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频闪静像仪的频闪频率的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频闪静像仪的频闪频率控制技术,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频闪静像仪的频闪频率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工业印刷产品的检测过程中,一般都使用频闪静像仪来帮助解决产品质量检验问题。由于涉及被观测物体高速运动,人眼无法连续稳定地进行观察和检验,易出差错。目前采用人工肉眼观察并调整频闪静像仪频闪频率的方法存在技术弱点,例如,生产工件运行速度差异;人工观察时每个人的视力存上的差异;对工艺很熟悉的操作者与对工艺熟悉程度一般的操作者存在感官上的差异等因数最终会影响检测产品的质量检验。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人工肉眼观察并调整频闪静像仪的频闪频率会影响检测产品的质量检验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自动控制频闪静像仪的频闪频率的控制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频闪静像仪的频闪频率的控制装置,包括频闪静像仪,还包括摄像机、图像采集卡、计算机、显示器以及通信/输入输出模块,所述摄像机正对频闪静像仪的取景部分, 所述图像采集卡的输入端与摄像机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计算机的输入端与图像采集卡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显示器的输入端与计算机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计算机还通过通信/ 输入输出模块与频闪静像仪相连接。所述摄像机采用CXD摄像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操作者可通过显示器远程观察印刷纸张质量过程;2、可实现频闪静像仪频闪频率的自动控制,避免了人为控制的不正确性;3、使用范围广,可适应于不同的工作场合,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总之,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通过摄像机捕捉图像送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后,再输出控制给频闪静像仪进行相应的频闪频率,实现了高频闪静像仪频闪频率的自动控制, 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频闪静像仪的频闪频率的控制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实施例[0015]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频闪静像仪的频闪频率的控制装置,包括频闪静像仪11、C⑶摄像机12、图像采集卡13、计算机14、显示器15以及通信/输入输出模块16,CXD摄像机12正对频闪静像仪11的取景部分,CXD摄像机12通过连接电缆与图像采集卡13相连接,图像采集卡13连接计算机14并传输数字信号,计算机14与显示器 15相连接通过视屏软件显示实时显示图像。计算机14通过运算程序软件与预设值比较、判断后,计算机14通过传输电缆与通信/输入输出模块16相连接并传输控制信号,通信/输入输出模块16与频闪静像仪11相连接并自动控制灯管闪烁频率。使用时,将频闪静像仪11架设在印刷流水线20上方采集被测目标的图像,采用 CCD摄像机12获得被测目标印刷纸张的视频图像信号,然后通过图像采集卡13将采集的视频转化为计算机能识别的数字信号传送给计算机14,计算机14与显示器15相连接并通过视屏软件显示实时显示图像,同时计算机14通过特定编制的运算程序软件对视频图像进行预设值比较、判断,将采集的数字信号做图像处理,根据像素分布、亮度和颜色等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运算来抽取目标的特征,然后再根据设定的判别准则输出判断结果,最终计算机14与通信/输入输出模块16相连接并传输控制信号去控制频闪静像仪11,完成相应的频闪频率自动调节。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是用来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路和技术方案的目的,而并非用作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频闪静像仪的频闪频率的控制装置,包括频闪静像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摄像机、图像采集卡、计算机、显示器以及通信/输入输出模块,所述摄像机正对频闪静像仪的取景部分,所述图像采集卡的输入端与摄像机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计算机的输入端与图像采集卡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显示器的输入端与计算机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计算机还通过通信/输入输出模块与频闪静像仪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频闪静像仪的频闪频率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机采用CCD摄像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频闪静像仪的频闪频率的控制装置,包括频闪静像仪、摄像机、图像采集卡、计算机、显示器以及通信/输入输出模块,所述摄像机正对频闪静像仪的取景部分,所述图像采集卡的输入端与摄像机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计算机的输入端与图像采集卡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显示器的输入端与计算机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计算机还通过通信/输入输出模块与频闪静像仪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通过摄像机捕捉图像送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后,再输出控制给频闪静像仪进行相应的频闪频率,实现了高频闪静像仪频闪频率的自动控制,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文档编号G01N21/898GK202182867SQ201120271368
公开日2012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8日
发明者孙巍, 庄德渊, 张佩芳 申请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