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体化双管管道智能热量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能消耗计量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体化双管管道智能热量表。
背景技术:
热量表主要用于家庭、学校、宾馆、企事业单位或其它公开场所的热能消耗计量。 现有的热量表包括进水管装置、回水管装置,进水管装置依次设置球阀及与其控制连接的 球阀电机、进水温度传感器、进水流量传感装置,回水管装置依次设置回水流量传感装置、 回水温度传感器,进水管装置、回水管装置中部管道连接,连接管道内设置球阀及与其控制 连接的启动电机。但存在以下缺点进水管装置、回水管装置及供暖管路中管道连接不方 便,装配繁杂,影响安装与施工的效率;上盖下表面为平面结构,管道中水流冲击后,叶轮 在水流浮力作用下往上抬,导致叶轮与上盖之间间隙减小,叶片甚至顶住上盖,影响叶轮转 动,从而导致计量精度;进水开关的控制电机一般都安装在进水管装置上方,结构不紧凑, 安装所需的空间大;传统热量表的管道和配件为螺扣式连接,装配安装时易松动造成泄漏; 两根水温传感器分别裸露在进水管和回水管道上,易被拆卸,造成不计量;外置排污阀,可 任意防盗热水;热量表不能集中管理,只能单独分别抄表进行数据采集。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化双管管道智 能热量表的技术方案,结构紧凑、抗攻击,且能远程管理、集中抄表,对各表单元进行控制。所述的一体化双管管道智能热量表,包括全封闭的表壳,表壳上方设置数据显示 器,表壳前后表面设置管道安装孔、电源和室内温度传感器,表壳内插销连接设置一体化管 件成型结构的主管道,主管道包括进水管装置、回水管装置,进水管装置依次设置球阀及与 其控制连接的球阀电机、进水温度传感器、进水流量传感装置,进水流量传感装置前端管道 内设置过滤网,回水管装置依次设置回水流量传感装置、回水温度传感器,回水流量传感装 置后端管道内设置过滤网,进水管装置、回水管装置中部管道连接,连接管道内设置排污球 阀及与其控制连接的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进水管装置进水端通过U型插销插卡连接进水 接头,进水接头与球阀之间依次设置密封圈、弹簧及弹簧座,弹簧座与球阀弹性顶触配合, 球阀后部配合设置阀座密封圈,进水管装置、回水管装置中部通过与各自管道一体成型的 排污口接头、排污连接管由U型插销插卡连接,排污口接头与排污球阀之间依次设置密封 圈、弹簧及弹簧座,弹簧座与排污球阀弹性顶触配合,主管道连接设置外置控制电路板,外 置控制电路板上连接设置M-bUS集抄器和M-bus集抄器总线通信接口。所述的一体化双管管道智能热量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流量传感装置、回水 流量传感装置的结构相同,包括与各自管道一体成型的叶轮安装底座、叶轮、上盖,上盖与 叶轮安装底座之间设置密封圈,并由压环紧压密封配合,叶轮安装底座底面连接设置主轴, 叶轮下部设置相应的主轴套,叶轮上部设置上轴,上盖内壁设置相应的上轴套,上盖内表面呈凹球面形,叶轮与叶轮安装底座、上盖分别通过主轴套、主轴及上轴、上轴套转动配合,上 盖外表面设置与叶轮传输配合的流量数据传感器。所述的一体化双管管道智能热量表,其特征在于进水接头端部设置环形卡槽,进 水管装置端部配合设置插孔,U型插销插入插孔与环形卡槽卡接配合。所述的一体化双管管道智能热量表,其特征在于排污口接头端部设置环形卡槽, 排污连接管端部配合设置插孔,U型插销插入插孔与环形卡槽卡接配合。 所述的一体化双管管道智能热量表,其特征在于进水管装置、回水管装置两端分 别连接设置与表壳上管道安装孔相吻合的快速安装接头、定位卡口,所述的快速安装接头 为抱箍形结构。所述的一体化双管管道智能热量表,其特征在于回水管装置出水端配合设置一体 成型的止回阀体,止回阀体内设置卡槽,止回阀板安装在卡槽上,止回阀体上部配合设置阀 帽,阀帽端部设置环形卡槽,止回阀体端部配合设置插孔,U型插销插入插孔与环形卡槽卡 接配合,并通过设置密封圈密封配合。所述的一体化双管管道智能热量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壳为全封闭双面侧分体 结构,表壳内设置抗高压电击模块,外置控制电路板连接设置电源、进水温度传感器、回水 温度传感器、室内温度传感器、球阀电机、启动电机、流量数据传感器、抗高压电击模块。