信息存储部1020中存储有图5所示那样的电池的内部电阻的履历。履历信息存储部1020中存储有从电池组件10的搭载时开始每隔3个月测定的电池的内部电阻的测定值。但这只是例示,测定间隔也可以不是每隔3个月。另外,也可以不必每隔一定期间。在图5中,L2是可再利用内部电阻阈值。电池单元组12中内部电阻为可再利用内部电阻阈值以上的电池单元组被判断为不可再利用。电池单元组12中内部电阻比可再利用内部电阻阈值小的电池单元组被判断为可再利用。若在电池组件10的所有电池单元组12中内部电阻比可再利用内部电阻阈值小,则对该电池组件10进行重新利用处理。S卩,在图5中,如果针对各电池单元组12描绘了内部电阻的位置都位于线L2以下,则对电池组件10进行重新利用处理。在电池组件10中的一部分电池单元组12的内部电阻比可再利用内部电阻阈值小、且剩余电池单元组12的内部电阻为可再利用内部电阻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对该电池组件10进行重组利用处理。即,在图5中,如果一部分电池单元组12的内部电阻位于线L2以下,描绘了剩余电池单元组12的内部电阻的位置位于线L2以上的位置,则对电池组件10进行重组利用处理。具体而言,将描绘了电池单元组12的内部电阻的位置位于线L2以下的电池单元组进行组合来组成新的电池组件10。另一方面,将描绘了内部电阻的位置位于线L2以上的电池单元组12流转到回收处理。若在电池组件10的所有电池单元组12中内部电阻为可再利用内部电阻阈值以上,则对该电池组件10进行回收处理。S卩,在图5中,如果针对各电池单元组12描绘了内部电阻的位置都位于线L2以上的位置,则对电池组件10进行回收处理。3.变形例本方式采用了电池的内部电阻来作为电池组件10以及电池单元组12可否再利用的判断基准。除此之外,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于第I实施方式所述的变形例,能够几乎同样地使用。
3 -1.关于可再利用的判断基准在本方式中,使用了可再利用内部电阻阈值作为电池组件10以及电池单元组12可否再利用的判断基准。但是,作为电池单元组12的判断基准,也可以使用可再利用内部电阻阈值以外的值。3—1 — 1.内部电阻的变化量作为电池组件10以及电池单元组12可否再利用的判断基准,能够使用内部电阻的变化量。变化量是指在预先决定的规定期间内内部电阻变化了的变化量。该情况下,对最后存储的测定值与紧接其在前面存储的测定值进行比较,求出作为它们之差的内部电阻变化量。而且,在内部电阻变化量为预先决定的可再利用内部电阻变化量阈值以上时,判断为该电池单元组12不可再利用。否则,判断为可再利用。3-1-2.内部电阻的变化量的变化另外,作为电池组件10以及电池单元组12可否再利用的判断基准,能够使用内部电阻的变化量的变化。在内部电阻的变化量的变化为预先决定的可再利用内部电阻变化量的变化的阈值以上时,判断为该电池单元组12不可再利用。否则,判断为可再利用。3-1-3.与初始值的比较也可以通过与内部电阻的初始值进行比较,来进行电池组件10以及电池单元组12可否再利用的判断。即,求出最后存储的内部电阻的值与最初存储的内部电阻的值之差。在最后存储的内部电阻的值与最初存储的内部电阻的值之差为初始内部电阻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不可再利用。另一方面,在最后存储的内部电阻的值与最初存储的内部电阻的值之差小于可再利用初始内部电阻阈值时,判断为该电池单元组12可再利用。S卩,通过只与初始值进行比较,来判断可否再利用。因此,该情况下不必一定按照时间序列来存储内部电阻。3-2.每个电池单元的再利用另外,在本方式中,按每个电池单元组12测定了内部电阻。但是,也可以按每个电池单元13来测定。该情况下,可以按每个电池单元13来判断可否再利用。因此,能够收集可再利用电池单元13来组成新的电池组件。该情况下,电池单元13还是构成电池组件的构成电池。3-3.电池搭载设备另外,本方式中,对搭载于车辆的电池进行了说明。但是,应用并不限于车辆。只要是通过外部充电设备进行充电的电子设备类即可,能够同样地使用。因此,本方式涉及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以及电池管理系统能够适用于所有电池搭载设备。3-4.电池单元自身的再利用在本方式中,对搭载有电池组件10的车辆100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方式涉及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以及电池管理系统也适用于电池单元13被以单体搭载的车辆。当然,也可以适用于所有电池搭载设备。该情况下,对一个电池单元13设置有一个标签11。3-5.识别信息的存储地方在本方式中,将标签11配置在电池组件10的内部。但是,只要是车辆100的内部的任意位置即可,也可以配置在除此之外的地方。这是因为只要车辆100的固有信息与电池组件10的相关性结合,则依然能够基于电池组件10的履历信息来决定电池组件10的再利用方法。4.总结如以上详细说明那样,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池管理系统将由车辆100的测定部110测定出的与电池的内部电阻有关的数据经由外部充电器300发送给数据站1000。而且,在数据站1000中,基于内部电阻的履历来划分电池组件10的再利用方法。由此,实现了能够适当地划分电池组件10的再利用方法的电池管理系统。而且,本方式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中,不必对回收的电池重新检查劣化的程度。因此,实现了低成本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此外,本实施方式只是例示,不对本发明进行任何限定。因此,本发明当然可以在不脱离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进、变形。例如,电池的种类不受限。可以是镍氢电池,也可以是锂离子电池。另外,还可以是其他的电池。(第3实施方式)对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方式涉及的电池管理系统的概略结构与第I实施方式的电池管理系统I的概略结构几乎相同。在第I实施方式中测定满充电容量,将其作为推测电池的劣化程度的基准。在本方式中取代满充电容量而对上限电压超过次数进行计数,将其作为用于判断电池的劣化程度的基准。即,上限电压超过次数是用于判断电池组件10中的各电池单元组12的劣化状态的电池的状态信息。除此之外的点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只对不同的点进行说明。1.上限电压超过次数的计数在本方式中,对电池组件10的上限电压超过次数进行计数。在此,上限电压是指作为使用电池组件10时不希望超过该电压的电压而预先设定的电压。上限电压超过次数是超过上限电压的次数。这样超过上限电压的情况是以下的情况。例如,在冻结等车辆容易滑动的路面上减速时轮胎失去控制后,再次取得控制的情况。该情况下,测定部110对电池单元组12的上限电压超过次数进行计数。将其预先存储到存储部130中。本方式中的测定部HO用于对在使用电池组件10时3个月以内超过该上限电压的次数进行计数。2.基于电池的劣化所采取的再利用方法的判断方法数据站1000中收集有与车辆100的电池组件10相关的信息。履历信息存储部1020中存储有图6所示那样的上限电压超过次数的履历。上限电压超过次数的测定值从电池组件10的搭载时开始每隔3个月存储。但是,这只是例示,测定间隔也可以不是每隔3个月。在图6中,L3为可再利用上限电压超过次数阈值。电池单元组12中上限电压超过次数为可再利用上限电压超过次数阈值以上的电池单元组被判断为不可再利用。电池单元组12中上限电压超过次数比可再利用上限电压超过次数阈值小的电池单元组被判断为
可再利用。若在电池组件10的所有电池单元组12中上限电压超过次数比可再利用上限电压超过次数阈值小,则对该电池组件10进行重新利用处理。即,在图6中,如果描绘了各电池单元组12的上限电压超过次数的位置都位于线L3以下,则对该电池组件10进行重新利用处理。在电池组件10中的一部分电池单元组12的上限电压超过次数比可再利用上限电压超过次数阈值小、且剩余的电池单元组12的满充电容量为可再利用上限电压超过次数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对该电池组件10进行重组利用处理。S卩,在图6中,如果描绘了一部分电池单元组12的上限电压超过次数的位置位于线L3以下,描绘了剩余电池单元组12的上限电压超过次数的位置位于线L3以上的位置,则对电池组件10进行重组利用处理。具体而言,将电池单元组12中描绘了上限电压超过次数的位置位于线L3以下的电池单元组进行组合来组成新的电池组件10。另一方面,将描绘了上限电压超过次数的位置位于线L3以上的位置的电池单元组12流转到回收处理。若在电池组件10的所有电池单元组12中上限电压超过次数为可再利用上限电压超过次数阈值以上,则对该电池组件10进行回收处理。即,在图6中,如果描绘了各电池单元组12的上限电压超过次数的位置都位于线L3以上的位置,则对该电池组件10进行回收处理。3.变形例本方式采用了上限电压超过次数来作为电池组件10以及电池单元组12可否再利用的判断基准。除此之外,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于第I实施方式所述的变形例的大部分内容能够同样地利用。3 -1.关于可再利用的判断基准在本方式中,使用了可再利用上限电压超过次数阈值,作为电池组件10以及电池单元组12可否再利用的判断基准。但是,作为电池单元组12的判断基准,也可以使用可再利用上限电压超过次数阈值以外的值。例如,也可以使用从最初生产电池组件10开始的可再利用累计上限电压超过次数阈值。3-2.每个电池单元的再利用另外,在本方式中,按每个电池单元组12测定了上限电压超过次数。但是,也可以按每个电池单元13测定。该情况下,能够按每个电池单元13来判断可否再利用。因此,能够收集可再利用的电池单元13来组成新的电池组件。该情况下,电池单元13还是构成电池组件的构成电池。3-3.电池搭载设备另外,在本方式中,对搭载于车辆的电池进行了说明。但是,应用不限于车辆。只要是通过外部充电设备进行充电的电子设备类即可,可以同样地利用。因此,本方式涉及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以及电池管理系统能够适用于所有电池搭载设备。3-4.电池单元自身的再利用在本方式中,对搭载有电池组件10的车辆100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方式涉及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以及电池管理系统也适用于电池单元13被以单体搭载的车辆。当然,也能够适用于所有电池搭载设备。该情况下,对一个电池单元13设置有一个标签11。3-5.识别信息的存储地方在本方式中,将标签11配置在电池组件10的内部。但是,只要是车辆100的内部的任意位置即可,也可以配置在除此之外的地方。这是因为只要车辆100的固有信息和电池组件10的相关性结合,就依然能够基于电池组件10的履历信息来决定电池组件10的再利用方法。4.总结
