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防水透气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水透气检测装置,尤其是指一种专门用于检测布料是否可达防水及透气效果的防水透气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布料为了达到防水的目的,多利用密织技术使得纤维间的空隙、网目尺寸小于水分子大小,藉此以让水分子无法渗透布料,但布料所制成的衣物必须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以使得身体所释放出的汗气可加以排出。
上述的布料在制成后,多无适当的检测装置可以同时测试其防水性及透气性,业者多半需要准备两套仪器设备方得以进行防水及透气测试,因此十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人有鉴于此,乃积极进行研究改良,以期可研发出一种能同时进行布料的防水及透气检测,且使用方便的装置,经过不断试验及努力,终于开发出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同时检测布料是否可达防水及透气效果的防水透气检测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创作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的技术手段予以达成,其中本实用新型包括有一上筒体,该上筒体为一两端呈开口状的筒体;一下筒体,该下筒体为下端呈封闭状,上端呈开口状的筒体,于下筒体上装设有充气装置;一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用以连接上筒体下端及下筒体上端。
藉由上述的连接装置连接上、下筒体,且将布料夹设于上、下筒体之间,于上筒体内部注水后,利用下筒体上的充气装置充气即可迅速检测布料是否防水透气,使用上十分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为图3的部分部位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看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防水透气检测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包括有一上筒体10,该上筒体10为一两端呈开口状的筒体,其下端设有环型卡槽11;一下筒体12,该下筒体12为下端呈封闭状,上端呈开口状的筒体,该下筒体12上端设有环型卡槽13,于下筒体12壁侧上装设有单向阀设计的充气装置14;一连接装置15,该连接装置15用以连接上筒体10下端及下筒体12上端,其系一环状的软性片体内缘环设有环型凸肋150,该环型凸肋150可分别卡设于上筒体10及下筒体12的环型卡槽1113上。
请参看图3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于使用时,首先将连接装置15卡设在下筒体12的环型卡槽13上,再将布料16平置在连接装置15上侧,将上筒体10下端朝连接装置15下压,以使得连接装置15与上筒体10的环型卡槽11卡合,同时藉由环型凸肋150及环型卡槽11夹住布料16,此时将上筒体10内部注水,若布料16无法达到防水效果,则水便会经布料16由上筒体10渗入至下筒体12中,另外,利用下筒体12的充气装置14充气,若布料16可达透气效果,则空气便会透过布料16由下筒体12传导至上筒体10处,并于水中产生气泡,由此便可同时判断布料16是否可同时达到防水透气的效果。
再请参看图5及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防水透气检测装置的第二请参看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于使用时,首先将连接装置25的螺杆螺设在下筒体22下固定环23的螺孔230上,将布料26置于下筒体22上端,再将上筒体20的上固定环21穿孔210对准螺杆,并使螺杆贯穿穿孔210后,将蝶型螺帽设置在螺杆上,并同时旋紧以压迫上筒体20的上固定环21靠近下筒体22的下固定环23,如此一来,上筒体20下端与下筒体22上端便可紧密压迫并固定布料26,而第二实施例的防水透气检测方式同上述的第一实施例,在此便省略其说明。
权利要求1.一种防水透气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一上筒体,该上筒体为一两端呈开口状的筒体;一下筒体,该下筒体为下端呈封闭状,上端呈开口状的筒体,于下筒体上装设有充气装置;一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用以连接上筒体下端及下筒体上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透气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筒体下端及下筒体上端设有环型卡槽,该连接装置是一可分别卡设于上筒体及下筒体的环型卡槽上的环状软性片体,于其内缘形成有与环型卡槽结合的环状凸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透气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筒体上端设置有具穿孔的上固定环,下筒体下端设置有具相对于上筒体的上固定环穿孔的螺孔的下固定环,该连接装置可贯穿上筒体的穿孔及结合于下筒体的螺孔的螺杆及设于螺杆上的蝶型螺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水透气检测装置,尤其系指一种专门用于检测布料是否可达防水及透气效果的防水透气检测装置。其包括有一两端呈开口状上筒体、下端呈封闭状,上端呈开口状,且其上装设有充气装置的下筒体、用以连接上筒体下端及下筒体上端的连接装置,藉由上述的连接装置连接上、下筒体,且将布料夹设于上、下筒体之间,于上筒体内部注水后,利用下筒体上的充气装置充气即可迅速检测布料是否防水透气,使用上十分方便。
文档编号G01N15/08GK2677912SQ20042000434
公开日2005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19日
发明者陈国钦, 李志昌, 赖智明, 丛钢滋 申请人:兴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