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充电机测试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充电机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机测试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用电设备(例如电动车)的日益增加,作为用电设备的充电设备-充电机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的充电机只能够在充电机不能为用电设备供电或发生异常现象的时候才知道充电机出现故障,这样不仅给用电设备本身带来很大影响,而且给用电设备的使用者(例如电动车的驾驶员)带来很大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充电机只能够在充电机不能为用电设备供电或发生异常现象的时候才知道充电机出现故障,从而给用电设备带来很大影响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充电机测试设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充电机测试设备,包括与充电机的输出接口相对接的测试接口 ;检测充电机是否漏电的漏电检测单元;给充电机提供启动引导电压的电压反馈单元;用于充电机输出的负荷的负载;输出单元;以及分别与测试接口、漏电检测单元、电压反馈单元、输出单元相连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测试接口分别控制漏电检测单元工作、控制电压反馈单元工作以及与充电机进行交互通信,并将漏电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以及与充电机进行交互通信的结果通过输出单元输出。进一步,所述充电机测试设备还包括用于输入测试参数的人机界面。所述输出单元为语音提示单元和/或显示单元,该语音提示单元和/或显示单元均与控制单元相连。进一步,所述显示单元与控制单元之间通过RS232通信。进一步,所述负载为阻性负载或电池。进一步,所述负载的负荷能力为5A电流。进一步,所述充电机的输出接口为充电枪。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得知,充电机测试设备, 包括与充电机的输出接口相对接的测试接口 ;检测充电机是否漏电的漏电检测单元;给充电机提供启动引导电压的电压反馈单元;用于充电机输出负荷的负载;输出单元;以及分别与测试接口、漏电检测单元、电压反馈单元、输出单元相连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测试接口分别控制漏电检测单元工作、控制电压反馈单元工作以及与充电机进行交互通信,并将漏电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以及与充电机进行交互通信的结果通过输出单元输出, 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机测试设备能够定时对充电机进行测试,并根据检测结果判断充电机是否正常,从而更好地确保了充电机的工作可靠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充电机测试设备提供的实施例一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充电机测试设备提供的实施例二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现有充电机只能够在充电机不能为用电设备供电或发生异常现象的时候才知道充电机出现故障,这样不仅给用电设备本身带来很大影响,而且给用电设备的使用者(例如电动车的驾驶员)带来很大不便。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电机测试设备,该设备能够定时对充电机进行测试,并根据检测结果判断充电机是否正常,从而更好地确保了充电机的工作可靠性。为了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很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通过实施例具体阐述。图1为本实用新型充电机测试设备提供的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充电机7测试设备包括测试接口 1、电压反馈单元2、漏电检测单元3、输出单元5、控制单元4,所述测试接口 1与充电机7的输出接口相对接,所述漏电检测单元3用于检测充电机7是否漏电,所述电压反馈单元2模拟电池包电压,用于为充电机7提供启动引导电压,所述负载 6作为充电机输出的负荷,且与测试接口 1相连,所述控制单元4分别与测试接口 1、漏电检测单元3、电压反馈单元2、输出单元5相连,所述控制单元4通过测试接口 1分别控制漏电检测单元3工作、控制电压反馈单元2工作以及与充电机7进行交互通信,并将漏电检测单元3的检测结果以及与充电机7进行交互通信的结果通过输出单元5输出。本实施例的测试工作原理如下将测试接口 1与充电机7的输出接口相对接,并开启充电机7的启动按钮,控制单元4与充电机7进行交互通信,即互相发送充电辨识报文,当通信正常时则通过电压反馈单元2为充电机7提供启动引导电压,否则通过输出单元5输出充电机7出现异常,在此需说明的是,控制单元4与充电机7交互通信是模拟电池管理系统与整车进行交互通信,其通信方法为现有技术,因此在此不对其做具体说明,可以理解的是,在控制单元4与充电机7进行交互通信过程中,控制单元4控制充电机7给负载6充电;所述控制单元4还通过漏电检测单元3检测充电机7是否漏电,当漏电时,则通过输出单元5输出充电机7显示出现异常的信息,否则说明不漏电。具体实施中,上述漏电检测单元3为现有技术已有部件,例如,其可采用主要由光耦、可控硅和电阻构成的漏电检测电路,当然,该漏电检测单元3还可为现有技术中具有漏电检测功能的任一其它部件,另外,上述电压反馈单元2可由电容和时间继电器组成,当然,该电压反馈单元2还可为现有技术中具有上述电压反馈单元2功能的任一其它部件,在此不做一一介绍。