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水下航行器动密封漏液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下航行器动密封漏液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的动密封试验采用人工全程跟踪的办法进行检测,由于该试验动辄数需要数十小时时间,过程耗费时间和人力物力,而且容易发生因为操作者疲劳导致的漏检的事故。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下航行器动密封漏液检测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在动密封试验采用人工全程跟踪的办法存在费时耗力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方案解决以上问题的:一种水下航行器动密封漏液检测装置,包括动密封实验容器、控制器和水电阻传感器,在密封实验容器的底部中央孔中设置有动密封轴,在动密封轴与密封实验容器的底部中央孔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在密封实验容器的底部分别设置有半圆环形的水电阻传感器正极和半圆环形的水电阻传感器负极,水电阻传感器正极通过传感器正极电缆与控制器的接入电路正端子电连接,水电阻传感器负极通过传感器负极电缆与控制器的接入电路负端子电连接。在控制器上设置有声光报警器和无线信号收发天线。本实用新型采用了 AT89S52单片机为报警器的核心部件,对试验中的漏液故障进行快速报警,通过自主设计的漏水检测传感电路对漏水情况进行全程实时检测,通过高精度A/D采集芯片将结果送入单片机,再与单片机内部设定值相比较自动得出是否发生漏水的结果,进而发出报警信号,一方面以传统声光报警的方式提醒操作者终止试验,一方面利用系统集成的模块发送故障短信代码给相关管理人员,以供及时做出决策,从而实现对试验过程漏水的监控。整个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合理,性能安全可靠。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动密封实验容器10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水下航行器动密封漏液检测装置,包括动密封实验容器10、控制器I和水电阻传感器,在密封实验容器10的底部中央孔中设置有动密封轴11,在动密封轴11与密封实验容器10的底部中央孔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2,在密封实验容器10的底部分别设置有半圆环形的水电阻传感器正极7和半圆环形的水电阻传感器负极8,水电阻传感器正极7通过传感器正极电缆6与控制器I的接入电路正端子4电连接,水电阻传感器负极8通过传感器负极电缆9与控制器I的接入电路负端子5电连接。在控制器I上设置有声光报警器2和无线信号收发天线3。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系统主要是由MCS-51系列单片机、电源电路、AD数据采集电路、传感器电路、看门狗电路、复位电路、实时时钟电路、西门子T35i短信收发电路、声光报警电路等部分组成。单片机通过AD转换采集漏水传感器来所得到的信号,进行比较处理,在安全值内,不做处理,在安全值外,产生声光报警,发送故障短信代码。硬件系统的电路包括主机单元的电路和功能实现系统模块电路。主机单元主要由89s52单片机与X5045看门狗定时器、实时时钟DS12887和7805电源电路组成。功能实现系统模块,由A/D转换电路、信号处理电路、人机接口电路、传感器和报警电路组成。
权利要求1.一种水下航行器动密封漏液检测装置,包括动密封实验容器(10)、控制器(I)和水电阻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在密封实验容器(10)的底部中央孔中设置有动密封轴(11),在动密封轴(11)与密封实验容器(10)的底部中央孔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2),在密封实验容器(10)的底部分别设置有半圆环形的水电阻传感器正极(7)和半圆环形的水电阻传感器负极(8),水电阻传感器正极(7)通过传感器正极电缆(6)与控制器(I)的接入电路正端子(4)电连接,水电阻传感器负极(8)通过传感器负极电缆(9)与控制器(I)的接入电路负端子(5)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航行器动密封漏液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控制器(I)上设置有声光报警器(2 )和无线信号收发天线(3 )。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下航行器动密封漏液检测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在动密封试验采用人工全程跟踪的办法存在费时耗力的问题。包括在密封实验容器(10)的底部中央孔中设置有动密封轴(11),在动密封轴(11)与密封实验容器(10)的底部中央孔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2),在密封实验容器(10)的底部分别设置有半圆环形的水电阻传感器正极(7)和半圆环形的水电阻传感器负极(8),水电阻传感器正极(7)通过传感器正极电缆(6)与控制器(1)的接入电路正端子(4)电连接,水电阻传感器负极(8)通过传感器负极电缆(9)与控制器(1)的接入电路负端子(5)电连接。整个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合理,性能安全可靠。
文档编号G01M3/16GK203069332SQ20122068718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3日
发明者李宏伟, 田宏伟, 方锦龙, 苏升, 栗晚红, 唐俊, 李红芳, 师艳平, 王吉生, 王晓敏 申请人:山西汾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