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岩心夹持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岩心渗流技术,特别是关于一种岩心夹持器。
背景技术:
岩心夹持器为石油勘探开发实验中的常用设备组件,是岩心渗流实验中必备的设备之一。图1为一种现有的岩心夹持器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现有的岩心夹持器包括夹持器筒体1、夹持器卡箍2、夹持器进口卡盖3、夹持器出口卡盖4、出口堵头5、进口堵头6、可调顶杆7、套筒卡环8、橡胶套筒9、卡环密封圈槽10、密封环11、岩心12、出液口 13、环压加压口 14及进液口 15。夹持器筒体1(套筒)位于夹持器最外层,夹持器的中间设置一橡胶套筒9,夹持器筒体1与两端的套筒卡环8紧密接触,在密封环11与套筒卡环8中间形成0型圈,夹持器卡盖3、4通过螺纹将密封环压紧,从而使0型圈变形,形成密封,使夹持器筒体1与橡胶套9之间形成密闭空间。将岩心放置于套筒中间,两端分别安装好出口堵头5、进口堵头6,进口位置安装好夹持器卡箍2,通过调整可调顶杆7,使堵头与岩心进出面紧密接触,然后从环压加压口注入流体,通过施加压力使夹持器筒体1卡在岩心上,从进液口 15注入流体,从出液口 13采出流体。夹持器的作用就是使流体从岩心中间流过,不会从岩心外部窜流。该现有的夹持器存在以下问题1、当橡胶套筒9损坏需要拆解岩心夹持器时,需要利用多种机械器件通过机械撞击套筒两端的套筒卡环8,将橡胶套筒卡环位置8从夹持器筒体1中顶出后,方能对夹持器进行拆解。而橡胶套筒两端橡胶套筒卡环(位置8)为不锈钢制品,在端部厚度较小,在机械力的作用下,容易变形,造成密封柱塞与密封卡环不配套,导致整套岩心夹持器报废。2、现有夹持器为了解决密封柱塞与变形橡胶套筒卡环不配套问题,往往将密封堵头(出口堵头5、进口堵头6)和套筒卡环8之间形成一个较大公差,保证密封卡环轻微变形时可以使用。但这种做法导致在高实验压力下,橡胶套筒9会被挤入密封堵头(出口堵头5、进口堵头6)和套筒卡环8之间,从而造成橡胶套筒频繁损坏,进而形成实验过程中频繁拆解岩心夹持器的现象。由于以上原因,经常的拆卸和对橡胶套筒卡环的损坏,使实验的成功率大大降低,同时使岩心夹持器提前报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岩心夹持器,以降低实验过程中橡胶套筒的破损率,延长岩心夹持器的使用寿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岩心夹持器,包括夹持器筒体1、位于夹持器筒体1内部的橡胶套筒9、分别卡在所述夹持器筒体1两端外侧的夹持器进口卡盖3及夹持器出口卡盖4、设置于所述橡胶套筒9两端的出口堵头5及进口堵头6、与所述夹持器进口卡盖3卡合的夹持器卡箍2、可调顶杆7、设置于所述出口堵头5上的出液口 13、设置于所述进口堵头6上的进液口 15、设置于所述夹持器筒体1侧壁上的环压加压口 14、卡环密封圈槽10,所述的岩心夹持器还包括橡胶套筒卡环,套设在所述橡胶套筒9两端。进一步地,所述的岩心夹持器还包括位于所述橡胶套筒卡环上的螺丝孔,用于拆卸所述橡胶套筒卡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岩心夹持器易于拆卸,能够降低低渗透岩心等实验过程中的橡胶套筒破损率,提高了实验成功率。同时,能够延长橡胶套筒使用寿命和岩心夹持器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所述橡胶套筒卡环16的外侧与所述夹持器筒体1紧密接触。进一步地,所述两个橡胶套筒卡环16的内侧分别与所述出口堵头5及进口堵头6紧密接触。进一步地,所述两个橡胶套筒卡环16的端部分别与夹持器进口卡盖3及夹持器出口卡盖4紧密接触。进一步地,每一所述橡胶套筒卡环16上螺丝孔的数目为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岩心夹持器易于拆卸,能够降低低渗透岩心等实验过程中的橡胶套筒破损率,提高了实验成功率。同时,能够延长橡胶套筒使用寿命和岩心夹持器的使用寿命。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图1为一种现有的岩心夹持器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岩心夹持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岩心夹持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岩心夹持器包括夹持器筒体1、位于夹持器筒体1内部的橡胶套筒9、分别卡在所述夹持器筒体1两端外侧的夹持器进口卡盖3及夹持器出口卡盖4、设置于所述橡胶套筒9两端的出口堵头5及进口堵头6、与所述夹持器进口卡盖3卡合的夹持器卡箍2、可调顶杆7、设置于所述出口堵头5上的出液口 13、设置于所述进口堵头6上的进液口 15、设置于所述夹持器筒体1侧壁上的环压加压口 14、卡环密封圈槽10。该岩心夹持器还包括橡胶套筒卡环16,套设在所述橡胶套筒9两端,两端的橡胶套筒卡环16分别设有两个拆卸所述橡胶套筒卡环的螺丝孔17,每个橡胶套筒卡环16上螺丝孔的数目可以是多个,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进一步地,所述橡胶套筒卡环16的外侧与所述夹持器筒体1紧密接触,所述两个
