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支承板同轴度调整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量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支承板同轴度调整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核电蒸汽发生器的管板直径为¢3000 0) 5000mm,厚度为600 900mm,筒体长
度将近10m,需要在该筒体内安装10块支承板,要求安装的支承板与蒸汽发生器管板以及筒体同轴。支承板的安装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之后U型管的安装及蒸汽发生器的寿命。传统的方法,采用机械式望远镜和目标靶子模拟出中心轴线,由于安装支承板时间很长约要20 30天,检测人员需要长时间的在测量现场,同时机械式望远镜在远距离读数人为误差很大,目前急需一种能够有效快速准确的测量支承板的装置和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支承板同轴度调整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能够便捷、高效地测量支承板同轴度,确保产品质量。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支承板同轴度调整测量系统,用来调整支承板的同轴度,所述的支承板间隔设置在筒体内,所述筒体的端部垂直设有管板,其特点是,该测量系统包含若干套测量装置,每套所述的测量装置包含
调整支座,所述的调整支座安装在管板上;
激光望远镜,所述的激光望远镜安装在调整支座上;
球形中心定位套,所述的球形中心定位套一端插入到管板的管孔内,其另一端插入到激光望远镜内;
过渡套,所述的过渡套穿设在支承板的被测孔内;以及 激光位置检测器,所述的激光位置检测器安装在过渡套内。所述的激光望远镜包含激光器外套、激光发射器、望远镜目镜、转向镜、调焦镜、物镜、定位球体及一对同轴棱镜;
所述的激光发射器架设在激光器外套上;
所述的望远镜目镜、定位球体分别安装在激光器外套的两头;
所述的转向镜、调焦镜、物镜依次设置在望远镜目镜与定位球体之间;
所述的激光发射器生成激光经由一对同轴棱镜反射并穿过球形中心定位套。所述的球形中心定位套轴向设有透光孔,激光发射器生成激光可由该透光孔穿射过去。所述的过渡套的外圆尺寸与支承板的被测孔内圆相匹配。一种利用上述的支承板同轴度调整测量系统的测量方法,其特点是,该方法包含
步骤I、在管板上选定三个管孔,对应使用三套测量装置,将每套测量装置的球形中心定位套分别插入所选的管孔孔内;
步骤2、将调整支座安装在管板的管孔相应位置处,并把激光望远镜安装在调整支座上,且定位球体套设在球形中心定位套内;
步骤3、选用离激光望远镜最远端的支承板作为测量基准板,装配人员将该支承板调整完毕,检测人员将过渡套插入到该支承板的被测孔内,该被测孔与管板所选定的管孔相对应,激光位置检测器装配到过渡套的内孔中;
步骤4、调节调整支座的角度使激光望远镜与筒体同轴;
步骤5、装配人员通过激光位置检测器的读数调整,依次安装其余的支承板,并使得各个支承板同轴。本发明一种支承板同轴度调整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占-
^ \\\
I、可以快速准确的在线测量支承板的安装。2、采用激光位置检测器显示读取数据,避免了人为误差并提高了工作效率。3、基准轴线用激光光轴替代,取代了传统光学方法,测量范围大大提高。
图I为本发明一种支承板同轴度调整测量系统结构示意 图2为本发明激光望远镜装配到管板上的结构示意 图3为本发明激光望远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通过详细说明一个较佳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如图I所示,一种支承板同轴度调整测量系统,用来调整支承板I的同轴度,所述的支承板I间隔设置在筒体2内,所述筒体2的端部垂直设有管板3,该测量系统包含3套测量装置,每套所述的测量装置包含调整支座4,所述的调整支座4通过膨胀螺栓安装在管板3上;激光望远镜5,所述的激光望远镜5安装在调整支座4上;球形中心定位套6,所述的球形中心定位套6 —端插入到管板3的管孔内,其另一端插入到激光望远镜5内(参见图2);过渡套7,所述的过渡套7穿设在支承板I的被测孔11内;以及激光位置检测器8,所述的激光位置检测器8安装在过渡套7内,采用二维PSD显示管,选用了面积较大的条形7段式LED显示器,并采用S5991-01-12X12mm型号PSD探测器,通过激光接收电路将射入激光与接收器物理中心偏差(X,Y)值在二维PSD显示管上显示。如图3所示,所述的激光望远镜5包含激光器外套51、激光发射器52、望远镜目镜53、转向镜54、调焦镜55、物镜56、定位球体57及一对同轴棱镜58 ;所述的激光发射器52架设在激光器外套51上;所述的望远镜目镜53、定位球体57分别安装在激光器外套51的两头;所述的转向镜54、调焦镜55、物镜56依次设置在望远镜目镜53与定位球体57之间;该调焦镜55可以通过调焦手轮改变焦距,所述的激光发射器52生成激光经由一对同轴棱镜58反射并穿过球形中心定位套6。所述的球形中心定位套6轴向设有透光孔61,激光发射器52生成激光可由该透光孔61穿射过去。
