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威数控机床有限公司铣床官方网站今天是:2025-07-03切换城市[全国]-网站地图
推荐产品 :
推荐新闻
技术文章当前位置:技术文章>

一种继电器测试治具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5-07-03    作者: 管理员

专利名称:一种继电器测试治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测试用具,具体地,涉及一种继电器测试治具。
背景技术
继电器(即relay),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 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 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当输入 量(如电压、电流、温度等)达到规定值时,使被控制的输出电路导通或断开的电器,可分为 电气量(如电流、电压、频率、功率等)继电器及非电气量(如温度、压力、速度等)继电器 两大类;这类继电器具有动作快、工作稳定、使用寿命长、体积小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电 力保护、自动化、运动、遥控、测量和通信等装置中。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如下(1)电磁式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组成,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 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 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当 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 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吸合。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 的目的。对于继电器的“常开、常闭”触点,可以这样来区分继电器线圈未通电时处于断开 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开触点”;处于接通状态的静触点称为“常闭触点”。(2)热敏干簧继电器是一种利用热敏磁性材料检测和控制温度的新型热敏开关, 它由感温磁环、恒磁环、干簧管、导热安装片、塑料衬底及其他一些附件组成。热敏干簧继电 器不用线圈励磁,由恒磁环产生的磁力驱动开关动作,恒磁环能否向干簧管提供磁力,由感 温磁环的温控特性决定。(3)固态继电器(SSR)是一种两个接线端为输入端,另两个接线端为输出端的四 端器件,中间采用隔离器件实现输入输出的电隔离。固态继电器按负载电源类型可分为交 流型和直流型,按开关型式可分为常开型和常闭型,按隔离型式可分为混合型、变压器隔离 型和光电隔离型,以光电隔离型为最多。继电器主要产品技术参数包括(1)额定工作电压是指继电器正常工作时线圈 所需要的电压,根据继电器的型号不同,可以是交流电压,也可以是直流电压;(2)直流电 阻是指继电器中线圈的直流电阻,可以通过万能表测量;(3)吸合电流是指继电器能够 产生吸合动作的最小电流。在正常使用时,给定的电流必须略大于吸合电流,这样继电器才 能稳定地工作。而对于线圈所加的工作电压,一般不要超过额定工作电压的1. 5倍,否则会 产生较大的电流而把线圈烧毁;(4)释放电流是指继电器产生释放动作的最大电流。当继 电器吸合状态的电流减小到一定程度时,继电器就会恢复到未通电的释放状态。这时的电 流远远小于吸合电流;(5)触点切换电压和电流是指继电器允许加载的电压和电流。它决 定了继电器能控制电压和电流的大小,使用时不能超过此值,否则很容易损坏继电器的触
5点ο继电器的测试包括(1)测触点电阻用万能表的电阻档,测量常闭触点与动点电 阻,其阻值应为0(用更加精确方式可测得触点阻值在100毫欧以内);而常开触点与动点 的阻值就为无穷大;由此可以区别出那个是常闭触点,那个是常开触点;(2)测线圈电阻 可用万能表RX 10 Ω档测量继电器线圈的阻值,从而判断该线圈是否存在着开路现象;(3) 测量吸合电压和吸合电流找来可调稳压电源和电流表,给继电器输入一组电压,且在供电 回路中串入电流表进行监测。慢慢调高电源电压,听到继电器吸合声时,记下该吸合电压和 吸合电流。为求准确,可以试多几次而求平均值;(4)测量释放电压和释放电流也是像上 述那样连接测试,当继电器发生吸合后,再逐渐降低供电电压,当听到继电器再次发生释放 声音时,记下此时的电压和电流,亦可尝试多几次而取得平均的释放电压和释放电流。一般 情况下,继电器的释放电压约在吸合电压的10 50%,如果释放电压太小(小于1/10的吸 合电压),则不能正常使用了,这样会对电路的稳定性造成威胁,工作不可靠。一般地,继电器测试仪器,只能用于测试继电器的触点电阻、线圈电阻、闭合电压、 闭合电流、释放电压与释放电流等。但是,使用上述继电器测试仪器,不能测量继电器的闭合时间与释放时间;并且, 上述继电器测试仪器的造价较贵,测试效率较低,不能同时检测多个继电器。