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扩散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扩散皿,属于实验分析仪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扩散皿是由内室、外室及玻璃片三部分组成,内室、外室的深度相同。操作过程是先将被测试样品平铺于扩散皿的外室中,将指示剂放于扩散皿内室,然后在扩散皿外室边缘涂上碱性胶液,盖上玻璃片,旋转数次,使皿边与玻璃片完全黏合,再渐渐转开玻璃片一边,使扩散皿外室露出一条狭缝,迅速加入反应液,立即盖严,轻轻旋转扩散皿,让反应液与被测样品混合均匀,再用橡皮筋圈紧,使玻璃片固定。首先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需要制备碱性胶液及在外室边缘涂碱性胶,使得实验操作烦琐,其次皿边与玻璃片黏合不完全就会造成气体外漏,影响测试的精度,再者在加入反应液,橡皮筋圈紧固定及移动扩散皿到恒温箱过程中,轻微的晃动就会造成内室样品的污染,从而致使实验失败。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可以省去制备碱性胶、涂胶及固定玻璃片的过程,而且能避免在加入反应液的过程中造成内室样品污染的扩散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扩散皿,包括带有外室I和内室2的皿体、扩散皿盖4。所述扩散皿盖4为圆形,与皿体为螺纹5式配合。外室与内室不等高,内室2用于盛放被测试样品,外室I用于盛放指示剂。皿体外壁上斜着向皿内室2方向开有只通向内室2不穿过外室I的导流孔3。使用时,将测试样品事先放入内室2中,在外室I中加入指示剂,盖好,通过导流孔3将反应液注入内室2中,迅速用橡皮塞塞紧导流孔3。扩散皿盖4与皿体螺纹5式配合,可以达到密封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广泛应用于土壤测定分析,食品检测,药品成分分析,地质分析等方面,省去了实验制备碱性胶、涂胶及固定玻璃片的操作过程,而且能避免在加入反应液的过程中造成的内室样品污染及反应气体泄漏。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为1 :外室,2 :内室,3 :导流孔,4 :扩散皿盖,5 :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不限于所述范围。实例I :如图所示,一种扩散皿,包括带有外室I和内室2的皿体、扩散皿盖4。所述扩散皿盖4为圆形,与皿体为螺纹5式配合。外室与内室不等高,内室2用于盛放被测试样品,外室I用于盛放指示剂。皿体 外壁上斜着向皿内室2方向开有只通向内室2不穿过外室I的导流孔3。
权利要求1. 一种扩散皿,包括带有外室(I)和内室(2)的皿体、扩散皿盖(4),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皿盖(4)为圆形,与皿体为螺纹(5)式配合,外室(I)与内室(2)不等高,皿体外壁上斜着向皿内室(2)方向开有只通向内室(2)不穿过外室(I)的导流孔(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扩散皿,属于实验分析仪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扩散皿,包括带有外室和内室的皿体、扩散皿盖。所述扩散皿盖为圆形,与皿体为螺纹式配合,外室与内室不等高,皿体上开有只通向内室不穿过外室的导流孔。本实用新型广泛应用于土壤测定分析,食品检测,药品成分分析,地质分析等方面,省去了实验制备碱性胶、涂胶及固定玻璃片的操作过程,而且能避免在加入反应液的过程中造成的内室样品污染及反应气体泄漏。
文档编号G01N1/38GK202512015SQ201120546229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3日
发明者孔祥莹, 张云伟, 胡伟 申请人:昆明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