所述的一体化双管管道智能热量表,其特征在于主轴、上轴顶部为圆锥形结构,相 应的主轴套、上轴套底部呈凹球面结构,主轴、上轴尾部设置环形凹槽。所述的一体化双管管道智能热量表,其特征在于叶轮上部上轴外围设置屏蔽罩, 屏蔽罩与上盖外表面设置的流量数据传感器传输配合。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紧凑,表壳采用全封闭结构,且设置抗高压电击模块, 可以抗外力攻击、盗用热水,室内温度传感器可对室温进行智能调控,节约了能源,降低了 供热成本。在水流冲击时,叶轮在水流浮力作用下往上抬,导致叶轮与上盖之间间隙减小, 但因为上盖呈凹球面形,叶片不会顶住上盖,叶轮能自由转动,计量精度高。控制电路上连 接设置M-bus集抄器,实时对表内数据进行采集,通过M-Bus仪表总线将处于同一幢建筑、 同一大学或方圆几公里远地域内的连接成一个局域网进行集中抄表,在主机上生成报表, 对数据进行采集、管理,对各表单元进行远程控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表壳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管道结构示意图;图3为电路模块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Mbus集抄器作为主机时的连接方式;图5为Mbus集抄器分别作为主机与中继混合使用时的连接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所示的一体化双管管道智能热量表,包括全封闭的表壳1,为全封闭双面侧分 体Al和A2结构,左右壳体中分线3、上下壳体分线4将表壳1进行划分。表壳1上方设置数据显示器6,表壳1前后表面设置管道安装孔2、2a、2b、2c、电源7和室内温度传感器5,表 壳1内设置抗高压电击模块57。表壳1内设采用金属、非金属材料,压制、压注联体成型的插销连接一体化管件成 型结构的主管道,主管道包括进水管装置22、回水管装置46,进水管装置22依次设置球阀 12及与其控制连接的球阀电机13、进水温度传感器20、进水流量传感装置B,回水管装置46 依次设置回水流量传感装置Bi、回水温度传感器45,回水流量传感装置Bl后端管道内设置 过滤网44,进水管装置22、回水管装置46中部管道连接,连接管道内设置排污球阀41及与 其控制连接的启动电机42。 进水管装置22进水端通过U型插销18插卡连接进水接头8,进水接头8端部设置 环形卡槽17,进水管装置22端部配合设置插孔16,U型插销18插入插孔16与环形卡槽17 卡接配合,进水接头8与球阀12之间依次设置密封圈9、弹簧10及弹簧座11,弹簧座11与 球阀12弹性顶触配合,球阀12后部配合设置阀座密封圈14。U型插销18插入插孔16与 环形卡槽17卡接配合,其安装方便,密封性好,上下管路位置可任意进行角度调整。进水管装置22、回水管装置46中部通过与各自管道一体成型的排污口接头21、排 污连接管47由U型插销36插卡连接,排污口接头21端部设置环形卡槽35,排污连接管47 端部配合设置插孔37,U型插销36插入插孔37与环形卡槽35卡接配合。排污口接头21 与排污球阀41之间依次设置密封圈38、弹簧39及弹簧座40,弹簧座40与排污球阀41弹 性顶触配合,排污球阀41后部配合设置密封阀座43。进水流量传感装置B前端管道内设置 过滤网23,杂质附着在过滤网23上。启动电机42控制排污球阀41自动、定期冲洗过滤网 23和管道中的杂质,以免影响用户供暖的效果。进水流量传感装置B、回水流量传感装置Bl的结构相同,包括与各自管道一体成 型的叶轮安装底座29、叶轮34、上盖24,上盖24与叶轮安装底座29之间设置密封圈27,并 由压环28紧压密封配合,叶轮安装底座29底面连接设置主轴33,叶轮34下部设置相应的 主轴套32,叶轮34上部设置上轴31,上盖24内壁设置相应的上轴套30,上盖24内表面呈 凹球面形,叶轮34与叶轮安装底座29、上盖24分别通过主轴套32、主轴33及上轴31、上 轴套30转动配合,上盖24外表面设置与叶轮34传输配合的流量数据传感器26。叶轮34 上部上轴31外围设置屏蔽罩25,屏蔽罩25与上盖24外表面设置的流量数据传感器26传 输配合。主轴33、上轴31顶部为圆锥形结构,相应的主轴套32、上轴套30底部呈凹球面结 构,采用该结构可减少摩擦阻力,增加使用寿命。主轴33、上轴31及相应的主轴套32、上轴 套30的凹球面采用经久耐磨的宝石及氧化锆材料制成,能极大地提高计量精度,且使用寿 命长。主轴33、上轴31尾部设置环形凹槽,环形凹槽起到定位固定作用。