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农田环境小气候的监测系统、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田气候实时监测技术,尤其涉及农田环境小气候的监测系统、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农业生产仍以开放式露天生产为主。获取准确的农作物生长环境信息,是评估农作物生长环境状况的重要依据,也是估算农作物因气象灾害造成损失的数据支撑与科学依据。它既可为生产部门组织、指导、开展农业生产活动和农业防灾减灾提供重要参考, 同时,对于各级政府制定农业政策也至关重要。目前的农田小气侯的监测方法,主要有通过人工观测、通过自动气象台站的自动观测和基于物联网的远程监测等方法。其中,传统的人工观测方法耗费人力物力,时效性也差。二十世纪80年代从国外引进的自动气象站改善了田间人工观测的时效性,并降低了人力物力成本。随着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田小气候监测设备和系统应运而生。这种新系统与自动气象站比较起来,其时效性更强,并可实现远程控制,且空间管理能力大大提高,同时可集成个性化的监测项目,尤其是集成视频图像监测,使得小气候监测更加直观。然而,无论是哪一种农田小气候观测或监测的设备和方法, 对农田小气候信息监测的规范,特别是传感器的空间垂直布置没有统一的方法和标准。一般的人工气象台站和业务化的自动气象站,其主要观测项目温湿度观测传感器的安装高度为I. 5m,风速风向为10米。普通的气象观测是基于标准的地面气象观测场,观测场地面种植草的高度一般为20cm。如果自动气象站用于种植作物的农田的小气候观测,通常传感器的安装高度方案有2类。其一是在农田附近,不考虑作物植株高度,设立一个标准的地面气象观测场,温湿度传感器高度一般为I. 5m,风速风向传感器为2m。其二是在作物生长的农田内安装气象站,温湿度观测采用梯度观测,并无统一的观测高度,一般会在作物冠层以上和地面与冠层高度之间安装多层温湿度和辐射传感器,安装的梯度和层数因观测目的、研究目的的不同而不同。如果是针对农作物小气候环境的观测,比较合理的安装高度是分为3层。第一层为距地面20cm处,第二层为株高2/3处,第三层为株高4/3处。由于农作物的株高会因作物的种类、品种和生长发育期而不同,因此如果采用上述方法设置传感器高度,那么至少20cm 以上的传感器高度应随着株高的变化而动态变化。但是,目前的用于农田的小气候观测的自动气象站却无法实现传感器高度随着作物株高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很难达到农田小气候观测的要求。然而,现有的农田小气候观测出于简单省力等因素的考虑,通常把传感器高度及桅杆总体高度设为2m、3m、6m、10m等。这样的农田小气候观测所获取的数据,很难准确地反映农田小气候环境的实际状况以及农作物群体受大气环境影响的程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实现农作物在田环境小气候监测的系统、装置及方法,能够准确地反映农田小气候环境的实际状况以及农作物群体受对大气环境影响的程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农作物在田环境小气候监测的系统,包括立杆装置、多个要素传感器群、图像采集装置以及数据采集装置,其中立杆装置,用于通过固定杆装配与固定杆同圆心的移动杆和垂直于该移动杆的多个移动壁柄,根据数据采集装置输出的移动杆移动指令控制移动杆移动带动承载相应要素传感器群的移动臂柄上下移动;多个要素传感器群,用于安装在立杆上相应高度位置的移动壁柄上监测农作物在田环境小气候,并将监测到的小气候要素参数输出给数据采集装置;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通过云台控制摄像头的运动,通过运动在不同的位置上的摄像头将拍摄的农田中农作物植株高度的图像信息输出给数据采集装置;数据采集装置,用于根据摄像头输出的农作物植株高度的图像信息计算出农作物植株的实际高度;通过计算出的植株群体的冠层高度向立杆装置输出移动杆移动指令;分析要素传感器群输出的各小气候要素参数。