综上所述,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上述继电器测试仪器至少存 在以下的缺陷(1)功能单一使用现有技术中的继电器测试仪器,不能测量继电器的闭合时间 与释放时间,也不能同时测量多个继电器;(2)成本高现有技术中继电器测试仪器的造价较贵;(3)工作效率低现有技术中继电器测试仪器的测试效率较低,也不能同时检测 多个继电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继电器测试治具,以实现功能 多、成本低与工作效率高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继电器测试治具,包括电 源、主控单元、调试单元、显示单元与报警单元;其中,所述电源、调试单元、显示单元与报警 单元,均与主控单元配合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电源包括接线端子Ρ1、第一二极管D18、第二二极管D19、第一电容 C11、第二电容C12、第一电解电容C9、第二电解电容ClO与稳压块VR1,其中所述接线端子 Pl的第三连接端与第一二极管D18的阳极连接,第一连接端与第二二极管D19的阴极连接; 第一二极管D18的阴极,与第一电容Cll的第一连接端、第一电解电容C9的正极、+12V电 源、以及稳压块VRl的输入端Vin连接;第二二极管D19的阳极,与第一电容C18的第二连 接端、第一电解电容C9的负极、以及稳压块VRl的接地端GND连接;稳压块VRl的输出端 Vout,与第二电容C12的第一连接端、+5V电源、以及第二电解电容ClO的正极连接;第二电 容C12的第二连接端、以及第二电解电容ClO的负极,均接地。进一步地,所述主控单元包括复位模块、单片机、第一至三反相器、第一至八继电器模块、第一至二显示驱动模块、晶振模块、第一至四按键模块与电容C5,其中所述单片 机的连接端PA0-PA6与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mi_IN7对应连接,单片机的连接端PB0-PB6 与第二反相器的输入端mi_IN7对应连接,单片机的连接端PD0-PD6与第三反相器的输入 端mi-IN7对应连接,单片机的连接端PE2与报警单元连接,单片机的连接端^^与复 位模块连接,单片机的连接端PB7经第一显示驱动模块、与显示单元的第八连接端连接,单 片机的连接端PD7经第二显示驱动模块、与显示单元的第十六连接端连接,单片机的连接 端PC0-PC7与第一至八继电器模块的输出端对应连接,单片机的连接端PF4-PF7与调试 单元配合连接,单片机的连接端PF0-PF3与第一至四按键模块对应连接,单片机的电源端 VCC、AVCC与ARER均接+5V电源、并经电容C5接地,单片机的接地端GND接地;所述晶振模 块,连接在单片机的连接端XTALl与单片机的连接端XTAL2之间;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出 端0UT1-0UT7、与单片机的连接端PA7,与第一至八继电器模块的输入端对应连接;第一反 相器的接地端GND接地,第一反相器的公共端COM接+12V电源;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 0UT1-0UT7,与显示单元的第一至七连接端对应连接;第二反相器的接地端GND接地;所述 第三反相器的输出端0UT1-0UT7,与显示单元的第九至第十五连接端连接;第三反相器的 接地端GND接地。进一步地,所述复位模块包括第一电阻R47、第二电阻R52、第三电阻R58与第四电 阻R60、第电容C7与三极管Q8,其中所述第一电阻R47与第四电阻R60,串接在+5V电源 与地之间;三极管Q8的基极与第一电阻R47及第四电阻R60的公共端连接,发射极接+5V 电源,集电极经第三电阻R58接地;第二电阻R52与电容C7,串接在单片机的连接端^^ 与地之间,第二电阻R52及电容C7的公共端与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所述晶振模块包括 第一电容C6、第二电容C8与晶振体Y1,其中所述第一电容C6与第二电容C8串接,在单片 机的连接端XTALl与单片机的连接端XTAL2之间;晶振体Yl,连接在第一电容C6的第一连 接端与第二电容C8的第一连接端之间;第一电容C6的第二连接端与第二电容C8的第二连 接端,均接地。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至七继电器模块的结构相同,其中,第一继电器模块包括继电 器K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5与三极管Q1,其中在所述继电 器Kl中,衔铁的第一连接端接+12V电源、第二连接端接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0UT1,电磁开 关的控制端经第二电阻R2接+12V电源、并经第三电阻R3与第四电阻R5接地,电磁开关的 固定端接地;继电器Kl中衔铁的第二连接端为第一继电器模块的输入端;所述三极管Ql 的基极与第三电阻R3及第四电阻R5的公共端连接,集电极经第一电阻Rl接5V电源,发射 极接地;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与第一电阻Rl的公共端为第一继电器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 八继电器模块包括二极管D17、第一三极管Q11、第二三极管Q13、继电器K8、第一电阻R65、 第二电阻R66、第三电阻R67与第四电阻R68,其中所述第二三极管Q13的基极作为第八继 电器模块的输入端、与单片机的连接端PA7连接,集电极与继电器K8中衔铁的第二连接端 及二极管D17的阳极连接,发射极接地;二极管D17的阴极接+12V电源、并接继电器K8中 衔铁的第一连接端;在所述继电器K8中,电磁开关的控制端经第二电阻R66接+12V电源、 并经第三电阻R67与第四电阻R68接地,电磁开关的固定端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ll的基 