如以上详细说明那样,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池管理系统将由车辆100的测定部110测定出的与上限电压超过次数有关的数据经由外部充电器300发送给数据站1000。而且,在数据站1000中,基于上限电压超过次数的履历来划分电池组件10的再利用方法。由此,实现了能够适当地划分电池组件10的再利用方法的电池管理系统。而且,在本方式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中,不必对回收的电池重新检查劣化的程度。因此,实现了低成本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此外,本实施方式只是例示,不对本发明进行任何限定。因此,本发明当然可以在不脱离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进、变形。例如,电池的种类不受限。可以是镍氢电池,也可以是锂离子电池。另外,还可以是其他的电池。(第4实施方式)对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方式中,通过组合第I实施方式中测定的满充电容量、第2实施方式中测定的电池的内部电阻、第3实施方式中测定的上限电压超过次数,来判断电池的劣化程度。除此之外的点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只对不同的点进行说明。1.可否再利用的判断基准关于可否再利用的判断如下进行。在本方式中,收集满充电容量、电池的内部电阻、上限电压超过次数的数据。而且,如果满充电容量、电池的内部电阻、上限电压超过次数中的任意一个有问题,则判断为不可再利用。另一方面,如果满充电容量、电池的内部电阻、上限电压超过次数都没有问题,则判断为可再利用。即,为了被判断为可再利用,需要满足满充电容量、电池的内部电阻、上限电压超过次数的所有评价项目。2.基于电池的劣化所采用的再利用方法的判断方法数据站1000中收集有与车辆100的电池组件10相关的信息。履历信息存储部1020中存储有图3所示那样的满充电容量、图5所示那样的电池的内部电阻、图6所示那样的上限电压超过次数的履历。存储有从电池组件10的搭载时开始每隔3个月测定的满充电容量、电池的内部电阻、上限电压超过次数的测定值。但是,这只是例示,测定间隔也可以不是每隔3个月。在判断为电池组件10中的所有电池单元组12可再利用的情况下,对电池组件10进行重新利用处理。此时在所有电池单元组12中,满充电容量比可再利用满充电容量阈值(LI)大,内部电阻比可再利用内部电阻阈值(L2)小,上限电压超过次数比可再利用上限电压超过次数阈值(L3)小。当电池组件10中的一部分电池单元组12被判断为可再利用、且剩余的电池单元组12被判断为不可再利用时,对电池组件10进行重组利用处理。此时,对于一部分电池单元组12而言,满充电容量比可再利用满充电容量阈值(LI)大,内部电阻比可再利用内部电阻阈值(L2)小,上限电压超过次数比可再利用上限电压超过次数阈值(L3)小。而且,对于剩余的电池单元组12而言,满足满充电容量为可再利用满充电容量阈值(LI)以下、内部电阻为可再利用内部电阻阈值(L2)以上、上限电压超过次数为可再利用上限电压超过次数阈值(L3)以上中的任意一个以上的必要条件。在进行重组利用处理的情况下,将可再利用电池单元组12组合来组成新的电池组件10,并且,将不可再利用的电池单元组12流转到回收处理。
在电池组件10中的所有电池单元组12被判断为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对电池组件10进行回收处理。此时在电池组件10的所有电池单元组12中,满足满充电容量为可再利用满充电容量阈值(LI)以下、内部电阻为可再利用内部电阻阈值(L2)以上、上限电压超过次数为可再利用上限电压超过次数阈值(L3)以上中的任意一个以上的必要条件。此外,本方式中设定的上述阈值的值并不一定需要与第I实施方式至第3实施方式中设定的阈值的值一致。3.变形例本方式采用了满充电容量、电池的内部电阻、上限电压超过次数作为电池组件10以及电池单元组12可否再利用的判断基准。除此以外,与第I实施方式至第3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于第I实施方式至第3实施方式所述的绝大多数的变形例,能够同样地使用。3-1.评价基准的组合在本方式中,将满充电容量、电池的内部电阻、上限电压超过次数这3个作为再利用方法的选择的判断基准来使用。但是,也可以将这些中的任意两个作为再利用方法的选择的判断基准。因为这样也能够判断电池单元组12可否再利用。3-2.关于可再利用的判断基准作为电池组件10以及电池单元组12可否再利用的判断基准,能够使用本方式中例示的其他判断基准。即,也可以通过满充电容量或内部电阻的变化量、甚至该变化量的变化、与初始值的比较等,来判断该电池单元组12可否再利用。另外,关于上限电压超过次数,也可以使用其累计值。该情况下,能够在以上所述的阈值中任意选出I个以上的阈值。而且,将根据选出的阈值中的任意I个以上的阈值来判断为不可再利用的电池单元组12判断为不可再利用。将使用选出的阈值中的任意阈值都没有判断为不可再利用的电池单元组12判断为可再利用。即,将被判断为不可再利用的电池单元组12以外的电池单元组12判断为可再利用的电池单元组12。3-3.每个电池单元的再利用另外,在本方式中,按每个电池单元组12测定了满充电容量或内部电阻、上限电压次数。但是,也可以按每个电池单元13测定。该情况下,能够按每个电池单元13判断可否再利用。因此,可以收集可再利用的电池单元13来组成新的电池组件。该情况下,电池单元13还是构成电池组件的构成电池。3-4.电池搭载设备另外,在本方式中,对搭载于车辆的电池进行了说明。但是,应用不限于车辆。只要是通过外部充电设备进行充电的电子设备类即可,能够同样地利用。因此,本方式涉及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以及电池管理系统能够适用于所有电池搭载设备。3-5.电池单元自身的再利用在本方式中,对搭载有电池组件10的车辆100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方式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以及电池管理系统也适用于电池单元13被以单体搭载的车辆。当然,也能够适用于所有电池搭载设备。该情况下,对一个电池单元13设置有一个标签11。3-6.识别信息的存储地方在本方式中,将标签11配置在电池组件10的内部。但是,只要是车辆100的内部的任意位置即可,也可以配置在除此之外的地方。这是因为如果车辆100的固有信息和电池组件10的相关性结合,则依然能够基于电池组件10的履历信息来决定电池组件10的再利用方法。4.总结如以上详细说明那样,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池管理系统将由车辆100的测定部110测定出的与满充电容量、电池的内部电阻、上限电压超过次数有关的数据经由外部充电器300发送给数据站1000。而且,在数据站1000中,基于满充电容量、电池的内部电阻、上限电压超过次数的履历来划分电池组件10的再利用方法。由此,实现了能够适当地划分电池组件10的再利用方法的电池管理系统。而且,在本方式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中,不必对回收的电池重新检查劣化的程度。因此,实现了低成本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另外,本实施方式只为例示,不对本发明进行任何限定。因此,本发明当然可以在不脱离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进、变形。例如,电池的种类不受限。可以是镍氢电池,也可以是锂离子电池。另外,还可以是其他的电池。(第5实施方式)对第5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方式中,数据站1000的数据的获取路径与第I实施方式至第4实施方式不同。因此,以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1.电池管理系统的构成图7表示了本方式涉及的电池管理系统2。如图7所示,电池管理系统2中设有车辆200的一部分和数据站1000。在本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测定数据的通信时不经由外部充电器300。因此,在测定数据的通信中也不使用PLC140。车辆200除了具有电池组件10、测定部110、存储部130、其他各部150以外,还具有发送部220。发送部220用于向数据站1000的接收部1010发送数据。因此,在点火开关(ignition)接通的期间,由车辆200测定出的电池组件10的测定值能够随时向数据站1000发送数据。2.电池的履历信息的收集方法发送部220能够将标签11的识别信息以及由测定部110测定出的测定值随时向数据站1000发送。或者,也能够每隔3个月向数据站1000发送存储部130中蓄积的测定值。该情况下,只要每隔3个月利用测定部110进行测定即可。或者,也可以随时进行测定并蓄积测定数据。3.基于电池的劣化所采用的再利用方法的判断方法关于电池单元组12可否再利用的判断,可以利用第I实施方式至第4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任意方法。而且,进行该判断的依然是数据站1000的判断部1030的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1032。4.变形例在本方式中,作为电池组件10以及电池单元组12可否再利用的判断基准,利用了第I实施方式至第4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基准。因此,对于第I实施方式至第4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所有变形例,能够同样地使用。4-1.评价基准的组合
在本方式中,能够任意选出满充电容量、电池的内部电阻、上限电压超过次数中的I个以上3个以下来自由组合。因为这样也可以判断出电池单元组12可否再利用。4-2.关于可再利用的判断基准作为电池组件10以及电池单元组12可否再利用的判断基准,能够利用本方式中例示的其他判断基准。即,可以利用满充电容量、内部电阻自身、它们的变化量、甚至它们的变化量的变化、与初始值的比较等,来判断该电池单元组12可否再利用。另外,关于上限电压超过次数,也能够使用其累计值。4-3.每个电池单元的再利用另外,在本方式中,按每个电池单元组12测定了满充电容量、内部电阻、上限电压次数。但是,也可以按照每个电池单元13测定。该情况下,能够按每个电池单元13来判断可否再利用。因此,能够收集可再利用的电池单元13来组成新的电池组件。该情况下,电池单元13还是构成电池组件的构成电池。4-4.电池搭载设备另外,在本方式中,对搭载于车辆的电池进行了说明。但是,应用不限于车辆。只要是电子设备类即可,可以同样地利用。因此,本方式涉及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以及电池管理系统能够适用于所有电池搭载设备。4-5.电池单元自身的再利用在本方式中,对搭载有电池组件10的车辆200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方式涉及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以及电池管理系统也适用于电池单元13被以单体搭载的车辆。当然,也能够适用于所有电池搭载设备。该情况下,对一个电池单元13设置有一个标签11。4-6.识别信息的存储地方在本方式中,将标签11配置在电池组件10的内部。但是,只要是车辆200的内部的任意位置即可,可以配置在除此之外的地方。这是因为如果车辆200的固有信息和电池组件10的相关性结合,则依然能够基于电池组件10的履历信息来决定电池组件10的再利