优选地,数据采集装置根据多点农作物植株高度的图像像素,并根据标准参照物的实际测量高度和其拍摄高度的图像像素的比例关系,计算出多点植株的实际高度;根据对多点植株的实际高度进行平均计算确定植株群体的冠层高度;向立杆装置输出分别将移动杆向上移动第一比例冠层高度和第二比例冠层高度的移动杆移动指令;立杆装置根据输入的所述移动杆移动指令将移动杆向上移动,分别带动第一移动壁柄定位到第一比例冠层高度上,并带动第二移动壁柄定位到第二比例冠层高度上;第一要素传感器群通过第一移动壁柄在第一比例冠层高度上将监测的相应小气候要素参数输出给所述数据采集装置;第二要素传感器群通过第二移动壁柄在第二比例冠层高度上将监测的相应小气候要素参数输出给数据采集装置;第三要素传感器群在一固定高度位置上将监测的相应小气候要素参数输出给数据采集装置。优选地,数据采集装置输出的移动杆移动指令,其中第一比例冠层高度为2/3冠层高度, 第二比例冠层高度为4/3冠层高度;第三要素传感器群在固定高度位置为20厘米将监测的小气候要素参数输出给数据采集装置。优选地,数据采集装置根据用户的监测对象和监测目的来设定第一移动壁柄、第一移动壁柄的移动定位频率;当监测对象为小麦时,移动定位频率在小麦出苗后到越冬期设定每两天移动定位一次;在返青期到拔节期设定每两天移动定位一次;从拔节期到抽穗杨花期设定每天移动定位一次;进入开花期到乳熟期设定每五天移动定位一次。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农作物在田环境小气候监测的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图像信息接收模块、作物植株高度计算模块、杆移动指令输出模块,还包括相互连接的小气候要素参数接收模块以及小气候要素参数分析模块,其中图像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图像采集模块输出的农作物植株高度的图像信息, 并输出给作物植株高度计算模块;作物植株高度计算模块,用于根据输入的农作物植株高度的图像信息计算出农作物植株的实际高度,并将计算出的植株群体的冠层高度向杆移动指令输出模块输出;杆移动指令输出模块,用于根据输入的植株群体的冠层高度向立杆装置输出移动杆移动指令;小气候要素参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要素传感器群输出的各小气候要素参数,并输出给小气候要素参数分析模块;小气候要素参数分析模块,用于对输入的各小气候要素参数进行分析,并存储记录及显示分析结果。优选地,作物植株高度计算模块根据多点农作物植株高度的图像像素,并根据标准参照物的实际测量高度和其拍摄高度的图像像素的比例关系,计算出多点植株的实际高度;根据对多点植株的实际高度进行平均计算确定植株群体的冠层高度,并输出给杆移动指令输出模块;杆移动指令输出模块根据输入的植株群体的冠层闻度,向立杆装置输出分别将移动杆向上移动第一比例冠层高度和第二比例冠层高度的所述移动杆移动指令。优选地,杆移动指令输出模块根据用户的监测对象和监测目的来设定第一移动壁柄、第二移动壁柄的移动定位频率;输出的所述移动杆移动指令,其中第一比例冠层高度为2/3冠层高度,第二比例冠层高度为4/3冠层高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农田环境小气候监测的方法,涉及在农田安装的图像采集装置、数据采集装置、立杆装置以及多个要素传感器群,该方法包括图像采集装置中的摄像头将拍摄的农作物植株高度的图像信息输出给数据采集装置;数据采集装置根据输入的农作物植株高度的图像信息计算出植株的实际高度;通过计算出的植株群体的冠层高度向立杆装置输出移动杆移动指令;立杆装置根据输入的移动杆移动指令控制安装在固定杆内的移动杆移动,同时带动承载相应要素传感器群的移动臂柄向上移动;多个要素传感器群在立杆装置上相应高度位置的移动壁柄上监测农田环境各小气候参数。优选地,该方法还包括多个要素传感器群将监测到的农田环境各小气候参数输出给数据采集装置;数据采集装置对所述农田环境各小气候参数进行分析,并记录和显示分析结果。优选地,数据采集装置根据输入的农作物植株高度的图像信息计算出农作物植株的实际高度;通过计算出的植株群体的冠层高度向立杆装置输出移动杆移动指令,具体包括