极与第三电阻R67及第四电阻R68的公共端连接,集电极经第一电阻R65接5V电源,发射 极接地;第一三极管Qll的集电极与第一电阻R65的公共端为第八继电器模块的输出端;[002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至二显示驱动模块的结构相同,其中,第一显示驱动模块包括 第一电阻R24、第二电阻R25与三极管Q4,其中所述第一电阻R24与第二电阻R25,串接在 单片机的连接端PB7与地之间;三极管Q4的基极与第一电阻R24与第二电阻R25的公共端 连接,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显示单元的第八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一至四按键模块的结构相 同,其中,第一按键模块包括电容Cl、第一电阻R42、第二电阻R53、第三电阻R49与按键S4, 其中所述第一电阻R42与电容Cl,串接在单片机的连接端PFO与地之间;第二电阻R53,连 接在第一电阻R42与电容Cl的公共端与地之间;按键S4的固定端、以及第三电阻R49,串 接在第一电阻R42与电容Cl的公共端、以及+5V电源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单片机的型号为ATmegal28-16AC,所述反相器的型号为 ULN2003A。进一步地,所述调试单元包括型号为JTAGl的调试器、第一电阻R191、第二电阻 R201、第三电阻R221、第四电阻R231与第五电阻R251,其中所述第一电阻R191的第一连 接端接+5V电源、第二连接端接调试器的TCK端,第二电阻R201的第一连接端+5V电源、第 二连接端接调试器的TDO端,第三电阻R221的第一连接端+5V电源、第二连接端接调试器 的TMS端,第四电阻R231的第一连接端+5V电源、第二连接端接调试器的TDI端,第五电阻 R251的第一连接端+5V电源、第二连接端接调试器的RST端;所述调试器的第七连接端接 +5V电源,调试器的第二连接端与第十连接端均接地。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单元包括第一至十六显示模块,所述第一至十六显示模块的 结构相同,其中,第一显示模块包括电阻R4与发光二极管D1,其中所述电阻R4的第一连 接端接+5V电源、第二连接端接接发光二极管Dl的阳极,发光二极管Dl的阴极作为显示单 元的第一连接端。进一步地,所述报警单元包括第一电阻R69、第二电阻R70、警铃LSl与三极管Q12, 其中所述第一电阻R69与第二电阻R70,串接在单片机的连接端PE2与地之间,第一电阻 R69与第二电阻R70的公共端与三极管Q1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2的集电极与警铃LSl的 第二连接端连接,三极管Q12的发射极接地,警铃LSl的第一连接端接+5V电源。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继电器测试治具,由于包括电源、主控单元、调试单元、显 示单元与报警单元;其中,电源、调试单元、显示单元与报警单元,均与主控单元配合连接; 采用单片机,可以同时独立检测多路继电器的闭合时间、释放时间,通过显示单元可以指 示相对应的继电器是否NG ;从而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功能单一、成本高与工作效率低的缺 陷,以实现功能多、成本低与工作效率高的优点。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 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 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 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图la、图Ib及图Ic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继电器测试治具中主控单元及显示单元的
8电气原理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继电器测试治具中调试单元的电气原理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继电器测试治具中电源的电气原理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继电器测试治具中第一至四按键模块的电气原理示意图;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继电器测试治具中报警单元的电气原理示意图;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继电器测试治具中复位模块的电气原理示意图;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继电器测试治具中晶振模块的电气原理示意图。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标记如下1-调试器;2-第一反相器;3-第二反相器;4-第三反相器;5-单片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 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继电器测试治具。如图Ia-图7所示,本实施 例包括电源、主控单元、调试单元、显示单元与报警单元;其中,电源、调试单元、显示单元与 报警单元,均与主控单元配合连接。