用方法。5.总结如以上详细说明那样,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池管理系统将由车辆200的测定部110测定出的与满充电容量、电池的内部电阻、上限电压超过次数等有关的数据不经由外部充电器300而直接发送给数据站1000。而且,在数据站1000中,基于满充电容量、电池的内部电阻、上限电压超过次数等的履历,来划分电池组件10的再利用方法。由此,实现了能够适当地划分电池组件10的再利用方法的电池管理系统。而且,在本方式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中,不必对回收的电池重新检查劣化的程度。因此,实现了低成本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此外,本实施方式只为例示,不对本发明进行任何限定。因此,本发明当然可以在不脱离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进、变形。例如,电池的种类不受限。可以是镍氢电池,也可以是锂离子电池。另外,还可以是其他的电池。另外,在本方式中,对搭载于车辆的电池进行了说明。但是,应用并不限于车辆。只要是搭载二次电池的电子设备类即可,能够同样地使用。(第6实施方式)
对第6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方式的电池管理系统是取代图2所示的电池管理系统I的外部充电器300而具有电池信息获取设备的系统。1.电池管理系统的构成图8表示了本方式涉及的车载电池的电池管理系统3的框图。电池管理系统3中设有车辆100的一部分、电池信息获取设备400的一部分、和数据站1000。电池信息获取设备400用于获取与电池组件10有关的信息。电池信息获取设备400也可以是用于获取与车辆有关的其他信息,来诊断有无故障位置的诊断设备。电池信息获取设备400具有被连接部410、发送部420、存储部430。被连接部410用于与车辆100的连接部120连接。在被连接部410上设置有用于与车辆100进行通信的连接器。发送部420用于向数据站1000的接收部1010发送存储部430中存储的电池组件10的识别信息以及测定数据。存储部430用于暂时存储电池组件10的识别信息以及测定数据。其他各部440用于获取除了电池组件10以外的车辆100的各部的信息。电池信息获取设备400获取与电池组件10有关的识别信息以及测定数据。此时,也可以获取与车辆100有关的其他信息。通过从车辆100的连接部120到电池信息获取设备400的被连接部410为止的连接,来获取这些信息。这些获取的信息被存储在存储部430中。而且,随后这些电池组件10的识别信息以及测定数据被发送到数据站1000。此时的发送通过无线通信来进行。2.电池的履历信息的收集方法发送部420能够向数据站1000发送存储部130中蓄积的测定值等。或者,也可以每隔一定期间向数据站1000发送。例如,能够每隔3个月发送数据。3.基于电池的劣化所采用的再利用方法的判断方法关于电池单元组12可否再利用的判断,可以使用第I实施方式至第5实施方式所说明的任意方法。而且,进行该判断的依然是数据站1000的判断部1030的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1032。4.变形例在本方式中,作为电池组件10以及电池单元组12可否再利用的判断基准,使用了第I实施方式至第5实施方式所说明的基准。因此,针对第I实施方式至第5实施方式所述的绝大多数的变形例,能够同样地使用。4-1.评价基准的组合对电池单元组12可否再利用的判断基准而言,能够任意选出满充电容量、电池的内部电阻、上限电压超过次数中的I个以上3个以下来自由组合。因为这样也可以判断电池单元组12可否再利用。4-2.关于可再利用的判断基准 并且,作为电池单元组12可否再利用的判断基准,能够使用以下的基准。即,也可以通过满充电容量、内部电阻自身、它们的变化量、甚至该变化量的变化、与初始值的比较等,来判断该电池单元组12可否再利用。另外,关于上限电压超过次数,也可以使用其累计值。4-3.每个电池单元的再利用另外,在本方式中,按每个电池单元组12测定了满充电容量、内部电阻、上限电压次数。但是,也可以按照每个电池单元13测定。该情况下,能够按每个电池单元13来判断可否再利用。因此,能够收集可再利用的电池单元13来组成新的电池组件。该情况下,电池单元13还是构成电池组件的构成电池。4-4.电池搭载设备另外,在本方式中,对搭载于车辆的电池进行了说明。但是,应用不限于车辆。只要是电子设备类即可,可以同样地利用。因此,本方式涉及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以及电池管理系统能够适用于所有电池搭载设备。4-5.电池单元自身的再利用在本方式中,对搭载有电池组件10的车辆100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方式涉及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以及电池管理系统也适用于电池单元13被以单体搭载的车辆。当然,也能够适用于所有电池搭载设备。该情况下,对一个电池单元13设置有一个标签11。4-6.识别信息的存储地方在本方式中,将标签11配置在电池组件10的内部。但是,只要是车辆100的内部的任意位置即可,也可以配置在除此之外的地方。这是因为如果车辆100的固有信息和电池组件10的相关性结合,则依然能够基于电池组件10的履历信息来决定电池组件10的再利用方法。4 — 7.有线通信在本方式中,通过无线通信进行了信息从电池信息获取设备400的发送部420向数据站1000的接收部1010的发送。但是,也可以通过有线通信来进行这些信息的发送。该情况下,也能够起到与本方式相同的效果。5.总结如以上详细说明那样,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池管理系统3将由车辆100的测定部110测定出的满充电容量、电池的内部电阻、上限电压超过次数等有关的数据经由电池信息获取设备400发送给数据站1000。而且,在数据站1000中,基于满充电容量、电池的内部电阻、上限电压超过次数等的履历,来划分电池组件10的再利用方法。由此,实现了能够恰当地划分电池组件10的再利用方法的电池管理系统。而且,在本方式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中,不必对回收的电池重新检查劣化的程度。因此,实现了低成本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此外,本实施方式只为例示,不对本发明进行任何限定。因此,本发明当然可以在不脱离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进、变形。例如,电池的种类不受限。可以是镍氢电池,也可以是锂离子电池。另外,还可以是其他的电池。另外,在本方式中,对搭载于车辆的电池进行了说明。但是,应用不限于车辆。只要是搭载二次电池的电子设备类即可,都能够同样地使用。如以上第I实施方式至第6实施方式说明那样,在车辆中测定出的测定值的通信路径可以是有线,也可以是无线。不管采用哪种通信路径,只要最终能向数据站1000发送测定数据即可。在数据站1000中,依然能够判断电池的劣化的状态,决定电池的再利用方法。(第7实施方式)对第7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方式中,作为重组利用处理,采用前述的方式2。在方式2中,对用户的车辆所搭载的电池组件中可再利用的电池单元组进行再利用。S卩,由从用户的车辆的电池组件取出的可再利用电池单元组、和从其他电池组件取出的可再利用电池单元组构成新的电池组件。然后,将该新的电池组件搭载到该用户的车辆。1.电池组件的构成在本方式中,在用户的车辆中搭载有图9所示那样的电池组件20。如图9所示,电池组件20具有4个电池单元组12。S卩,电池组件20具有电池单元组12A、电池单元组12B、电池单元组12C、电池单元组12D。2.电池组件的更换在本方式中,在以下的情况下更换用户的车辆所搭载的电池组件20。例如,是进行车检等定期的维修的情况。另外,是用户希望更换电池组件20的情况。而且,也可以向用户通知电池组件20的劣化状态来促使用户更换电池组件20。3.电池组件的更换方法在上述那样的情况下,用户将该用户所具有的车辆带到销售店等。在销售店等,通过信息通信终端设备2000与数据站1000进行通信。该信息通信终端设备2000向数据站1000要求电池组件20的查询和再利用方法的获取。然后,能够获取该再利用方法。信息通信终端设备2000具有终端发送部、终端控制部、终端接收部。终端发送部用于向数据站1000发送电池组件20的信息。终端控制部用于要求通过数据站1000通知电池组件20的处理方法。终端接收部用于接收来自数据站1000的对电池组件20的处理方法的决定通知。首先,关于用户的车辆的电池组件20的标签11中存储的识别信息,信息通信终端设备2000对数据站1000要求查询。数据站1000的履历有无判断部1031判断在履历信息存储部1020中是否存储有该被要求的电池组件20的识别信息。当然,此时也可以检查是否存储有与识别信息对应的电池组件20的履历信息。若没有存储该电池组件20的识别信息,则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1032判断为该电池组件20不可再利用。因此,决定为对该电池组件20进行回收处理。若存储有该电池组件20的识别信息,则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1032基于履历信息存储部1020中存储的电池组件20的履历信息,来决定该电池组件20的再利用方法。即,电池组件20的再利用方法从重新利用处理、重组利用处理、回收处理的任意一个中决定。其判断基准可以利用第I实施方式至第4实施方式所说明的任意判断基准。在电池组件20的再利用方法被决定后,数据站1000向信息通信终端设备2000通知其电池组件20的再利用方法。在销售店等,按照该被通知的电池组件20的再利用方法,由技术服务人员进行电池组件20的处理。3-1.重新利用处理在信息通信终端设备2000被数据站1000通知了重新利用处理的决定的情况下,销售店等的技术服务人员对用户的车辆搭载其他的电池组件20。或者,也可以将原来用户的车辆所搭载的电池组件20直接送回到该车辆。这是因为该电池组件20的劣化程度不大。3-2.回收处理在信息通信终端设备2000被数据站1000通知回收处理的决定的情况下,销售店等的技术服务人员从用户的车辆拆掉电池组件20,将该电池组件20流转到回收处理。例如,让回收业者回收该电池组件20。而且,技术服务人员对用户的车辆搭载其他的电池组件
20。当然,新搭载的电池组件20是劣化程度小的电池组。3 - 3.重组利用处理(方式2)在信息通信终端设备2000被数据站1000通知重组利用处理的决定的情况下,销售店等的技术服务人员对该电池组件20进行重组利用处理。具体而言,技术服务人员将该电池组件20中可再利用的电池单元组12和其他可再利用的电池单元组12组合,来构成新的电池组件20。然后,将该新的电池组件20再次搭载到该用户的车辆。该情况下,与搭载通过重新利用处理或重组利用处理(方式I)而准备的电池组件20的情况相比,实际上更换的电池单元组12的个数少。以下,对其详细进行说明。图10是例示用户的车辆所搭载的电池组件20中的电池单元组12A、12B、12C、12D