所述的过渡套7的外圆尺寸与支承板I的被测孔11内圆相匹配。一种上述的支承板同轴度调整测量系统的测量方法,该方法包含
步骤I、在管板3上选定三个管孔,对应使用三套测量装置,将每套测量装置的球形中心定位套(6)分别插入所选的三个管孔孔内;之所以选择三个孔,是因为在管板和支承板上钻了上万个孔,各孔一一对应,若只选择一(或两)个孔,代表性差,选择三个孔为代表较为合理。同时,三点确定一个平面,三个管孔还可以确保各块支承板安装的平行度;
步骤2、将调整支座4安装在管板3的管孔相应位置处,并把激光望远镜5安装在调整支座4上,且定位球体57套设在球形中心定位套6内;
步骤3、选用离激光望远镜5最远端的支承板I作为测量基准板,装配人员将该支承板I调整完毕,检测人员将过渡套7插入到该支承板I的被测孔11内(如图I所示),该被测孔11与管板3所选定的管孔相对应,激光位置检测器8装配到过渡套7的内孔中;· 步骤4、调节调整支座4的角度使激光望远镜5与筒体2同轴;
步骤5、装配人员通过激光位置检测器8的读数调整,由于各支承板尺寸和孔位都相同,以测量基准板,依次安装其余的支承板1,可使得各个支承板I同轴。尽管本发明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发明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支承板同轴度调整测量系统,用来调整支承板(I)的同轴度,所述的支承板(I)间隔设置在筒体(2)内,所述筒体(2)的端部垂直设有管板(3),其特征在于,该测量系统包含若干套测量装置,每套所述的测量装置包含 调整支座(4 ),所述的调整支座(4 )安装在管板(3 )上; 激光望远镜(5 ),所述的激光望远镜(5 )安装在调整支座(4 )上; 球形中心定位套(6),所述的球形中心定位套(6) —端插入到管板(3)的管孔内,其另一端插入到激光望远镜(5)内; 过渡套(7),所述的过渡套(7)穿设在支承板(I)的被测孔(11)内;以及 激光位置检测器(8 ),所述的激光位置检测器(8 )安装在过渡套(7 )内。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支承板同轴度调整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激光望远镜(5)包含激光器外套(51)、激光发射器(52)、望远镜目镜(53)、转向镜(54)、调焦镜(55)、物镜(56 )、定位球体(57 )及一对同轴棱镜(58 ); 所述的激光发射器(52)架设在激光器外套(51)上; 所述的望远镜目镜(53)、定位球体(57)分别安装在激光器外套(51)的两头; 所述的转向镜(54)、调焦镜(55)、物镜(56)依次设置在望远镜目镜(53)与定位球体(57)之间; 所述的激光发射器(52)生成激光经由一对同轴棱镜(58)反射并穿过球形中心定位套(6)。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承板同轴度调整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球形中心定位套(6)轴向设有透光孔(61),激光发射器(52)生成激光可由该透光孔(61)穿射过去。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承板同轴度调整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渡套(7)的外圆尺寸与支承板(I)的被测孔(11)内圆相匹配。
5.一种利用权利要求I所述的支承板同轴度调整测量系统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 步骤I、在管板(3)上选定三个管孔,对应使用三套测量装置,将每套测量装置的球形中心定位套(6)分别插入所选的管孔孔内; 步骤2、将调整支座(4)安装在管板(3)的管孔相应位置处,并把激光望远镜(5)安装在调整支座(4)上,且定位球体(57)套设在球形中心定位套(6)内; 步骤3、选用离激光望远镜(5)最远端的支承板(I)作为测量基准板,装配人员将该支承板(I)调整完毕,检测人员将过渡套(7 )插入到该支承板(I)的被测孔(11)内,该被测孔(11)与管板(3)所选定的管孔相对应,激光位置检测器(8)装配到过渡套(7)的内孔中; 步骤4、调节调整支座(4)的角度使激光望远镜(5)与筒体(2)同轴; 步骤5、装配人员通过激光位置检测器(8)的读数调整,依次安装其余的支承板(1),并使得各个支承板(I)同轴。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支承板同轴度调整测量系统,用来调整支承板的同轴度,支承板间隔设置在筒体内,筒体的端部垂直设有管板,该测量系统包含若干套测量装置,每套测量装置包含调整支座,调整支座安装在管板上;激光望远镜,激光望远镜安装在调整支座上;球形中心定位套,球形中心定位套一端插入到管板的管孔内,其另一端插入到激光望远镜内;过渡套,过渡套穿设在支承板的被测孔内;以及激光位置检测器,激光位置检测器安装在过渡套内。该测量系统能够便捷、高效地测量支承板同轴度,确保产品质量。
文档编号G01B11/27GK102788565SQ20121032615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6日
发明者刘来魁, 周杰, 徐建平, 陈意伟 申请人:上海电气核电设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