进水管装置22、回水管装置36两端分别连接设置与表壳1上管道安装孔2、2a、 2b、2c相吻合的快速安装接头19、19a、19b、19c、定位卡口 15、15a、15b、15c,所述的快速安 装接头19、19a、19b、19c为抱箍形结构,安装时定位卡口 15、15a、15b、15c分别卡接在管道 安装孔2、2a、2b、2c上即可,安装方便快捷,提高了安装效率。回水管装置46出水端配合设置一体成型的止回阀体53,止回阀体53内设置卡槽 49,止回阀板48安装在卡槽49上,止回阀体53上部配合设置阀帽54,阀帽54端部设置环 形卡槽50,止回阀体53端部配合设置插孔52,U型插销51插入插孔52与环形卡槽50卡 接配合,并通过设置密封圈55密封配合。止回阀板48的作用是防止回水管装置46中的水倒流。主管道连接设置外置控制电路板56,外置控制电路板56连接设置电源7、进水温 度传感器20、回水温度传感器45、室内温度传感器5、球阀电机13、启动电机42、流量数据传 感器26、抗高压电击模块57、M-bus集抄器60和M_bus集抄器总线通信接口。M-Bus 是 Paderborn 大学的 Dr. Horst Ziegler 与 TI 公司的 DeutschlandGmbH 禾口 Techem GmbH共同提出的,专门用于公共事业仪表的总线结构,称Meter-Bus,简称M-Bus。 M-Bus仪表总线属于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简称LAN),是处于同一幢建筑、同一大 学或方圆几公里远地域内的专用网络,被用于连接远程监控计算机和工作站、测量仪表等 设备,以便资源共享和数据传输。M-Bus仪表总线可以满足由电池供电或远程供电的计量 仪表的特殊要求。当计量仪表收到数据发送请求时,将当前测量的数据传送到主站,主站可 以是手持机、pc机或其它数据终端设备。主站定期地读取某幢建筑中安装的计量仪表的数 据。一般情况下,挂接在仪表总线上的计量仪表的数目可达数百个,数据传输距离达数千 米。在总线上传送的数据具有高度的完整性和快速性。本系统最大特点是通讯距离远、工程 施工布线方便、抄表精确、成本低,适用于居民住宅小区和城市高楼广厦的集中抄表(水、 电、气、热)及其它需要进行远程数据传输的装置中,为现代社会在数据传输抄表领域提供 了便利。电源7、进水温度传感器20、回水温度传感器45、室内温度传感器5、球阀电机13、 启动电机42、流量数据传感器26、抗高压电击模块57均为已有技术,进回水流量同步检测 比较、定期排污、断电关阀、电路自锁、攻击信息反馈、室温智能调控、数据显示,保证供热系 统可靠、安全的运行。控制电路的具体连接结构为现有公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 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体化双管管道智能热量表,包括全封闭的表壳(1),表壳(1)上方设置数据显示器(6),表壳(1)前后表面设置管道安装孔(2、2a、2b、2c)、电源(7)和室内温度传感器(5),表壳(1)内插销连接设置一体化管件成型结构的主管道,主管道包括进水管装置(22)、回水管装置(46),进水管装置(22)依次设置球阀(12)及与其控制连接的球阀电机(13)、进水温度传感器(20)、进水流量传感装置(B),进水流量传感装置(B)前端管道内设置过滤网(23),回水管装置(46)依次设置回水流量传感装置(B1)、回水温度传感器(45),回水流量传感装置(B1)后端管道内设置过滤网(44),进水管装置(22)、回水管装置(46)中部管道连接,连接管道内设置排污球阀(41)及与其控制连接的启动电机(42),其特征在于进水管装置(22)进水端通过U型插销(18)插卡连接进水接头(8),进水接头(8)与球阀(12)之间依次设置密封圈(9)、弹簧(10)及弹簧座(11),弹簧座(11)与球阀(12)弹性顶触配合,球阀(12)后部配合设置阀座密封圈(14),进水管装置(22)、回水管装置(46)中部通过与各自管道一体成型的排污口接头(21)、排污连接管(47)由U型插销(36)插卡连接,排污口接头(21)与排污球阀(41)之间依次设置密封圈(38)、弹簧(39)及弹簧座(40),弹簧座(40)与排污球阀(41)弹性顶触配合,主管道连接设置外置控制电路板(56),外置控制电路板(56)上连接设置M-bus集抄器(60)和M-bus集抄器总线通信接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双管管道智能热量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流量传感 