的容量维持率的图。在此,容量维持率是指当前的满充电容量相对于初始的满充电容量的值。而且,容量维持率的值越小的电池单元组12,劣化的程度越大。其中,根据该容量维持率来判断可否再利用的情况与第I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变形例(7 -1-3.与初始值的比较)实质相同。在图10中,电池单元组12A的容量维持率为79%。电池单元组12B的容量维持率为91%。电池单元组12C的容量维持率为95%。电池单元组12D的容量维持率为93%。因此,电池单元组12A的劣化程度最大。而且,电池单元组12A的劣化程度与其他的电池单元组12B、12C、12D的劣化程度相比颇大。在本方式中,拆掉容量维持率为容量维持率阈值以下的电池单元组12,并且补充其他的电池单元组12。在此,容量维持率阈值例如为80%。容量维持率阈值只是例示,也可以使用除此以外的值。在图10中,容量维持率为容量维持率阈值以下的电池单元组12为电池单元组12A。因此,从车辆的电池组件20拆掉电池单元组12A,并且补充电池单元组12E。在对图10所示的电池组件20进行重组利用处理的情况下,作为新补充的电池单元组12E,选择容量维持率为91%以上的电池单元组12。S卩,补充的电池单元组12的劣化程度与用户的车辆所搭载的可再利用电池单元组12的劣化程度相比小或相同。例如,可将容量维持率为91%的电池单元组12作为补充的电池单元组12E来选择。该情况下,电池单元组12E的容量维持率(91%)与电池单元组12B、12C、12D中容量维持率的值最小的电池单元组12B的容量维持率(91%)相同。新的电池组件20具有电池单元组12E、电池单元组12B、电池单元组12C、电池单元组12D。而且,将该新的电池组件20再次搭载到车辆中。由此,车辆搭载了具有劣化程度不大的电池单元组12E、12B、12C、12D的电池组件20。在本方式的重组利用处理中,只更换电池组件20中劣化程度大的电池单元组12。因此,用户负担的成本低。另外,在第I实施方式至第6实施方式中,为了给用户提供电池组件,需要按每个电池组件来输送。但在本方式中,只要按每个电池单元组12来输送即可。因此,本方式的输送成本比第I实施方式至第6实施方式的输送成本低。4.电池组件的储存如前所述,新补充的电池单元组12E的容量维持率为原来的电池组件20的可再利用的电池单元组12B、12C、12D中容量维持率最低的电池单元组12B的容量维持率以上。因此,如图11所示,需要预先储存各种容量维持率的电池单元组12。如果这样在保管地方保管了各种容量维持率的电池单元组12,则在用户的车辆被带入时,能够从这些储存的电池单元组12中选出合适的电池单元组12,来进行重组利用处理。5.没有进行重组利用处理的情况在此,对没有进行重组利用处理的情况进行说明。图12是表示开路电压(OpenCircuit Voltage:0CV)下的SOC与电压之间的关系的图表。图12中的粗线是表示劣化了的电池单元组12的测定值的线。图12中的细线是表示新的电池单元组12的测定值的线。当然,新的电池单元组12的容量维持率高。劣化了的电池单元组12的容量维持率低。图12的横轴为S0C。纵轴为使用电压。Vl是使用电池单元组12时的最低电压。V2是使用电池单元组12时的最高电压。因此,在电池单元组12中,以Vl至V2的范围内的电压进行充放电。即,使电池单元组12成为不比Vl小、且不比V2大的电压。Hl是新的电池单元组12 (细线)中可使用的SOC的范围。H2是劣化了的电池单元组12 (粗线)中可使用的SOC的范围。从图12可知,H2比Hl窄。即,劣化了的电池单元组12 (粗线)的可使用的SOC的范围比新的电池单元组12 (细线)的可使用的SOC的范围窄。在电池组件20中,所有电池单元组12都被控制为以Vl至V2的范围内的电压充放电。例如,电池组件20具备图12的以Hl所示的电池单元组12和以H2所示的电池单元组12。该情况下,电池组件20只在H2的SOC的范围内进行充放电。即,只要电池组件20中有一个劣化了的电池单元组12,则在电池组件20的所有电池单元组12中,可使用的SOC的范围变窄。因此,搭载有包含容量维持率低的电池单元组12的电池组件20的车辆的行驶距离比搭载有不包含容量维持率低的电池单元组12的电池组件20的车辆的行驶距离短。因此,希望将电池组件20中容量维持率低的电池单元组12更换为容量维持率足够的电池单元组12。这是为了车辆的行驶距离变长。6.变形例针对第I实施方式至第6实施方式所述的变形例,能够同样地使用。6-1.更换两个以上的电池单元组的情况在本方式中,在重组利用处理中只更换了一个电池单元组12A。但是,也有容量维持率阈值以下的电池单元组12为多个的情况。例如,有更换两个电池单元组12的情况。该情况下,也能够同样地进行重组利用处理。该情况下当然从电池组件20中取出容量维持率阈值以下的两个电池单元组12。然后,装入两个与剩余的可再利用的电池单元组12中容量维持率低的电池组同等以上的容量维持率的电池单元组12。由此,可新构成电池组件20。6-2.电池的内部电阻在本方式中,通过以满充电容量为基准,进行了所更换的电池组的确定。但是,也可以取代满充电容量,而将电池的内部电阻作为基准值。该情况下,也依然由用户的车辆所搭载的电池组件20的可再利用的电池单元组12、和其他的可再利用的电池单元组12构成新的电池组件20。另外,补充的电池单元组12的劣化程度与用户的车辆所搭载的可再利用的电池单元组12的劣化程度相比小或相同。6-3.评价基准的组合
能够任意选出满充电容量、电池的内部电阻、上限电压超过次数中的I个以上3个以下来自由组合。因为这样也可以判断出电池单元组12可否再利用。6-4.关于可再利用的判断基准作为电池组件20以及电池单元组12可否再利用的判断基准,能够使用本方式中例示的其他判断基准。即,也可以通过满充电容量、内部电阻自身、它们的变化量、伸着它们的变化量的变化、与初始值的比较等,来判断该电池单元组12可否再利用。另外,关于上限电压超过次数,也可以使用其累计值。6-5.每个电池单元的再利用另外,在本方式中,按每个电池单元组12测定了满充电容量、内部电阻、上限电压次数。但是,也可以按照每个电池单元13测定。该情况下,能够按每个电池单元13来判断可否再利用。因此,能够收集可再利用的电池单元13来组成新的电池组件。该情况下,电池单元13还是构成电池组件的构成电池。6 — 6.电池搭载设备另外,在本方式中,对搭载于车辆的电池进行了说明。但是,应用并不限于车辆。只要是电子设备类即可,都能够同样地使用。因此,本方式涉及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以及电池管理系统适用于所有电池搭载设备。6-7.电池单元自身的再利用在本方式中,对搭载有电池组件20的车辆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方式涉及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以及电池管理系统也适用于电池单元13被以单体搭载的车辆。当然,也能够适用于所有电池搭载设备。该情况下,对一个电池单元13设置有一个标签11。7.总结如以上详细说明那样,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池管理系统3基于数据站1000的履历信息存储部1020中存储的电池组件20的履历信息来决定该电池组件20的再利用方法。由此,实现了能够适当地划分电池组件20的再利用方法的电池管理系统。而且,在本方式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中,不必对回收的电池重新检查劣化的程度。因此,实现了低成本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此外,本实施方式只为例示,不对本发明进行任何限定。因此,本发明当然可以在不脱离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进、变形。例如,电池的种类不受限。可以是镍氢电池,也可以是锂离子电池。另外,还可以是其他的电池。另外,在本方式中,对搭载于车辆的电池进行了说明。但是,应用不限于车辆。只要是搭载二次电池的电子设备类即可,能够同样地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具有: 识别信息存储部,其存储有具备多个构成电池的电池组的识别信息; 测定部,其测定与上述构成电池的劣化有关的状态信息; 发送部,其发送上述电池组的识别信息以及上述测定部测定出的测定值; 接收部,其接收从上述发送部发送出的识别信息以及测定值; 履历信息存储部,其将由上述接收部接收到的测定值作为与上述电池组的识别信息相关联的履历信息来存储;和 判断部,其基于由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存储的履历信息,来判断上述电池组或者上述构成电池的再利用方法; 该电池管理系统的特征在于, 上述判断部具有: 履历有无判断部,其判断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是否存储有上述电池组的履历信息;和 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其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没有存储上述电池组的履历信息的情况下,决定为上述电池组不可再利用,并且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上述电池组的履历信息的情况下,基于构成上述电池组的上述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来判断该构成电池可否再利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判断为构成上述电池组的上述构成电池都可再利用的情况下,上述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决定为对上述电池组进行重新利用处理,在判断为构成上述电池组的上述构成电池都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上述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决定为对上述电池组进行回收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判断为构成上述电池组的上述构成电池的一部分可再利用,并且判断为上述构成电池的剩余部分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上述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决定为收集上述构成电池中的可再利用的构成电池来重新组成电池组,并且决定为对上述构成电池中的不可再利用的构成电池进行回收处理。
