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线阵相机的大角度调整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视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线阵相机的大角度调整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机器视觉检测装置都迅速的发展起来。在整个机器视觉系统中图像采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图像采集装置的优劣决定着系统性能的好坏。相机一般按扫描方式分为线阵相机和面阵相机,采用面阵相机采集图像的方法存在图像拼接方面的问题,而采用线阵相机就能完成对整个板材的连续采集,所以线阵相机在机器视觉行业里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图像采集的效果与相机与光源的角度非常相关,所以相机拥有ー个大角度的调整装置就非常必要了。 由于系统检测的板材具有不确定性,而不同材料的反光情况也不同,为获取不同角度的图像,操作者要不断的调整相机与光源的角度以得到最佳的图像采集效果。如果相机只具有范围很小的角度调整空间,就无法保证获取到采集效果最佳的图像,也就难以获取到满足要求的图像信息,从而给测试结果加入了不确定的因素,甚至导致图像瑕疵不明显或根本采集不到图像。
实用新型内容(一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线阵相机的大角度调整检测装置,以使线阵相机具有较大的角度调整空间,从而获得采集效果更好的图像。( ニ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阵相机的大角度调整检测装置,其包括主体、固定臂和活动臂;所述主体竖直设置;所述固定臂包括水平部和弯曲部;所述水平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主体,第二端与所述弯曲部的上部呈钝角连接;所述弯曲部上设置有弧形槽;所述活动臂的下部连接所述主体,并且位于所述水平部的第一端的下方;所述活动臂的中部与所述弧形槽滑动连接。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水平臂;所述水平臂连接所述活动臂的上部,并且垂直于所述活动臂和主体所在平面;所述水平臂连接待调整的相机。优选地,所述活动臂的上部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水平臂与所述滑动槽滑动连接。优选地,所述滑动槽呈矩形,其长度方向与所述活动臂的长度方向平行,并且所述矩形的长度为230mm。优选地,所述水平臂上设置有水平T型槽,所述水平T型槽与所述相机滑动连接。优选地,所述主体上设置有竖直T型槽;所述水平部的第一端和所述活动臂的下端均与所述竖直T型槽滑动连接。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标定架;所述标定架也与所述竖直T型槽滑动连接,并且相邻设置在所述活动臂的下部的下方。优选地,所述活动臂的中部滑动至所述弧形槽的上端时,所述活动臂与竖直方向夹角为30° ;所述活动臂的中部滑动至所述弧形槽的下端时,所述活动臂与竖直方向夹角为 60。。(三)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线阵相机的大角度调整检测装置,通过所述固定臂和活动臂的配合,可以大范围调整线阵相机的角度,能够实现对板材瑕疵特征的全部精确获取,为后续的图像处理提供亮度均匀、效果稳定和特征对比度高的图像,也极大的提高了系统的检测精度。另タト,所述装置各部件间主要采用滑动连接,方便调整述线阵相机在水平和竖直方向的位置,便于操作。
图I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线阵相机的大角度调整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主体的局部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主体的局部俯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水平臂的局部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ー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图I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线阵相机的大角度调整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I所示,所述装置包括主体100、标定架200、活动臂300、固定臂400、和水平臂500。所述主体100采用型材,竖直设置。所述标定架200连接所述主体100。在所述标定架200上方,所述活动臂300的下部与所述主体100相连接,并且所述活动臂300的最下端接触所述标定架200,所述标定架200具有支撑所述活动臂300的作用。所述固定臂400包括水平部和弯曲部。所述水平部的第一端与所述主体100垂直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弯曲部的上部呈钝角连接。所述弯曲部上设置有弧形槽401 ;所述活动臂300的中部通过螺钉与所述弧形槽401滑动连接,当所述活动臂300的中部滑动至所述弧形槽401的上端时,所述活动臂300与竖直方向夹角为30° ;当所述活动臂300的中部滑动至所述弧形槽401的下端时,所述活动臂300与竖直方向夹角为60°。从而,所述活动臂300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在30°至60°范围内可以调节,通过所述活动臂300与水平臂500及相机600的连接关系,进而可以使所述相机600的拍摄角度具有较大的调节范围。所述活动臂300的上部还设置有滑动槽301,所述滑动槽301呈矩形,所述滑动槽30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活动臂300的长度方向平行,并且所述矩形的长度约为230mm。