4橡胶套筒卡环16的内侧分别与所述出ロ堵头5及进ロ堵头6紧密接触,所述两个橡胶套筒卡环16的端部分别与夹持器进ロ卡盖3及夹持器出ロ卡盖4紧密接触。夹持器筒体I (套筒)位于夹持器最外层,橡胶套筒9位于夹持器筒体I的内部, 夹持器筒体I与两端的橡胶套筒卡环16紧密接触,夹持器筒体I与橡胶套9之间形成密闭空间。岩心12放置于套筒中间,岩心夹持器两端分别安装好出口堵头5、进ロ堵头6,进 ロ位置安装好夹持器卡箍2,与夹持器进ロ卡盖3卡合在一起。可调顶杆7与夹持器卡箍2螺纹连接,通过调整可调顶杆7,使可调顶杆7顶住进 ロ堵头6,使出ロ堵头5及进ロ堵头6与岩心进出面紧密接触,然后从环压加压ロ 14注入流体,通过施加压カ使夹持器筒体I卡在岩心上,从进液ロ 15注入流体,从出液ロ 13采出流体。夹持器可以使流体从岩心中间流过,不会从岩心外部窜流。本实用新型的岩心夹持器与图I的岩心夹持器的不同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岩心夹持器用一体式的橡胶套筒卡环16代替图I的岩心夹持器的套筒卡环8及密封环11。在拆卸本实施例的岩心夹持器时,把夹持器进ロ卡盖3及夹持器出ロ卡盖4卸掉以后,用四颗与图2的螺丝孔17匹配的长螺丝拧入四个螺丝孔17中,利用螺丝的力量均匀将橡胶套筒卡环向外提出,整个过程中不需硬物接触橡胶套筒卡环16内部,从而不会对橡胶套筒卡环16形成损伤。同吋,降低进ロ堵头6、出口堵头5与橡胶套筒卡环16之间的间隙,减少橡胶套筒的损坏,延长橡胶套筒的寿命和夹持器寿命。进行低渗透岩心等实验时,实验压カ高(10_40MPa),温度高(60_100°C ),使用图I 中岩心夹持器时,对于部分实验,一个橡胶套筒在进行2-3个实验后就会破损,套筒破损后更换一次套筒需要30-60分钟,部分夹持器在更换数次后就会被淘汰。而使用新型夹持器后,套筒使用寿命延长一倍以上,套筒损坏后,维修时间只需5-20分钟,实验成功率明显增加,并且夹持器不存在报废危险。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岩心夹持器易于拆卸,能够降低低渗透岩心等实验过程中的橡胶套筒破损率,提高了实验成功率。同时,能够延长橡胶套筒使用寿命和岩心夹持器的使用寿命。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ー 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岩心夹持器,包括夹持器筒体(1)、位于夹持器筒体(1)内部的橡胶套筒(9)、分别卡在所述夹持器筒体(1)两端外侧的夹持器进口卡盖C3)及夹持器出口卡盖(4)、设置于所述橡胶套筒(9)两端的出口堵头( 及进口堵头(6)、与所述夹持器进口卡盖C3)卡合的夹持器卡箍( 、可调顶杆(7)、设置于所述出口堵头( 上的出液口(1 、设置于所述进口堵头(6)上的进液口(15)、设置于所述夹持器筒体(1)侧壁上的环压加压口(14)、卡环密封圈槽(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岩心夹持器还包括两个橡胶套筒卡环(16),套设在所述橡胶套筒(9)两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心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岩心夹持器还包括位于所述橡胶套筒卡环上的螺丝孔,用于拆卸所述橡胶套筒卡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心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套筒卡环(16)的外侧与所述夹持器筒体(1)紧密接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心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橡胶套筒卡环(16)的内侧分别与所述出口堵头( 及进口堵头(6)紧密接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心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橡胶套筒卡环(16)的端部分别与夹持器进口卡盖C3)及夹持器出口卡盖(4)紧密接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心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橡胶套筒卡环(16)上螺丝孔的数目为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岩心夹持器,包括夹持器筒体(1)、位于夹持器筒体(1)内部的橡胶套筒(9)、分别卡在所述夹持器筒体(1)两端外侧的夹持器进口卡盖(3)及夹持器出口卡盖(4)、设置于所述橡胶套筒(9)两端的出口堵头(5)及进口堵头(6)、与所述夹持器进口卡盖(3)卡合的夹持器卡箍(2)、可调顶杆(7)、设置于所述出口堵头(5)上的出液口(13)、设置于所述进口堵头(6)上的进液口(15)、设置于所述夹持器筒体(1)侧壁上的环压加压口(14)、卡环密封圈槽(10);所述的岩心夹持器还包括橡胶套筒卡环,套设在所述橡胶套筒(9)两端。
文档编号G01N15/08GK202339311SQ20112038751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2日
发明者刘学伟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