4.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具有: 识别信息存储部,其存储有将一个电池单元作为构成电池的单电池的识别信息; 测定部,其测定与上述构成电池的劣化有关的状态信息; 发送部,其发送上述单电池的识别信息以及上述测定部测定出的测定值; 接收部,其接收从上述发送部发送出的识别信息以及测定值; 履历信息存储部,其将由上述接收部接收到的测定值作为与上述单电池的识别信息相关联的履历信息来存储;和 判断部,其基于由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存储的履历信息,来判断上述单电池的再利用方法; 该电池管理系统的特征在于, 上述判断部具有: 履历有无判断部,其判断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是否存储有上述单电池的履历信息;和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其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没有存储上述单电池的履历信息的情况下,决定为上述单电池不可再利用,并且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上述单电池的履历信息的情况下,基于上述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判断该构成电池可否再利用; 在判断为上述单电池可再利用的情况下,上述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决定为对上述单电池进行重新利用处理,在判断为上述单电池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上述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决定对上述单电池进行回收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广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测定部至少测定该构成电池的满充电容量, 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上述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满充电容量为预先决定的可再利用满充电容量阈值以下的情况下,上述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并且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上述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没有判断为上述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上述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可再利用。
6.根据权利要求广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测定部至少测定该构成电池的满充电容量, 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上述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满充电容量的变化量为预先决定的可再利用满充电容量变化量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上述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并且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上述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没有判断为上述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上述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可再利用。
7.根据权利要求广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测定部至少测定该构成电池的满充电容量, 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上述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满充电容量的变化量的变化为预先决定的可再利用满充电容量变化量的变化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上述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并且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上述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没有判断为上述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上述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可再利用。
8.根据权利要求广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测定部至少测定该构成电池的满充电容量, 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上述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满充电容量与满充电容量的初始值之差为预先决定的可再利用初始满充电容量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上述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并且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上述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没有判断为上述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上述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可再利用。
9.根据权利要求广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测定部至少测定该构成电池的内部电阻, 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上述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内部电阻为预先决定的可再利用内部电阻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上述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并且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上述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没有判断为上述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上述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可再利用。
10.根据权利要求广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测定部至少测定该构成电池的内部电阻, 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上述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内部电阻的变化量为预先决定的可再利用内部电阻变化量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上述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并且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上述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没有判断为上述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上述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可再利用。
11.根据权利要求广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测定部至少测定该构成电池的内部电阻, 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上述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内部电阻的变化量的变化为预先决定的可再利用内部电阻变化量的变化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上述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并且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上述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没有判断为上述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上述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可再利用。
12.根据权利要求广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测定部至少测定该构成电池的内部电阻, 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上述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内部电阻和内部电阻的初始值之差为预先决定的可再利用初始内部电阻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上述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并且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上述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没有判 断为上述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上述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可再利用。
13.根据权利要求f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电池搭载设备、电池信息管理部以及外部充电器,上述电池搭载设备具有:具备上述识别信息存储部的上述电池组和上述测定部, 上述电池信息管理部具有上述接收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和上述判断部, 上述外部充电器具有用于对上述电池组进行充电的充电部和上述发送部。