装置(B)、回水流量传感装置(Bi)的结构相同,包括与各自管道一体成型的叶轮安装底座 (29)、叶轮(34)、上盖(24),上盖(24)与叶轮安装底座(29)之间设置密封圈(27),并由压 环(28)紧压密封配合,叶轮安装底座(29)底面连接设置主轴(33),叶轮(34)下部设置相 应的主轴套(32),叶轮(34)上部设置上轴(31),上盖(24)内壁设置相应的上轴套(30), 上盖(24)内表面呈凹球面形,叶轮(34)与叶轮安装底座(29)、上盖(24)分别通过主轴套 (32)、主轴(33)及上轴(31)、上轴套(30)转动配合,上盖(24)外表面设置与叶轮(34)传 输配合的流量数据传感器(26)。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双管管道智能热量表,其特征在于进水接头(8)端部设 置环形卡槽(17),进水管装置(22)端部配合设置插孔(16),U型插销(18)插入插孔(16) 与环形卡槽(17)卡接配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双管管道智能热量表,其特征在于排污口接头(21)端 部设置环形卡槽(35),排污连接管(47)端部配合设置插孔(37),U型插销(36)插入插孔 (37)与环形卡槽(35)卡接配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双管管道智能热量表,其特征在于进水管装置(22)、回 水管装置(36)两端分别连接设置与表壳(1)上管道安装孔(2、2a、2b、2c)相吻合的快速 安装接头(19、19a、19b、19c)、定位卡口(15、15a、15b、15c),所述的快速安装接头(19、19a、 19b、19c)为抱箍形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双管管道智能热量表,其特征在于回水管装置(46)出 水端配合设置一体成型的止回阀体(53),止回阀体(53)内设置卡槽(49),止回阀板(48) 安装在卡槽(49)上,止回阀体(53)上部配合设置阀帽(54),阀帽(54)端部设置环形卡槽 (50),止回阀体(53)端部配合设置插孔(52),U型插销(51)插入插孔(52)与环形卡槽(50) 卡接配合,并通过设置密封圈(55)密封配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双管管道智能热量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壳(1)为全封闭双面侧分体结构,表壳(1)内设置抗高压电击模块(57),外置控制电路板(56)连接设 置电源(7)、进水温度传感器(20)、回水温度传感器(45)、室内温度传感器(5)、球阀电机 (13)、启动电机(42)、流量数据传感器(26)、抗高压电击模块(57)。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双管管道智能热量表,其特征在于主轴(33)、上轴(31) 顶部为圆锥形结构,相应的主轴套(32)、上轴套(30)底部呈凹球面结构,主轴(33)、上轴 (31)尾部设置环形凹槽。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双管管道智能热量表,其特征在于叶轮(34)上部上轴 (31)外围设置屏蔽罩(25),屏蔽罩(25)与上盖(24)外表面设置的流量数据传感器(26) 传输配合。
专利摘要一体化双管管道智能热量表,属于热能消耗计量装置的技术领域。进水管装置进水端通过U型插销插卡连接进水接头,进水接头与球阀之间依次设置密封圈、弹簧及弹簧座,弹簧座与球阀弹性顶触配合,球阀后部配合设置阀座密封圈,进水管装置、回水管装置中部通过与各自管道一体成型的排污口接头、排污连接管由U型插销插卡连接,排污口接头与排污球阀之间依次设置密封圈、弹簧及弹簧座,弹簧座与排污球阀弹性顶触配合。该热量表结构合理、紧凑,计量精度高,安装方便,提高了施工效率。控制电路上连接设置M-Bus集抄器,通过M-Bus仪表总线将一定范围内的热量表连接成一个局域网进行集中抄表,在主机上生成报表,对数据进行采集、管理,对各表单元进行远程控制。
文档编号G01K17/10GK201615803SQ20102010580
公开日2010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28日
发明者吕金浩 申请人:吕金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