根据多点农作物植株高度的图像像素,并根据标准参照物的实际测量高度和其拍摄高度的图像像素的比例关系,计算出多点植株的实际高度;根据对多点植株的实际高度进行平均计算确定植株群体的冠层高度;根据植株群体的冠层高度向立杆装置输出分别将移动杆向上移动的第一比例冠层高度和第二比例冠层高度的移动杆移动指令。优选地,立杆装置根据输入的移动杆移动指令控制安装在固定杆内的移动杆移动,同时带动承载相应要素传感器群的移动臂柄向上移动,具体包括立杆装置根据输入的移动杆移动指令将移动杆向上移动,分别带动第一移动壁柄定位到第一比例冠层高度上,即2/3冠层高度;并带动第二移动壁柄定位到第二比例冠层高度上,即4/3冠层高度。优选地,该方法还包括数据采集装置根据用户的监测对象和监测目的来设定第一移动壁柄、第二移动壁柄的移动定位频率;当监测对象为小麦时,移动定位频率在小麦出苗后到越冬期设定每两天移动定位一次;在返青期到拔节期设定每两天移动定位一次;从拔节期到抽穗杨花期设定每天移动定位一次;进入开花期到乳熟期设定每五天移动定位一次。本发明通过数据采集装置根据图像采集装置采集输出的农作物植株高度的图像信息计算出植株群体的冠层高度来控制立杆装置的移动杆移动,同时带动移动臂柄向上移动,使得第二层、第三层要素传感器群动态垂直移动到指定位置高度动态进行小气候观测。 由此,不仅能够达到农田小气候观测的要求,而且还准确地反映了农田小气候环境的实际状况以及农作物群体受大气环境影响的程度。
图I是本发明的实现农作物在田环境小气候监测的系统实施例的现场安装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实现农作物在田环境小气候监测的数据采集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阐述。应该理解,以下列举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而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如图I所示,是本发明的实现农作物在田环境小气候监测的系统实施例,包括立杆装置、多个要素传感器群、图像采集装置以及数据采集装置,其中立杆装置,用于通过固定杆装配与固定杆同圆心的移动杆和垂直于该移动杆的多个移动壁柄,根据数据采集装置输出的移动杆移动指令控制移动杆移动带动承载相应要素传感器群的移动臂柄上下移动;多个要素传感器群,用于安装在立杆上相应高度位置的移动壁柄上监测农作物在田环境小气候,并将监测到的小气候要素参数输出给数据采集装置;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通过云台控制摄像头的运动,通过运动在不同的位置上的摄像头将拍摄的农田中农作物植株高度的图像信息输出给数据采集装置;数据采集装置,用于根据摄像头输出的农作物植株高度的图像信息计算出农作物植株的实际高度;通过计算出的植株群体的冠层高度向立杆装置输出移动杆移动指令;分析要素传感器群输出的各小气候要素参数。在上述系统实施例中,数据采集装置根据多点农作物植株高度的图像像素,并根据标准参照物的实际测量高度和其拍摄高度的图像像素的比例关系,计算出多点植株的实际高度;根据对多点植株的实际高度进行平均计算确定植株群体的冠层高度;向立杆装置输出分别将移动杆向上移动比例I冠层高度和比例2冠层高度的移动杆移动指令;立杆装置根据数据采集装置输出的移动杆移动指令将移动杆向上移动,分别带动移动壁柄I定位到比例I冠层高度上,并带动移动壁柄2定位到比例2冠层高度上;要素传感器群I通过移动壁柄I在比例I冠层高度上将监测的相应小气候要素参数输出给数据采集装置;要素传感器群2通过移动壁柄2在比例2冠层高度上将监测的相应小气候要素参数输出给数据采集装置;要素传感器群3在一固定高度位置上将监测的相应小气候要素参数输出给数据采集装置。在上述系统实施例中,比例I冠层高度为2/3冠层高度,比例2冠层高度为4/3冠层高度,固定高度位置为20厘米。在上述系统实施例中,数据采集装置根据用户的监测对象和监测目的来设定移动壁柄I、移动壁柄2的移动定位频率。一般情况下对于同一品种的作物,可根据作物的关键发育期设定其移动定位频率。如以小麦为例,小麦出苗后到越冬期可设定2天移动定位I次;越冬期不移动;返青到拔节期设定为2天移动定位I次;拔节到抽穗杨花期可I天移动定位I次;进入开花到乳熟期可5天移动定位I次;乳熟期到成熟期不再移动。