14.根据权利要求f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电池搭载设备、电池信息管理部以及电池信息获取设备, 上述电池搭载设备具有:具备上述识别信息存储部的上述电池组和上述测定部, 上述电池信息管理部具有上述接收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和上述判断部,上述电池信息获取设备具有存储上述构成电池的状态信息的存储部和上述发送部。
15.根据权利要求f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电池搭载设备和电池信息管理部, 上述电池搭载设备具有:具备上述识别信息存储部的上述电池组、上述测定部和上述发送部, 上述电池信息管理部具有上述接收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和上述判断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构成电池为电池单元。
17.根据权利要求f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构成电池是组合多个电池单元而得到的电池单元组。
18.一种电池管理装置,具有: 接收部,其接收电池组的识别信息以及与构成上述电池组的构成电池的劣化有关的状态信息的测定值; 履历信息存储部,其将由上述接收部接收到的测定值作为与上述电池组的识别信息相关联的履历信息来存储;和 判断部,其基于由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存储的履历信息,来判断上述电池组或者上述构成电池的再利用方法; 该电池管理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判断部具有: 履历有无判断部,其判断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是否存储有上述电池组的履历信息;和 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其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没有存储上述电池组的履历信息的情况下,决定为上述电池组不可再利用,并且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上述电池组的履历信息的情况下,基于构成上述电池组的上述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判断该构成电池可否再利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池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判断为构成上述电池组的上述构成电池都可再利用的情况下,上述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决定为对上述电池组进行重新利用处理,在判断为构成上述电池组的上述构成电池都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上述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决定为对上述电池组进行回收处理。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池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判断为构成上述电池组的上述构成电池的一部分可再利用,并且判断为上述构成电池的剩余部分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上述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决定为收集上述构成电池中的可再利用的构成电池来重新组成电池组,并且决定为对上述构成电池中的不可再利用的构成电池进行回收处理。
21.一种电池管理装置,具有: 接收部,其接收将一个电池单元作为构成电池的单电池的识别信息以及与上述构成电池的劣化有关的状态信息的测定值; 履历信息存储部,其将由上述接收部接收到的测定值作为与上述单电池的识别信息相关联的履历信息来存储;和 判断部,其基于由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存储的履历信息,来判断上述单电池的再利用方法; 该电池管理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判断部具有: 履历有无判断部,其判断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是否存储有上述单电池的履历信息;和 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其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没有存储上述单电池的履历信息的情况下,决定为上述单电池不可再利用,并且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上述单电池的履历信息的情况下,基于上述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判断该构成电池可否再利用; 在判断为上述单电池可再利用的情况下,上述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决定为对上述单电池进行重新利用处理,在判断为上述单电池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上述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决定为对上述单电池进行回收处理。
22.根据权利要求18 2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测定部至少测定该构成电池的满充电容量, 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上述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满充电容量为预先决定的可再利用满充电容量阈值以下的情况下,上述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并且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上述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没有判断为上述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上述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可再利用。
23.根据权利要求18 2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测定部至少测定该构成电池的满充电容量, 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上述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满充电容量的变化量为预先决定的可再利用满充电容量变化量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上述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并且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上述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没有判断为上述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上述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可再利用。
24.根据权利要求18 2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测定部至少测定该构成电池的满充电容量, 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上述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满充电容量的变化量的变化为预先决定的可再利用满充电容量变化量的变化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上述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并且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上述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没有判断为上述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上述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可再利用。
25.根据权利要求18 2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测定部至少测定该构成电池的满充电容量, 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上述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满充电容量与满充电容量的初始值之差为预先决定的可再利用初始满充电容量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上述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并且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上述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没有判断为上述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上述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可再利用。
26.根据权利要求18 2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测定部至少测定该构成电池的内部电阻,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上述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内部电阻为预先决定的可再利用内部电阻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上述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并且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上述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没有判断为上述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上述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可再利用。