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述电源包括接线端子P1、第一二极管D18、第二二 极管D19、第一电容C11、第二电容C12、第一电解电容C9、第二电解电容ClO与稳压块VR1, 其中接线端子Pl的第三连接端与第一二极管D18的阳极连接,第一连接端与第二二极管 D19的阴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8的阴极,与第一电容Cll的第一连接端、第一电解电容C9 的正极、+12V电源、以及稳压块VRl的输入端Vin连接;第二二极管D19的阳极,与第一电 容C18的第二连接端、第一电解电容C9的负极、以及稳压块VRl的接地端GND连接;稳压块 VRl的输出端Vout,与第二电容C12的第一连接端、+5V电源、以及第二电解电容ClO的正 极连接;第二电容C12的第二连接端、以及第二电解电容ClO的负极,均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la、图Ib与图Ic所示,上述主控单元包括复位模块、单片机 5、第一至三反相器、第一至八继电器模块、第一至二显示驱动模块、晶振模块与第一至四按 键模块与电容C5。其中,上述单片机5的连接端PA0-PA6与第一反相器2的输入端mi_IN7对应连 接,单片机5的连接端PB0-PB6与第二反相器3的输入端mi_IN7对应连接,单片机5的连 接端PD0-PD6与第三反相器4的输入端mi_IN7对应连接,单片机5的连接端PE2与报警 单元连接,单片机5的连接端^^与复位模块连接,单片机5的连接端PB7经第一显示驱 动模块、与显示单元的第八连接端连接,单片机5的连接端PD7经第二显示驱动模块、与显 示单元的第十六连接端连接,单片机5的连接端PC0-PC7与第一至八继电器模块的输出端 对应连接,单片机5的连接端PF4-PF7与调试单元配合连接,单片机5的连接端PF0-PF3与 第一至四按键模块对应连接,单片机5的电源端VCC、AVCC与ARER均接+5V电源、并经电容 C5接地,单片机5的接地端GND接地;晶振模块,连接在单片机5的连接端XTALl与单片机 5的连接端XTAL2之间;第一反相器2的输出端0UT1-0UT7、与单片机5的连接端PA7,与第 一至八继电器模块的输入端对应连接;第一反相器2的接地端GND接地,第一反相器2的公 共端COM接+12V电源;第二反相器3的输出端0UT1-0UT7,与显示单元的第一至七连接端对应连接;第二反相器3的接地端GND接地;第三反相器4的输出端0UT1-0UT7,与显示单 元的第九至第十五连接端连接;第三反相器4的接地端GND接地。上述第一至七继电器模块的结构相同,其中,第一继电器模块包括继电器K1、第一 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5与三极管Q1,其中在继电器Kl中,衔铁的 第一连接端接+12V电源、第二连接端接第一反相器2的输出端0UT1,电磁开关的控制端经 第二电阻R2接+12V电源、并经第三电阻R3与第四电阻R5接地,电磁开关的固定端接地; 继电器Kl中衔铁的第二连接端为第一继电器模块的输入端;三极管Ql的基极与第三电阻 R3及第四电阻R5的公共端连接,集电极经第一电阻Rl接5V电源,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l 的集电极与第一电阻Rl的公共端为第一继电器模块的输出端;第八继电器模块包括二极 管D17、第一三极管Q11、第二三极管Q13、继电器K8、第一电阻R65、第二电阻R66、第三电阻 R67与第四电阻R68,其中第二三极管Q13的基极作为第八继电器模块的输入端、与单片机 5的连接端PA7连接,集电极与继电器K8中衔铁的第二连接端及二极管D17的阳极连接,发 射极接地;二极管D17的阴极接+12V电源、并接继电器K8中衔铁的第一连接端;在继电器 K8中,电磁开关的控制端经第二电阻R66接+12V电源、并经第三电阻R67与第四电阻R68 接地,电磁开关的固定端接地;第一三极管Qll的基极与第三电阻R67及第四电阻R68的公 共端连接,集电极经第一电阻R65接5V电源,发射极接地;第一三极管Qll的集电极与第一 电阻R65的公共端为第八继电器模块的输出端。上述第一至二显示驱动模块的结构相同,其中,第一显示驱动模块包括第一电阻 R24、第二电阻R25与三极管Q4,其中第一电阻R24与第二电阻R25,串接在单片机5的连 接端PB7与地之间;三极管Q4的基极与第一电阻R24与第二电阻R25的公共端连接,发射 极接地,集电极与显示单元的第八连接端连接;第一至四按键模块的结构相同,其中,第一 按键模块包括电容Cl、第一电阻R42、第二电阻R53、第三电阻R49与按键S4,其中第一电 阻R42与电容Cl,串接在单片机5的连接端PFO与地之间;第二电阻R53,连接在第一电阻 R42与电容Cl的公共端与地之间;按键S4的固定端、以及第三电阻R49,串接在第一电阻 R42与电容Cl的公共端、以及+5V电源之间。上述显示单元包括第一至十六显示模块,第一至十六显示模块的结构相同,其中, 第一显示模块包括电阻R4与发光二极管D1,其中电阻R4的第一连接端接+5V电源、第二 连接端接接发光二极管Dl的阳极,发光二极管Dl的阴极作为显示单元的第一连接端。