上述系统实施例还包括向本系统其它装置提供工作电源的供电装置,用于通过太阳能板和太阳能控制器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作为工作电源,或通过风能发电机将风能转换成电能作为工作电源,或通过电源线引入标准市电作为工作电源;通过电池储存太阳能和 /或风能转换成的电能。本发明根据上述系统实施例,相应地还提供了实现农作物在田环境小气候监测的数据采集装置实施例,其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依次连接的图像信息接收模块、作物植株高度计算模块、杆移动指令输出模块,还包括相互连接的小气候要素参数接收模块以及小气候要素参数分析模块,其中图像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图像采集模块输出的农作物植株高度的图像信息, 并输出给作物植株高度计算模块;作物植株高度计算模块,用于根据输入的农作物植株高度的图像信息计算出农作物植株的实际高度,并将计算出的植株群体的冠层高度向杆移动指令输出模块输出;杆移动指令输出模块,用于根据输入的植株群体的冠层高度向立杆装置输出移动杆移动指令;
小气候要素参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要素传感器群输出的各小气候要素参数,并输出给小气候要素参数分析模块;小气候要素参数分析模块,用于对输入的各小气候要素参数进行分析,并存储记录及显示分析结果。在上述装置实施例中,作物植株高度计算模块根据多点农作物植株高度的图像像素,并根据标准参照物的实际测量高度和其拍摄高度的图像像素的比例关系,计算出多点植株的实际高度;根据对多点植株的实际高度进行平均计算确定植株群体的冠层高度,并输出给杆移动指令输出模块;杆移动指令输出模块根据输入的植株群体的冠层闻度,向立杆装置输出分别将移动杆向上移动比例I冠层高度和比例2冠层高度的移动杆移动指令。在上述装置实施例中,杆移动指令输出模块根据用户的监测对象和监测目的来设定移动壁柄I、移动壁柄2的移动定位频率;输出的比例I冠层高度为2/3冠层高度,输出的比例2冠层高度为 4/3冠层高度。本发明根据上述系统实施例,相应地还提供了实现农田环境小气候监测的方法, 涉及在农田安装的图像采集装置、数据采集装置、立杆装置以及多个要素传感器群,该方法包括图像采集装置中的摄像头将拍摄的农作物植株高度的图像信息输出给数据采集装置;数据采集装置根据输入的农作物植株高度的图像信息计算出农作物植株的实际高度;通过计算出的植株群体的冠层高度向立杆装置输出移动杆移动指令;立杆装置根据输入的移动杆移动指令控制安装在固定杆内的移动杆移动,同时带动承载相应要素传感器群的移动臂柄向上移动;多个要素传感器群在立杆装置上相应高度位置的移动壁柄上监测农田环境各小气候参数。上述方法实施例还包括多个要素传感器群将监测到的农田环境各小气候参数输出给数据采集装置;数据采集装置对输入的农田环境各小气候参数进行分析,并记录和显示分析结果O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数据采集装置根据输入的农作物植株高度的图像信息计算出农作物植株的实际高度;通过计算出的植株群体的冠层高度向立杆装置输出移动杆移动指令,具体包括根据多点农作物植株高度的图像像素,并根据标准参照物的实际测量高度和其拍摄高度的图像像素的比例关系,计算出多点植株的实际高度;根据对多点植株的实际高度进行平均计算确定植株群体的冠层高度;根据植株群体的冠层高度向立杆装置输出分别将移动杆向上移动的比例I冠层高度和比例2冠层高度的移动杆移动指令。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
10