27.根据权利要求18 2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测定部至少测定该构成电池的内部电阻, 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上述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内部电阻的变化量为预先决定的可再利用内部电阻变化量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上述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并且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上述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没有判断为上述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上述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可再利用。
28.根据权利要求18 2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测定部至少测定该构成电池的内部电阻, 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上述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内部电阻的变化量的变化为预先决定的可再利用内部电阻变化量的变化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上述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并且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上述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没有判断为上述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上述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可再利用。
29.根据权利要求18 2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测定部至少测定该构成电池的内部电阻, 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上述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内部电阻与内部电阻的初始值之差为预先决定的可再利用初始内部电阻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上述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并且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上述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没有判断为上述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上述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可再利用。
30.根据权利要求18 2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构成电池为电池单元。
31.根据权利要求18 2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构成电池是组合多个电池单元而得到的电池单元组。
32.—种电池的再利用方法, 利用测定部测定与多个构成电池的劣化有关的状态信息, 利用发送部将该测定出的测定值从电池搭载设备发送到外部, 利用接收部接收发送来的测定值, 将接收到的测定值作为上述电池组以及上述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而存储到履历信息存储部, 判断部基于该履历信息来决定上述电池组或者上述构成电池的处理方法, 该电池的再利用方法的特征在于, 上述判断部判断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是否存储有上述电池组的履历信息,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没有存储上述电池组的履历信息的情况下,决定为上述电池组不可再利用,并且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上述电池组的履历信息的情况下,基于构成上述电池组的上述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判断该构成电池可否再利用。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判断部在判断为构成上述电池组的上述构成电池都可再利用的情况下,决定为对上述电池组进行重新利用处理,在判断为构成上述电池组的上述构成电池都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决定为对上述电池组进行回收处理。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判断部在判断为构成上述电池组的上述构成电池的一部分可再利用,并且判断为上述构成电池的剩余部分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决定为收集上述构成电池中的可再利用的构成电池来重新组成电池组,并且决定为对上述构成电池中的不可再利用的构成电池进行回收处理。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判断部在决定了收集上述构成电池中的可再利用的构成电池来重新组成电池组的情况下,通过将被判断为可再利用的上述构成电池与搭载在用户所具有的电池搭载设备的电池组中可再利用的构成电池组合,来组成新的电池组。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与上述电池搭载设备的构成电池进行组合的构成电池的劣化程度比上述电池搭载设备的可再利用的构成电池中劣 化的程度最大的构成电池的劣化的程度小或与之相同。
37.根据权利要求32 3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测定部至少测定该构成电池的满充电容量, 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上述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满充电容量为预先决定的可再利用满充电容量阈值以下的情况下,上述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并且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上述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没有判断为上述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上述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可再利用。
38.根据权利要求32 3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测定部至少测定该构成电池的满充电容量, 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上述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满充电容量的变化量为预先决定的可再利用满充电容量变化量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上述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并且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上述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没有判断为上述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上述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可再利用。
39.根据权利要求32 3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测定部至少测定该构成电池的满充电容量, 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上述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满充电容量的变化量的变化为预先决定的可再利用满充电容量变化量的变化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上述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并且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上述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没有判断为上述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上述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可再利用。
40.根据权利要求32 3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测定部至少测定该构成电池的满充电容量, 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上述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满充电容量与满充电容量的初始值之差为预先决定的可再利用初始满充电容量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上述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并且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上述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没有判断为上述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上述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可再利用。
