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测量合金沸点的新方法-失重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工程材料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合金性能沸点的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镁合金是目前比重最轻的结构材料,它比强度、比刚度高,减震性好,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通讯、光学仪器及计算机制造等领域。焊接成型法在镁合金构件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镁在性能上也存在一些缺点制约着它的发展,如在空气中易氧化燃烧,这使镁合金构件在焊接加工时带来很大问题。焊接过程中由于镁的燃烧蒸发,而造成焊缝区成分发生变化,使焊缝区与基体的成分、组织、性能不同,导致焊缝区成为整个结构的薄弱环节。因此,急需开发一种高沸点的镁合金焊条材料,使其在焊接过程中镁的燃烧蒸发受到抑制,以减少焊缝区成分变化,尽量保持设计成分,使它与基体的成分、组织、性能基本一致,以保证整个焊接构件的质量。为了开发高沸点的镁合金焊条材料,而目前又缺少合金沸点测量的有效方法,就需要开发一种合金沸点测试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高温下合金液在没有达到沸点时,蒸发量较少,只有达到沸点时才会产生大量蒸发即蒸发量出现突变的情况。根据测量不同温度下的蒸发量,找到大量蒸发的突变点,来确定合金的沸点,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同时,它解决了迄今尚无法测定合金沸点的问题。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将被测合金试样钻取粉屑,用精密天平称取一定数量的合金粉屑,将其置于已烘干的瓷舟内,记录下此时瓷舟与合金粉屑的总重量(M1),再将它放入高温炉中瓷管内,通入高纯氩气,将瓷管中空气排尽后,保持氩气流量在1-2L/min下,迅速加热到预定温度,并在此温度下保持10-30分钟后停止加热,继续在氩气保护下迅速冷却至室温,取出瓷舟,用精密天平称出瓷舟与剩余合金屑的重量(M2),合金的蒸发量为C(C=M1-M2)。取若干份合金试样,在不同温度处按上述方法做出对应蒸发失重量,计算出合金失重百分比含量。再根据各温度点及对应的蒸发失重百分比含量,绘制出温度——蒸发失重百分比含量曲线,找出合金蒸发量的突变点所对应的温度,即为合金的沸点。
本发明效果和益处由于目前纯金属元素的沸点测试方法,设备复杂、操作困难,且不适合于合金沸点的测量,本发明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解决了合金沸点的测量问题,且该法简便易行。
图1是失重法测试合金沸点的蒸发装置示意图。
图中,(1)进气口,可通入高纯度氩气,(2)瓷管,(3)高温燃烧炉,(4)热电偶,(5)瓷舟。
图2是Mg-Mn(2.1%)合金的温度-蒸发失重百分比含量曲线图。
图中,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蒸发失重百分比含量(%)。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叙述实现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步骤1.对已熔制好的Mg-Mn合金锭块钻取粉屑。
步骤2.在FA1004型电子天平上称取Mg-Mn合金粉屑0.2克,放入已烘干的瓷舟(5)中,并称出合金粉和瓷舟(5)的总重量(M1)。
步骤3.将装有合金粉屑的瓷舟(5),置于高温炉(3)中的瓷管(2)内,从进气口(1)往瓷管(2)处通入高纯氩气,当瓷管(2)内空气排尽,保持氩气流量在1-2L/min下,高温炉(3)迅速加热,在达到预定温度后,保温10分钟,然后停止加热,在氩气保护下,使瓷舟(5)随高温炉(3)快速降至室温。
步骤4.取出瓷舟(5),再称瓷舟(5)及剩余合金粉屑的重量(M2)。
步骤5.求出蒸发失重量C(C=M1-M2),计算蒸发失重百分比含量(C÷0.2)×100%。
步骤6.对Mg-Mn合金,取18个温度点,做出对应的蒸发量,计算蒸发失重百分比,并绘制温度——蒸发失重百分比含量曲线,具体如附图2所示。
步骤7.从图2,找出Mg-Mn合金在1170℃蒸发量发生突变。1170℃即为Mg-Mn(2.1%)合金沸点。
权利要求
1.一种测量合金沸点的新方法—失重法,是利用合金在高温下发生蒸发,当合金液达到沸点温度时,蒸发量发生突变的原理测出合金的沸点,其特征在于a)测量合金试样在预定温度下,保温10-30分钟合金蒸发失重量;b)取若干试样,在不同温度点测出对应的蒸发失重量,并计算出失重百分比含量,绘制温度——蒸发失重百分比含量曲线图,找出突变点,对应温度点即被测合金的沸点。
全文摘要
一种测量合金沸点的新方法—失重法,属于金属工程材料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合金性能沸点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用精密天平称量少量被测合金粉屑,装入瓷舟内,并称出合金屑与瓷舟的总重量(M1),再将它们放入高温炉内的瓷管中。在氩气保护和等压下,快速升到预定温度,保温10-30分钟后迅速冷至室温,再称出瓷舟和剩余合金粉的总重量(M2),求出蒸发量C。根据若干温度点所测得的蒸发失重量,计算蒸发失重百分比含量,绘制温度—蒸发百分比含量曲线,并找到蒸发量的突变点,此点温度就是该合金的沸点。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解决了合金沸点的测量方法问题,而且简便易行。
文档编号G01N5/00GK1444039SQ0311149
公开日2003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15日
发明者刘顺华, 刘黎明, 刘斌 申请人:大连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