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新型光纤陀螺环骨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骨架结构,特别是一种光纤陀螺用环骨架结构。
背景技术:
光纤陀螺环骨架结构,是光纤陀螺的重要结构件,用作光纤环、电路板、光学器件的重要支撑结构,关键是光纤陀螺环骨架结构与光纤共同构成光纤陀螺的核心器件光纤环,实现对旋转角速度的测量。目前,光纤陀螺所采用的骨架结构,在采用四极对称绕法进行光纤环绕制过程中, 正常绕制光纤与光纤跳纤之间存在相互挤压的情况,致使正常绕制的光纤在光纤跳纤位置不能与光纤环骨架内表面紧密结合,存在一定缝隙,该缝隙的存在破坏了光纤环环所绕制光纤的整齐性、对称性,对光纤环的温度和振动性能存在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对该问题加以解决,来提高陀螺的温度和振动性能。
发明内容针对目前光纤陀螺环骨架结构对光纤环温度、振动特性的不利影响,为了提高光纤环的温度、振动性能,设计了以下全新的光纤陀螺环骨架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新型光纤陀螺环骨架结构,整体呈工字型,包括一个上端面I、一个下端面3及一个圆柱2,其特征在于,在上端面I的下表面开有一个走纤槽4,在下端面3的上表面开有一个走纤槽5。所述的走纤槽4、5,用于光纤环采用四极对称绕法绕制过程中,光纤跳纤的安放排布。所述的走纤槽4、5,其在光纤陀螺环骨架结构上的位置、方向是与光纤环的四极对称绕法相适应的,走纤槽4、5的深度、宽度是与光纤绕制过程中所应用的光纤直径相适应的。本实用新型与现采用的光纤陀螺环骨架结构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光纤绕制过程中,光纤跳纤与正常绕制光纤,两者各行其道,绕制路径不存在干涉,保证正常绕制光纤在光纤陀螺环骨架内的均匀布置,特别是与光纤陀螺环骨架的上端面I的下表面及下端面3的上表面良好接触,不出现缝隙,提高光纤环的加工工艺性进而可提高光纤环的温度和振动性能。
图I是光纤陀螺环骨架结构整体外观图图2是光纤陀螺环骨架结构上端面(I)上走纤槽(4)外观图图3是光纤陀螺环骨架结构下端面(3)上走纤槽(5)外观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015]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以进一步详细描述设光纤环的绕制方法为四极对称绕法,要进行光纤环绕制的光纤,已完成分纤工作,分别绕制在预备环A和B上。首先,将光纤中点置于下端面3的上表面上的a点,将预备环A上的光纤按照逆时针的方向绕制在圆柱2上,到上端面I的下表面上的b点终止,完成第一层光纤的绕制,将光纤置于走纤槽4中待用;然后,依据四极对称绕法的要求,将预备环B上的光纤从下端面3的上表面向上端面I的下表面,进行顺时针的方向绕制,在第一层光纤上面,完成第二层光纤的绕制,再者,将光纤从上端面I的下表面向下端面3的上表面方向,进行顺时针方向绕制,在第二层光纤上面,完成第三层光纤的绕制,将光纤置于走纤槽5中待用。最后,将预先置于走纤槽4中的光纤通过走纤槽,到达已完成绕制的第三层光纤的上面,从上端面I的下表面向下端面3的上表面方向,进行光纤逆时针方向的绕制, 到达下端面3的上表面完成第四层光纤的绕制,此时,即完成了四极对称绕法的一个四极子的绕制,以此类推,完成后面四极子的绕制,直至完成整个光纤环的绕制。由以上说明,可知在绕制过程中,将光纤跳纤置于光纤走纤槽中,实现了正常绕制光纤与光纤跳纤两者在绕制通道上的隔离,使光纤与光纤环骨架接触紧密,可提高光纤环的温度和振动性能。
权利要求1.新型光纤陀螺环骨架结构,整体呈工字型,包括一个上端面(I)、一个下端面(3)及一个圆柱(2),其特征在于,在上端面(I)的下表面开有一个走纤槽(4),在下端面(3)的上表面开有一个走纤槽(5 )。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光纤陀螺环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走纤槽(4、 5)的位置、方向是与光纤环的四极对称绕法相适应的。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光纤陀螺环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走纤槽(4、 5)的深度、宽度是与光纤绕制过程中所应用的光纤直径相适应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光纤陀螺环骨架结构。该光纤陀螺环骨架结构整体呈工字型,由一个上端面(1)、一个下端面(3)及一个圆柱(2)三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在光纤陀螺环骨架的上端面(1)的下表面开有一个走纤槽(4),在下端面(3)的上表面开有一个走纤槽(5)。两个走纤槽(4及5),在光纤陀螺环骨架结构用于光纤环四极对称绕制过程中,作为光纤跳纤的排布通道。该结构设计解除了正常绕制光纤与光纤跳纤两者之间相互干涉的问题,保证了正常绕制光纤排布的整齐、对称,使光纤与光纤环骨架之间的紧密结合不留缝隙,可大大提高光纤环的温度和振动性能。
文档编号G01C19/02GK202350793SQ20112037152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8日
发明者于中权, 梁仁仁, 赵海涛 申请人:湖南航天远望测控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