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上述复位模块包括第一电阻R47、第二电阻R52、第 三电阻R58与第四电阻R60、第电容C7与三极管Q8,其中第一电阻R47与第四电阻R60,串 接在+5V电源与地之间;三极管Q8的基极与第一电阻R47及第四电阻R60的公共端连接, 发射极接+5V电源,集电极经第三电阻R58接地;第二电阻R52与电容C7,串接在单片机5 的连接端^^与地之间,第二电阻R52及电容C7的公共端与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如图7所示,上述晶振模块包括第一电容C6、第二电容C8与晶振体Y1,其中第一 电容C6与第二电容C8串接,在单片机5的连接端XTALl与单片机5的连接端XTAL2之间; 晶振体Y1,连接在第一电容C6的第一连接端与第二电容C8的第一连接端之间;第一电容 C6的第二连接端与第二电容C8的第二连接端,均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调试单元包括型号为JTAGl的调试器1、第一电阻 R191、第二电阻R201、第三电阻R221、第四电阻R231与第五电阻R251,其中第一电阻R191的第一连接端接+5V电源、第二连接端接调试器1的TCK端,第二电阻R201的第一连接端 +5V电源、第二连接端接调试器1的TDO端,第三电阻R221的第一连接端+5V电源、第二连 接端接调试器1的TMS端,第四电阻R231的第一连接端+5V电源、第二连接端接调试器1 的TDI端,第五电阻R251的第一连接端+5V电源、第二连接端接调试器1的RST端;调试器 1的第七连接端接+5V电源,调试器1的第二连接端与第十连接端均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上述报警单元包括第一电阻R69、第二电阻R70、警 铃LSl与三极管Q12,其中第一电阻R69与第二电阻R70,串接在单片机5的连接端PE2与 地之间,第一电阻R69与第二电阻R70的公共端与三极管Q1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2的集 电极与警铃LSl的第二连接端连接,三极管Q12的发射极接地,警铃LSl的第一连接端接 +5V电源。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单片机5的型号为ATmegal28-16AC,第一至三反相器的型号 均为ULN2003A。采用单片机5,可以同时独立检测多路继电器的闭合时间、释放时间,并用 LED指示相对应的继电器是否NG等;有利于解决继电器动作时间的测试问题,而且制造成 本很低,同时可以检测多个,且效率较高。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继电器测试治具,由于包括电源、主控单元、调 试单元、显示单元与报警单元;其中,电源、调试单元、显示单元与报警单元,均与主控单元 配合连接;采用单片机5,可以同时独立检测多路继电器的闭合时间、释放时间,通过显示 单元可以指示相对应的继电器是否NG ;从而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功能单一、成本高与工作 效率低的缺陷,以实现功能多、成本低与工作效率高的优点。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 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 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 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一种继电器测试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主控单元、调试单元、显示单元与报警单元;其中,所述电源、调试单元、显示单元与报警单元,均与主控单元配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测试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包括接线端子P1、第 一二极管D18、第二二极管D19、第一电容C11、第二电容C12、第一电解电容C9、第二电解电 容ClO与稳压块VRl,其中所述接线端子Pl的第三连接端与第一二极管D18的阳极连接,第一连接端与第二二极 管D19的阴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8的阴极,与第一电容Cll的第一连接端、第一电解电容 C9的正极、+12V电源、以及稳压块VRl的输入端Vin连接;第二二极管D19的阳极,与第一 电容C18的第二连接端、第一电解电容C9的负极、以及稳压块VRl的接地端GND连接;稳压 块VRl的输出端Vout,与第二电容C12的第一连接端、+5V电源、以及第二电解电容ClO的 正极连接;第二电容C12的第二连接端、以及第二电解电容ClO的负极,均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测试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单元包括复位模块、 单片机、第一至三反相器、第一至八继电器模块、第一至二显示驱动模块、晶振模块、第一至 四按键模块与电容C5,其中所述单片机的连接端PA0-PA6与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mi_IN7对应连接,单片机的 连接端PB0-PB6与第二反相器的输入端mi_IN7对应连接,单片机的连接端PD0-PD6与第 三反相器的输入端mi-IN7对应连接,单片机的连接端PE2与报警单元连接,单片机的连 接端^^与复位模块连接,单片机的连接端PB7经第一显示驱动模块、与显示单元的第 八连接端连接,单片机的连接端PD7经第二显示驱动模块、与显示单元的第十六连接端连 接,单片机的连接端PC0-PC7与第一至八继电器模块的输出端对应连接,单片机的连接端 PF4-PF7与调试单元配合连接,单片机的连接端PF0-PF3与第一至四按键模块对应连接,单 