具体实施中,所述负载6的负荷能力优选为5A电流,当然,测试人员也可根据实际需要,所述负载6的负荷能力还可选择其他大小的电流。具体实施中,上述控制单元4可为单片机,当然,该控制单元4还可为现有技术中具有上述控制单元4功能的任一其它部件,在此不做详细说明。在此需说明的是,上述充电机7的输出接口主要是用于连接充电机与其它设备 (例如用电负载、测试设备等),该输出接口可为充电枪等。作为实施例一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充电机7测试设备还包括用于输入测试参数的人机界面8,该测试参数可为控制单元4控制充电机7给负载6充电的时间等,目的是, 测试人员可以根据测试的需要任意更改测试参数,使得测试得到的结果更精确。具体实施中,所述输出单元5可为显示单元10,该显示单元10与控制单元4相连, 该显示单元10用于显示漏电检测单元3的检测结果以及与充电机7进行交互通信的结果。 优选地,所述显示单元10与控制单元4之间通过RS232通信,该RS232是目前常用的一种串行通讯接口。所述输出单元5还可为语音提示单元9,该语音提示单元9与控制单元4相连,该语音提示单元9用于语音提示漏电检测单元3的检测结果以及与充电机7进行交互通信的结果。当然,所述输出单元5还可为显示单元10和语音提示单元9,目的是,使得测试人员即可从视觉上,也可从听觉上得知漏电检测单元3的检测结果以及与充电机7进行交互通信的结果,其具体方案如图2所示。图2为本实用新型简易的充电机测试设备提供的实施例二的结构框图,该实施例是一种较佳实施例,如图2所示,充电机7测试设备包括测试接口 1、电压反馈单元2、漏电检测单元3、显示单元10、控制单元4、负载6、用于输入测试参数的人机界面8和语音提示单元9,所述测试接口 1与充电机7的充电枪相对接,所述漏电检测单元3用于检测充电机 7是否漏电,所述电压反馈单元2模拟电池包电压,用于为充电机7提供启动引导电压,所述负载6作为充电机7输出的负荷,且与测试接口 1相连,所述控制单元4分别与测试接口 1、人机界面8、漏电检测单元3、电压反馈单元2、显示单元10和语音提示单元9相连,所述控制单元4通过测试接口 1分别控制漏电检测单元3工作、控制电压反馈单元2工作以及与充电机7进行交互通信,并将漏电检测单元3的检测结果以及与充电机7进行交互通信的结果(例如正常或异常)通过显示单元10显示,且通过语音提示单元9提示。作为以上所有实施例(包括实施例一、实施例一的扩展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二)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负载6为阻性负载6,当然该负载6还可以为电池等,只是相对于电池来说,阻性负载6不像电池需要每次测试完后放完电后才能作为下一次测试用,从而使得测试更简单,更方便。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充电机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充电机的输出接口相对接的测试接口;检测充电机是否漏电的漏电检测单元;给充电机提供启动引导电压的电压反馈单元;用于充电机输出的负荷的负载;输出单元;以及分别与测试接口、漏电检测单元、电压反馈单元、输出单元相连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测试接口分别控制漏电检测单元工作、控制电压反馈单元工作以及与充电机进行交互通信,并将漏电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以及与充电机进行交互通信的结果通过输出单元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机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机测试设备还包括用于输入测试参数的人机界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机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单元为语音提示单元和/或显示单元,该语音提示单元和/或显示单元均与控制单元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机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单元与控制单元之间通过RS232通信。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机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为阻性负载或电池。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机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的负荷能力为5A电流。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机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机的输出接口为充电枪。
专利摘要一种充电机测试设备,包括与充电机的输出接口相对接的测试接口,检测充电机是否漏电的漏电检测单元,给充电机提供启动引导电压的电压反馈单元,用于充电机输出的负荷的负载,输出单元,以及分别与测试接口、漏电检测单元、电压反馈单元和输出单元相连的控制单元,控制单元通过测试接口分别控制漏电检测单元工作、控制电压反馈单元工作以及与充电机进行交互通信,并将漏电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与充电机进行交互通信的结果通过输出单元输出,本实用新型能够定时对充电机进行测试,并根据检测结果判断充电机是否正常,从而更好确保了充电机的工作可靠性。
文档编号G01R31/00GK202119848SQ20112017956
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31日
发明者刘林, 宗朝洁, 张建华, 沈晓峰, 牛凯华, 王兴辉, 陈霄, 黄剑为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