立杆装置根据输入的移动杆移动指令控制安装在固定杆内的移动杆移动,同时带动承载相应要素传感器群的移动臂柄向上移动,具体包括立杆装置根据数据采集装置输出的移动杆移动指令将移动杆向上移动,分别带动移动壁柄I定位到比例I冠层高度上,即为2/3冠层高度;并带动移动壁柄2定位到比例2 诞层闻度上,即为4/3诞层闻度。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还包括数据采集装置根据用户的监测对象和监测目的来设定第一移动壁柄、第二移动壁柄的移动定位频率;当监测对象为小麦时,在小麦出苗后到越冬期设定每两天移动定位一次;在返青期到拔节期设定每两天移动定位一次;从拔节期到抽穗杨花期设定每天移动定位一次;进入开花期到乳熟期设定每五天移动定位一次。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前述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实现农作物在田环境小气候监测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杆装置、多个要素传感器群、图像采集装置以及数据采集装置,其中立杆装置,用于通过固定杆装配与固定杆同圆心的移动杆和垂直于该移动杆的多个移动壁柄,根据数据采集装置输出的移动杆移动指令控制移动杆移动带动承载相应要素传感器群的移动臂柄上下移动;多个要素传感器群,用于安装在立杆上相应高度位置的移动壁柄上监测农作物在田环境小气候,并将监测到的小气候要素参数输出给数据采集装置;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通过云台控制摄像头的运动,通过运动在不同的位置上的摄像头将拍摄的农田中农作物植株高度的图像信息输出给数据采集装置;数据采集装置,用于根据摄像头输出的农作物植株高度的图像信息计算出农作物植株的实际高度;通过计算出的植株群体的冠层高度向立杆装置输出移动杆移动指令;分析要素传感器群输出的各小气候要素参数。
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装置根据多点农作物植株高度的图像像素,并根据标准参照物的实际测量高度和其拍摄高度的图像像素的比例关系,计算出多点植株的实际高度;根据对多点植株的实际高度进行平均计算确定所述植株群体的冠层高度;向所述立杆装置输出分别将移动杆向上移动第一比例冠层高度和第二比例冠层高度的移动杆移动指令;所述立杆装置根据输入的所述移动杆移动指令将移动杆向上移动,分别带动第一移动壁柄定位到第一比例冠层高度上,并带动第二移动壁柄定位到第二比例冠层高度上;第一要素传感器群通过第一移动壁柄在第一比例冠层高度上将监测的相应小气候要素参数输出给所述数据采集装置;第二要素传感器群通过第二移动壁柄在第二比例冠层高度上将监测的相应小气候要素参数输出给所述数据采集装置;第三要素传感器群在一固定高度位置上将监测的相应小气候要素参数输出给所述数据采集装置。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装置输出的所述移动杆移动指令,其中第一比例冠层高度为2/3冠层高度,第二比例冠层高度为4/3冠层高度;第三要素传感器群在所述固定高度位置为20厘米将监测的所述小气候要素参数输出给所述数据采集装置。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装置根据用户的监测对象和监测目的来设定第一移动壁柄、第一移动壁柄的移动定位频率;当所述监测对象为小麦时,所述移动定位频率在小麦出苗后到越冬期设定每两天移动定位一次;在返青期到拔节期设定每两天移动定位一次;从所述拔节期到抽穗杨花期设定每天移动定位一次;进入开花期到乳熟期设定每五天移动定位一次。
5.一种实现农作物在田环境小气候监测的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图像信息接收模块、 作物植株高度计算模块、杆移动指令输出模块,还包括相互连接的小气候要素参数接收模块以及小气候要素参数分析模块,其中图像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图像采集模块输出的农作物植株高度的图像信息,并输出给作物植株高度计算模块;作物植株高度计算模块,用于根据输入的所述农作物植株高度的图像信息计算出农作物植株的实际高度,并将计算出的植株群体的冠层高度向杆移动指令输出模块输出;杆移动指令输出模块,用于根据输入的所述植株群体的冠层高度向立杆装置输出移动杆移动指令;小气候要素参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要素传感器群输出的各小气候要素参数,并输出给小气候要素参数分析模块;小气候要素参数分析模块,用于对输入的各小气候要素参数进行分析,并存储记录及显示分析结果。