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高压输电线路绝缘子闪络精确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监测装置,尤其是一种当输电线路绝缘子发生闪络时, 能记录安装点绝缘子闪络次数,并通过短信的方式及时将闪络部位告知有关人员的高压输 电线路绝缘子闪络精确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按照供电部门对高压输电线路的运行要求,高压输电线路(llOkV及以上)绝缘子 只要有闪络发生,就必须找出故障点。目前,故障点的大致范围可以通过电力系统故障自动 测距装置(故障录波测距、继电保护测距、行波测距)反应出来,无论哪种测距装置所测结 果,都有一定的测距误差,往往使得查找故障点时间延长,加之当前高压输电线路普遍采用 复合绝缘子,绝缘子闪络后往往没有放电痕迹,无法查出故障点,形成较多不明原因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故障自动测距装置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压输电线路绝缘子闪 络精确定位装置。当输电线路绝缘子发生闪络时,本实用新型能记录安装点绝缘子闪络次 数,并通过短信的方式及时将闪络部位告知有关人员。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输电线路绝缘子串与铁塔横 担间安装一大小合适电弧拦截罩,电弧拦截罩由导电的金属材料制成,并与铁塔横担等接 地体有一定的电气绝缘,电弧拦截罩通过外绝缘导线与铁塔横担作电气相连,在外绝缘导 线回路中串接高压输电线路绝缘子闪络精确定位装置,该装置主要由雷电计数器和短信模 块构成。当绝缘子闪络时,先对电弧拦截罩放电,雷电流通过外绝缘导线传至铁塔横担,由 于输电线路绝缘子闪络精确定位装置串接在放电通道中,雷电计数器动作并计数,利用一 小型继电器同时启动短信模块发短信,将闪络部位告知给有关人员。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高压输电线路绝缘子闪络发生后,能及时确定故障点, 不必派出庞大的专业队伍去寻找故障点,节约人力物力,特别是当高压输电线路绝缘子闪 络发生线路跳间后,专业人员能迅速有针对性地到达故障现场,能大大缩短恢复供电的时 间。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图2是高压输电线路绝缘子闪络精确定位装置内部各元件组成及电路图。图中1.高压输电线路绝缘子闪络精确定位装置,2.外绝缘导线,3.铁塔横担, 4.电弧拦截罩,5.绝缘子串,6.高压输电导线,7.短信模块,8.短信模块启动回路,9.小型 继电器,10.小型继电器输入回路,11.雷电计数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在绝缘子串(5)与铁塔横担(3)间安装一大小合适电弧拦截罩⑷,电弧 拦截罩(4)与铁塔横担(3)有一绝缘隔离层实行电气绝缘。电弧拦截罩(4)通过外绝缘导 线(2)与铁塔横担(3)作电气联接,在外绝缘导线(2)回路中串接高压输电线路绝缘子闪 络精确定位装置(1)。图2中,高压输电线路绝缘子闪络精确定位装置(1)内部主要由雷电计数器(10)、 小型继电器(8)和短信模块(6)构成。这三个元件均有市售。当绝缘子闪络时,由于有电弧拦截罩⑷的拦截作用,输电线路(6)先对电弧拦截 罩(4)放电,雷电流通过外绝缘导线(2)传至横担(3),横担(3)是接地的,雷电流泄入大 地。由于输电线路绝缘子闪络精确定位装置(1)串接在放电通道中,雷电计数器(11)动作, 并计数一次。另外,从雷电计数器(11)内部合适的地方,引出两根导线作为小型继电器输 入回路(10),当雷电计数器(11)动作时,小型继电器(9)线圈励磁,其常开接点闭合,启动 短信模块(7)发短信,将闪络部位告知给有关人员。
权利要求一种高压输电线路绝缘子闪络精确定位装置,在输电线路绝缘子串与铁塔横担间,电弧拦截罩、外绝缘导线、绝缘子闪络精确定位装置、外绝缘导线、铁塔横担顺序电连接,其特征是电弧拦截罩固定在绝缘子串与铁塔横担间,绝缘子闪络精确定位装置串接在外绝缘导线回路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输电线路绝缘子闪络精确定位装置,其特征是电弧拦 截罩由导电的金属材料制成,与铁塔横担间有绝缘隔离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输电线路绝缘子闪络精确定位装置,其特征是绝缘子 闪络精确定位装置主要由雷电计数器和短信模块构成。
专利摘要高压输电线路绝缘子闪络精确定位装置,是一种能记录安装点绝缘子闪络次数、并通过短信的方式及时将闪络部位告知有关人员的装置。在输电线路绝缘子串与铁塔横担间,电弧拦截罩、外绝缘导线、绝缘子闪络精确定位装置、外绝缘导线、铁塔横担顺序电连接,电弧拦截罩固定在绝缘子串与铁塔横担间,绝缘子闪络精确定位装置串接在外绝缘导线回路中,该装置主要由雷电计数器和短信模块构成。当绝缘子闪络时,先对电弧拦截罩放电,雷电流通过外绝缘导线传至横担,雷电计数器动作并计数一次,利用一小型继电器同时启动短信模块发短信,将闪络部位告知给有关人员。
文档编号G01R31/08GK201689150SQ201020177148
公开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日
发明者李柏松 申请人:李柏松;李细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