41.根据权利要求32 4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测定部至少测定该构成电池的内部电阻, 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上述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内部电阻为预先决定的可再利用内部电阻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上述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并且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上述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没有判断为上述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上述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可再利用。
42.根据权利要求32 4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测定部至少测定该构成电池的内部电阻, 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上述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内部电阻的变化量为预先决定的可再利用内部电阻变化量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上述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并且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上述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没有判断为上述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上述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可再利用。
43.根据权利要求32 4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测定部至少测定该构成电池的内部电阻, 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上述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内部电阻的变化量的变化为预先决定的可再利用内部电阻变化量的变化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上述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并且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上述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没有判 断为上述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上述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可再利用。
44.根据权利要求32 4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测定部至少测定该构成电池的内部电阻, 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上述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内部电阻与内部电阻的初始值之差为预先决定的可再利用初始内部电阻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上述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并且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上述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且没有判断为上述构成电池不可再利用的情况下,上述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判断为该构成电池可再利用。
45.根据权利要求32 4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构成电池为电池单元。
46.根据权利要求32 4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构成电池是组合多个电池单元而得到的电池单元组。
47.一种信息通信终端设备,具有: 终端发送部,其向电池管理装置发送信息; 终端控制部,其请求上述电池管理装置决定电池组的再利用方法;和 终端接收部,其从上述电池管理装置接收信息; 该信息通信终端设备的特征在于, 上述电池管理装置具有:履历信息存储部,其将电池组的识别信息和构成上述电池组的构成电池的状态信息的测定值作为相关联的履历信息来存储; 履历有无判断部,其判断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是否存储有上述电池组的履历信息;和 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其基于构成上述电池组的上述构成电池的履历信息,判断该构成电池可否再利用; 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没有存储上述电池组的履历信息的情况下,上述终端接收部接收被决定为 上述电池组不可再利用的通知,并且在上述履历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上述电池组的履历信息的情况下,上述终端接收部接收由上述电池处理方法决定部决定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的通知。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回收了车辆等所搭载的电池之后,能够以低成本决定该回收的电池的处理方法的电池的再利用方法、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管理装置以及信息通信终端设备。向数据站(1000)发送构成电池组件(10)的各电池单元组(12)的测定数据。数据站(1000)将接收到的测定数据作为履历信息存储到履历信息存储部(1020)。当废车后的车辆(100)中搭载的电池组件(10)的履历信息在数据站(1000)的履历信息存储部(1020)中没有存储时,对该电池组件(10)进行回收处理。当在数据站(1000)的履历信息存储部(1020)存储有履历信息时,基于该履历信息来决定其电池组件(10)的再利用方法。
文档编号G01R31/36GK103081213SQ20118002543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4日
发明者栗本泰英 申请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专利名称:带检测器装置的粒子束仪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检测器装置的粒子束仪。背景技术:很久以来粒子束仪,例如电子束仪就用于检验目标(样品)。尤其已知扫描电子显微镜(下文中亦称SEM)。SEM具有电子束柱,其中设置有束产生器和物
  • 专利名称:用于自动灯检机中的异物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制药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自动灯检机中的异物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在制药机械设备领域中,灯检机是一种利用光学成像、计算机对图像进行比较原理,对已包装液态药品质量进行自
  • 专利名称:三相电压采样电路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压采样电路,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控制保护开关的三相电压采样电路。背景技术:目前,传统的控制保护开关对于电源电压的波动(包括缺相)检测都是通过负载电路的电流变化来实现的,采用单相的电压
  • 专利名称:唇形密封圈耐尘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密封圈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唇形密封圈耐尘试验装置。背景技术:唇形密封圈在实际的应用中或多或少会受到大气中尘埃的附着或浸入,特别是旋转中的唇形密封圈的密封唇口部附
  • 专利名称:光电桅杆传感器组装调装置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电设备传动比和轴系装调装置,具体为一种光电桅杆传感器组装调装置。背景技术:光电桅杆是一种用于潜艇侦查的非透视成像设备,由光电桅杆传感器组设置在升降装置上构成,这些传感器采
  • 专利名称:一种聚合物层合结构老化失效机理的实验分析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层合结构的老化失效机理的实验分析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利用临界积分值来分析层合结构中分子迁移或聚合物本体材料老化导致的性能退化失效机理的实验方法。背景技术:由两种或多
山东科威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全国服务热线:13062023238
电话:13062023238
地址:滕州市龙泉工业园68号
关键词:铣床数控铣床龙门铣床
公司二维码
Copyright 2010-2024 http://www.ruyicnc.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44495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