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物植株高度计算模块根据多点农作物植株高度的图像像素,并根据标准参照物的实际测量高度和其拍摄高度的图像像素的比例关系,计算出多点植株的实际高度;根据对所述多点植株的实际高度进行平均计算确定所述植株群体的冠层高度,并输出给所述杆移动指令输出1吴块;所述杆移动指令输出模块根据输入的所述植株群体的冠层高度,向所述立杆装置输出分别将移动杆向上移动第一比例冠层高度和第二比例冠层高度的所述移动杆移动指令。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移动指令输出模块根据用户的监测对象和监测目的来设定第一移动壁柄、第二移动壁柄的移动定位频率;输出的所述移动杆移动指令,其中第一比例冠层高度为2/3冠层高度,第二比例冠层高度为4/3冠层高度。
8.一种实现农田环境小气候监测的方法,涉及在农田安装的图像采集装置、数据采集装置、立杆装置以及多个要素传感器群,该方法包括图像采集装置中的摄像头将拍摄的农作物植株高度的图像信息输出给数据采集装置;数据采集装置根据输入的所述农作物植株高度的图像信息计算出植株的实际高度;通过计算出的植株群体的冠层高度向立杆装置输出移动杆移动指令;立杆装置根据输入的所述移动杆移动指令控制安装在固定杆内的移动杆移动,同时带动承载相应要素传感器群的移动臂柄向上移动;多个要素传感器群在立杆装置上相应高度位置的所述移动壁柄上监测农田环境各小气候参数。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多个要素传感器群将监测到的所述农田环境各小气候参数输出给所述数据采集装置;所述数据采集装置对所述农田环境各小气候参数进行分析,并记录和显示分析结果。
10.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装置根据输入的农作物植株高度的图像信息计算出农作物植株的实际高度;通过计算出的植株群体的冠层高度向立杆装置输出移动杆移动指令,具体包括根据多点农作物植株高度的图像像素,并根据标准参照物的实际测量高度和其拍摄高度的图像像素的比例关系,计算出多点植株的实际高度;根据对所述多点植株的实际高度进行平均计算确定所述植株群体的冠层高度;根据所述植株群体的冠层高度向所述立杆装置输出分别将所述移动杆向上移动的第一比例冠层高度和第二比例冠层高度的所述移动杆移动指令。
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装置根据输入的移动杆移动指令控制安装在固定杆内的移动杆移动,同时带动承载相应要素传感器群的移动臂柄向上移动,具体包括所述立杆装置根据输入的所述移动杆移动指令将所述移动杆向上移动,分别带动第一移动壁柄定位到第一比例冠层高度上,即2/3冠层高度;并带动第二移动壁柄定位到第二比例冠层高度上,即4/3冠层高度。
12.按照权利要求8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数据采集装置根据用户的监测对象和监测目的来设定第一移动壁柄、第二移动壁柄的移动定位频率;当所述监测对象为小麦时,所述移动定位频率在小麦出苗后到越冬期设定每两天移动定位一次;在返青期到拔节期设定每两天移动定位一次;从所述拔节期到抽穗杨花期设定每天移动定位一次;进入开花期到乳熟期设定每五天移动定位一次。
全文摘要
本发明披露了一种农田环境小气候的监测系统、装置及方法,其中系统包括立杆装置根据数据采集装置输出的移动杆移动指令控制移动杆移动带动承载相应要素传感器群的移动臂柄上下移动;要素传感器群安装在立杆上相应移动壁柄上监测农田环境小气候,并将监测到的要素参数输出给数据采集装置;图像采集装置的摄像头将拍摄的农作物植株高度的图像信息输出给数据采集装置;数据采集装置根据植株高度的图像信息计算出植株群体的冠层高度,并输出移动杆移动指令;同时分析要素传感器群输出的各小气候要素参数。本发明准确反映了农田小气候实际状况及作物受大气环境影响程度。
文档编号G01W1/02GK102608675SQ20121004038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2日
发明者刘布春, 李志海, 武永峰 申请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北京上智恒达科技有限公司