片机的电源端VCC、AVCC与ARER均接+5V电源、并经电容C5接地,单片机的接地端GND接 地;所述晶振模块,连接在单片机的连接端XTALl与单片机的连接端XTAL2之间;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0UT1-0UT7、与单片机的连接端PA7,与第一至八继电器模块 的输入端对应连接;第一反相器的接地端GND接地,第一反相器的公共端COM接+12V电源;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0UT1-0UT7,与显示单元的第一至七连接端对应连接;第二 反相器的接地端GND接地;所述第三反相器的输出端0UT1-0UT7,与显示单元的第九至第十五连接端连接;第三 反相器的接地端GND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继电器测试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模块包括第一电阻 R47、第二电阻R52、第三电阻R58与第四电阻R60、第电容C7与三极管Q8,其中所述第一电阻R47与第四电阻R60,串接在+5V电源与地之间;三极管Q8的基极与第一 电阻R47及第四电阻R60的公共端连接,发射极接+5V电源,集电极经第三电阻R58接地; 第二电阻R52与电容C7,串接在单片机的连接端^^与地之间,第二电阻R52及电容C7 的公共端与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所述晶振模块包括第一电容C6、第二电容C8与晶振体Y1,其中所述第一电容C6与第 二电容C8串接,在单片机的连接端XTALl与单片机的连接端XTAL2之间;晶振体Y1,连接 在第一电容C6的第一连接端与第二电容C8的第一连接端之间;第一电容C6的第二连接端与第二电容C8的第二连接端,均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继电器测试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至七继电器模块的 结构相同,其中,第一继电器模块包括继电器K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 四电阻R5与三极管Q1,其中在所述继电器Kl中,衔铁的第一连接端接+12V电源、第二连接端接第一反相器的输出 端OUTl,电磁开关的控制端经第二电阻R2接+12V电源、并经第三电阻R3与第四电阻R5接 地,电磁开关的固定端接地;继电器Kl中衔铁的第二连接端为第一继电器模块的输入端;所述三极管Ql的基极与第三电阻R3及第四电阻R5的公共端连接,集电极经第一电阻 Rl接5V电源,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与第一电阻Rl的公共端为第一继电器模块 的输出端;所述第八继电器模块包括二极管D17、第一三极管Q11、第二三极管Q13、继电器K8、第 一电阻R65、第二电阻R66、第三电阻R67与第四电阻R68,其中所述第二三极管Q13的基极作为第八继电器模块的输入端、与单片机的连接端PA7连 接,集电极与继电器K8中衔铁的第二连接端及二极管D17的阳极连接,发射极接地;二极管 D17的阴极接+12V电源、并接继电器K8中衔铁的第一连接端;在所述继电器K8中,电磁开关的控制端经第二电阻R66接+12V电源、并经第三电阻 R67与第四电阻R68接地,电磁开关的固定端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ll的基极与第三电阻 R67及第四电阻R68的公共端连接,集电极经第一电阻R65接5V电源,发射极接地;第一三 极管Qll的集电极与第一电阻R65的公共端为第八继电器模块的输出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继电器测试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至二显示驱动模块 的结构相同,其中,第一显示驱动模块包括第一电阻R24、第二电阻R25与三极管Q4,其中所述第一电阻R24与第二电阻R25,串接在单片机的连接端PB7与地之间;三极管Q4的 基极与第一电阻R24与第二电阻R25的公共端连接,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显示单元的第八 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一至四按键模块的结构相同,其中,第一按键模块包括电容Cl、第一电阻R42、 第二电阻R53、第三电阻R49与按键S4,其中所述第一电阻R42与电容Cl,串接在单片机的连接端PFO与地之间;第二电阻R53,连 接在第一电阻R42与电容Cl的公共端与地之间;按键S4的固定端、以及第三电阻R49,串 接在第一电阻R42与电容Cl的公共端、以及+5V电源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继电器测试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的型号为 ATmegal28-16AC,所述反相器的型号为ULN2003A。