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纺织品近红外光谱分析夹持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近红外光谱分析,具体为一种用于纺织品近红外光谱分析的
夹持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生产生活对产品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各种检测分析技术被越来越普及的应用到产品生产中,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更新,近红外光谱分析作为一项重要的分析检测技术被大量应用,但是近红外光谱分析过程中,由于纺织品的表面不平整、厚度不均勻,光线反射、漫反射或漫透射等会严重影响分析的结果,带来各种各样的误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纺织品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夹持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纺织品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夹持器,包括座体和盖板,其中,座体中心设有圆孔,圆孔上安装有透明窗片,在座体上还设有固定盖板的定位棒;盖板上设有定位孔,与座体上的定位棒对应配合固定。所述透明窗片采用特制材料,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光谱的损失。在所述盖板的中心配备了适用于探测近红外波长的探测器,该探测器接收近红外光谱最低阈值可调,探测器的光线感应器正对底板透明窗片,可以检测光谱分析仪中入射光穿透待测物的强度,用以调整待测物厚度最终达到一个固定值,使得检测条件达到最大的一致性。所述盖板上的定位孔设有紧固螺栓孔,通过安装紧固螺栓可以将盖板固定在座体上,在盖板施压后紧固螺栓能达到检测压力的均一性。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将原有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中样品纺织样品任意叠放采集改进为等同压力和等同平整度采集,解决了样品表面不平整和厚度不均勻对光线反射、漫反射或漫透射等作用对光谱分析造成误差的问题,很好的减少了光谱图上的误差显示,提高了光谱分析的精度。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座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盖板结构示意图。图中定位棒1、窗片2、座体3、盖板4、光电检测器5、定位孔6、紧固螺栓孔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参见图1、2的纺织品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夹持器,包括座体3和盖板4,座体3中心设有圆孔,圆孔上安装有透明窗片2,在座体3上还设有两个固定盖板4的定位棒1 ;盖板4 上设有定位孔6,与座体3上的定位棒1对应配合固定,定位孔6设有紧固螺栓孔7,通过安装紧固螺栓可以将盖板4固定在座体上,在盖板4施压后紧固螺栓2能达到检测压力的均一性,盖板4中心镶嵌有光电检测器5,可以检测光谱分析仪中入射光穿透待测物的强度, 用以调整待测物厚度最终达到一个固定值,使得检测条件达到最大的一致性。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对纺织样品进行检测,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纺织品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夹持器时,将纺织品放置在座体3上,然后在将盖板4通过定位棒1压在待测纺织品上,将盖板4上施加规定的压力,同时拧紧定位孔6的螺栓,撤去压力。将装有样品的夹持器放置在光谱分析仪的采集孔上,窗片对准采集孔,进行光谱采集,光谱采集的同时盖板的光电检测器对透过纺织品的入射光进行检测,并指示出是否达到光谱采集的能量要求。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1.纺织品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夹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和盖板,其中 座体中心设有圆孔,圆孔上安装有透明窗片,在座体上还设有固定盖板的定位棒; 盖板上设有与定位棒对应配合固定的定位孔,定位孔设有紧固螺栓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品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板中心,镶嵌有光电检测器。
专利摘要纺织品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夹持器,提供了一种能够减少光谱分析过程中测量误差的光谱分析样品处理装置,包括座体和盖板,座体中心设有圆孔,圆孔上安装有透明窗片,在座体上还设有两个固定盖板的定位棒;盖板上设有定位孔,与座体上的定位棒对应配合固定,定位孔设有紧固螺栓孔,通过安装紧固螺栓可以将盖板固定在座体上,在盖板施压后紧固螺栓能达到检测压力的均一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解决了样品表面不平整和厚度不均匀对光线反射、漫反射或漫透射等作用对光谱分析造成误差的问题,很好的减少了光谱图上的误差显示,提高了光谱分析的精度。
文档编号G01N21/35GK202092954SQ20112021130
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2日
发明者周丽萍, 廖燕燕, 李慧, 桂家祥, 耿响, 要磊, 陈斌 申请人: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综合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