所述水平臂500采用型材,其一端通过螺钉与所述滑动槽301滑动连接,其中部与所述相机600滑动连接。所述水平臂500垂直于所述活动臂300和主体100所在平面。所述相机600的前下方是检测平面700。通过设置所述滑动槽301,可以对所述相机600在竖直方向的位置进行调整;通过沿所述水平臂500长度方向滑动所述相机600,可以调整所述相机600在水平方向的位置,从而有效保证所述相机600能够准确有效地采集到所述检测平面700上相应的图像信息。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主体的局部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主体的局部俯视图。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主体100上设置有4组竖直T型槽101。所述标定架200、活动臂300和固定臂400均通过主螺钉102与相应的竖直T型槽101滑动连接,从而可以根据所述检测平面700的高度,通过上下平移所述标定架200、活动臂300和固定臂400,实现对所述相机600的高度的大范围调节。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水平臂的局部视图。如图4所示,所述水平臂500上设置有ー组水平T型槽501,所述水平T型槽501与水平螺钉502滑动连接,所述相机600与所述水平螺钉502相连接。 为了增强所述装置的稳定性,可以在所述水平臂500的另一端对称设置一组所述主体100、标定架200、活动臂300和固定臂400,以进一歩保证所述相机600的拍摄效果良好。所述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在采集图像前根据检测平面700的高度,在主体100上相应位置设置标定架200,以标定检测平面700的高度;再通过主螺钉102紧固活动臂300和固定臂400至相应位置;然后根据检测板材的特征,通过调节活动臂300的中部在弧形槽401中的位置,调整出相机600的大致角度;之后用与检测板材相似的,而且不反光且均匀的平衡纸来模拟采集条件,微调出可让相机600进光量最大的精确角度,调好精确角度后便可拧紧弧形槽401处的螺钉,以固定相机600。通过大范围调整相机600的角度,可以保证在明场和暗场两种情况下均能采集到最佳的效果图,保证采集到的全部瑕疵特征信息达到最佳,从而为后续的图像处理提供良好的基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线阵相机的大角度调整检测装置,通过所述固定臂和活动臂的配合,可以大范围调整线阵相机的角度,能够实现对板材瑕疵特征的全部精确获取,为后续的图像处理提供亮度均匀、效果稳定和特征对比度高的图像,也极大的提高了系统的检测精度。另外,所述装置各部件间主要采用滑动连接,方便调整述线阵相机在水平和竖直方向的位置,便于操作。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权利要求1.一种线阵相机的大角度调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固定臂和活动臂;所述主体竖直设置;所述固定臂包括水平部和弯曲部;所述水平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主体,第二端与所述弯曲部的上部呈钝角连接;所述弯曲部上设置有弧形槽;所述活动臂的下部连接所述主体,并且位于所述水平部的第一端的下方;所述活动臂的中部与所述弧形槽滑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水平臂;所述水平臂连接所述活动臂的上部,并且垂直于所述活动臂和主体所在平面;所述水平臂连接待调整的相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臂的上部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水平臂与所述滑动槽滑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槽呈矩形,其长度方向与所述活动臂的长度方向平行,并且所述矩形的长度为230mm。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臂上设置有水平T型槽,所述水平T型槽与所述相机滑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上设置有竖直T型槽;所述水平部的第一端和所述活动臂的下端均与所述竖直T型槽滑动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标定架;所述标定架也与所述竖直T型槽滑动连接,并且相邻设置在所述活动臂的下部的下方。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臂的中部滑动至所述弧形槽的上端时,所述活动臂与竖直方向夹角为30° ;所述活动臂的中部滑动至所述弧形槽的下端吋,所述活动臂与竖直方向夹角为6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阵相机的大角度调整检测装置,涉及机器视觉技术领域。所述装置包括主体、固定臂和活动臂;主体竖直设置;固定臂包括水平部和弯曲部;水平部的第一端连接主体,第二端与弯曲部的上部呈钝角连接;弯曲部上设置有弧形槽;活动臂的下部连接主体,并且位于水平部的第一端的下方;活动臂的中部与弧形槽滑动连接。所述装置,通过所述固定臂和活动臂的配合,可以大范围调整线阵相机的角度,能够实现对板材瑕疵特征的全部精确获取,为后续的图像处理提供亮度均匀、效果稳定和特征对比度高的图像,也极大的提高了系统的检测精度。
文档编号G01N21/01GK202404011SQ20112054062
公开日2012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1日
发明者徐江伟, 郭燕君, 韩振江 申请人:北京兆维电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兆维科技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