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测试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试单元包括型号为 JTAGl的调试器、第一电阻R191、第二电阻R201、第三电阻R221、第四电阻R231与第五电阻 R251,其中所述第一电阻R191的第一连接端接+5V电源、第二连接端接调试器的TCK端,第二电 阻R201的第一连接端+5V电源、第二连接端接调试器的TDO端,第三电阻R221的第一连接 端+5V电源、第二连接端接调试器的TMS端,第四电阻R231的第一连接端+5V电源、第二连 接端接调试器的TDI端,第五电阻R251的第一连接端+5V电源、第二连接端接调试器的RST 端;所述调试器的第七连接端接+5V电源,调试器的第二连接端与第十连接端均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测试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单元包括第一至 十六显示模块,所述第一至十六显示模块的结构相同,其中,第一显示模块包括电阻R4与 发光二极管D1,其中所述电阻R4的第一连接端接+5V电源、第二连接端接接发光二极管Dl的阳极,发光二 极管Dl的阴极作为显示单元的第一连接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测试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单元包括第一电阻 R69、第二电阻R70、警铃LSl与三极管Q12,其中所述第一电阻R69与第二电阻R70,串接在单片机的连接端PE2与地之间,第一电阻 R69与第二电阻R70的公共端与三极管Q1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2的集电极与警铃LSl的 第二连接端连接,三极管Q12的发射极接地,警铃LSl的第一连接端接+5V电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继电器测试治具,包括电源、主控单元、调试单元、显示单元与报警单元;其中,所述电源、调试单元、显示单元与报警单元,均与主控单元配合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继电器测试治具,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功能单一、成本高与工作效率低等缺陷,以实现功能多、成本低与工作效率高的优点。
文档编号G01R31/327GK201725015SQ20102020563
公开日2011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7日
发明者李钫 申请人:无锡和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专利名称:一种空调设备漏风量现场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漏风量测试装置,适用于风管或者空气处理机组等空调设 备漏风量的现场测试。背景技术:漏风量是对被测设备的强度和严密性进行测试的指标,其是衡量风管、空气处 理机组等空
  • 专利名称:在中、重径向载荷下的滑动轴承摩擦特性的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径向施以中、重载荷条件下测试滑动轴承摩擦力矩的测量装 置,属于轴承摩擦力矩测量领域。背景技术:近年来,由于工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对应用于各前沿领域的
  • 专利名称:Elisa检测系统冷量微量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ELISA检测系统冷量微量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ELISA检测系统是目前医用领域使用的一种血液样品采样试验系统,为了以事宜的温度保存样品,并满足各类试验对于温
  • 专利名称:一种快速表面质量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计量仪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快速表面质量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表面质量检测影响着绝大部分工业产品的性能,据调查90%以上的工程部件失效 是从表面开始的。因此,在产品加工
  • 专利名称:压力容器液量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压力容器液量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压力容器内液量检测不同于一般容器内的液量检测,由于容器内装有高压气体, 采用接触式液位测量须在容器内为测量装置配置
  • 专利名称:一种圆形管道对角定位尺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对角定位测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圆形管道对角定位尺。 背景技术:目前在建筑采暖供冷系统中使用便携式超声波流量计测量管道内流动介质流量, 在对较小管径的管道进行测量时,采用的
山东科威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全国服务热线:13062023238
电话:13062023238
地址:滕州市龙泉工业园68号
关键词:铣床数控铣床龙门铣床
公司二维码
Copyright 2010-2024 http://www.ruyicnc.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44495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